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张梦鲤当3年知府攒80两银子 故事:也字不带勾

2015-03-08 作者:宫岩

在莱西双山村村南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双山张氏始祖茔,这里安放着双山张氏始祖到四世祖共六人的坟墓和石碑,也承载着张氏几百年的历史。其中九世祖张梦鲤是全族人的骄傲,因为他刚直不阿,不怕得罪权贵高拱和张居正;因为他三破“土蛮”为明朝赢得边疆和平 ;更因为他身居高官,“清、慎、勤”,身正为范……

张梦鲤,字汝化,号龙池,莱阳(双山村曾属于莱阳管辖)双山村人,最高官位明朝大理寺卿(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死后明万历皇帝“钦赐祭葬”,48万两白银为其修筑新墓地,并谥号“节愍”。

夜梦鲤鱼跃梁得名“梦鲤”

头戴乌纱帽 、身穿明朝官服,与夫人正襟危坐,面目清秀、眼神温和,并无大理寺卿的凶狠威严。这是记者在莱西双山村看到的张梦鲤的画像,这张画像是由双山村人根据寻到的明清画像老照片后期加工而成。

双山村是张梦鲤的老家,对于这位九世祖,村里人人皆知,说他是个大清官、大好人,说他很有才华、说他不怕跟大官斗。而要真正了解张梦鲤,先得回到1533年那个奇怪的梦:张梦鲤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出生的当夜,父亲张锟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里看见一条鲤鱼竟然从房梁上跃过。第二天,夫人生下一子,张锟这才反应过来梦境的意思,此乃上天旨意也!于是给孩子取名梦鲤。对于梦鲤幼年的记载和其他历史上的文人一样,无非又是长相清秀、聪明机敏,别的小朋友可能喜欢打闹喜欢玩,但梦鲤只有一个嗜好就是读书。白天黑夜捧着书读,路过的人经常能听到屋里传出的读书声。这儿子既是上天送来的,张锟自然对他百依百顺,想读书就读吧,农活不用干。

年岁稍长,张梦鲤便到即墨跟从杜师学习《诗经》。这时,又一个梦境出现了,这次做梦的是杜师,他梦见有神仙跟他说话:“明日将有贵人来,不可怠慢!”次日,张梦鲤背着书箱登门,杜师心里打鼓:“难道贵人就是他?”新来的学生都得先试试真本事,看到梦鲤写的文章,杜师惊异了,瞬间离席并谦虚地说:“我不如你啊!”之后,梦鲤三年学成,16岁那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知县吴俊对他非常赏识,将梦鲤录为高等,由官府发给伙食补贴。1555年,梦鲤在乡试中考取举人,第二年便考中了进士。但因射策之文中有“外藩继统”一词,主考官怕触犯嘉靖皇帝,便将他列入二甲名单,那一年他23岁。

管辖开封他怒鞭贪官

23岁便步入政途,前途不可限量。全家人为这个好消息兴奋不已时,张梦鲤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守孝。直到5年后,也就是1561年才正式上任,第一个官职是户部主事,监督管理京城储粮大仓。少时读书便为保家卫国尽心尽力,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张梦鲤的表现让他一次次被提拔,之后在吏部尚书杨襄毅的举荐下,1567年他升任开封知府。

张梦鲤到任后,每天加班加点,鸡鸣即起办理各种文书,接见属吏,下午和晚上就听证审案,原告和被告双方站满了大厅,让那些想插手狱讼的人统统站在门外。

双山张氏二十四世孙张庆说:“在这之前,张梦鲤的父亲也逝世了,他虽然是个普通务农者,但却一直叮嘱张梦鲤,做官一定要谨记清、慎、勤,才能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每天牢记父亲的三字告诫,这位长相清秀、看似柔弱的知府将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刚到任便裁减冗员千余人;水旱荒年他减免租税、开仓赈灾;开凿水渠,打通溱水和洧水,用于灌溉农田。

