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青岛解放66周年纪念日:开国将军邓龙翔的革命路

2015-06-02 作者:王学义

邓龙翔主动请缨解放青岛徐向前说他是“硬骨头”

邓龙翔主动请缨解放青岛徐向前说他是“硬骨头”
邓龙翔主动请缨解放青岛徐向前说他是“硬骨头”

今天(6月2日)是青岛解放66周年纪念日。在1949年的这一天,邓龙翔等将领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 ,将这座华东地区重要的海港城市从国民党手中夺了回来。

邓龙翔是开国将军,徐向前元帅称他是“不怕死的硬骨头”。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邓龙翔将军的儿子邓纯瑜先生,听他讲述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

邓龙翔7岁做挑夫,16岁当红军

邓龙翔,原名邓新春。1913年9月,他出生在江西吉安永阳镇邓家洼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他母亲就去世了。因为家里穷,父亲不得不把他两岁的妹妹送人。“我这个小姑就这样失散了,解放后 ,我父亲曾经想尽各种办法来找她,都没有找到。”邓纯瑜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在亲友资助下,邓龙翔小时候时曾读过两年私塾,但很快就读不起了,只好辍学。从7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当挑夫,挑木炭等货物从江西吉安翻越崇山峻岭,一直走到湖南,以此养家糊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实在太过艰苦,但这也磨练了邓龙翔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练就了一双善于行军的“铁脚板”。

1925年,还不满12岁的邓龙翔到湖南攸县一家糕饼店做学徒。15岁时,他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工会活动,遭到老板开除。1928年,他回到了家乡,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期间,当过少共团(“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队长。

1929年2月初,邓龙翔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四军第28团的战士。邓纯瑜说:“这个28团是红四军的主力,是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编成,其前身为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因为我父亲曾经读过私塾,认识字,担任连队文书,此后又在红四军军部做宣传工作。”邓龙翔参军时,正值红四军由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2月10日,红军部队在瑞金城北10多里的大柏地设伏,歼灭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近两个团,俘获敌团长以下800余人。这也是邓龙翔所参加的第一场战役。陈毅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这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当红军之后 ,邓龙翔参加的战斗一场接一场,但他只受过一次枪伤。邓纯瑜清楚记得,他父亲所受的伤是在左肩,父亲洗澡时,他都会特别留意那道伤疤。他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我父亲是一个福将,他是在反‘围剿’战斗中受伤的,如果那颗子弹稍有偏差,他可能当场就没命了。”

邓龙翔不仅全部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役,还亲历了以惨烈而著称的湘江血战。那一战,经过七昼夜的战斗,红军终于突破湘江封锁线,但8万多红军仅剩下3万人。“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邓纯瑜说到此处 ,极为激动。在长征过程中,邓龙翔所在的红二师四团三连,参加了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直罗镇战役等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可谓屡立奇功。

谷源涌在《怀念我的老首长邓龙翔将军》一文中记述了邓龙翔曾讲过的爬雪山情景。当时,邓龙翔说:“我是江西人,很少看到下大雪,起先觉得蛮有趣,谁知越向上爬地势越陡,一会儿又下起鸡蛋那么大的冰雹。有三个同志抱在一起,停下来想暖和一下,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我在心中重复着一个信念:不能倒下,一定要翻过雪山去!终于爬过了雪山。”

参加平型关大战,东进抗日

1937年8月,因为抗日统一战线需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邓龙翔所在的115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此战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名震中外。

历史学者王伯群在《邓龙翔同志传略》一文中称,1939年3月2日,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343旅686团组成东进支队,由晋西出发到达鲁西郓城七区。当时,邓龙翔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委,大队队长为梁兴初。他们率部跟随东进支队一起,在郓城西北部奔袭日伪重要据点樊坝,首战告捷,全歼敌军一个团,为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此后,梁兴初和邓龙翔率部屡次歼敌,开辟抗日根据地。而深感威胁的日军则调集大批兵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邓龙翔与战友协同作战,展开反“扫荡”战斗。

据邓纯瑜介绍,1941年冬,邓龙翔被调到华东局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胶东军区警备团政治处任主任。1944年,他调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独立团政委。在主力支援下,邓龙翔率部协同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有关县区部队,粉碎日伪军千人以上对根据地的三次扫荡。1944年8月19日至25日,他率部攻克平度的古岘、麻兰据点,继而又北上攻克大田、旧店和马厂,恢复了大泽山战略支点,改变了西海被敌人分割封锁的局面。

