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伊丽莎白巡洋舰在青岛自沉 德国结束统治青岛

2015-03-06 作者:田野

伊丽莎白皇后就是茜茜公主 以她命名的巡洋舰在青岛自沉

1914年11月2日凌晨3时,一艘排水量4000多吨的奥匈帝国巡洋舰游荡在青岛附近海域,四周一片漆黑。在发射完最后一枚炮弹后,舰上官兵打开位于船底的阀门,将船沉没在团岛与黄岛之间的主航道上,伴随着这艘战舰的沉没,德国在青岛的统治即将宣告结束。这艘沉没的战舰就是“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

时至今日,“伊丽莎白皇后”号依然沉没在大公岛附近海域,国际专业打捞团队已计划打捞。它的沉没留给后人不少疑问。这样一艘巡洋舰为何以一位皇后的名字命名?一艘外国巡洋舰又为何会在青岛自沉?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伊丽莎白皇后”和以她名字命名的这艘巡洋舰。

奥地利皇帝一眼就选中她

在欧洲的诸多王妃之中,恐怕只有戴安娜王妃能和伊丽莎白一样为人津津乐道。这部分缘于她们曲折的人生经历,部分源于人们对于宫廷生活的想当然。不客气地讲,现在的人对伊丽莎白的印象已经变成了一堆概念化的东西,这其中包括:神秘的宫廷贵妇、美丽优雅、超越传统束缚、知书达理、温柔善良等。然而实际上,伊丽莎白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完美,那些童话般的美好只不过是电影的杜撰。

1837年12月25日,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的次女降临人世,这一天既是圣诞节又是星期日,公爵为这个女儿取名伊丽莎白,昵称茜茜。

伊丽莎白崇尚自由的性格多半源于从小的生活环境。她的父母在王宫里没有任何职务和义务,因此她不必耳濡目染那些宫廷的繁文缛节。她的父亲绰号“疯子麦斯”,对时髦的政治和美丽的女人均不感兴趣,常年云游四海。而她的母亲鲁多维卡则更关注伊丽莎白的姐姐海伦,实际上,她将所有的心血都用来栽培美丽的姐姐海伦,以便她将来成为一名皇后。

说来也巧,成为皇后的机会就这样不期而至了。鲁多维卡的姐姐苏菲有一子,名为弗兰茨·约瑟夫,正是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人。1848年,因政治动荡,反叛四起,斐迪南一世逊位,弗兰茨·约瑟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约瑟夫还没有结婚,于是这姐俩想亲上加亲,让巴伐利亚公爵的长女海伦公主成为皇后候选人。

1853年,伊丽莎白随她母亲与18岁的姐姐海伦赴奥地利的度假村巴德伊舍,原定计划是海伦应当在那里引起其23岁的表亲、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注意。但出乎意外的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竟然爱上了伊丽莎白。

作家朱中澍在《杀手在行动》一书中描述了这次会面:在相亲的那一天,海伦公主被打扮得美如天仙,谁知,冒冒失失的小茜茜闯了进来,满是稚气的脸上根本不知道这里在干什么。她头上扎着小辫子,身上套着极普通的连衣裙,母亲根本就没想到去打扮她。然而,弗兰茨·约瑟夫的眼里再看不见其他人了。这位年轻的奥地利皇帝将手中的一束鲜花递给了茜茜公主……

茜茜当时只有不到16岁,她接过弗兰茨·约瑟夫献上的花,甚至不懂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姨母和妈妈一个劲儿地催问她:“你爱他吗,茜茜?”她竟天真地回答:“他,我又怎能不爱他呢?他要不是皇帝就好了!”就这样,他们定下了婚约。茜茜这时尚未发育完全,身高只有1.6米,像个玩具娃娃。用未来婆婆挑剔的眼光看来,她迷人、可爱,但有一个不小的缺陷——长着一口黄牙(在以后的岁月里,茜茜没有留下一张露牙齿的肖像或照片)。