开封这地方油水很多却非常难以管理 ,张梦鲤到任后前来巴结送礼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他统统拒之门外。如果有送银两要求赎罪者,概不接待,命其用银两购买粮米以充仓廪,并规定年节不得向长官有任何馈赠。根据《双山张氏六百年》中记载,张梦鲤在惩治贪官污吏方面绝不手软,有一次主管财务的官吏进献财务盈余和贿赂款项,他顿时怒而鞭之,并令其作为州县的收入登记入账。同样在《四库全书》和传记、碑文等史料中也有记载,张梦鲤在任期间,对贪官和行贿者“怒笞之”(用鞭杖抽打)。而三年后当张梦鲤离开开封时,自己口袋里只有八十两银子。

在他的管理下,开封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张梦鲤也践行了自己初到这里时指着黄河发下的誓言:“一定治理好开封!”

得罪高拱被派守卫边防

张梦鲤的性格刚正不阿、绝不趋炎附势,骨子里很要强,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些小官自然就不多说了,他现在得罪的第一号大人物就是当时的宰相高拱。高拱要进京赴任,路过开封,依照河南迎接贵宾之礼仪,应当是作揖伏膺(低胸)下拜。高拱在开封的那几天,官员登门造访、厚礼馈赠,门前好不热闹。唯独少了张梦鲤的脸庞,别说送礼了,就连贵宾迎接他都没有参与,而是行寻常之礼。这事让高拱记在心上,在回京担任宰相并兼任免官员的吏部尚书后,便多次寻找把柄想向张梦鲤发难。当张梦鲤在开封的任期已满,按照功绩也足以晋升了,这时却按照平级调往靖边,守卫边防去了。

靖边卫(靖边县,取“绥靖边疆”之意。明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卫,又设靖边道,管辖榆林、绥德、定边、靖边等卫。)坐落于边远邑镇之间,与少数民族区域相邻,这个地方当时是出了名的“穷边塞”,不仅生活不安稳,经济条件也很差。之前派来的州郡太守便用非常手段来管理 ,比如说用权势支使当地乡绅,以奴役手段对待当地百姓,把羌族的群众当做仇人。来之后,张梦鲤先剔除那些贪官污吏,主张以当地人养当地人,以诚团结各部落,他还开办学堂,自己成了教书先生,四方学生纷纷云集。之后他则利用这个相对平静时期,勘察险要之处,修筑边塞预敌矮墙120余里,被称为“雄边”。

虽然是遭人陷害到了这穷边塞,张梦鲤依然干出了别人做不到的成绩,之后便被连续提升,每到一处都留下自己的政绩。这里只讲述一件他任顺天府府尹时三破“土蛮”的事,这既体现了张梦鲤的军事才能,也为明朝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一次是万历七年(1579年),北部“炒蛮”入侵,张梦鲤派副将李如槚俘获敌首。第二次是同年十月份,东部“土蛮”以五万骑兵侵犯,再次击败敌人。到了第三次万历八年(1580年),“北虏”以十万之众欲犯蓟州,他亲自率兵增援,再次打败敌人。三次大战皇上都赏赐了白银和丝绸,其中一次还晋升爵位一级。当时,戚继光将军为镇守蓟州大将,与他谈及用兵之策,间或有不同意见,双方都瞪大眼睛,争执不下。后来,果然证明张梦鲤先生的谋略正确,戚将军则敬慕心服。

不想附和张居正,49岁辞官

1581年,48岁的张梦鲤升任大理寺卿,“从一品”俸禄。而这时候朝廷也早已发生了不小的人事变化,高拱离开,张居正成为当朝宰相。

九卿对张居正都是低三下四,唯独张梦鲤,继续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关于张居正与张梦鲤之间的事多处都有记载:比如《四库全书》中提到,时张居正秉政,九卿多绌下之,梦鲤独无加礼。大意是,九卿在大街上遇到张居正的轿子都要停轿向他致意,唯独张梦鲤不会。有人劝诫他应该对张居正恭顺谦让,没想到张梦鲤拂袖而起说:“我总不能天天徒步到他家去拜访请安,求他给我一碗汤喝吧!”

