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 胶州康王谋反刘彻不杀

2015-03-06 作者:黄默

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胶东国的一位大王在其封国去世,他参与了当时一场震动朝野的谋反事件,但他的葬礼非但没有因此而降低规格,反而极尽奢华。

浩大的墓室由5 万人兴建,墓室兴建完成后,工匠们全都不知所踪;建造陵墓的土一说是从临淄运来 ,长长的运土队伍看不见头;等到下葬的一刻,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随他一起封存在墓室之中,从此永远不得重见天日。这个墓室的主人就是康王刘寄,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弟,这个墓就是在平度闻名遐迩的康王墓 。

直到现在,康王墓还没有挖开,墓葬里的财宝连同当时的许多谜团依然有待破解,但有关康王墓的种种传说却得以流传至今。民谚说:“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一座坟墓之中究竟埋藏了多少财宝,以至于打开它整个山东都可因此富裕?墓主人又是什么样显赫的地位,得以享受如此之高的墓葬规格?既然墓主人参与了谋反事件,又为什么没有被逮捕,反而能够风风光光地离开人世?

所有这些谜团,我们将在今天的发现青岛中为您一一解开……

康王坟比山丘还大

康王坟位于现在的平度市古岘镇驻地西北的六曲山脉,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坟墓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墓群,也是我国现存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汉代陵墓 。

其实不光是康王墓 ,整个六曲山脉绵延着为数众多的古代陵墓 ,因为早在即墨故城时期,前后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于此,这些王公贵族的墓群大多都建在六曲山脉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古墓群。可以说六曲山古墓群是即墨故城兴盛时期的历史见证。

6月28日,记者在当地专家的陪同下曾经登上六曲山脉,放眼望去,周围的平地上错落地分布着众多土丘,其中不少就是古代墓葬 。当地工作人员称,六曲山现存古墓400余座,上起东周,下迄北齐,分布面积达30余里。其中大型墓葬20余座,中型墓葬60余座。这些墓葬 ,大都是即墨故城期间王公贵族所葬之墓 。“这些墓葬大都封土高大并筑有方台,有的台高达20 余米,还有建筑遗迹。有的台底部用石头筑成,上铺沙土。有的完全用土筑成。墓的位置座落在山头之上,四周大都排列众多小墓 ,宛如众星捧月。经过几千年的雨水冲刷 ,有的大墓方台前的墓道已塌陷成凹陷斜坡。”

我们所要讲述的康王墓 ,就位于六曲山古墓群之中。六曲山脉中的陵台山西陵台 ,是六曲山汉王陵的重点墓葬之一,据考为康王刘寄之墓 ,其封土完整,台基高大,方形高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 100米,高16米,中央封土高6米,直径40多米,墓后尚存长28米,宽 9 米的建筑物房基。康王坟坟头之大,大于山丘,坐落山顶,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头砌成,整个康王坟占地约二、三十亩,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凸”字形,坟高四十余米,通过实地考据,专家认为当年修筑康王坟时是将山顶夷为平地并深挖殡埋后再依山势堆积而成的巨大山丘。而据当地老人讲述,这些土都是从临淄运来。一座康王坟竟大于山丘,足见坟墓之大,地下宝物之丰厚。

康王的儿子是个“犟种”

关于康王墓确切的埋葬位置,由于没有挖掘,因此不能确定,但民间却有相关传言,据称,康王墓实际上位于陵台山的山顶,之所以选在此处,全因为康王的儿子刘贤跟父亲过不去。直到现在,古岘镇当地都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康王的儿子“犟种”。这句话多用来形容一个孩子不服从父母管教,性格倔强,当地老百姓说 ,这句俗语只在古岘镇及其周围存在,别的地方并不流传,那么这个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俗语就能解释康王墓存在于山顶的原因。

古岘镇文化馆馆长戴鸿钧对于康王墓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告诉记者这句俗语的确切含义——

