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一百多年前从德国引进7棵刺槐 藏身中山公园

2014-11-12 作者: 夏冰
515×768

很多市民对槐花蜜情有独钟,殊不知,酿这种蜜所需的刺槐树就是一百多年前从德国引入青岛的,中山公园现有的古刺槐正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据统计,19世纪末从德国引进青岛的数以万计的刺槐中,经过百年洗礼 ,全市存活下来的古刺槐仅有11株,除4株存于胶州外,其余7株都在中山公园(皆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中山公园古刺槐3株。最大的一株位于中山公园二号房西侧,树高l7米,胸围3米,树冠东西向11米、南北向13米,树龄已有百年以上,树体基部连生分叉,长势一般。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另外,中山公园会前村遗址园东侧南北边各有一株刺槐,分别为树高23米、17米,胸围205米、2055米,树冠东西向14米、11米,南北向12米、l3米。长势一般,估计树龄100余年,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中山公园刺槐群4株。位于公园银杏路西,占地0.018公顷,地被物种类为丹麦草坪,林分平均高度14米,林分平均胸围l.63米,平均树龄l00年左右,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中山公园7棵刺槐,各有特色

近日,笔者走访了位于第一海水浴场附近的中山公园,进门沿着樱花路向前走,在不远处,路的东侧就是会前村遗址公园。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会前村遗址公园里面就有两棵古刺槐。

在遗址公园靠近走廊的地方,笔者找到了两棵古刺槐 ,在落日余晖下,高大挺拔,两棵树相距约十米,正如一对情侣互相默默守望。在古刺槐下,人们或坐或站、或静或动,享受着古刺槐的树荫。

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笔者又来到中山公园2号房的位置,在楼房西侧,则看到了一棵根部分叉生长的古刺槐。笔者看到,这棵古刺槐并不像前面两棵那样挺直,枝干更多是扭曲生长,甚至有的枝干弯出90°,地上根系发达,浮在地面上根茎,最远处距离树干约2米远。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山公园一共有7棵古刺槐 ,这一棵是最大的。“大约有 17米高,从根部分成两棵树生长,真是一大奇观。”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

沿着银杏路向东走,拐过一个弯,就在刘勰石像前,三棵古刺槐就那么静静立在路边,两棵较粗的,一棵细的,仿佛一家三口正在游玩。不过奇怪的是,根据资料,在这里应该有4棵古刺槐,可惜笔者找来找去仅在路边找到3棵。

树根浅易刮倒,修船造成大量消失

据市史志办的统计数据,19世纪末从德国引进青岛的数以万计的刺槐中,经过百年洗礼,全市存活下来的古刺槐仅有 11株,除4株存于胶州北关街道李家大院外,其余7株都在中山公园(皆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

据青岛“树王”吴新元教授介绍,刺槐原产北美洲,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后,刺槐从德国引入青岛,这种舶来树种对青岛的环境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很快成为青岛的基调树种之一,并由青岛向各地繁衍开来。

刺槐木坚硬细腻,耐水浸泡,是造船的上佳材料。历经百年之后,当年从德国移植而来的大树几乎已全部不复存在。原因就是该树种根系为浅根性,往往在每年夏秋台风袭击青岛时,较大的树干被台风从根部刮倒。台风过后,渔民为修造船只大量使用被风吹倒的刺槐,故少有大树存活。

据普查,目前青岛共存有 11株古刺槐 ,其中7株位于中山公园,4株位于胶州市。

中山公园刺槐子孙遍布国内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刺槐原本枝上有刺,但后来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变种——无刺刺槐。无刺刺槐为德国柏林市市树,20世纪初,德国侵占青岛后修成的第一条马路“亨利亲王大街”(今广西路),特意运来无刺刺槐树苗作为这条马路的行道树,多余树苗留在“植物试验场”(今中山公园)以供日后补栽。而目前,广西路上的无刺刺槐几乎砍伐殆尽,只剩下一株在青岛路附近,中山公园也只存活两株无刺刺槐了。据介绍,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西安等地的不少植物园或植物研究机构争相来青岛引种这种无刺刺槐,这种国内的稀有树种已经在国内很多城市扎根。

据了解 ,洋刺槐所在的中山公园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上曾称为“旭公园”。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更名“中山公园”。

◎征集 讲述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如果您也了解某株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可以将电子图文材料发送至qdchuangsenban@163.com(主题标:古树名木,并附市民姓名、电话、手机以及发现树木的简介、故事传说等);纸版材料邮寄地址为:青岛市林业局香港东路204号创森办(信封上标:古树名木,并附市民姓名、电话等)。

征集故事结束后,将由专家、记者对有传说有历史故事的古树名木进行探访,最后汇编成册,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期间,将对参与活动的市民进行奖励,根据提供图文评出等级,一等奖1名,将获价值1000元奖品;二等奖2名,将获价值500元奖品;三等奖6名,将获价值200元奖品;优秀奖20名,将获价值100元奖品。文/图 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