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赵太侔死亡之谜:投海前一天江青来青岛找他谈话

2014-11-11 作者:孙祥辉
熟悉赵太侔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对于这个两任山大校长的学者来说 ,人们在谈及他对青岛教育发展的贡献时,也常常谈起他与话剧大腕俞珊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的婚姻纠葛 ,以及与江青的师生缘。

赵太侔是个“闷葫芦”

要说赵太侔与俞珊的爱情故事,就不得不先说赵太侔的性格。赵太侔的“闷葫芦”性格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熟悉他的朋友都了解。早在他还在美国时,那时候还不认识梁实秋。1924年梁实秋和一帮中国同学准备排练《琵琶记》,他接受邀请前来助阵。而因为担心他的沉默寡言会引起误会,好朋友闻一多还特别给梁实秋寄了一封信,解释说他的性格为人本来就是这样,属于“金口玉牙”,不到关键时候不说话,千万别误会。梁实秋见到他之后,才知道确实是这样。在排练现场搬运道具、制作布景时就光干活不说话。

杨洪勋说,梁实秋在后来的文章中,经常提到赵太侔。他们相识于美国纽约,后在国立山大共事,赵太侔是校长,梁实秋是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应该说梁实秋对赵太侔是非常了解的。在他眼里,赵太侔是一个寡于言的“奇人”,他常常可以对着客人很久很久不说一句话。梁实秋文章写道,赵太侔,“寡言笑”的人,闻一多的老朋友,“他曾到上海来看我,进门一言不发,只是低头,我也耐住性子不发一言,两人抽完一包烟,他才起身而去”。

即使当了大学校长之后,赵太侔也依然没改沉默寡言的性格。当时也流行两个段子,一个是他还在济南的时候,当时山东籍的国民党元老丁惟汾从南京来,特意登门看望这位晚辈,谁知道赵太侔大半天没说话,两人就这么默默坐着,就是吸烟而已。老丁出门后也是十分诧异,对他的这种待客之道完全摸不着头脑。当年大感费解者,还有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赵太侔接任山大校长,老韩几次到青岛视察,感觉这位赵某人架子太大,完全不把主席放在眼里,心里也是老大不高兴,因此常借故拖欠或减少国立山大的教育经费。

徐志摩梁实秋是情敌

要说赵太侔和俞珊的爱情故事,自然要先说一下当时的俞珊。1929年,田汉导演的话剧《莎乐美》在南京和上海演出,引起轰动。女主角就是俞珊,因《莎乐美》一剧走红。1930年,俞珊加入了南国社,在田汉改编的《卡门》一剧中任主角。俞珊红透上海滩,带来一连串的文坛掌故和逸闻。

在俞珊众多的“粉丝”中有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俞珊为了塑造好卡门的形象 ,常登门向徐志摩请教。不久徐志摩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俞珊的追求者中还有梁实秋。1930年,梁实秋到青大执教,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俞珊在上海患疟疾和伤寒,身体稍恢复,便追随梁实秋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任职,“借作息养”。“莎乐美公主”在青岛大学搅乱一池春水,引来明里暗里不少追求者。

在俞珊众多的追求者当中,赵太侔显得有点令人意外,他是那种沉默寡言的性格,既缺少诗人徐志摩的风流倜傥,也没有梁实秋的儒雅蕴藉。两人在上海认识,此番在青岛重逢,在众多的追求者中,赵太侔如何赢得美人芳心,真是一个谜。赵太侔在美国留学时学的是戏剧专业,话剧是两人生命中的交集之处,也是沟通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仅凭这一点,赵太侔没有太多的优势,更何况赵太侔追求俞珊,还有一个巨大的阻力,他那时候已经结婚,有家室。

两人婚姻没有坚持多久

俞珊最终选择了赵太侔,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1932年9月,由于学潮压力,校长杨振声辞职,赵太侔继任校长,这为追求俞珊赢得一些有利条件。俞珊嫁给赵太侔,还有一个原因:营救弟弟俞启威。

俞启威1931年考入青岛大学物理系。1932年初,俞启威在青岛大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学生运动。后来,共产党在大学的组织被国民党破坏,俞启威被抓,关在监狱,有生命危险。刘康甫的儿子刘光鼎在回忆录中透露:“在当时的情势下,赵太侔就跟俞珊讲:你嫁给我,我就把俞启威救出来。”