—“这个俗语其实是个传说,不过很有意思。传说康王的一个儿子,自小不听康王的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让他打狗他偏打鸡,老是跟‘爷’‘绕’着干,从来也没顺着老子做一件事。这一年康王病了,情知自己死期到了,对儿子说:‘我死了后,你一定要把我埋到山顶上。’他最了解儿子的怪脾气,以为这样说了儿子一定会把他埋到山底下的。可事与愿违,康王死后,他儿子心想:‘我一辈子也没听过老子的一句话,这遭就依了他吧。’于是就把康王埋在山顶上。”

故事既是传说 ,我们自然难以考究它的真假,但奇妙的是康王死后,胶东国从兴到衰,老百姓都认为跟康王埋在山顶上有关,因为“康”同“糠”音,经不起风吹。当然,关于胶东国衰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胶东国的国都地名叫“朱毛”,康王死后谥号“康王”,他这“糠(康)”叫“猪(朱)”给慢慢地吃掉了。

康王在位28年,修墓花17年

因袭着上面的传说 ,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康王头顶山土的故事。据说康王泉下有知,发现儿子最后真把他埋在了山顶上,他阴魂不散,一气之下只一夜间就拱起了八九七十二个山丘,其中有一些山丘的形状完全相似,这便是“康王坟,哩哩啦啦到京门”传说的来历。

当地百姓传言,真的康王坟在古岘镇六曲一带的后山上,但谁也不知到底那一个山丘是真的,因为年代久远,雨水冲刷 ,昔日的康王坟现在很可能规模已经缩小很多。但“康王坟,哩哩啦啦到京门”的传说反倒从侧面讲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康王墓修建时规格相当之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康王在位28年,光修墓修了17年。康王墓 ,据说当时有五万名工匠,你想想,五万人在那里忙活,那得是多么宏大的一个场面?我想,整个山的周围一定布满了人,场面相当壮观。还有一说,这个康王墓的封土是从临淄运过来的,因为临淄的土质比较好(注:临淄一度被称为瓷都),有黏性,雨后结实,建造这样大规格的墓葬得用多少土啊!当时无数的劳工在挖陵墓 ,无数的人运土,这样浩大的工程,现在都没法想象。”戴鸿钧如是说 。

村名见证修墓历史

我们依然可以从当地的一些村名中得到若干启示,这些村名反映了康王生前地位的奢华 ,也反映出康王墓修建时的规格之高,一举一动之间,几千人乃至上万人就得聚在一起。

纸坊村

这个村庄位于大朱毛村北 2华里处,刘寄任胶东王期间,为应付淮南王叛乱,在北城墙内建兵工厂 ,暗造兵器,后世事太平,改兵工厂为造纸厂,后有戴氏从大朱毛迁出到此居住,立村后取名纸坊村。(关于康王刘寄私造兵器缘故我们稍后会提及)

花园村

位于纸坊村以北 2 华里处,因刘寄曾派大批园工在此种植花草苗木,供城中家眷赏玩和城内美化使用。

前李道 、后李道

位于古岘镇驻地西南3华里处。即墨故城到六曲山古墓群,路途遥远,因康王的殡仪队伍路经此地,曾停灵柩祭奠,后立村而得名。起初村名叫“灵道村”,后来,人们觉得“灵道”一词不吉,而立村时有李姓先搬来居住,故改名为李道村,沿用至今。

蓬莱前

在位于古岘西北,六曲山康王墓山脚下,康王出殡时,灵柩到达山脚下,在下葬前,曾在此打起灵棚,举行大奠仪式。就在康王大奠的灵棚前、后有于姓人家搬来居住,取名“棚灵前”村。后来,也是因“棚灵”二字不吉,清道光年间,有秀才根据其村后有山,山中有庙,庙中有神,故更名为蓬莱前村,沿用至今。

杜家集木、刘家集木村

这两个村庄,是康王修造墓穴时,黄肠题凑所需的大量木材堆集于东山脚下,后约在 1580年,有杜、刘二姓相继搬来居住,杜姓居东,取名杜家集木;刘姓居西,取名刘家集木。

从以上说法可知,康王墓修建,无论是停放木材,还是打起灵棚,乃至运送灵柩,所过之处都能形成村落,可见,这个康王墓当真规模无比宏大。

文/图 记者 田野

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图片来源网络)

郭沫若曾经主张打开康王墓。(图片来源网络)

康王墓的财宝到底有多少?到现在也无法估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坟墓没有开挖,实地勘测无法进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康王身份特殊,之前其兄弟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已经出土大量珍宝,康王墓珍宝的储藏量之多人们不敢想象。

围绕着这座千年古墓,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为之倾倒,同样,一批又一批的罪恶之手也伸向墓穴,康王墓的财宝之谜,我们这就给您讲解。

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

规模如此宏大的康王墓,其中究竟埋藏着怎么样的宝藏呢?