于是,两人于1年后的1854年4月24日在维也纳的奥古斯丁教堂结婚。弗兰茨·约瑟夫将巴德伊舍的行宫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伊丽莎白,此后这座行宫改建成了一个E字形。

注重身材,腰围只有50厘米

浪漫的开始,并不一定有美满的结局。伊丽莎白活泼好动的性格,并不为以政治联姻为目的的奥地利皇室家族所容许,而皇室家族对他们婚后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一开始,16岁的伊丽莎白就很难接受宫廷内严格的规矩,因此她在皇宫里非常孤立。她本人喜欢骑马、读书和艺术,而这些又是维也纳宫廷无法理解的。婚后她生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索菲、吉赛拉和王子鲁道夫,但被婆婆苏菲剥夺子女们的抚养权。她与弗兰茨·约瑟夫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遗传下来的精神不稳定也越来越明显。

据维基百科介绍,1857年悲剧发生,伊丽莎白不顾医生的反对意见,带她的两位女儿离开了奥地利前往匈牙利度假。但两位女孩患上腹泻,尽管吉赛拉恢复得很快,但她2岁的姊姊索菲却因此而死亡。长女的死亡对伊丽莎白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并使她和她的丈夫产生永久性的裂痕,他们的婚姻渐渐崩溃。1860年,伊丽莎白离开维也纳后,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后来有人认为是心身症。她在马德拉度过了冬天,参观完伊奥尼亚群岛后又回到了维也纳。不久之后抵达科孚岛时,她再次病倒。

或许是为了分散宫廷生活所产生的精神压力,伊丽莎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在外貌、旅游和写作上,这也使她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所孕育出的新一代现代女性所崇拜的对象。为了在产后恢复窈窕的身材,她进行了艰苦的努力,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剑、游泳、做体操,还坚持洗冷水浴。这使她能够维持约50厘米的腰围——一种近乎消瘦的程度。如果是在好几年后,这种症状可被列为神经性厌食症的典型案件。

伊丽莎白亦会写诗,如《Nordseelieder》和《Winterlieder》等,两者的灵感都来自她最喜爱的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她曾提到自己是莎士比亚所指的童话女王Titania。她的诗大多涉及到她的行程、古典希腊和其他浪漫主题,以及对王朝具有讽刺意味的评论。在她沉迷于诗的这几年,伊丽莎白深入研究古代及现代的希腊语,并沉浸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许多研究希腊的讲师皆曾陪同皇后散步长达一小时,进而彼此讨论对希腊的心得。

促奥匈结合,受后人尊敬

当然,伊丽莎白的种种“小资”举动并不意味着她在政治上一事无成,恰恰相反,她的感性、美丽和善良促成了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结合,这是她在政治上最光辉的一笔,也是后人崇敬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朱中澍记述,1866年,面对拥有“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普鲁士一天天的强大,伊丽莎白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意识到需要安抚近邻匈牙利,他终于和安德拉希伯爵(反奥地利人士)坐到了谈判桌前。在酝酿建立奥匈帝国的过程中,伊丽莎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本人对匈牙利很有好感)。特别是她为调解两个民族的矛盾,不惜屈尊降贵,做了大量争取匈牙利贵族的工作,最终赢得了匈牙利贵族中的代表人物戴阿克·费伦茨和安德拉希·久洛等人的支持与合作。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得雍容大度和开明、善良,伊丽莎白获得了匈牙利民族的尊敬。于是,在帝国建立之初,匈牙利将格德勒的古堡庄园整修后送给新国王弗兰茨·约瑟夫和伊丽莎白皇后作为夏宫使用。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森林,深得她的喜欢。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伊丽莎白经常在这里居住。或许因为她的感性做派,过于偏袒匈牙利,两国对她在促成奥匈合作的评价大为不同,她的作用在奥地利的官方历史中只简短地提到,但在匈牙利她直到今天依然被尊为一位国家的圣人。目前匈牙利有些地方以伊丽莎白桥之类方式来纪念她。也有一条伊丽莎白铁路,甚至,她的名字还被选为一个钱币的主题,即伊丽莎白西部铁路纪念币。