1945年夏,邓龙翔又率独立团,展开了讨伐盘踞在平度西部的国民党顽固派李德元、闫珂卿等势力的战斗。丛子明在回忆文章中用八个字来形容邓龙翔:“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他说,邓龙翔是一位善作思想工作的好政委,非常关心部下,在广大指战员和地方干部中有很高的威望。在讨伐闫珂卿时,一开始战斗非常顺利,连克几个据点,部队便产生了轻敌之心。但攻打于家郜据点时,部队一再受挫。指挥部获悉后,邓龙翔原本可以不去,但他自告奋勇前去了解情况。他发现,二、三营虽然政治素质过硬,求战心切,但缺乏攻坚打据点的经验,于是当机立断 ,调上有攻坚经验的一营一连来支援二、三营,并下令在早晨6点前必须攻克据点。经过一个小时的调整后 ,邓龙翔选取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围墙西门作为进攻方向,此时敌人防守力量仍集中在东门。这一招避实击虚发挥奇效,不到6点便拿下了据点。

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介绍,当时,盘踞在寿光县境内的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也一惯与抗日军民为敌,大肆杀人放火。于是上级决定,命邓龙翔率独立团前去支援渤海军区,组织讨伐张景月。当时,部队已获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不少战士不想再去渤海军区打仗,而想回家看看变成什么样了,也想接受据点里的日伪军缴械投降,以解心头之恨。邓龙翔施展自己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成功劝服战士们以大局为重,确保了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文武双全,指挥解放烟台

1946年2月,邓龙翔调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2月,任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区司令员。

著名作家赛时礼于1947年4月调到烟台警备区司令部任作训科科长,曾与邓龙翔一同战斗,他在《战斗在胶东》一文中回忆,那时,烟台警备区没有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军政工作都由他一人负责。他当时正值壮年,黑里透红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给人以诚挚、亲切 、和蔼的感觉。他学习非常刻苦,不到半夜12点,不熄灯睡觉。在生活上,邓龙翔则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他到团里检查工作,都是和战士一块儿吃饭。有一次,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来检查工作,他用孩子的保育费请了次客。管理股要给他报销,他坚决不同意,说“这是我私人请客,怎么能让公家报销呢”!

邓龙翔具有高度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预见性,1947年5月中旬,他重新拟定保卫烟台的作战方案时,把准备防御敌人从海上进攻为主,转为防备敌人从陆地进攻为主。当时,尚未得到敌人要向胶东实行重点进攻的情报。就在1947年秋天,国民党为挽救失败命运,拼凑了20多万兵力组成胶东兵团,以陆军副司令范汉杰为兵团司令,在海空军的配合下,对胶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妄图一举占领烟台、威海港口,作为海陆兵站基地,以切断解放军胶东和东北的海上运输线。邓龙翔指挥部队进行了多场保卫战,但因敌强我弱,奉命转移。1947年10月1日,烟台又落入国民党手中。

《齐鲁英烈·邓龙翔事迹》一文中称,在烟台保卫战的外围战斗中,邓龙翔指挥部队渡夹河转移时,敌人25师先头部队追了上来,在河西边500米处的高地上,向渡河部队射击 。解放军掩护部队还击,双方展开激战。就在邓龙翔刚刚上岸时,有一位战友中弹牺牲了,尸体被冲出老远。邓龙翔冒着生命危险回身跳进河里,把尸体抱上岸来,用担架抬到前面的村里 ,买了口棺材埋了。邓龙翔带部队再攻烟台时,又把这位烈士的尸体移到栖霞英灵山烈士陵园墓地埋葬。

后来,邓龙翔又指挥了第二次解放烟台的战斗。据赛时礼回忆,邓龙翔是一个敢于打恶战的人,曾看到他指挥战斗两夜一天不合眼。经过10个多月的战斗之后 ,邓龙翔指挥解放军消灭了大量敌人,敌整编8师于1948年10月16日乘兵舰而逃,烟台重获解放。

邓纯瑜说,在解放战争中,有11万兵力通过烟台港口渡海,支援东北解放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邓龙翔带出来的胶东子弟兵,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图片由邓纯瑜先生提供

邓龙翔率军攀崂山奇袭沙子口敌人没来得及炸毁青岛就跑了

邓龙翔率军攀崂山奇袭沙子口敌人没来得及炸毁青岛就跑了

到1949年初,在解放军的全线攻击下,山东境内除了青岛、即墨和长山列岛之外,已全部解放。当年2月,邓龙翔任华东警备第四旅(以下简称‘警四旅’)旅长。他上任时,正赶上胶东军区要组建“攻青”部队,于是主动请缨,要求率警四旅参加解放青岛的战役。