在明史学家李维祯撰写的《张廷尉梦鲤传》中也说,江陵相(张居正)喜好惩人,那些以严刑残虐百姓的官吏,就以多斩决囚犯来取悦,而梦鲤公却尽量为那些罪证不实的囚犯平反。连刑部尚书和都察院御史大夫所奏准了了的,有时也被他推翻。所以在当担任大理寺卿时,他告诫手下:“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共同执法,无论如何要搞清犯罪形迹。结论不当者,就应予驳正平反”。数月后,核查出判错者千余案,在被罗织罪名下狱的死刑犯中,被改判“全活”(免于死刑)者甚众。

这之后,听到各种流言飞语,张梦鲤感叹:“我在朝为官三十年,名字还未曾被挂上弹劾的奏章,现在不离开,还等何时呢?过去我失欢于高拱相,被安置在靖边,那是个苦寒不毛之地。我逼和邻虏,解决了边境安危问题,改变了国家受困的局面,哪里想到会有今天啊!又怎么会知道江陵相给我的官位并不是什么福份!”于是,49岁的他,三次上书称病,愿将尸骨送回老家,后经万历皇帝恩准,退归故里不再过问朝政。从1556年考中进士到1582年荣归故里,张梦鲤从政仅26年,但他却经历了12个不同岗位,在每一处岗位上都卓有成绩,成为嘉靖 、隆庆、万历的三朝重臣。怪不得高拱后来后悔说:“我老糊涂了,无颜再见张公啊!”

文/图 记者 宫岩

张梦鲤去世后皇帝花48万两银子给他修墓

万历皇帝给张梦鲤建的墓地(示意图)

辞官之后的张梦鲤,回到老家开辟了一片田园,农闲时饮酒赋诗,自称“龙池叟”。在这期间,朝廷多次让他回去继续为官,但他早已没有了当官的欲望,直到1597年,65岁(虚岁)的张梦鲤去世。万历皇帝念其生前功绩,“钦赐祭葬”,并谥号“节愍”。

张梦鲤的性格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他有四个儿子,进入仕途的子孙,继续坚持“清、慎、勤”的为官之道。而他的次女则嫁给了戚继光的次子戚安国,婚后不久戚安国不幸死去,这位刚烈女子守寡40多年未改嫁。

不带钩的“也”字

张梦鲤为人很坦诚,但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为人利用,在《双山张氏六百年》中记录着关于他的一个传说——不带钩的“也”字。

万历年间的一个秋天,读书人等待已久的乡试就要到了,这次负责山东乡试的主考官是翰林院编修吴大人。出发前的一个晚上,他来到张府拜访张梦鲤(当时他还是大理寺卿)。吴大人说:“卑职受命前往山东主持乡试 ,将于近日离京前往山东,不知张大人有何指教?”张梦鲤说:“我一直忙于审阅复核大案,很少过问科考事宜。吴大人有何考虑,愿闻其详。”于是,吴大人进一步说:“张大人老家莱阳,山东人才济济,我此次去考取举人,不知张大人老家有哪些优秀人才需要给予特别关照?”

张梦鲤平生一贯反对徇私舞弊,他不加思索地说:“这两年我老家哪有优秀人才,他们连‘之乎者也’中的‘也’字都写不好。其实啊,写最后一笔时,是不往上勾钩的。”双方寒暄一阵,吴大人起身告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话恰被张府老管家听到,当天夜里,老管家便赶紧通知张家屯的几个生员(秀才),在书写答卷写到“也”字时,最后一笔千万不要往上勾。考试结束后,吴大人还真发现在几份卷子中,有不带钩的“也”字。他心想,这些人可能就是张梦鲤老家的人了,于是就把他们录取为举人。