发展到20世纪,伊丽莎白渐渐成为了一个代表性人物,在这一点上她可以与戴安娜王妃相比:一个喜爱自由的,被束缚在陈腐的宫廷仪式中的人。许多作家、电影编剧、戏剧作家都从她的生平中吸取题材。回到本文开头,这也就是那艘巡洋舰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号的原因。1890年9月25日,一艘被命名为“伊丽莎白皇后”号的装甲巡洋舰在普拉港建成下水,正是为了纪念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伊丽莎白。

特约撰稿 田野(图片来自网络)

伊丽莎白皇后死于刺杀 凶手刺杀她只为出名

和伊丽莎白皇后不同,“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并不表现得与世无争。从下水那天起,它就承担起了侵略的任务。这艘军舰似乎和中国有某种不解之缘,两次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并最终自沉在青岛海域。

伴随着它的沉没,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也基本宣告结束。巧合的是,伊丽莎白皇后本人和以她名字命名的军舰一样,结局凄惨,这或许也是她至今仍受到人们怀念的另一重要原因。

“伊丽莎白皇后”号两度入侵中国

1890年9月25日,一艘被命名为“伊丽莎白皇后”号的装甲巡洋舰在普拉港建成下水,该舰的基本数据如下:排水量4030吨,燃煤锅炉装置,航速20节,舰上官兵424名,装备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50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等。该舰在当时是一艘十分先进的军舰。

青岛文史学者衣琳曾专门撰文讲述这艘战舰的早期历史: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西方八国联军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进攻天津,“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加入西方列强的东征的行列中,伙同奥地利巡洋舰“玛利亚·特雷莎女皇号”、炮舰“阿斯佩恩号”和“赞塔号”参加过对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战斗,并向陆上派出陆战队士兵参加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该舰驻守天津。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军官阿瑟·冯·雅诺克少校还曾将中国的围棋带回国内,并在普拉海军基地的海军俱乐部里成立了全欧洲第一家围棋爱好者协会。1905年至1906年间,该舰经过整修和局部改装后长期在地中海水域驻扎。

据衣琳介绍,19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再次远航来到中国,作为奥地利在远东海军力量的象征长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外海。1914年,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当紧张的气息传到远东时,正从山东芝罘港(今烟台市)将要访问日本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赶紧终止访问计划,积极检修和补充煤水和弹药。7月初,该舰奉命北上,来到天津的大沽口,将驻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领馆的奥地利警卫部队(奥地利驻中国殖民军“驻屯军”185名官兵,携带2门77毫米速射野炮和奥制马克沁重机枪8挺)搭载南下,7月22日抵达芝罘港。经过短暂逗留,于同月27日来到青岛。其他部分奥地利官兵则乘坐火车转道来青。此次奥地利军队是作为德国的同盟军,在远东地区协助德军作战,在得到奥军统帅部的指令后,汇集青岛参加保卫胶州湾殖民地的战斗。

1914年8月1日,欧战爆发,8月23日中午时分,日本政府对德国宣战,“青岛保卫战”打响。在青岛日德战争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的奥地利官兵表现英勇。尽管在战争初期,该舰为了支援德军陆上炮台的火力,将舰上4门150毫米舰炮和2门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别安装于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官兵也随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战。但是该舰依然能够利用所剩的火炮打击日军,在战争期间始终活跃在胶州湾水域,与德军炮舰一道不断地北上配合德军陆上炮台向前沿日军阵地发炮轰击,支援德军堡垒,迟滞日军推进。

为堵塞航道,“伊丽莎白皇后”号自沉

单就海战而言,德日双方的力量本就相差悬殊,加上德军港内防御的既定策略,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德奥海军覆亡的命运。