中央要求保全青岛这座有着“东方瑞士”美誉的海滨城市。于是,激战主要在青岛外围展开,邓龙翔率部先后取得铁骑山 、驯虎山、沙子口等战斗的胜利,为青岛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9次拉锯战,攻下铁骑山

当时盘踞在青岛、即墨的国民党正规军、保安部队及海空军共7万多人,兵力较强。敌方指挥官为国民党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他指挥国民党守军由沧口至即墨城关 ,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以即墨城为中心,沿马山 、盟旺山 、莲花山 、四舍山、铁骑山等制高点,组成以支撑点相连接的防线;第二道防线是西起城阳流亭,沿白沙河向东地带;第三道防线则设在沧口、李村地带。

据邓龙翔之子邓纯瑜介绍,敌人自恃兵力较多,有美军第七舰队保护,部队为美式装备,还有经营多年的坚固防御工事。想凭此“长期盘踞,避免就歼”,就算迫不得已,也可以“破坏城市,撤离青岛”。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兵分两路,向青岛市郊区守敌发起进攻。

张成先生介绍说,邓龙翔指挥警四旅进行东线作战。根据战略部署,惜福镇以西的驯虎山和以东的铁骑山极为重要,控制着攻入青岛的两条主干道。其中,一条以驯虎山南下,可以攻占流亭,进入市区;另一条经夏庄镇,可以攻入李村和沧口机场,进而夺取青岛。另外,这条路还可以绕行石门山一线,攻取沙子口军港,切断敌人海上逃跑的通道,而且可以沿海岸向西直取青岛。

铁骑山一战极为惨烈,经过9次拉锯战才拿了下来。据曾参加该次战斗的警四旅10团1营营长赵桂先回忆,在扫清铁骑山外围据点之后,1949年5月28日清晨,警四旅旅长邓龙翔指挥部分兵力向铁骑山发起攻击。经过持续4小时的反复争夺,解放军共发起三次以营为单位的冲锋,均未成功,部队伤亡惨重。但这时摸清山上守敌已由原来的保安旅换成了国民党正规军255师主力。于是邓龙翔也进行相应调整,调集全旅4个团,并将旅直属火炮集中使用。在炮兵掩护下,于28日下午1点,第一次夺取铁骑山主阵地。

然而,敌军也恼羞成怒,倾全力进行争夺,以每人120块银元的悬赏,收买亡命之徒组成敢死队,光着膀子,手持冲锋枪反扑。战斗异常惨烈,当双方在阵前胶着时,敌人竟再次开炮,10团3营7连几乎全体牺牲。经反复争夺,解放军防御部队伤亡惨重,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跳下悬崖。当天夜里,邓龙翔再次调整战术,赵桂先接到主攻任务。他们趁着月色,潜行绕到敌人后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两个山头,然后又趁敌人惊慌失措时,把敌防线的主阵地、主战壕截成数段,展开肉搏战。守敌抵抗意识动摇了。主攻部队以仅伤亡17人的代价,将敌主阵地的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全歼,变敌方炮火为解放军支援炮火,给后来的支援之敌以极大杀伤。

傅正友是警四旅随军的记者,亲眼目睹了打铁骑山时邓龙翔的“硬骨头”一面。据他回忆,他在炮团阵地前见到了邓龙翔,当时9次拉锯战才打到第四五次。邓龙翔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当时傅正友既为牺牲的战友难过,又关心战局,憋了半天只说了句:“首长,那铁骑山……”邓龙翔大手一挥,坚定地说:“有我老邓在,就有我们的铁骑山!”

据警四旅11团宣传干事邢吉祥回忆,血战铁骑山时,敌人在山头有一处暗堡,非常难打,几次攻坚都没攻上去。于是,邓龙翔亲自到距敌人1000多米的地方细致勘察,最后决定用榴弹炮直射攻击暗堡,正是这个方法,扫清了部队前进的障碍。

