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沈鸿烈创建东北海军 当青岛市长遭两次刺杀

2015-01-15 作者:宫岩

考中秀才却投笔从戎

沈鸿烈,字成章,湖北天门人。都说人如其名,沈鸿烈的名字中蕴含着什么深意呢?

青岛市档案馆信息处的聂惠哲研究沈鸿烈历史颇久:“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鸿烈”就是广大又光明的意思,而“成章”取自成语“斐然成章”,都有“大显其道”之意。也确实如此,沈鸿烈这一生有很多精彩之笔。

湖北天门市汉海之滨的白湖口一带,千余户人家沿湖而居,沈姓是这一带的一个大族。1882年12月27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一个男婴降临,他被取名沈鸿烈。孩童时的沈鸿烈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因为家人在当地办了所学校,他从小就得跟着读书。沈鸿烈在读书上很有天分,9岁时到外乡读书、15岁时已经读完十三经兼八股诗赋。当年他去参加八股考试,但因为沈鸿烈从小身材矮小,大家以为还是个儿童,便没有让他参加。之后八股考试改成了经义、策论还有算术,沈鸿烈也都样样在行。

1900年,年仅18岁的沈鸿烈在数千人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中秀才,之后便在官府中教书。古代文人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学而优则仕、一种是教书育人,沈鸿烈在弱冠之年都做到了。

教书的那段时间,沈鸿烈过得比较郁闷,因为“学生多在30岁上下,于数学毫无根基,屡教不解”。郁闷之余他便整天在官府看书,这里除了经史文集外,还有一些报章杂志,这些前所未见的报章杂志引起沈鸿烈极大兴趣,日夜研读,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自谓年富力强,急需求学救国”,他脑海中出现了个大胆的决定:投笔从戎。

这时,湖北武昌开始招收新军,沈鸿烈毅然辞掉工作,前往武昌。

摔跤不认输被戏称“不败将军”

沈鸿烈当时报考了炮兵营,在第二协第二标第一营第一哨学习,协统为黎元洪。黎元洪老家也在湖北,沈鸿烈在他手下供职,虽然职位相差甚远,却可以时时见到黎元洪,这段经历对他以后起了很大作用。操练的闲暇时间,他就帮着同营的官兵写家书,因为博学多才,大家叫他“沈先生”。

1905年,中俄战争爆发,日本海军打败俄国舰队。那时,清政府也意识到了发展海军力量的必要,向全国选拔青年人士赴日本留学海军,沈鸿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这个机会。1906年,沈鸿烈到了日本,本是进行海军学习,没想到过去后遭到拒绝,几次交涉,只是先让他们学习商船课程。边学习边跟日本政府沟通,直到1909年才允许他们接触海军课程,转学到日本海军兵学校、海军炮术学校、海军鱼雷学校。

翻开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沈鸿烈生平轶事》,照片上的沈鸿烈身穿西装、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样子温文尔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毅。如果说 ,幼年是对沈鸿烈儒雅气质的熏陶,那在日本留学的这几年就是对他坚毅性格的磨练了。因为沈鸿烈永不认输的性格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

前面已经说过,沈鸿烈个子不高又比较瘦弱,而在日本留学期间有门学科是摔跤,按照规定,凡是被摔倒的人,在倒地之后,要用手拍一下对方,表示自己认输了,这一回合才算是真正结束。很显然,当时的沈鸿烈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那时,每到这个学科,大家都很害怕跟沈鸿烈分到一组,因为他从不认输,即使已经被对方摔倒在地,他也不会伸手拍对方,而是想办法继续跟对方纠缠,很多次都让对方不能脱身,也不能言胜,只能等裁判吹哨子后把他们拉开。也因此,沈鸿烈常被同学们戏称“不败将军”,沈鸿烈并不放在心上,笑笑,以后还这么做。

