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萧军与青岛四度去住因缘 忆记萧军第四次来青

2014-10-31 作者:王照青
萧军与青岛的去住因缘共有四次。前三次的情形,读萧军的有关记载和青岛文史学者的著述就已瞭然。惟第四次来青尚无记述或语焉不详,这不能不是一个缺憾。作为当事人我有责任作一补记。

萧军的第四次来青是1986年的盛夏。距1951年第三次来青已经过去漫长的35年了。他那么热爱青岛为什么不再来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遭难了。他说自己被“二年关押、六年坐牢”。后来平反了,他说自己是“会说话的出土文物”。他这次来青已近80高龄了,他为什么而来?又做了些什么呢?这要从萧军晚年仍精力充沛、热心培养年轻人的教育事业说起。其时他受聘为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总顾问。他这次是在女儿萧耘、女婿王建中陪护下,率一个讲师团来青为北京人文函授大学青岛分校的学员们授课。当时,青岛分校已有上千名来自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参加学习。我当时任《海鸥》文学月刊主编,受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总校校长周红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委任,担当青岛分校校长一职。萧军一行来青讲学的接待工作主要由副校长徐世从(青岛卫生系统干部)和北京总校特派联络员张同志来做的。我只是担任了萧军一行讲学的主持和游访蓬莱的陪同。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86年7月30日上午9点,北京人文函授大学青岛分校的学员们手捧鲜花,终于在青岛火车站的月台上,等来了来自北京的特快列车。在下车的人流中有一位青年妇女(萧军女儿萧耘)手挽一位老者——他头戴圆顶遮阳帽、身着四个口袋的黑色猎装,下着宽松的灯笼裤,手持一根龙头拐杖,满面红光,和蔼微笑着走来——他就是阔别青岛已久的萧军,他如见家乡亲人般地朝着欢迎他的人群不停地扬着手臂,在停车场和来欢迎他的人们合影,然后在前后6辆车的簇拥下来到下榻的黄海饭店,来到休息大厅,学员们仍不肯离散去,纷纷偎依着他留影,他都一一应允,毫无倦容,如见乡亲般和大家说说笑笑,历时约一个小时,才上楼休息。

8月1日上午在海洋大学的礼堂,萧军为青岛分校的学员们(也有海洋大学的学子涌入)上第一堂课《文学漫谈》。他坐在讲台一排座椅的正中,女儿萧耘紧靠着他居右,我坐在左端的位置上担任司仪和主持,我先激动地说了几句感谢欢迎萧老远道而来,学子有幸聆听大师教诲的话,就说:“现在请萧老讲课。”我原以为他会拿出讲稿正襟危坐地开讲,没成想,他什么也没拿,却迅速接过我的话把,说:“好吧,现在就开始讲课,大家一块讲吧,你们想听什么呀?问吧!”结果全场哄堂大笑,刹那间气氛活跃起来,提问题的条子纷纷传递上来,我赶快和萧老、萧耘商量了几句,便由我读纸条提出的问题,由萧老回答,或萧老让萧耘做答。一个上午的问答式漫谈,内容极其广泛丰富,核心问题是关于文学创作和萧军20世纪30年代旅居青岛的问题。我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请您讲讲创作怎样才好?”

萧老答:多读多写多思考,能抓住什么读什么,开卷有益。百花齐放包括有毒的花,大烟花你可以光看不吃就行了。过去我喜欢读托尔斯泰,后来多了,喜欢不过来了。至于具体读什么书不好说,这和吃饭一样,你吃得这么高这么胖,你是吃哪口饭长的?对生活,对读书,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在生活中,要眼快,手快,意到笔随,多搜集形象。写日记,写通讯,都是练笔的方法。“您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怎么看待文学道路的坎坷?”

萧老答:说来话长,我18岁当兵,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我写作有几个目的,求得民主解放,求得人民翻身,建设一个新社会。我受批判30多年了,曾经有两年关押,六年坐牢。但我不悲观,不失望,地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问题是有无自信。批判不可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是个美人,批判也是美人,你问我搞文学干什么,表现人生,四个字,完了。

“说说你和萧红为什么分手了?”

提出这个问题,萧老一时默然,好似不愿回答,也似在沉思。萧耘便接过问题,简述了父亲从解救萧红,到相识,到结合,到共同走上文学道路,到最后怎样在山西临汾分手,萧军奔延安,萧红去香港至病故的全过程。并说,这个问题父亲已经在整理萧红书信的注释中做了回答:“共同的基础崩溃了,维系的条件失去了......她不真正欣赏我这个‘厉害’而很有魄力的人物,而我也并不喜欢她那样多愁善感,心高气傲,孤芳自赏,力薄体弱......的人,这是历史的错误,历史也做了见证,终于各走各的路,各自去寻找他和她所要寻找的人!”

说到这里,萧耘又把这个问题的球踢回萧老那里:“你什么感觉,你自己交代吧!”在听众的笑声中,萧老也幽默地对着大家说:“你们以为,分手还要像现在到街道上办离婚手续?道不同不相与谋,就分道扬镳呗!”

萧老的这堂文学漫谈,整整进行了一个上午。我在只好强行结束时说了几句话:“萧老不惜以80岁高龄的身体,给予我们以极其丰富的人生教诲和文学创作的启迪,我们将永远感激他,敬佩他。”

此后几天,萧老带来的讲师团的萧耘、金逸人教授、张飚教授又分别讲了课。在这之后,我们便陪同萧老一行专程去蓬莱观光访游。途中,为正在威海召开的山东文学研究会的同仁知悉,被截迎挽留了小半天,使山东现代文学研究会的全体同仁得以与萧老聚谈,山东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我读山东大学时的恩师孙昌熙教授也满心欢喜地与萧老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