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李先良抢接青岛 当了三年市长日子不好过

2014-10-30 作者:
1024×614

江苏路27号,李先良曾在这里居住

自青岛保安总队成立至1945年8月,李先良指挥队伍与日伪军战斗80余次,屡次告捷。在崂山游击队的影响下,沦陷区的爱国人士不断前来参军,伪军部队也逐渐动摇并进而反正,甚至有20多名日本军人投诚。抗战胜利后,李先良接收青岛,过程曲折。他当市长后,青岛的经济并不好,各行业凋敝,物价飞涨,全市13万工人处在饥饿与死亡线上;加之美军在青岛胡作非为,李先良这个市长,可以说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

利用崂山地形与敌人周旋

前文提到,李先良是在1942年前往崂山的。刚开始,李先良战斗经验不足,在反扫荡过程中吃过几次亏,随着作战经验的积累,李先良应付扫荡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那就是利用地形优势与敌军周旋。

在《抗战回忆录》中,李先良列举了崂山抗战的优越条件。首先,是在山上作战,爬山本领很重要,这正是土著士兵最大的长处,也是敌人最大的弱点;因为他们穿的是皮鞋,行走不便,所以每次上山总是暗中叫苦。

其次,青保队员对每个山头山脚的羊肠僻径都非常熟悉,有时敌人的扫荡部队从左边走到山前,他们可以立刻从右边转到山后,实际只隔着一个山头。甚至敌人从桥上走过,青保队员根本就在桥下的大石中间趴着不动,并且还可以适时打击敌人。看不见人,敌人就一顿炮火或一顿轰炸,回去就报告肃清了事。

第三,在崂山应付敌人的扫荡,是以逸待劳,不像从前在鲁东疲于奔命。当然,还有当地民众的协助与帮助。屡次扫荡找不到游击队的踪影,敌军只好以神秘的眼光来看崂山,“说崂山是有重庆方面派来的一个军事专家居中指挥策动,所以很难对付,哪知道指挥领导的不过是一介书生,并非像他们假想的军事专家。”

在崂山与日伪军战斗80余次

据青保档案记载和当事人回忆,自青保成立至1945年8月,青保进行了大小战斗80多次,较大的战斗有王哥庄、登瀛、黄山、大崂、汉河、沙子口等,消灭了370余名敌人。也有史料记载,在1942年到1945年这四年中,李先良指挥游击队与日伪军大战80余次,小战200余次,屡次告捷。

在大陆出版的《李先良回忆录: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里,简要记载了其中的78次战役,并附上了部分对日作战牺牲的青保队员名册。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介绍,“名册中阎恒班、阎恒宸的籍贯为四沧区家山”,应该是四沧区阎家山。“戴学开阵亡地点为夏庄屺峪,应该是峪”。这时,曲辉明老人就住在崂山石老人村,对其中一些战役的记载有些不认同。后来,曲辉明老人还写了一篇文章,对“青保在崂山抗战纪实”作了补正。

“有些文章记载,李先良1938年就在崂山抗战,这是不对的。从日军登陆青岛到1942年,即墨有个独立保安旅(旅长隋永谞),下设一个锄奸团(团长隋子玉),这一时期,主要是他们在这里抗战。1942年初,李先良才来到崂山。”除此之外,曲辉明老人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李先良回忆录中的80次左右的战役,有一些是无中生有的。

“像浮山区小埠东之役和山东头之役,这两个地方离我们村就3公里左右,里面说两次战役人数众多,激战5个小时,包括我在内,还有现在80多岁的老人,都没有印象。”曲辉明老人说,“不过总体来说,李先良领导青保在崂山的抗战,的确是有历史功绩。像1945年在登瀛,一次歼灭30多个日本兵,这很不容易。”

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介绍,关于战役的记载,还有一些地名是错误的。“比方说涉及到夏庄色峪的几次战役,书中说的色峪,应为峪;还有第16次战役中的‘高峪之役’应为‘皋虞’,第18次战役‘合东区海泊桥之役’中的‘合东区’应为‘台东区’。”

从一份1945年7月的《青岛市保安总队历次战役阵亡官兵姓名清册》上可以看到,青保在抗战期间阵亡183人。由于青保的装备与日军相比处于劣势,许多战斗都进行得比较艰苦,在1941年9月的一份战斗报告中,记载一位闫连长带领12名士兵在竹子庵与敌海军接触,结果击毙45名敌人,而闫连长和士兵全部阵亡。在同年12月的一场战斗中,吴世福和吴云先两位排长与19名士兵与敌军的600多名海军接触,结果毙敌12名伤敌17名,青保则阵亡了15人,另外6人被俘。从阵亡官兵抚恤金清册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家人大都获得了500元~1000元不等的抚恤金。

