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空谷幽兰:在青岛垂钓的汉代聪慧隐士严子陵

2015-06-11 作者:田野

东汉隐士严子陵和刘秀是同学他敢把脚放在皇帝肚子上

东汉隐士严子陵和刘秀是同学他敢把脚放在皇帝肚子上

中国古代的文人向来所有的一种隐逸之风,大概自商周时期就留下了 。商朝的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上,开隐逸先河 。自此之后,历朝历代的史书中都会辟出一栏《隐逸列传》,记载本朝的类似名士。发展到晋代的陶渊明,算是达到顶峰。

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士的避世之举多多少少有对现实不满的意味。但是,也有个别隐士纯粹就是不愿意趟政治这趟浑水,即使政治清明,也坚决不做官。这类人淡泊名利,因此很受后人的追捧。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要讲的严子陵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从古到今,什么李白、孟浩然、范仲淹,都对他万分敬仰。严子陵到底是怎样一位隐士,他跟青岛又有什么关系,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严子陵写诗挖苦县令

严光(公元前39~公元41年),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在中国历史上,要说隐逸之士的名头谁大,除了陶渊明之外,大概非他莫属了。

严子陵的出名,主要在于他后来的隐居。但如果我们仔细翻翻《后汉书》,就可以发现,其实他本人从小就已经声名在外。《后汉书·严光传》里说他“少有高名”,意思即是,严光在年少之时就已经声名显赫。

少年严光具体怎么出的名,《后汉书》没有说,想来应该是学习出色,智力超群之类,这一点我们从他家乡余姚的一些传说中可以得到印证。在余姚当地,流传有很多严子陵的故事,其中不少提到他小小年纪就已经获得“神童”的美誉。

传说,严子陵从小天资聪颖,记性强,悟性高,三岁启蒙识字,五岁开读“子曰:学而时习之”,八岁开笔作文,一直是父亲严士恂在自己书房里谆谆教子,到十五岁时,他已经把祖父遗下的经史子集以及稗史野史之类书藉予以通读。

由于父亲痛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混浊世道,不让他外出交游,所以,只有一些邻居知道小公子有一肚子的才学,是神童转世。据说余姚当地有一个著名的相面人,此人姓郑,名敬德,是当年严子陵爷爷严景仁在太学时的同学。他曾给严子陵看过面相,看罢即将严士恂叫至一旁,悄声对他说:“这孩子相貌不凡,才学超群,将来必成大器。”

在余姚市姚江小学网站上有一篇文章《严子陵的故事》,其中有一则严子陵戏弄县令的故事。说的是余姚县令叶木林通过贿赂得官,鱼肉百姓,还偏要附庸风雅。一天,他请来当时颇负盛名的严子陵吃饭,席间请他作诗。严子陵大笔一挥,就写出了一篇“佳作”。 叶木林见严子陵挥笔写诗,心中着实高兴,于是就连看也不看,捧起绢轴便念:“县尊大堂实在高,巨木为梁凌云霄。”叶木林念了两句,心中甚是高兴,便干咳了一声接着念:“县尊姓叶实在妙,名讳木林更是巧。有木可造通天梯,林荫枝叶挂紫袍 。枯叶遇火民怨发,一蓬青烟照天烧。……”叶县令越念越觉得有点不对头,那声音也就随之越来越低,最终只得将宴席草草收场。原来 ,严子陵所写的是一首打油诗,他以诗的形式 ,把叶木林的丑恶嘴脸揭露得体无完肤,宣泄了心中不满。

余姚当地流传的少年严子陵的传说还有很多,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少年严子陵一方面才高八斗,另一方面又嫉恶如仇。这恐怕是他日后远离政治的主要原因。

和光武帝刘秀是大学同学

“少有高名”的严子陵人生的一大转折是遇到了刘秀,也就是后来东汉的开国皇帝。

说起光武帝刘秀,可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资治通鉴》说他好读书,不饮酒,举止颇有涵养,绝非一个大老粗。两人相识的地点就在长安的太学(古代的国立大学)。

当年刘秀在太学读书之际正是王莽篡政之时,天下很不太平。这个未来的皇帝此时只是个没落皇族、一介布衣,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会定鼎天下,还怀着一种草根心态,只不过想当一个“执金吾”(负责首都治安的官员),原因是他看见执金吾出行时很有排场 。正史记载,有次,刘秀在街上看到执金吾走过,场面甚是壮观、阔气,大为感叹,于是做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出身名门,貌若天仙,端庄贤淑,后来成为刘秀的皇后)”。这句话广为流传,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刘秀为人谦和,严子陵少负盛名,两人同在长安上大学,很快就成了至交好友。《后汉书》说两人“同游学”,估计这两人在一起经常探讨学问,交流时事观点,从后来刘秀对严子陵的态度来看,这些观点应该对未来的皇帝有很大的启发。

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刘秀这位知识分子居然成了,他稀里糊涂地当上了义军首领,公元25年,刘秀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此后数年,他陆续削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成为大名鼎鼎的光武帝。