留学归来创建东北海军

1911年,沈鸿烈到了29岁,该从日本留学回来了,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了君主统治。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的沈鸿烈满心救国,回国后便找到了黎元洪。沈鸿烈1906年去日本留学前,黎元洪是湖北新军的协统,沈鸿烈曾在黎元洪手下供职,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举为都督,他见到沈鸿烈非常高兴。当时南京还在清军手中,长江上有清军军舰10艘,使得革命军无法渡江,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些战舰能归附革命军。当时的沈鸿烈,主动提出来去进行策反,黎元洪一听很高兴,马上给了他一个“海军宣慰使”的头衔,沈鸿烈就以这么个头衔带着黎元洪的一个致长江水师提督的公文就只身前往清军的军舰了,到那里以后沈鸿烈陈说了归附与否的厉害关系,让长江水师消除了疑虑,最终同意归附革命军,这样一来水陆配合,占领了南京。可见,这时候沈鸿烈已经是一个人物了。

沈鸿烈的才能得到黎元洪的赏识,但是他并未能因此进入海军部队。当时的海军主流人物,都是留英的学派,而且福州籍的占大多数,当然不能容纳湖北籍的留日生沈鸿烈。沈鸿烈只好到北京的参谋本部工作,兼任陆军大学的海军课程教职。之后的几年间,沈鸿烈虽然换过很多部门,仕途却一直不是很顺,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一次,沈鸿烈随高层到东北视察,任务完了即随众回京。没想到这次偶然的视察,竟成了他日后主持东北海军的因缘。

几年后,时为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要巡缉松花江、黑龙江水上的治安,并组织船队。可东北军骑马是好汉,而水上的功夫就不行了。张作霖遍查部下,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正在踌躇不决时,他突然想起了前些年来此视察的人员,那个30多岁的姓沈的不错。于是,张作霖立即派人到北京,将沈鸿烈请来,沈鸿烈自此成为张作霖眼前的红人,成为奉系的一员。

“要扩充东北势力,必须建立东北海军。”沈鸿烈将他多年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认真看着张作霖。

张作霖起初因吃惊而紧皱的眉头很快松开,一丝笑意聚在嘴边,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那是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带着部队退败关外,对方派出了海军舰队在山海关附近的海面上炮轰他的车辆。损失惨重的他看到了当时海军的力量,内心一直想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力量,无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眼前这个从海外留学归来、对海军舰队了如指掌、又永不认输的人,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张作霖不但把所有吉黑江防舰队、营口渔船保护局、鸭绿江水上警察局等先后划归沈鸿烈指挥,还向军需处处长放话:“我家有的是钱,你尽管拨款就行。”

有了张作霖的支持,沈鸿烈组建东北海军的计划顺利进行。他先是用两艘商船改成了军舰,又控制了当时东北最大的航运公司政记轮船公司,同时创办海军学校,让老同学凌霄担任第一任校长。1923年7月,张作霖正式建立了东北海防舰队,任沈鸿烈为中将司令。东北海防舰队陆续进驻秦皇岛、烟台等地,之后又瞄上了驻在青岛的渤海舰队,施计抢夺了海圻、海琛和肇和三大军舰,接管渤海舰队。成为当时响当当的一支海军力量。1926年,沈鸿烈的东北舰队进驻青岛。

曾帮助崂山扫匪患

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七座山峰三面环抱,景色优美,是游客向往的景点。殊不知,这里曾经是沈鸿烈的海军基地之一,当时建设了两个专门的兵营,沈鸿烈跟下属的很多会议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出了太清宫往下走,顺着石头垒砌的护栏看下去,是一个现代化的码头,里面仅存的旧建筑已经看不出它原本的面貌。但青岛市文史专家鲁海说:“军舰太大不能靠岸,当时就修建了这个码头,可以坐着小船过来,到达基地太清宫。”

进驻青岛的这段时间,沈鸿烈帮助崂山做了一些事让大家记住了他,其中一件大事是帮助崂山扫清匪患。鲁海说:“那个时候崂山的匪患很猖獗,清朝的遗老们本想去那边居住,经常受匪患骚扰也不敢过去。”

