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青岛不仅浪漫也霸气 王子平击败美日高手

2015-03-04 作者:王学义

王子平曾在青岛国术馆当教练 他打败了多名外国高手

说起青岛,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美丽”“诗意”“浪漫”等词语,似乎这座城市只是一块温柔地。事实上,青岛还是一座尚武之城,中华武术在这里开枝散叶,落地生根。尤其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国术馆高手云集,很多教习(教练)和学员更是直接投身抗日,前赴后继,奋勇杀敌。

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探访青岛国术馆旧址,并采访了当年的学员,为您揭开这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昙花一现的“中华武术会”

据《青岛市志·体育志》记载,青岛最早有记载的武术人物和传人,是清朝乾隆年间惜福镇傅家埠的傅士古,他精通气功和拳械,兴盛时,傅家埠一村就有拳房13处之多。

1891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驻扎青岛。军中士兵多系文登、威海一带人,有些还是戚家军后人,习武者颇多,他们也在青岛收徒传艺。至今,青岛仍流传“戚家拳”、“戚门十三剑”等功夫。不过,从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到1914年,青岛武术基本只限于私人间的传授,并无公开教场。其间1911年,张石麟、宋铭之也曾邀请有关人士,发起成立“中华武术会”,这是青岛最早的武术组织,但也仅是昙花一现,旋即湮灭。

“武术在青岛发扬光大,还得从馆陶路13号说起。”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馆陶路13号,正值一场春雨飘飘洒洒,建筑外墙罩了一层青色,古朴的别墅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更显别致。“这里就是以前著名的齐燕会馆,当时就已名扬天下的武林高手王子平就是在此走入青岛人视野的。”

王子平生于1881年,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学医。陈鑫林在《“功夫之王”王子平对武术的贡献》一文中称,王子平在“北斗功”和“露水功”上下过苦功,每日黎明之前就到树林练功,汗水和露水沾透衣襟。他单臂就能举起一百多斤的石锁,双臂过顶能举三百斤石墩,腿力有上千斤爆发力,在当地首屈一指。

他习武之时,正值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后期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王子平也被人诬陷为“拳匪”,只好离乡前来山东避难。在济南,他得到查拳大师杨鸿修的赏识并授艺,功夫突飞猛进。

王子平曾有力扶惊马的义举。一次,他在潍县(潍坊)遇到一辆骡车在街上狂奔,车夫被甩在路边,眼看就要伤及路人。王子平飞步上前,抓住车辕用力一带,骡车就翻落路边。街上众人为其神力所惊叹,称其为“千斤神力王”。德国人对王子平很不服气,当时的青州火车站正好有一副石磨盘,德国人就对王子平说:“你这‘千斤神力王’能把它举起来吗?”王子平欣然前往,将磨盘高高举过头顶,惊得德国人目瞪口呆。

后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在北京中山公园摆下擂台,登台两天,无人上台打擂,气焰嚣张。第三天,王子平前来应战。当时,他正在北京军队中教授武术。北洋政府怕与洋人起争斗,局面不易控制,就派警察前去阻止。而王子平也带去了军中学员,学员们与警察对峙起来,王子平则乘机跳上擂台,举手投足间便将康泰尔打倒在地。第二天,北京的报纸大篇幅报道此事,王子平名动京城。

1919年,王子平第一次来到青岛。据《青岛市志·体育志》记载,这时王子平的身份是山东武术练习所的教习,他率济南武术团在馆陶路齐燕会馆门前广场进行武术表演,引起岛城轰动,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王子平打败美国和日本高手

王子平在齐燕会馆门前表演,一个名叫阿拉曼的美国人看了不服气。这个阿拉曼是当时江苏路上一所外国侨民子弟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他一向认为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不堪一击,于是主动找王子平“会一会”。鲁海先生说,阿拉曼一见王子平,就握住对方的手不放,要捏碎其手掌。王子平一笑,也用了几分力道,阿拉曼抵挡不住,手上剧痛,摔倒在地。他仍然不服,要求正式比武,被王子平用擒拿手法击败。