苟富贵,勿相忘。当了皇帝之后的刘秀很够义气,很快就想起了老同学严子陵,“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可严子陵的态度却很奇特,他没有拼命去抱大腿,反而变更姓名,躲起来了。躲在哪了?在齐国(山东),而且很可能是青岛。为什么躲?我们接下来会详细分析。

总之,刘秀着急想把严子陵接到洛阳一起治国,可严子陵就是避而不见。闹到最后,是山东传来了消息,说有一名奇特男子,披着羊皮袄整日在河中钓鱼。刘秀一听,这很可能是严子陵,于是“乃备安车,遣使聘之”。使节前后请了三次,严子陵愣是不来 ,最后实在过意不去,这才被接到洛阳。按照史书记载,刘秀十分看重这个老同学,虽然严子陵一直躲着自己,但依然恭敬侍奉,“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就算刘秀这么礼贤下士,最后也没能留住严子陵。

他敢把脚压在皇帝肚子上

刘秀对严子陵用“屈尊下顾”来形容毫不为过,可严子陵为何就不愿意入仕呢?关于这点,《后汉书》用春秋笔法做了委婉解释,借一个叫侯霸的官员,道出了其中原委。

话说严子陵来到洛阳之后,很快就收到了一位老同学的来信,写信人就是侯霸。这侯霸也是当年在长安读书的大学生,跟刘秀、严子陵都是同学,后来走入仕途,在王莽政权里当了大官。王莽失势时,他又及时转舵,向刘秀的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 。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写信问候。

侯霸亲笔信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侯霸使者所带口信《后汉书》上倒是有着明确的记载:“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侯霸听说先生来了,本打算立刻就来拜访您,却又因公务繁忙而脱不了身。待傍晚公务处理完毕之后,侯霸一定亲自来看望先生,并渴望能够经常听到先生的教诲。这番客套反映了侯霸善于为人处世、老于世故的一贯风格。可严子陵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严子陵这句话什么意思?第一句话明褒暗贬,说“君房老兄,如今您位极人臣了,好得很呀!”第二句就是告诫侯霸要怀揣仁义之心,不可阿谀奉迎。为什么说这句话,无非和侯霸早年朝秦暮楚的经历有关。也正是这两句话,反映了严子陵做人、做官的态度。做人,他是不惯于和圆滑之辈为伍;做官,他是不惯于阿谀奉迎的。按照《后汉书》记载,侯霸得了这口信居然原封不动交给光武帝了,他的动机读者自可揣摩,倒是光武帝一笑了之,随口说了句“狂奴故态也(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

正是和侯霸的这次简短交流,彻底断绝了严子陵入仕的念头。《东汉高士严子陵》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何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 ,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太史官知道了,还上奏,说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从中嗅到了官场的危险,自此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

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 ,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岁。特约撰稿 田野

莱西有个钓鱼台村传说严子陵曾在此垂钓

莱西有个钓鱼台村传说严子陵曾在此垂钓

对于严子陵的不肯出仕,后代评价很多 。李白说严子陵是“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称赞他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子陵就这样让自己的隐居成为天下的美谈。因着他的高尚品格,他所留下的遗迹也成为当今的名胜古迹,据说,在青岛莱西就有一处钓鱼台,正是严子陵当年垂钓的所在。

莱西有严子陵垂钓处

按照史书描绘的严子陵人生轨迹,几乎处处都能找出遗迹与之相匹配,第一处遗迹就在莱西。传说,那是当年严子陵为躲避光武帝刘秀的征召,变更姓名后隐居的所在。

莱西夏格庄镇钓鱼台村南、五沽河北岸,历史上曾有一座岿然而立的钓鱼台。这钓台明代尚存,传为严光(严子陵)垂钓处,明、清《即墨县志》对之均有记载。据《莱西历史文化撷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知名学者周如锦,他是即墨县章嘉埠人,他对傍于家乡的这座钓台就曾作过考察,还专撰了一篇《钓鱼台考》。他认为这座钓台,严子陵也曾在这儿垂钓过。

这个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后汉书·严光传》文中记载:“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 ,遣使骋之。”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其一,发现严光垂钓,上报朝廷的是“齐国”,而古即墨向为齐地,为齐东境要邑。其二,严光垂钓的具体地点是在“泽中”,这一带在即墨素称“西北洼”,在莱西属于姜山大洼的一部分,其实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豨养泽,秦代称剧清池。过去每逢雨季,河水四溢,遂成一片泽地,正是所谓的“泽中”。其三,严光垂钓时披着羊裘,也恰合乎这一带的气候习俗特点。其四,揣思情理,如果严光果真欲“隐身不见”,躲开光武帝的着意访求,当然必择一个偏僻隐秘的地方,那么,胶东半岛,山陬海隅,五沽河畔,大泽之中,既远离京都朝廷之耳目,又无车马市肆之喧闹,岂不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地方吗?