千百年来,胶东一带一直流传着“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 ”的民谣。据专家推测,康王坟中的文物不会亚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合葬墓。因为刘寄 、刘胜与汉武帝同属兄弟,但刘寄之母与汉武帝之母是亲姐妹,刘寄与汉武帝的关系更胜刘胜一筹,刘寄会享受比其他王侯更好的殊荣;再者,即墨古城历来都是富饶繁荣之地,胶东国远比中山国富庶,墓葬文物会更丰富。

有两个事件可以说明康王墓及周围墓群的墓葬十分丰富。

其一是当地老人的讲述——

—6月27日,记者采访了古岘镇的几位老者,他们分别是83岁的戴增义、76岁的王树增、71岁的刘集、66岁的张守光。几位老人都是古岘镇知名的长者 ,肚子里的掌故十分丰富,他们都曾对记者忆起,儿时多见周围乡里随便在山的周围耕地就能挖出大量宝贝的事实。如刘集老人,他的家就在前文提及的刘家集木村,这个村子之前曾经为修建陵墓而堆积大量木材,老人回忆:“我小的时候,大人带着去耕地,种花生什么的,有时候犁地,不经意之间就能挖出一些残箭,还有一些瓦片,那时候不懂,后来才知道,那是汉代的瓦当,那玩意儿都破损了,不值几个钱。”王树增老人则回忆称,幼时听说邻居开垦土地,挖出过一些宝贝,但秘不示人,“到现在来的人少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文物贩子走街串巷地来这里收文物,当时村民们哪里知道那东西值钱?给个价觉得合适就卖了,还当赚了便宜呢。”通过几位老人的描述可以知道,六曲山墓群埋藏有大量古代文物,这些文物或许经过雨水冲刷等地质活动残留地表,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另外一则事实则是盗墓者给我们“展示”的——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当地曾经破获一起重大的盗墓案,幸运的是被盗文物大都被追回,这些被盗文物包括熊抱树、凤鸟、螳螂捕蝉 ,就是这几件文物,据盗墓者供述光走私价就达几百万元,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均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可谓是无价之宝 。“这些都盗墓贼自己供述,当初这些文物可都是在中小型墓葬里面挖的,他们说是在齐胸深的水里乱摸,随手摸出了这么几件,这样简单就拿到了如此珍贵的文物,你说康王墓里的宝藏那更是不可估量啊!”

从上面两则事实中我们可以窥测出康王墓埋藏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大,“打开康王坟 ,山东不受贫”,此言不虚。

郭沫若一直想打开康王坟

由于条件有限,尽管康王墓内部蕴藏着大量宝藏,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挖掘这座坟墓,作为保护,康王坟在2001年被国家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里面的宝藏至今都封存地下。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文史专家郭沫若先生在有生之年曾经主张打开康王坟 ,郭沫若先生为何对康王坟如此情有独钟呢?原来郭沫若先生是通过挖掘刘胜之墓产生的这个念头。中山靖王刘胜乃是汉武帝刘彻、康王刘寄的兄弟,关于他的史料《汉书》中有记载,史书称刘胜曾经哭谏武帝不应刻意侵销诸侯王,得到过武帝的肯定,此人好酒,妻妾成群,生活奢华,子嗣众多(一百二十余人)。我们了解中山靖王恐怕多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因为书中但凡刘备出场必然加上一句“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

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陵山上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汉墓的通道,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专程莅临考证,最终确定该墓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穴。尔后,于刘胜墓北侧发掘出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的发现当时震惊了世界,因为在墓葬之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比较出名的有金缕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其中金缕衣乃是刘胜的殓服,这个金缕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1100克,堪称无价之宝。