第二天,阿拉曼请来德国大力士柯芝麦替他报仇。王子平问:“你是选‘君子斗’还是‘小人斗’,前者点到为止,不伤身体。”于是,柯芝麦就选了“君子斗”,结果被王子平连摔了三个跟头,只得认输,表示服气。

此时的青岛已被日本人控制。据陈鑫林记述,就在王子平击败柯芝麦不久,一个日本剑道代表团来到青岛,在公园里搭台表演剑道等日本功夫。他们看到青岛的老百姓也在练武,就挑衅说中华武术远不如日本功夫厉害,还放言要比武较量。王子平获悉之后,就代替中方出战。日本人派出一名年轻剑客,连砍数刀,王子平一一避过,飞起一脚将其踢翻在地。日本剑客爬起来继续反扑,又被王子平踢倒。于是,日方无人再敢上阵。

鲁海先生说,王子平的连续获胜,使中国人人心大振,一时间,街头巷尾人人争说王子平,日本当局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便从日本国内请来柔道高手宫本,前来较量。“王子平对欧洲人是‘以柔克刚’、‘以小制大’,对柔道则是刚柔相济,以柔为防,以刚制人,宫本连续失败。日本派出浪人干扰,砸黑石头,使王子平无法在青岛居住下去。”

据陈鑫林记述,日本人还派领事与山东政府进行交涉,要捉拿王子平“法办”。王子平无奈之下,只好南下上海以治病救人为业。不过,在上海,王子平也没有销声匿迹。1921年,一个名叫沙利文的美国人纠集一伙人在上海成立万国竞武场,刊登大幅广告,宣称能打中他一拳者奖500元,打倒他奖1000元。嚣张气焰激起国人愤慨,纷纷捐款请王子平教训这帮外国流氓。王子平谢绝众人捐赠,挺身登上擂台。比赛前,外国经理提出,为表示双方的友好和诚意,请比武者先向观众讲几名话。王子平走上讲台,正要讲话,未料身后冲出一彪形大汉,冲他就是一拳,王子平闪身躲过,那人又出一拳,王子平闪身躲过,一拳一脚将其打下擂台。此人正是沙利文。那群外国流氓见沙利文一招落败,再也无人敢上台,最后只好对王子平说次日再来取奖金。王子平在众人簇拥下离开。第二天,万国竞武场即关门停业,沙利文等人乘人不备,灰溜溜地离开了上海。

青岛国术馆成立,一举扬名

1922年,中国正式从日本人手中收回对青岛的主权。青岛市档案馆的张蓉在《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一文中称,此时,原驻济南的山东武术练习所刚好解散,于是,总教习韩愧生、教习王子平、杨明斋、高凤岭等人便来到青岛定居教拳,成为青岛武林的先驱。

武术的种子开始在青岛迅速播撒开来。《青岛市志·体育志》中记载,1923年,韩愧生租借齐燕会馆礼堂北面,建立“国技学社”,成为青岛武术人士研讨传授武术的所在地。不久王子平、沙吉福在芝罘路三江会馆组织了另一个武术社团“中华武术社”,以教授查拳为主。杨明斋在北平路小学、育英小学任国术课的同时,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几所中、小学开辟了武术教场。随之,一些教场也发展起来。螳螂拳师钟瑞臣在大港火车站附近自设拳房,武术界称之为“五间房”。刘殿魁、张克勤、张鹏福、齐奇海等也在各自的住所设场传授武术。

这里尤其要介绍一下杨明斋。他是山东阳谷县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便随家人习武,性格刚直。后来,他得到原来的义和团高手——人称“车把式”、“张师爷”的张友春传授孙膑拳,得其精髓,成为该拳一代传人。孙膑拳相传为齐国兵家孙膑所创,是一种结构严谨、长于技击的稀有拳种。此外,杨明斋还擅长硬气功,如“铁板桥”、“油锤贯顶”。杨明斋学成之后,于1917年来到济南,担任山东武术练习所的教习,后来又到青岛。1926年,韩愧生逝世,杨明斋承其遗志,担负“国技学社”全部工作,又在商河路育英小学、陵县路学校组织活动。“中华武术社”和“国技学社”门生很多,造就了不少武术优秀人才。