之后新举人到张府去谢恩,老管家才跪地坦白实情。张梦鲤看到事已至此,也只好说:“你们年轻人今后的路还很长,不过你们一定要记住,求知要真学,为人要坦诚,切不可投机取巧。”据说 ,在张梦鲤的后人中,有一位曾孙,他参加过九次乡试都未考中举人,但他一直不肯作弊打出张梦鲤的旗号。后来,他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被朝廷任命为知县,成为一方名士。

次女嫁给了戚继光的儿子

上文在说张梦鲤三破“土蛮”时讲到,他曾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因军事问题发生口角。其实追溯张戚两家的关系,还不止吵架这么简单,后来张梦鲤的女儿嫁给了戚继光的次子戚安国。据记载 ,张梦鲤有四个儿子:嗣诚、嗣谟、嗣谊、嗣谅。嗣谅幼年夭折,嗣谊文采出众,很有声誉,被选为贡生后去世 ,嗣诚在户部任职。他还有两个女儿,嫁给戚安国的是次女。

其实关于张梦鲤的女儿嫁给戚安国这个问题,张氏子孙一直在做研究,直到发现大量证据,证实确有此事。大家都知道,戚继光的先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多年。牺牲殉职后,朱元璋恩准其后人可以世袭明威将军。戚继光在17岁时成为明威将军抗击倭寇,一举成名,并创立了自己的军队——戚家军,而戚安国便是戚继光的接班人。

既然提到戚安国,那就得先说说他的父亲戚继光,他可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据说戚继光的原配夫人王氏只生下一女,为了能传宗接代,戚继光便背着老婆在外面又找了三个小妾沈氏、陈氏和杨氏,她们总共为戚继光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兴国和戚昌国。孩子都有了,戚继光这事也瞒不住了,趴在地上跟王氏认错,据说王氏命令士兵打了他几十大板才消气。毕竟王氏是上了年纪的女人,也希望将来有人为自己送终,这事王氏也就不再追究了 。而在这五个孩子当中,王氏最喜欢的就是次子戚安国。她看到戚安国与张梦鲤的次女结婚,更是欢喜不已。但在婚后不久,戚安国就不幸死去,据说戚安国当年只有19岁,张氏守寡40多年未改嫁。究竟戚安国因何而死,不得而知。

戚安国的死让大家想到戚继光斩子的传说,两件事会不会是同一件?这一点张氏后人也做过研究,排除了这个可能性。尽管戚安国的死至今是个谜,但并不影响这一结论:张梦鲤的次女确实嫁给了戚继光次子。

张梦鲤还与唐伯虎有关系?

风流才子唐伯虎,关于他的故事大家听过很多,这个人似乎跟很多人都能扯上点事情,据说张梦鲤跟他也有点关系。

唐伯虎16岁考中秀才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29岁到南京参加公试 ,又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第二年,唐伯虎赴京参加会试,虽然他考试成绩首屈一指,状元非他莫属,但因受主考官程敏政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而被捕入狱。后来皇帝下旨“平反”,唐伯虎被贬往浙江去当一个小官,但他耻不就任。回家后,纵酒浇愁,绝意不再做官。妻子嫌贫爱富,反目离去,仆人也走了。唐伯虎遂离家游历名山大川,吟诗作画,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在他布衣素食,穷困潦倒,万般无奈时,大理寺卿张梦鲤派人捎银子去接济他 。唐伯虎为表示谢意,画了八幅山水画赠送给张梦鲤。

唐伯虎曾经送画给张梦鲤?这事双山张氏二十三世孙张代旺专门研究过,确认这事是不可能的,“因为唐伯虎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嘉靖二年(1524年),而我族九世祖张梦鲤生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这就是说 ,在唐伯虎去世10年后,张梦鲤才出生。”