中山靖王刘胜是康王刘寄的亲兄弟,但是康王刘寄的母亲跟武帝的母亲是亲姐妹,关系更近一层,在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如此之多的宝藏,那么康王墓中的宝藏能奢华到何种程度?因此郭沫若先生坚信康王墓中蕴藏着大量宝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由于条件所限,郭沫若老先生的愿望一直没能实,但可以相信,未来某天康王墓重见天日之时,它的出土文物定能再次让全世界折服。

当地流传康王的钱花了生病

康王墓沉睡地下,墓中的宝藏自然引起了不少盗墓者的关注。当地老人告诉记者,每逢清明时节,常有人在山上某处地穴前跪拜祭奠,“恐怕就是在祭奠当时盗墓没能跑出来的家属。”在六曲山上,记者亲眼看到了一个盗洞,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处盗洞挖于多年之前,现在已经掩埋,但是雨水冲刷之后,小小的盗洞口已经变成巨大的深坑,盗墓者的猖獗可见一斑。

敢于冒着生命危险盗挖陵墓的毕竟是少数。在古岘镇当地,绝大多数老百姓不敢轻易挖掘文物,这固然跟法律规定有关,但一个故事也说明了其神奇的缘由。这类故事,相似的题材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在平度古岘镇一带,这个故事的潜台词,其意义就不同了。当人们说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会赘上这么一句话:“康王爷的钱不好花啊!”

陈传瑜先生是平度当地民间历史研究者,他对于康王的相关掌故知之甚多,他告诉记者,故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有一年秋天的中午,康王城西面的城子村,一位身强力壮的村民和儿子一起挖白菜窖子,一下子挖出三千多斤青铜疙瘩,全是锈在一块的齐刀币。那是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收藏意识还十分淡薄。爷儿俩高兴之余,就借来一辆马车,连晌把青铜疙瘩送到镇上的采购站里卖了。回来的路上,老汉突然病了,不省人事,儿子急急忙忙把父亲送到镇医院。结果,抢救无效,死了。连治病带发丧,恰恰把卖铜的钱都花光了,还白白赘上家里唯一的一个身强力壮的‘顶梁柱’。说起来是挺邪乎,但这件事流传很广,我们这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叫啥?这叫‘康王的钱不好花‘。”

康王的钱不好花,这感慨朴素地表达了即墨故城周边的人们对康王的尊重 ,同时,也可以看成是民间一种文物保护意识的自然流露。陈传瑜先生认为,这种潜在意识的存在,对于即墨故城和六曲山墓群这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文/图 记者 田野(署名除外)

古代王公去世,大都有大规模的下葬,但康王刘寄墓葬规格之高 ,恐怕也是西汉一朝王侯一级少有的。之前说过,康王刘寄乃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兄弟,而且二人的母亲还是亲姊妹,但这只不过是刘寄死后得以厚葬的一个原因而已,按照历史专家的推测,刘寄之所以得以厚葬,恐怕还与他蹊跷的死因有关。换句话来说,刘寄的死,很可能是汉武帝刘彻一手策划的。在这个埋藏着价值连城的珍宝的墓葬里,还隐藏着一段西汉宫廷争斗的历史。

刘长锥杀大臣,汉文帝“羞死”亲兄弟

说起康王刘寄的死,我们就不得不说起西汉建国初的一场诸侯王内乱来,因为这场内乱,西汉的不少地方大王包括刘寄都卷入其中,牵连人数之多能排上汉初几大谋反事件的前三名,这场内乱就是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事件。

淮南王一家似乎都有谋反的传统,最早的谋反者是第一任刘姓淮南王刘长。我们自然不能一听“谋反”二字就把人想的一文不值,其实刘长的幼年十分凄惨。按照《史记》记载,刘长乃是汉高祖刘邦游经赵国时跟一赵姓美人所生,当时刘邦离开赵国就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他自然也不知道自己临幸过的美人已经怀了他的孩子。没多久,赵国大臣谋反,一干人等统统收捕,这位美人也未能幸免。直到此时,隐藏数月的秘密才被赵美人道破,这位美人央求小吏饶过一命,并称自己曾经得到皇上临幸,已经怀了他的孩子,可刘邦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把小吏的上报看在眼里。美人的弟弟为了救姐姐一命,再次托辟阳侯审食其央求吕后(刘邦之妻),谁想吕后天性妒忌心强,根本就不跟刘邦说道此事。就这样,赵美人在狱中生下刘长,孩子哇哇地大哭坠地之时,这位母亲羞愧愤怒到了极点,最终自尽。