虽然对于沈鸿烈帮助扫除匪患的具体事件现在记录不多,但曾经在太清宫有一块碑,是1928年崂山众庙纪念沈鸿烈所立,上面描述:“……盗贼发生,而民不知兵,听其滋扰,束手待毙。现时局不靖,土匪蜂起,崂山层峦叠嶂,尤为盗寇出没之所。陆军既不暇兼顾,警察亦无力剿除……山内各村疃小民又皆极贫之户,财力匮乏,不足自卫,以至扶老携幼,露宿涧壑,儿啼女呼,残酷不堪言状。适值海军督练处总监鸿烈,率领所部来崂山训练巡防。海军本无陆地剿匪职责,而诸公哀怜民生,慨然以保护地方为己任,时遣军队跋山越岭,搜剿无遗。匪类因之敛迹。”

从这块碑也足以看出当时沈鸿烈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一般都是庶人给僧人立碑,但这个却是僧人给庶人所立,这样的事在全国少之又少。鲁海说,除了太清宫的这块碑,在华严寺和斐然亭也有两个沈鸿烈的碑,上面尽溢美之辞,但都已经找不到了。记者 宫岩

东北海军司令、青岛市市长,一身二职的沈鸿烈并没有换来幸福生活,因为在这之后的一年半生活里,他的命两次险些不保。先是被绑架,后来又被刺杀,这两次事件都是自己手下干的。为什么?因为沈鸿烈发达了,他们也想要个官当当 。第一次是“崂山事变 ”,1932年春天,地点在一艘小舰上,第二次刺杀事件是在1933年6月 ,地点在一小火轮上。当时,沈鸿烈没有注意到,围绕在他身边那双双温和的眼睛透露出嫉妒、刺杀的欲火,其中一个人的怒火最强烈,这个人就是凌霄。这个跟他昔日同学、战事多年、又感情深厚的人,不久就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了……

五个同僚谋划绑架案

沈鸿烈对军队管理一直很严格,即便没有战事,舰队每天都得在崂山海湾进行训练,每两周才允许他们回一次青岛,他当了市长后也丝毫没有放松。战士训练,这些舰长们也得在那看着 ,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有了意见:都没仗可打,每天还这么累训练干什么?这还不要紧,关键是沈鸿烈独揽大权,花一分钱、增加一个士兵都得通过他的同意,那些舰队长并没有什么实权,这也让大家很不满。其中第一舰队舰队长凌霄(海军学校第一任校长)心里最不服气。

凌霄找到了这几个人:海琛舰长刘田甫、肇和舰长方念祖、镇海舰长吴兆林,还有一人叫黄绪虞,这几个人既是沈鸿烈的留日同学,也是多年患难与共的同僚。但这次,五个人走到一起不是叙旧,而是谋划一起绑架案,绑架的主角便是沈鸿烈。

春天的青岛不冷不热,很是舒服,沈鸿烈像往常一样,看完了舰队的训练、又听完了各舰长的汇报后,心情不错,便上了一艘小船,他们要到太清宫的海军督练处开会。上面的这五个人陪同上了船。小船开动,先是一段毫无营养的闲暇,之后这场绑架戏就开演了——

—凌霄先出场:“沈司令现在一身兼着二职,既要管好青岛市的建设,还得照顾海军军队这边,这样太忙了。为您自己着想,干脆就辞去司令专干市长吧,这也是全体官兵的意见。”

沈鸿烈抬头看看凌霄,他的火爆脾气就上来了:“你到底想说什么?全体官兵的意见?”

凌霄见他发火了,叹了口气:“唉,兄弟们跟着你这么多年,受了那么多苦什么都没捞着,你却步步高升了。”一听这话,沈鸿烈火了,“反了你了!”顺手一个茶杯朝凌霄扔过去。凌霄脑袋一闪,茶杯落到了地上,哐当一声。要是以前,凌霄肯定就吓坏了,乖乖闭嘴,可这会他完全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转身抓起茶壶朝沈鸿烈扔过去。

随后,一直在旁边看戏的几个人也围了上来,沈鸿烈一看这阵势,不对,这是要兵谏啊。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沈鸿烈就是死活不答应,怎么办?