那么武术是怎样被称为“国术”的呢?张蓉在《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中称,孙中山本来就很重视武术,他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精髓”。1927年北伐成功,国内有识之士又上书提议当局振兴武术。“国术”一词就来源于1928年3月成立的南京中央国术研究会,6月份更名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开始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少林门主要包括少林拳、查拳、弹腿、八极拳、劈挂拳等,门长是王子平;武当门主要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门长是高振东。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即通令各级行政区设立相应机构。因此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各省市均相继成立地方国术馆。

青岛国术馆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1日。按照鲁海先生的说法是,当时的国术馆并无固定场馆,先是在馆陶路借了房舍,后来又在商河路借了一处仓库。青岛当局颁布训令,任命青岛市代理市长吴思豫任国术馆馆长,郁廷为副馆长。同年11月,青岛市长马福祥到任后,继任国术馆馆长。这也开了一个头,就是青岛国术馆馆长由市长兼任,所以地位相对较高。青岛国术馆是青岛第一个官方武术管理研究机构。其成员设董事11人。1930年3月1日出版“青岛特别市国术馆月刊”,提出“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侵略。提倡国术,是求国际上自由平等的唯一途径。”一时提倡尚武之举风靡岛城,当时各中小学增设武术课程、各工厂亦纷纷聘请教练习武、各级运动会将武术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据《青岛市志·体育志》记载,1929年11月,青岛国术馆16人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国术游艺会,比赛评出26名最优和优等运动员,高作霖、祝正森、高守武、纪雨人名列其中。其中,高作霖、祝正森等均为杨明斋的弟子。此时的青岛俨然已是中国北方的武术重镇。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广东路1号是青岛国术馆旧址 这里出了很多抗日英雄

青岛广东路1号在如今的路人眼中只是一座普通的民居,然而,在此处住了30多年的袁阿姨清楚记得这里的历史。近日,她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这就是青岛国术馆的旧址,以前是栋三层老楼,木地板,可惜三十来年前,拆掉盖了新楼。”消失的是老的建筑,但青岛国术馆的历史不会被遗忘。这里曾是全国最完备的专业国术馆,更走出了一批顶天立地的英雄儿女。他们学武绝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保家卫国,他们用所学的武艺奋勇杀敌,用热血写就了震撼人心的篇章。

青岛40万人,一万人练武

据《青岛市志·体育志》记载,1933年,时任青岛市长、国术馆馆长的沈鸿烈,主持筹建青岛国术馆新馆,馆址位于广东路1号。建设经费由市政府出面集资,向社会募捐。建主楼(三层)一座,平房三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楼四周均有大小不同的空地。楼后操场近2000平方米,场内备有沙坑、单双杠、拉力带、石锁、石担等训练辅助器材。1934年11月,国术馆建成,1934年12月23日,正式举行落成典礼。青岛的武术界名手杨明斋、高凤岭、常秉毅、秘道生、尹玉章、纪炎昌、韩冠英等均在此任教。

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政府还在全市设立武术传习所(传授站)173个,还在平原路、禹城路设了两处女子传习所。还在近40万人口的青岛,有一万多人常年练习武术,这是何等兴盛!