李先良“抢接”青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李先良8月16日给蒋介石、宋子文等人发了电报,大致意思是,关于接收事宜,敬候中央命令,全市军民渴盼沈鸿烈市长早日返青,主持一切。其实,这个时候,沈鸿烈早有任用,李先良醉翁之意不在酒。8月18日,李先良盼来了委任令,不过不是蒋介石直接发布的,而是山东省主席何柱国转发的,李先良觉得委任令打了折,又给重庆发电报,最后终于等来了蒋介石的亲自任命。

不过,在李先良率部队进城之前,青岛市内的形势格外紧张,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各种势力,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都在策划着各自的阴谋。而日本宣布投降后,在青岛的日本海军不甘心失败,也反对李先良进入市内,李先良只能用已表示投诚之意的日本陆军来压制海军,避免青岛受到破坏和损失。

面对这个局面,李先良首先派兵巩固青岛边境,然后叫日本陆军派负责人到市政府,也就是华严寺来接洽。青岛市的敌军是陆军第五混成旅团,旅团长是长野莹二少将,他派了参谋长末森中佐来见李先良,李先良授意他,暂且维持日军原驻的防地,并且恢复即墨城日军的原防地,同时没得许可,不准所有散兵游勇进入青岛市内,这样就挡住了游杂部队。

随后,李先良又与日本海军派来的参谋长冈部大佐见面,对此事李先良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他说:‘中国政府只通知他们任命李延年将军为山东受降长官,而没有通知阁下为青岛市长。’我说:‘因为中央要你们受降缴械,一定要通知你们向谁办理缴械,否则你们便不知对象;至于行政方面,乃属中国自己的主张,自无通知你们的必要。’我又反问他:‘你今天来见我,是以为我是市民而来会见呢?还是以我是市长而来会见呢?’冈部沉思一刻后说:‘阁下理由充分,我见解不够,不过,阁下进驻市内时,希望不要市民欢迎。’我笑说:‘这都不是你应当管的问题,市民自动来欢迎,我是不能阻制的。到时,也许你们日本侨民也来欢迎我,那你又有甚么办法呢?’当时冈部连说是是,打消了倔强傲慢的心理,最后临行时反说道:‘今天是来欢迎阁下进入市内的。’”

李先良粉饰美军暴行

9月13日,李先良率部队进入市区,成千成万的市民夹道欢迎。此时,鲁海先生正在礼贤中学读书,学生也被组织起来。“我们当时被分到威海路,站在那儿欢迎李先良的青保进城,他坐在车里,离得比较远,看得不清楚。”

李先良当市长后,住在江苏路27号原日本驻青总领事的官邸。这三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3万多日本侨民离开青岛后,国民党军政官员纷纷来抢占住房,大发“胜利”财,李先良作为市长很难处理;青岛各行业十分凋敝,物价飞涨,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因为物价飞涨吃不上饭,就连青保的士兵也在遭受饥饿之苦;美军在青岛登陆,出现了“五大复原”、“三大忙”,“五大复原”是妓院、舞厅、咖啡馆、饭馆、戏院;“三大忙”是做官忙(青岛曾有70多个办事处)、投机忙、特务警察敲诈忙。蒋介石还给李先良打了好几次电话,告诫不要与美军发生冲突,导致美国兵在青岛胡作非为,对这一点,鲁海先生十分痛恨。

“每天都有吉普车轧死人,美国兵开枪打死人,猥亵妇女,都不是人干的事儿。青岛市民气不过,也打美国兵,我亲眼见过一次,在中山路上,美国兵坐洋车不给钱,态度蛮横,市民蜂拥而上,好一顿揍。”鲁海先生说,正是看不下去美军的暴行,自己去当了兵。但是李先良在回忆录中却粉饰了美军的行径,说“青市的人民,对美国人特别欢迎与友善,因为他们都是花钱的大佬,使青岛游乐场所如酒吧排间、跳舞厅、妓院特别繁荣,同时陆战队均是受过严格良好的优秀士兵,他们很守纪律和有礼貌,因此他们驻青这几年期间,始终有如宾主如归的融洽和合作”。

至于江苏路27号,李先良曾经居住过的原日本驻青总领事官邸,现在成了青岛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的办公地点,记者询问门口保安,但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青岛的他,对于李先良其人其事一无所知。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宋义彪(感谢张成、曲孝伟、曲辉明先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