赵太侔为了追求俞珊,与原配夫人离婚。1933年12月16日的《北洋画报》刊头刊有《俞珊女士新婚倩影》单独照,此页还刊登了《蜚声戏剧界之名闺俞珊女士与赵太侔君新婚俪影》。一个是国立山东大学的校长,一个是话剧明星,赵太侔大俞珊近20岁,两人的婚事颇有戏剧性,自然受到报刊的关注。

不过,赵太侔与俞珊的婚姻,一开始就有不稳定的因素,自然结果不太圆满。刘光鼎回忆说:“俞珊一直跟赵太侔到抗战胜利,给他生了两个女儿。抗战胜利后,俞珊就坚决跟他离婚了。”

江青托他关系进入青大

说起赵太侔和俞珊的爱情纠葛,自然得牵出另外一个人物,就是江青。1931年,当时还叫李云鹤的江青因与第一任丈夫裴明伦关系破裂后在济南无法立足,便跑到青岛找她的同乡和老师赵太侔求助,要求到青大读书。赵太侔时任青岛大学教务长,以前曾在山东实验剧院教过江青,对她在《湖上的悲剧》一剧中的表演颇为欣赏,二人随之相熟。

作家王素萍在《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一书中写道,江青从济南来到青岛,先在一个小旅店中安顿下来,当天就兴冲冲地直奔青岛大学找赵太侔。因为深怕赵太侔会改变主意,所以便来了个先斩后奏。赵太侔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见到了江青,他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来了?”

江青说:“收到您的信,我就准备行装,忘记给您回信了。您信上说可以帮助我,说实在没办法可以到青岛找您。”赵太侔面露不悦地说:“你做事也太冒失了,你以为现在的事由很好找吗?无论如何也该给我一个筹措的时间呀!你打算干什么?”“我想上学,还当您的学生。”

“你连中学都没上过,就想上大学,你能考得上吗?”江青自知失言 ,忙改口道:“要不就先在大学找个事儿干,有半工半读的机会也好啊!求求您,我是倾家荡产、破釜沉舟投奔您的……”说着就哭了起来,“赵校长,我是没有退路的……”

赵太侔见她这么伤心,不好再责备她 ,于是便用缓和的口气对她说:“好了,别哭了,你先回旅馆休息,我为你在学校里想办法谋个职位。”

江青终于停止了哭泣,用手绢擦干了眼泪,拿着赵太侔写给她的家庭住址,离开了青岛大学。最终为了给这位出身贫寒、好强上进的学生一个机会,赵太侔向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说情,为她在图书馆谋取了一个职位,每月30大洋的薪水,允许她上午选听几门功课,下午负责借书,晚上看管阅览室,可以利用工作闲暇复习功课,算作半工半读。

赵太侔死亡之谜

山东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郭天佑写有《江青与她的恩师赵太侔》一文,文章一开头就说:江青与赵太侔两人本来没有任何历史渊源,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他们偶然相识,成为师生。作为学生的江青运气不错,遇上赵太侔这样具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一下子改变了她的生活道路。“文革”之初,江青以样板戏起家,还自诩为文艺旗手,倘若没有赵太侔当年对她的教育帮助,她恐怕只是个粗通文字的演员,非但成不了电影明星,更不可能进入延安,这历史的阴错阳差,怎不令人叹息 !

“文革”爆发,江青红极一时,她当年的恩师赵太侔在青岛海洋大学任教授,已被狂热的造反派围攻,剥夺了一切工作和生活的权利,而在北京的江青不但不予理睬,还传达莫名其妙的“指示”,妄加了许多罪名。

1968年4月26日清晨,青岛栈桥附近的海滩发现一具老人的尸体。经公安机关查实,死者的名字叫赵太侔。

1968年4月25日上午,赵太侔被造反派戴高帽游院示众后,并未出现反常情绪,下午还按时上班,谁知第二天他却投海自尽。后来传出的消息说,在赵太侔投海自尽的前一天,江青来到青岛,派人悄悄把赵太侔叫去,关起门来,谈了很长时间的话。至于两个人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粉碎“四人帮”后,青岛海洋大学为赵太侔平反昭雪,推倒一切强加于他的不实罪名 ,对他的功过做出了评价,但是先生的死因却成了千古之谜。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