鲁海先生说:“1937年时我正5岁,也在武术传习所练武,先学拳,再学棍,只是记不清是第几个传习所了。”文史专家鲁勇是鲁海先生之子,他清楚记得家中曾有一张照片,那是父亲在传习所的结业照。“剃着光头,穿对襟的衣服。”鲁勇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可惜的是这张照片后来遗失了。”

这一时期,青岛的武术在全国更为突出。1933年7月,在青岛举办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中的8个国术比赛项目中,青岛队获6项第一名。1933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青岛队获国术四项冠军。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中,由18人组成的青岛队,获得了国考总分第一名。1934年10月,在华北第十八届运动会上,青岛队获国术五项冠军。当时的青岛女子武术名家栾秀云一人获杂项器械冠军和剑术亚军,可谓是“名冠群雄”。

这里也应该说一说栾秀云。她是杨明斋的女弟子,练武极为用功,拳法剑术尽皆精通。据说,她还曾击败日本武士,有青岛第一女剑客之称。在华北运动会上夺魁之后,各地报纸纷纷刊登她的照片,盛赞其“武艺精湛,华北第一女剑客”。她也曾在平度路新新大舞台(永安戏院)表演剑术,当时的市长观她剑术之后,亲自接见她,并授予奖品。

鲁海先生说,1934年,著名作家郁达夫来青岛,专门去青岛国术馆看栾秀云舞剑,并赠诗一首:“堂堂国士盈朝野,不及栾家一女郎。舞到剑飞人隐处,月明满地滚青霜。”

不过,栾秀云后来的去向缺乏文字记载。有一种说法是她去了北京,改名栾素贞,但是否属实已不可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有不少女子习武,其中姜爱兰和钟爱兰就与栾秀云并称“青岛武坛三女杰”。

国术馆学员炸毁不少日本工厂

鲁海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当时武术迅猛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背景,1922年日本虽向中国政府交还了青岛主权,但仍然在实质上保有特权。当时中国政府不能在青岛派驻军队,仅靠警察维持秩序。大批日本浪人横行霸道,强买强卖,甚至走私军火,气焰极其嚣张。

在这种环境下,先是老百姓自发习武,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加自卫能力,后来政府予以支持,由市长担任国术馆馆长,并定期从市财政里给国术馆拨出经费。在这一支持之下,武术渐渐渗透到岛城各个领域,形成一种可以与日本浪人对抗的民间力量。随着刀剑并举,青岛市民的民族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反日精神深入人心。而日本人也对青岛国术馆恨之入骨。

高作霖是杨明斋的弟子,也曾任青岛国术馆教习,在他自述的文章中讲述了一起围绕青岛国术馆所发生的“青岛事件”。当时日本人在青岛开办有一家大康纱厂,用老工人的话,一个月要付十七八元工资,而招新工人则只付七八元就够了。于是,日本资本家就经常解雇老工人。1936年,青岛工人举行罢工,遭到日本人的镇压。一天早上,青岛国术馆的学员小刘去大康纱厂上班,在厂门口被日本门卫拦住。小刘再三争辩,门卫就是不让进,还说:“你的走开,已换新人。”小刘很生气,就和门卫撕打起来,把门卫摔了两个跟头。这时六七个日本人闻讯赶来,要抓小刘,小刘施展拳脚功夫,把他们全部打倒在地,重的已经不能动弹。小刘知道闯了祸,从此远走他乡,没有再回青岛国术馆。

高作霖在自述中称,厂方将此事报告日本驻青岛领事馆,领事馆马上派人向沈鸿烈提出交涉,要求严惩凶手,解散青岛国术馆。沈鸿烈的回答则是:“国术馆是中央办的,我管不了。”日本领事馆碰了钉子,恼羞成怒,就给日本政府发电。日本政府调集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包围青岛港,以武力相威胁。后来更是在青岛登陆,包围市政府和国术馆。高作霖说:“当时我正在国术馆对面房子里睡觉,听到嘈杂的人声,知道出事了,从窗口望去,看到有一百多个日本兵荷枪实弹地围在国术馆门前,我住的门前也站满了日本兵,一会儿又看到十几个日本兵押走了杨明斋老师。”

这一次,日本兵抓了人,还捣毁了国术馆。国术馆学员们四处想办法营救杨明斋等人,沈鸿烈也出面与日本人交涉。杨明斋所带的两千多名学生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呼吁,日本人查无证据,又怕事态闹大,被迫放人。杨明斋获释后,继续办武馆,修复门窗,挂起“青岛市国术馆”的牌子,直至“七七”事变。

