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在青岛土生土长地这么久 本地岛你们认识么

2014-11-04 作者:张文艳

前面讲了几个典型的岛屿,其实,青岛1.22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中共有海岛120个,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2个,有居民海岛8个。它们都是怎么命名的?有什么特点?了解了它们 ,我们还可以给来青岛游玩的亲朋好友做个合格导游,岂不是很有面子?

青岛岛屿之最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海拔最高——灵山岛

灵山岛是青岛面积最大的海岛,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岛形狭长;人口最多,现有居民3000人左右,分为3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属西海岸新区;海拔最高,灵山岛是典型的火山岛,火山喷发降落灵山岛砾岩,历经风化剥蚀,形成锯齿状山脊,发育成大小山头56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最高峰歪头山海拔513米,是青岛和中国北方第一高岛,在中国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有“中国第三高岛”之称。

关于灵山岛岛名的来源,《胶澳志》称它为“水灵山岛”。古《胶州志》说它“先日而曙,将雨而云,故名灵山。”灵山岛自古以景色灵秀和超脱尘嚣而著称,列入古代“胶州八景”。

面积最小——小桥岛

小桥岛,有680平方米。它位于薛家岛东北面,是个没有植被没有居民的岩石岛。

人口最少——小管岛

小管岛位于鳌山卫镇东南海域的小岛湾与崂山湾之间,距陆地最近约3公里,岛长0.95公里,面积0.285平方公里,户籍人数82人,有人口居住的岛屿中人口最少的。岛上草木茂盛,常有候鸟栖息,并生长有耐冬和多种药材。因该岛管竹丛生,又距大管岛不远,故名小管岛,俗称“小岛”,岛西北侧海湾亦因之名为小岛湾。明代末年,即有人来岛上耕种,清代光绪年间始有居民。现岛上有一行政村,耕地50亩,浅海滩涂3000亩,有码头1座、小学1所,粮菜水均可自给。

距离海岸线最远——潮连岛

潮连岛又名褡连岛、沧舟岛、沧州岛、窄连岛。在沙子口村东南39公里黄海中,距陆地最近点崂山头31.4公里,是由一个大岛和两个小屿组成,总面积0.2580平方公里。大岛即潮连岛,岛上土层较薄,周围水域鱼类和海珍品资源丰富。岛东侧与太平角岛相夹形成“太平湾”,水深16米,泥沙底,可停泊100余只船避风,湾北部建有码头1座。该岛西南端有一小屿,与主岛被海水间隔,低潮时则与主岛相连,故名潮连岛。德占青岛后的1899年,在该岛上建有灯塔,至今完好存在。

太平角岛为潮连岛三岛之一,在主岛的东北端。西山头岛在主岛的西南侧。

距离海岸线最近——小青岛。

以动物命名的岛

国内各地都有一些以动物命名的地名,青岛以前也有几个以动物命名的地名,比如西镇台西二路至台西四路一带,过去就叫“马虎窝”,“马虎”在青岛话中是指“狼”意思。因为这里在200年前还是狼出没的地方,十分荒凉。另外,石老人还有个王家村,过去叫野猪庄,相传这一带因浮山、崂山山脉相连,是野猪出没的地方。今仲家洼过去叫老虎窝,即今延吉路、镇江路口一带。《汉书》中《童恢传》中,老虎咬死人童恢“审虎”的情节就是一种体现。

鉴于此,用动物给岛命名就不难理解了。

鲍岛:我们知道青岛有大鲍岛和小鲍岛,根据鲁海的《青岛思往录》记载,以前就叫豹岛,对此,有少数人认为是因为有野豹出现而命名,多数人认为是鲍岛的讹写。古人往往读其音,而文人用字不同,豹岛也写作“抱岛”,今多写作鲍岛。大鲍岛在今国货公司一带,黄台路过去叫小鲍岛街,今多称辽宁路一带为小鲍岛。

兔子岛:在王哥庄村东6.7公里,岛呈椭圆形,四周礁石环绕,西坡平缓,土地肥沃,遍生野草,无人居住。此岛较小,似人工堆积土石而成,故俗名“坨子”,又因此岛双峰突起,形似驼背,又名“驼子”。纵观全岛,恰如头南身北的卧兔,故名。

马儿岛:在王哥庄东16.5公里海中,岛呈狭长形,礁石环绕,嶙峋突兀,东侧有一陡峭绝壁,高18米,颇为壮观。岛西北300米海中有一暗礁,低潮时虽不露出水面,但浪花四溅,如珠如链,故称“珠岩”。岛上树林稀少,无居民,周围海产品丰富,常有候鸟栖息。因该岛远望似马,故马儿岛。清代称此岛为“糁岛”,渔民则称此岛为“参岛”或“龟岛”。上世纪40年代曾有一户居民在此岛定居,1955年迁出。

狮子岛:在王哥庄村东南9.2公里海中,无居民,周围水域有鲍鱼、海参分布。从大、小管岛上遥望此岛,酷似昂首怒吼的狮子,故名狮子岛。

以植被、形状命名

麦岛:位于崂山区中韩街道西南海域。1960年修筑连岛公路,成为人工陆连岛。古代,岛上绿草如茵,远望如葱茏麦苗,故名麦岛。另有一说为:明永乐年间,戴氏先祖由河南汝宁徙居平度朱毛,复迁至此定居;于姓于明永乐年间从文登到错埠岭定居,后长支经大尧村到此;明万历年间,蓝姓和王姓又分别从即墨城里十字街和崂山登窑搬到这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姓村落。因村前近海有一岛屿“墨岛”,故名“墨岛村”。清末,定村名为“大麦岛”,以与附近的“王家麦岛”、“徐家麦岛”相区别。

竹岔岛:又称竹槎岛。位于薛家岛东南海域。因该岛曾长满青竹,多有海岔而得名。

大公岛:在竹岔岛东南方海中,岛草木茂盛,周围悬崖高耸、岩缝洞穴密布,海中又有鱼、贝、藻类食物,因而鸟类繁多,有100多种,使大公岛成为“鸟岛”。从北面远望此岛,状似伏在万顷碧波上的大龟,故俗称“大龟岛”,后演化为此名。又因位于出进胶州湾航道之要冲,早年间各处船只来岛避风者颇多,故称大公岛。

大管岛:距陆地最近点返岭村和仰口村皆为7.5公里。明代万历年间,即有此岛居人的记载。清代雍正年间,廉姓人家从即墨城黄氏手中购得此岛,始有人迁此岛居住,一度称为“廉管岛”。现岛西北部为大管村,有居民20户、98人,耕地55亩,浅海滩涂4000亩,设有码头和小学。因该岛生长翠竹,古代竹的别称为管,故名“管岛”,又为了区别小管岛,故称大管岛,简称“大岛”。

团岛:原名“坦岛”,在胶州湾口北,是老市区最西端的一个海角,团岛本名“坦岛”,因该岛地势平坦而得名。在青岛话中,人们将“团”念为“坦(tan)”。团岛是清政府在青岛最早设立炮台的地方。先前分属几个小岛,德占后将小岛连接起来,形成今天之规模。团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