海战的僵持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最终,确信败局已定的德国军队在日英联军发起最后攻击的前夕,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将停泊在胶州湾内外的所有战舰炸毁堵塞航道。

9月28日,德军战舰“哥尔莫兰号”、“卢克斯号”和“伊尔奇斯号”首先引弹自爆,沉入团岛主航道。随后奥地利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也自爆沉没。衣琳说,1914年11月1日,当最后一枚炮弹从“伊丽莎白皇后号”上发射出去之后,该舰的炮声沉寂了。为了防止军备资敌,为了阻塞青岛港口的主航道,“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于次日凌晨3时打开海底阀门,自沉于团岛和黄岛之间的主航道水域,其沉船的精确坐标为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

奥地利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的生命结束了,奥地利海军舰队也从此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永远离开了海洋,成为了历史的名词。至于这艘有着传奇色彩的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也最终在遥远的青岛找到了自己的最后归宿,它的巨大身躯至今还静躺在35米深的海底下,等待着后人的打捞。

可以预见的是,“伊丽莎白皇后号”浮出水面的日子可能并不遥远。2012年,青岛市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开始对“伊丽莎白皇后号”战舰进行过勘测,调查采用物理探测扫描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法锁定了六处疑点海域,判断极有可能是沉没的军舰。2014年7月份,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驶入青岛母港,配合国际专业潜水队打捞沉船。据说,这条船一百年前沉没的位置是主航道,这一百年中是否有很大的位移尚不知情。另外,沉船的水深在30米以上,海底光线情况很差,对于潜水员来说没有任何层次可以参照,加上水质浑浊就更增添了寻找的难度。不过,一旦光线适合,配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伊丽莎白皇后”号重见天日将会成为现实。

伊丽莎白皇后不幸死于刺杀

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军舰一样,伊丽莎白皇后也以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她死于一次刺杀事件,但和凶手没有半点瓜葛。

行刺她的人叫卢伊季·卢切尼,是意大利的一名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这名刺客的行刺目的似乎十分荒唐,只不过为了“一鸣惊人”。起初,他打算刺杀贵族,将目标锁定为奥尔良公爵,但奥尔良公爵临时将他的行程改变了。而伊丽莎白当时正在旅行,虽然匿名在日内瓦逗留,但报纸上还是报道了她的行踪,因此卢切尼决定把奥地利皇后选作靶子。

他是怎么行刺的呢?朱中澍是这样描述的: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61岁的伊丽莎白和Sztaray伯爵夫人沿着日内瓦湖边的勃朗峰滨湖路步行,准备登上日内瓦号轮船前往蒙特勒,她被卢伊季·卢切尼用一把锉刀刺伤心脏。这把锉刀又尖又细,伊丽莎白甚至都没有感到什么痛感,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出了什么事?”

这一切乍看上去只是一番恶意的碰撞,在最初的惊吓过后,她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女官连忙松开她的紧身胸衣,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但很快出现了一块血瘢——在心脏那里。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

于是,伊丽莎白去世了。

卢切尼事后说:“我只想要杀死一名皇室成员,不在意是什么人。”他的话很简短,但他的疯狂举动却让一位皇后香消玉殒。

获悉妻子离世的消息后,已经68岁的约瑟夫老泪纵横,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大家都不在了,只有我还活着,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孤魂。(子女都已经在之前去世)”没有了伊丽莎白,约瑟夫开始变得更加焦躁。好在,侄儿斐迪南及其妻子对约瑟夫非常关心,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处处给约瑟夫极大的亲情关怀以及治理国家上的支持,终于让约瑟夫一点一点地从丧子和丧妻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可是,老天似乎非要把约瑟夫逼到绝路不可。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夫妇乘车来到萨拉热窝视察,结果刚一下车就遭到了一阵弹雨的袭击,夫妇俩双双殒命。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忍受不了打击的约瑟夫,违背了之前的约定,决定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由此爆发。如果伊丽莎白还活着,也许这场战争能够消失?说不定…… 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