于利生、管仁利等曾经撰文称,1936年日军在青岛登陆,派兵包围国术馆,抓走多名职员,施以重刑,企图逼出口供,寻机消灭武术队伍。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路1号的青岛国术馆则被日寇侵占,在官方动员下,国术馆学员们凭借着浑身武艺履险如夷,于1937年12月18日炸毁了日本在青岛的很多大工厂。

抗日游击战,杨明斋壮烈牺牲

鲁海先生说,在抗战时期,青岛国术馆的学员成为一支抗日生力军。杨明斋就撤出青岛,在鲁南一带手持武器抗击日寇,于1942年壮烈牺牲。

还有一部分青岛国术馆的学员进入崂山,打起游击战。1942年,李先良以青岛代理市长的身份进崂山,成立青岛保安总队,他本人兼任总队长,高芳先任副总队长。在这支队伍中,很多队员都曾练习武术。高芳先本人就是杨明斋的学生,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也曾参加炸毁日本工厂的爆破队,因作战勇敢而被破格提拔为中队长,此后得到李先良赏识。这支队伍成为敌后奇兵,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这一时期,青岛市区内的公开练武行为归于沉寂,但私下传授活动并未停止。1940年,日伪当局为笼络人心而公开恢复武术活动,并在太平路天后宫建立了“健民社”,由伪市长姚作宾兼任社长。但留在市区内的很多武林高手们拒绝出山,有的则离开青岛。

鲁海先生说,抗战胜利之后,青岛国术馆重新建立。时任青岛市长的李先良任国术馆馆长,高芳先任副馆长,武术运动得以恢复。1946年,青岛市教育局规定,全市中小学以上一律恢复增加国术科目。为培养师资,青岛国术馆举办师范训练班,直接为全市的国民中小学培训国术教师。随着国术馆的恢复,群众武术活动有所回升。

但是,历经八年日本占领之后,青岛的武术运动水平明显下降,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运动会上,只有秘道生一人获器械第二名,拳术第三名。从1929年建立到1949年6月青岛解放,这是青岛国术馆所走过的一段光辉历程。它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将尚武的精神深深烙入了这个城市的肌理。

鲁勇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青岛国术馆对青岛人的影响非常大,在青岛喜欢练武的人很多,我就是其中之一。”鲁勇先生1950年出生,他从小就跟随焦中良先生练习八卦掌,而焦中良先生曾经得到王子平的指点。

“我叫焦中良先生‘焦大爷’,我们两家是世交。他出身中医世家,王子平在中医方面卓有建树,他父亲和王子平有深交。所以焦大爷跟王子平学过拳,后来王子平又介绍他跟着济南的陈济生学习太极拳和八卦掌。这位陈济生先生功夫也很高,焦大爷曾亲眼看过他把一把小米握在手中,松开手后,小米在‘气’的冲击下,跳跃起来。焦大爷得到陈济生真传,但他并非以武术为业,而是考入南京药学院,是当时稀有的药学专业大学生。”鲁勇先生说。

有一场比武让鲁勇先生印象深刻,那是上世纪60年代,一位从国家拳击队回青的运动员想和焦大爷切磋一下。那场比武就在城阳路附近进行,一番寒暄后,焦大爷让拳击手先出拳,自己只是闪避,后来一肘顶在拳击手的肋骨处。拳击手继续进击,焦大爷又一掌斩在拳击手的后颈。拳击手便停下来,表示认输。“这两招焦大爷都手下留情了,拳击手也感觉到了,知道根本没法打。”

鲁勇先生记得,当时在栈桥附近,有很多练武的人,有练刀剑的,有耍链子鞭的,很是热闹。而他本人也很着迷,当年在青州下乡时,有人向他挑战,无法拒绝后,他一出手便将对方击倒。鲁勇先生一边说,一边练了一套八卦掌,招式纯熟。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上前试了试,感觉力道十足,无法招架。“武术也是咱们中国的传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传承。”鲁勇先生感慨地说。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