奇袭沙子口,断敌逃跑路

驯虎山一战也显示了邓龙翔率领的警四旅敢打硬仗的一面。崂山文史专家杜俊河在《解放青岛战役的指挥官——邓龙翔将军》一文中称:1949年5月30日,天刚放亮,驯虎山下敌炮群就向守在秃山上的解放军连续轰击。炮弹穿透了掩体,弹片夹杂着石块横飞四溅,整个山头烟火蔓延,战士们在打退敌人的同时,不断地构筑临时掩体。正午时分,山南洼150多个敌人分三路向山上进攻,掩护炮火更加猛烈。战士们瞪大眼睛,上好刺刀,把手榴弹弦套在手指上,只等指挥员一声令下,便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浴血搏斗……敌人五次反扑,我军五次与敌肉搏,勇猛的战斗作风击夸了敌人的斗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阵地守住了。

据赵桂先回忆,根据战略部署,警4旅原本作为一支掩护主力侧翼安全并相机配合主力围歼守敌于城外的攻城东路部队,但因为积极主动作战和大胆穿插迂回,取得了战斗主动权,进而成为解放青岛的主攻部队。

邓纯瑜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我父亲很爱读书,特别喜欢读兵书,在指挥战斗时也能将兵法灵活运用。”拿下铁骑山和驯虎山后,敌人开始向市里溃逃,这时他就运用了《孙子兵法》,来制定作战计划,即勇攀天险崂山 、奇袭重镇沙子口,诱敌“首尾互应”,然后予以聚歼。

据傅正友回忆,当时解放军要通往沙子口共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车到达,但有敌军层层据点把守;另一条则是攀登崂山的崎岖山路,这条路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当时邓旅长是这样分析的,“中国军事家孙武说,‘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当前决不能赶鸭子式地一味打追击战,而应该狠狠地击中敌腰(中),这个腰就在沙子口。”

6月2日凌晨3点左右,攀登崂山成功的警四旅11团,连夜占领了在青岛市区以东约20公里处的沙子口镇,切断了敌人从东部海上逃窜的道路。邓龙翔继而率部向青岛挺进。此时,青岛外围的守敌均被击破,市区内的敌人也早已无心反抗,纷纷仓皇逃窜。国民党守军指挥官刘安祺原本计划在临走之前破坏城市,还在青岛港安放了大量的炸药,可他没想到邓龙翔用兵如此神速,最后匆忙逃跑,根本没来得及引爆炸药。就这样,青岛得以完整保存下来,青岛解放了。

他喜欢摄影,很热爱生活

“从参加红军到解放战争结束,我父亲历经数百战次战斗,可以说九死一生,也深刻懂得战争的残酷性。”邓纯瑜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1952年,我父亲带着妻儿回江西吉安永阳镇邓家洼子的老家。邓家洼子又分上边村和下边村,我父亲是上边村的。1929年,和父亲同一天参加红军的,上边村和下边村加起来共有23个人,然而解放之后,幸存下来的仅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两个人。回去那次,我父亲挨家挨户去拜见了烈士家属。”说到动情之处,邓纯瑜数次哽咽。

青岛解放之后,1949年9月,邓龙翔又率部参加了解放长山列岛战役。1950年,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同年9月,任济南警备区司令员。1952年2月,任海军长山水警区司令员。1954年4月,他到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海军系学习深造。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邓龙翔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喜欢接触新事物。解放战争时期,从敌军手中手中缴获了大批战利品,其中有两部莱卡相机。邓龙翔对此非常喜欢,一有空就拿起来摆弄。在解放青岛的战场上,邓龙翔在指挥作战之余,拍了不少珍贵照片。邓龙翔的女儿邓琦曾称,因为酷爱摄影,邓龙翔在长山岛工作时,专门辟出一间小屋子,做照片冲洗之用。“那时候我的年纪比较小,常见父亲躲进一个小黑屋子里,窗子也关得密密实实。我有时很好奇想推开门,父亲就赶紧告诉我,‘别漏光,要不然照片就曝光了’。”

关于莱卡相机,傅正友还记得1949年5月,他拿着胶东军区给开的介绍信,赶到警四旅旅部临时驻地去报到。吃午饭时,还没见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工作人员就通知他“旅长要见你”。事后他才知道,邓龙翔专门取消了下午的团长会议,来见他的。在邓龙翔那里他注意到,显眼的位置放着莱卡相机。后来,邓龙翔就把其中一台莱卡相机送给了傅正友,供他采访报道之用。

邓纯瑜说,因为父亲是农民出身,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院子周围种了很多蔬果,有桃树、苹果树、葡萄、花生等 。而且,他还喜欢做糕饼和点心,味道非常好。这也与他12岁时就去糕饼店做学徒的经历有关 。

“青岛人民没有忘记我父亲,这让我们做子女的很感动。”邓纯瑜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