吴兆林(跟凌霄是郎舅关系)说得直接:“直接把他沉海行了。”

刘田甫(沈鸿烈同乡)赶紧摆手:“不行不行,沉海不行。”

方念祖站了起来:“都这样了,沈鸿烈的命不能再留。”

杀还是不杀?几个人争论不休,凌霄也没了主意,最后决定先把他关到太清宫再做商讨。

手枪和毒药让沈鸿烈选

坐在太清宫海军督练处的椅子上,沈鸿烈闭目思考,他脑子里很乱:“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该怎么逃出去”……这时,房门打开,凌霄他们又走了进来,往桌子上放了两个东西:一把手枪还有一瓶毒药。

凌霄上前,胁迫他向政府发电辞职,内容如下:“沈因疾病甚危,不能视事,辞去海军司令职务,专任青岛市长,推荐凌霄为东北海军副司令。”

电报发后的第二天,凌霄等人还在筹划着怎样接管新职位的事。太清宫内却传出阵阵脚步声,随后有几个持枪官兵冲了进来将他们全部包围。原来,眼见着沈鸿烈被软禁,他的副官史福生想尽办法将这个消息放了出去,海圻舰的士兵队长关继周、枪炮大副李信候还有姜西园、冯志冲等人迅速组成一支敢死队,冲进太清宫将沈鸿烈救出。青岛市档案馆信息处聂惠哲补充:“东北海军的中下级军官绝大多数都是海军学校的学生,又追随沈鸿烈这么多年,他们对沈的感情非常深,听到此事后马上计划营救。”

人都给抓起来了,司令要怎么处置?刚从一场绑架案中缓过神来的沈鸿烈又陷入沉思,凌霄、方念祖,他们这几个人可是跟自己出生入死多少年的同僚啊,大家同在日本留学、又共同建立海军学校,好不容易熬到现在这一步……

“不要为难他们 ,都把他们放了吧,让他们离开海军舰队离开青岛。”太清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短短两天,沈鸿烈失去了身边最重要的五个心腹,这次事件历史上称为“崂山事变”。

其实,这场绑架案的发生现场,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好几个版本。光如何遭到绑架就有不同看法,沈鸿烈私人秘书谢云祥认为,这场争吵是在太清宫内发生的,聂惠哲则分析应该是在海圻舰上被绑架的。而到底是谁把沈鸿烈绑架的消息放出去的也有几个版本,有的说是副官史福生想的办法,还有人说是小船离开不久,有人在岸边发现里面苗头不对,主动营救的。不管怎样,1932年的春天,沈鸿烈确实被绑架了,不久便被一群敬佩他的军官给救出来了。

“崂山事变”的结局不仅仅是五个人离开了舰队,也影响到了当时的青岛市市长胡若愚,青岛市文史专家鲁海说:“当时的胡市长一看,这些海军军官连自己的司令都敢绑架,自己将来肯定也很危险,所以便递交了辞职书。”

一向聪明的沈鸿烈在这件事情后并没有做检讨,他觉得那五个人走了,也奖励了这些“救驾有功”的人,整个海军舰队都是自己人了,该万无一失了。一年后,当枪口再次对上他的脑袋,才让他彻底醒悟。这次刺杀事件的凶手是昔日拼命营救他的救命恩人。为什么?还是一个“官”字。

要官不成,恩人变杀手

崂山事变后,沈鸿烈先对海军内部进行了大清洗,将各舰舰长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而后对解救自己的人进行内部奖赏,这其中赏给李信候、董术曾各一万元,李信候升任永翔舰舰长,冯志冲从中尉升为上尉,关继周等从葫芦岛海校一期出身的东北派人员被视为功臣,按资历升级。