据说明代的周如锦在考察时,曾目睹此处“岿然有台”,“台畔耕者常获瓦砾”,这就证明,在他以前除了有台之外,还一定有另外的建筑设施,足以说明这座钓台确是“由来非一朝”。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这座钓鱼台现在已经消失了。如今,人们仅可以从钓鱼台村的村名中,去寻访一些蛛丝马迹。

河南南阳有一条严陵河

严子陵后来离开山东,应诏前往洛阳。最终因不愿卷入政治选择隐居 ,史书上说他最终隐居富春江畔垂钓 ,殊不知,传说在此之前他还去过河南南阳。现在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 ,有一条河,河中遍布杂草怪石,当地人称严陵河。据《镇平县志》记载,此河的得名也跟严子陵有关。

原来,严子陵不肯做官,自洛阳南门出城,唯恐光武帝派人追赶,便不走大道,只拣崎岖山路而行,过汝阳,穿南召,翻越依帝山(今五朵山),一路探寻,发现有一条河。此河宽五十余丈,水六尺多深,而且清澈见底,因此名叫清河。清河两岸丘陵之上,松柏茂密,奇花异果无数,不时有猿啼鹿鸣自林中传出。严子陵觉得此处清幽无比,而且河两岸农人男耕女织,民风淳朴,便自言自语道:“真乃仙人所居之地也!”于是在河岸边搭一草庐,在此居住下来,白天在河岸垂钓 ,夜晚在草庐里读书。据《南阳日报》所载韩宏伟《严陵河的来历》所述,自严子陵在河边垂钓,常有三五个牧童赶着牛羊来此玩耍。日子一久渐渐熟悉起来,严子陵问他们为什么不入学堂读书,牧童回答这个地方从来无学堂,无老师。严子陵对他们十分怜爱,就让他们拜自己为师,教他们写字读书。四周居民听说一外地先生,肯教穷人家孩子读书,便纷纷将自己儿子送来,请求严先生收为学生,共有十余个。严子陵与众邻居一起,又搭一个大草庐做学堂,从此就在这清河之畔,开始了垂钓 、教书的生涯,清静的河畔也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年复一年,严子陵教出的学生不计其数。

严子陵在这里教书期间,四周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非常崇拜,无论男女老幼,提到他时只称先生,从来没人说他的姓名。严子陵在此垂钓 、教书数十年 ,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他垂钓的清河,改名为严陵河。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化,原来的严陵河也变了模样,每逢干旱季节,河道狭窄,小溪潺潺,完全没有了当年恢宏宽阔的模样。

严子陵最终归隐在富春山

严子陵最终选择的归隐场所是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后汉书》载:严子陵弃官而去“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因为有史为证,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凭吊,也留下了不少故事。

严子陵钓台坐落在被誉为“清丽奇绝,锦峰秀岭”的富春山山腰,葱郁的山峦之中,一对奇峰屹立水涯,迎面石牌坊上的“严子陵钓台”五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额,背面的“山高水长”四字,是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手迹。钓台有二,右边的称为东台,左边的则称为西台,所以这一景也叫“双台垂钓”。

据《高山流水严子陵》一文称,历史上,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 、陈毅 、郭沫若 、巴金等很多名人都来过钓台。在钓台码头上,有一些大小规格各异的石碑,体现出“严子陵钓台”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碑文都是现代名人如郁达夫、巴金、谭启龙、陈立夫、朱玖莹、孙友等人的作品。1931年3月,郁达夫游钓台时写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歪斜的亭子……纵横芜杂的草木……祠堂是废垣残瓦……”可想当年钓台就如同当时的时局一样,充满着阴霾,而现在的钓台已游人如织。

在钓台,还有一景值得驻足——严先生祠堂。在唐朝时,严先生祠堂原是严氏家祠。宋朝景佑中期,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建,并绘像立碑祭祀严子陵。后来祠堂屡坏屡修。现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特约撰稿 田野

◎链接中国古代的著名隐士

中国古代的著名隐士,不管是哪一种的隐,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他们的隐居,也让中国的历史变得更加有趣,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隐士们吧!

隐士始祖:许由、巢父 据史料记载,许由和巢父都是尧时部落联盟里的知名人士,彼时尧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决定寻找一个继任者。最初,尧选中的是巢父,不过巢父对王位不感兴趣,逃到箕山隐居起来。无奈,尧又去拜访了许由。而许由认为自己的德才不如虞舜,因此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

济世隐士: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事实上,鬼谷子是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是其弟子,另外还有史料认为,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是显然他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因此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 ,鬼谷子是允许他们出山的。

郁闷隐士: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聪慧隐士:严子陵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如果我们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史,就会发现,严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一样,刘秀能够平定叛乱建立东汉政权,与严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师法门学道,广交文人豪杰。

好学隐士: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一篇《出师表》曾深入人心。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拜当时的“江南第一名士”司马徽为师,学习天文地理,兵法布阵。

文学隐士:陶渊明 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字元亮,因为隐居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道教隐士:王重阳 王重阳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后来王重阳在终南山一带参真布道。而在昆嵛山烟霞洞修炼期间,王重阳不仅确立了全真教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确立了全真教规。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