既然这样,为何会有此传说,又为何在上世纪50年代莱阳县土改时有人从张梦鲤后人家里取走了唐伯虎的画?对此,张代旺这样分析说:“唐伯虎的书画被视为‘三绝’,位高权重者都很喜欢收藏,当时的张梦鲤自然也喜欢。或者是有人送给他的 ,所以家中才会有这些书画。虽然现在这些书画都已经找不到,但也让我们得知,张梦鲤与唐伯虎的书画有一段历史情缘。”

曾给大沽河堤写碑文

我们接着说张梦鲤辞官回到老家后,整修庄园,天天种地。一直跟随自己的童仆,嫌弃乡下荒僻,干活一点都不上心。张梦鲤也不生气,自己干。有农活时候忙着,没有农活时他便在家中饮酒作诗,人称“龙池叟”。

虽说已辞官,但张梦鲤的威望还在,有些人前来拜访期待他有所举荐,他都闭门谢客,地方上甚至曾八次上呈奏章举荐他 ,他都不肯复出。后族人以诗称赞“汝是人中俊,咸为代所宗。习成公辅业,永远振家声。”并作为后人的排辈诗,现已繁衍到30世。

23岁便成为进士的张梦鲤文采自然不在话下。“鸿雁分官渡,云山隔故园。艰难何地好,漂泊此生存。”这是他在德州写给弟弟的诗词,其中哀伤与不舍之情尽现诗中。这样的诗词在《双山张氏六百年》中收录了两首。其实,张梦鲤写过的诗词远远不止两首。他曾经撰写过《交绣阁诗集》和《交绣阁文集》,那是张氏家族的传世瑰宝,曾经以为已经失传,但事隔400多年后,没想到专家发掘了出来,并印刷了出来,成为双山张氏家族的永久纪念。

正是因为他的政治影响力和出色的文采,当修筑大沽河河堤时请求他为河堤撰写碑文,作为双山村人他爽快答应了。古时的大沽河河流平缓,经常泛滥成灾,而用来挡水的古堤早已被水冲毁。朝廷下令修整河堤,农民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从家中拿着农具就来帮忙。只用了一年便建成,建成的大堤有43公里长、3.63米高、1米厚,挡住了大水侵犯。之后大家运来巨石,刻碑颂扬功德,将其竖立在靠近大堤的路口,以求业绩不灭。

花48万两白银为他修墓

辞官归故里16年,1597年农历四月,张梦鲤去世,享年65岁。万历皇帝非常伤心,想起他生前的功绩,以及作为三朝重臣做出的贡献,“钦赐祭葬”,谥号“节愍”,亲笔写下谕祭以示悼念,并且在莱阳县(今莱阳市)北约8公里旌旗山麓为其建了新阡(新墓)。墓地占地20多亩,连同墓地周围的祭田总计约两千多亩,耗资白银48万两。当时著名书法家临邑人邢侗为他撰写了碑文,礼部右侍郎唐文恪(万历14年状元)为他撰写了神道碑,著名文学家冯琦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而墓地中的石联、石额等都是由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董其昌所写。只可惜几经风雨沧桑,墓地早已荡然无存。

记者跟随张氏21世孙张咸云、23世孙张代旺以及24世孙张庆,来到莱西双山村的始祖茔。1997年他们开始修族谱后,他们便修建了这个地方,里面从后往前安放着张氏几位世祖的墓碑。张代旺说:“因为几位先祖的墓碑离得比较近,当时就想都放在一起吧,也算是给大家一个认祖归宗,祭奠祖先的地方。”墓地进门处建了一个偌大的葫芦状的香火炉,这也是为了让大家来祭祀用的。自从建了这个始祖茔,有不少外地的双山张氏后裔也回来祭奠。而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 ,一些双山张氏族人会来到这里,给老祖宗扫扫坟头,鞠躬磕头。

目前双山张氏已经繁衍到了30世 ,而修谱的工作也随着新人的出生不断发现继续进行着,他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最完整的记录,还要告诉外面的世界,双山张氏张梦鲤以及更多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