他以为这些人可都是自己的人了,肯定会万无一失的。但这其中有几个人自持有功,心中对权力的欲望和野心也慢慢膨胀。直到有一天,姜西园等人来到沈鸿烈处提出那个无理的要求:“司令如今这市长位子坐得安稳,弟兄们也想要碗饭吃,看看能不能给安排个地方位子,什么公安局长、港政局长都行,我们保证会好好干,听司令的话。”

又是要官!沈鸿烈立马沉下了脸,“军人不得干政!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现在海军的饷项很充足,你们只管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行了,不要再有这样的妄想。”

几个人吃了闭门羹,肚子一顿火,想当初拼命把他救出来,这点好处都不给,冯志冲更是情绪激动:“那会又是升官又是给钱的,我却只从个中尉升到上尉,跟以前没什么差别。”想来想去仍然无法压抑内心的怒火,这几个沈鸿烈昔日的救命恩人心里生出个邪恶的想法:实在不行就刺杀!

青岛市文史专家鲁海还了解到一个信息:“据说当时沈鸿烈有一本名册,让谁当官都用红笔做了记号,有人意外看到了这本名册,而这些人的名字却不在升职军官之列,埋下祸端。当然这一点只是传说并没有历史根据。”

不过,除了要官做这个原因,聂惠哲在研究这段历史后还发现一点:“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这些从东北过来的官兵心中都不是滋味,想早一天打回东北去。但这时他们发现,已经是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似乎没有了这种决心,一味追求蒋介石,消极抗战。对此很是不满,才想到要刺杀。”

连续三枪打向沈鸿烈

一番商量后,冯志冲主动请缨,不需要别人,自己就能把这个任务完成。时间定在1933年6月24日,行刺地点,小火轮。

那段时间,恰好青岛获得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主办权,第一体育场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沈鸿烈先到前海栈桥看完游泳池的建设后,又马不停蹄赶往大港,对镇海舰进行检查工作和训话,跟往常一样,他还是只带了副官史福生一人。码头离军舰有一段距离,沈鸿烈让史福生打电话跟那边要个船只过来。

没一会,冯志冲便驾着小火轮过来了,这种小火轮是露天的,没有任何遮挡。沈鸿烈以为这是副官要的船只,没多想便先上了小火轮。史福生从远处一看,电话还没打通呢,船只怎么就过来了,但司令已经上了船,他也小跑着过来。那天风浪比较大,冯志冲的小火轮几次想开走都被浪打了回来,这时史福生也赶到了。

发动小火轮,前行。冯志冲跟史福生在前面并坐,沈鸿烈一人在后面。这时史福生发现冯的神情很紧张,跟往常不一样,他便多了个心眼。等小火轮离开岸边一段距离后,冯的右手开始慢慢伸到胯间摸索,突然掏出手枪朝沈鸿烈打去。“砰!”海上浪大船不稳,没打中。史福生振臂一挥,冯随即坠入海中,但冯是熟悉水性的,到海中后又连续打了两枪,还是没有打中。

这时听到枪声的援兵也到了,一边保护沈鸿烈,一边跳入海中将冯志冲逮捕。

这次没手软,枪决冯志冲

如果说上次的绑架案让沈鸿烈觉得吃惊,那这次下属连续三枪刺杀实实在在惊吓住了他。冯志冲是自己葫芦岛海军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就在一年前还曾来解救自己。没想到,这昔日救命恩人转眼就变成了杀手。

这次,沈鸿烈没有心软!当天就把冯志冲交到军法处进行审判。尽管在此期间,不断有人为冯志冲求情,但沈鸿烈的态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晚,冯志冲便被枪决了。

在军法处,冯志冲到底说出实情没?这个无从考证,据说,这次刺杀其实是姜西园指使的。冯志冲的死、沈鸿烈这次判若两人的态度让有些官兵不明白:“为什么上次的五个人都被释放了,却非要杀了冯志冲呢?”

也许是因为沈鸿烈真的怕了、也许是他想保护更多的人 、也许是他冲动了……但这个决定将引起后面一件更大的事情发生,这对沈鸿烈才是致命的打击。记者 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