小刘长就是这样来到人世间,当小吏把他交给刘邦时,刘邦已然是追悔莫及了。或许是为了心安,刘长小小年纪就被封为淮南王,并且由吕后抚养。可以想象 ,一个自幼丧母 ,又整日见不到父亲的王子长期会形成怎样的一种性格 ,按照史书记载,刘长年长之后性格变得骄傲狂妄 ,“数不奉法”。他气力过人,乃至能跟项羽一般举起大鼎,等到吕后去世,他的复仇心理也终于可以宣泄了。

汉文帝三年,刘长自淮南赶赴长安,朝见文帝。在逗留长安的间隙,他抽空约见了辟阳侯审食其。这位审食其就是当年刘长的舅舅委托救命的那位中间人,刘长把母亲无辜而死的账一股脑算在了他的头上。审食其一露面,刘长自袖中抽出一把大铁锥一下子就将审食其锥倒在地,接着命令从人对准他的脖子刺了几刀。审食其爵位是辟阳侯,也算朝廷重臣,刘长光天化日之下将他杀死并未逃跑,而是亲自到朝堂之上向汉文帝谢罪,声称“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文帝一则觉得他其志可嘉,另一方面碍于手足之情,没有治他的罪。

得到宽恕的刘长更加肆无忌惮了,据称当时太后都忌惮他三分,发展到最后,他居然干起了和南越交通的勾当。当时的南越还没有完全归于中央控制之下,和南越交通是诸侯王的一大忌讳,这事很快就被中央发现,继续调查的结论是刘长早就开始策划谋反,这下子文帝开始出狠招了。他先是将刘长召至长安,接着让群臣讨论该如何处理,最后讨论了几个来回,结论是——将刘长监车发配到蜀郡,于路赐给饮食,而其他参与此事的人则一并处死。

就这样,昔日的地方大王被放进监车里,一路颠簸地走上了前往蜀郡的道路。尽管不少大臣对此事表示支持,但也有人看出其中端倪,如大臣袁盎,他就对汉文帝告诫道,淮南王性情刚烈,一下子这样羞辱他,再加上路上气候多变,只怕他还没到蜀郡就先死了。汉文帝此刻才说出心中的打算,他称:“我故意让他受受苦。”果不其然,监车没到蜀郡,刘长就绝食而死了,刘长临死前情绪已经沮丧到了极点,他对旁边的人说:“人生一世间,怎么能够不得志到这样的地步?”因为监车上有封条,等到解开封条看到他的尸体时,已经是很多天之后了。

刘安再图作乱,数万人陪葬

刘长的死只不过是淮南、衡山二王谋反事件的一个引子而已,接下来真正的宫廷斗争开始上演了。

刘长的死无疑给这段冤仇早早的埋下了伏笔,据说,当时民间多谈论此事,甚至作了一首歌谣传到文帝的耳朵里,歌词是:“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文帝听说之后感慨万千,后来悔意顿生。或许是为了弥补罪过,他把刘长的三个儿子又都封了王,原来的淮南地界被一分为三,刘安继承了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先说新的淮南王刘安,他为人和其父亲刘长不同之处在于热爱文学,著名的《 淮南子》就是刘安手下编纂而成;相同之处在于——都热爱谋反。父亲刘长的死让刘安时刻记恨在心,《 史记》中称刘安时刻都在想着叛逆,只不过没有由头罢了。当然,他的作案手法更为巧妙,他不是大张旗鼓的去结交南越,而是悄悄地收容各国的刑罪逃脱之人,善待淮南地界的百姓,收买人心。

建元六年,天空中彗星出现,这在古代是异兆 ,有人趁机告诉刘安,当初七国之乱就曾出现这个天象 ,现在又有彗星,恐怕天下要大动干戈了。这样的解释等于给刘安打了一剂强心针,他更加兴奋,忙着铸造兵器,招揽各地奇人,只等着时机成熟就要作乱,可事情却败在了自家人手里。

刘安有个孙子叫做刘建,告发者就是他,刘建之所以向中央汇报谋反一事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刘不害不得宠。他把反情始末一五一十地说给了前来调查的官员,巧的是当时参与调查的官员中就有当年刘长所杀害的审食其的孙子审卿,上一代人的恩仇这一代再度循环,淮南王的事到了这个地步,只剩下一查到底了。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来调查谋反案情的官员包围了淮南王的王宫,搜出了谋反的证据并上交给了中央政府。武帝震怒之余,命令逮捕所有参与淮南王谋反事件的党羽,对于淮南王,则令宗正(负责管理皇族事宜的官员)收治,宗正没还没来到淮南王府上,这位大王已经自杀了。

刘安的弟弟衡山王刘勃一样没能逃出这场内乱,在调查淮南王谋反一事的过程中,官员们在他家搜出了淮南王谋反的参与者,到这个时候,衡山王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他跟刘安一样,没等官员收捕自己就先自杀了。

我们可以想见淮南、衡山二王临死前的场景,昔日的楼台林苑近在眼前,可富贵却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穷途末日之下,这两位大王心灰意冷的操起长剑,情景何其凄凉!

《资治通鉴》对于淮南、衡山二狱的总结只有一句话——“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旦、豪杰等,死者数万人。”数万人因为这场谋反命丧黄泉,之中少不得也有康王刘寄。

谋反信件被查获,刘寄被刺杀?

淮南、衡山二狱株连甚广,康王刘寄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恐怕不是什么光彩的角色。

按照《 汉书》记载,淮南王谋反时,刘寄已经悄悄地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且私作兵车镞矢,进行战争守备,以防被淮南王谋反。这里面有个问题,刘寄私自制造兵器 ,是为了防备淮南王呢?还是为了策应谋反事件呢?古岘镇文化馆馆长戴鸿钧认为,刘寄很可能是准备参与进来,“如果真的是为了防备淮南王作乱,刘寄完全可以把这件事禀告给中央政府,但他没有禀告,我猜测,刘寄也许动了谋反的心思,因为他跟汉武帝的关系最为亲近,两人是亲兄弟,母亲又是亲姊妹,按照古代‘兄终弟及’的规律,刘彻死了,他很可能可以继承皇位宝座,因此,他私下里做了战备。”

可惜的是淮南王的谋反很快就被查获,刘寄的打算也成了南柯一梦。在调查淮南王谋反的过程中,刘寄私造兵器一事也被追查出来,他跟淮南王交通的信件更是成了铁证,这下子,刘寄没有别的出路了。

对于刘寄的死,史书上说是发病而死,但刘寄的死亡时间很是蹊跷。《汉书》中称,淮南王谋反破获的第二年,刘寄羞愧难当,发病身亡,可是死亡时间过于靠近淮南谋反破获时间,难免引起人们的诸多猜想。“刘寄的死现在还是个谜团,书上说他是发病而死,但是他死得太突然,有可能他是被武帝赐了一杯毒酒,有可能他是被武帝派人刺杀,这些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

果真如同代鸿钧推测的话,那么康王坟何以如此奢华倒不难解释了。刘寄作为汉武帝刘彻最亲近的兄弟被自己逼死,汉武帝内心一定感到无比的愧疚,在他的授意之下,尽管刘寄参与了淮南王谋反一案,但葬礼依然搞得十分隆重,极尽奢华。

刘寄死后,因为担心中央追究,根本就没有安排几个孩子的未来。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刘贤和刘庆,汉武帝把他们都封了王,其中刘贤作为胶东王,奉康王祀,而刘庆则封为六安王,统治当初衡山王的地盘。此后,刘寄的后代就世代统治胶东一地,他们的墓葬也陆续被安排在六曲山上,直到王莽时期,这一支刘姓在胶东的统治才宣告结束,那就是后话了。

记者 田野(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