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陈干在青岛创办震旦公学还参加青岛回归谈判

2015-03-26 作者:潘立超

陈干 康有为

如今的胶州路上,很多建筑都已经变得饱经沧桑,在百年以前,这里虽然是德国租借地,但是震旦公学里传来的读书声,让人感受到仁人志士为了振兴中华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而学堂的创始人陈干在这里传授国学,宣传革命,为后来的革命党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震旦公学的种种活动对清政府和德国殖民者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909年,胶澳当局下令查封了震旦公学,陈干被迫出走日本。

“震旦公学”意为振兴中华

陈干,字明侯,原名贵川。山东昌邑人,生于1881年。

据青岛文史专家鲁海介绍,1905年8月,陈干去了日本,这时候,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口号,这正符合了陈干的意愿,认为找到了革命的目标,于是宣誓加入同盟会。在同盟会中,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徐镜心等革命党人。1906年,陈干回国再到关外,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被称为“关东三杰”之一。1907年秋季,陈干被驱逐出东北,他来到青岛,宣传革命。

清朝末年实行教育改革,开办新型学校。同盟会也利用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办学的形式,培育革命人士,宣传民主思想。因山东境内胶澳租借地为德国殖民地,清政府无法干预,于是同盟会成员便设法来青岛开展民主革命活动。陈干也与同盟会的刘冠三共同商定在青岛创办新式学堂。

说起震旦公学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颇有一番深意,“震旦”在佛教经典中是对中国的称呼,革命党人取为校名,是振兴中华之意。当然中国人要想在德国的租借地创办学堂,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困扰。

虽然在胶澳租界地里开办学校的想法很好,但是也并不是只有想法就能办起来的,最重要的在于办学资质、资金以及师资力量。1907年,刘冠三和陈干在胶州路租赁房屋,准备筹办建校。

其中刘冠三负责筹集办学经费,也是想出了很多的方法,例如组织革命青年依靠盐民,武力夺取沿海税局的公款,打劫贪婪的盐商、烟贩等豪富之家以及向同情革命的各界人士募捐。经多方努力,解决了办学经费。学费的问题解决了 ,办学资质和师资力量的重任就落到了陈干的肩膀上。

为办学与殖民者拍了桌子

为了寻找有力的师资力量,陈干专程去了一趟日本,同丁惟汾、章太炎等商讨办学事宜,并负责延聘教师、招生,这办学的资金和师资力量都有了 ,剩下的就是办学资质了。

鲁海先生说,当时青岛属德国租借地,办学立案要经过德国殖民当局批准。德国人对同盟会在青岛的活动已有风闻,恐怕革命党人在这里办学会危及他们的统治,因而当陈干等人要求办学立案时,遭到拒绝。陈干当即与胶澳当局的德国官员拍了桌子,并且义正言辞地质问道:“对妓院你们可以立案批准,建学校却不行,难道你们大德意志是器重妓院而轻视学校吗?”这一问使得德国官员无话以对,只得批准。学校正式成立后,挂出了“震旦公学”的校牌。

震旦公学开办于青岛人居住的大鲍岛区胶州路,其实也是同盟会在青岛的革命机关。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不领取薪水,而是与学生们同甘共苦,师生之间还能互教互学,无论是谁,只要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为老师。学校在授课中,十分重视革命思想教育和对学生军事技能的培养,并注重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校外群众中去。震旦公学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师资水平很强,有很多的精兵强将,其中景定成、陈家鼎、陶成章、韩蔚斋任国学教员,吕秀文、商震、王鸣双任军事教员,吕子人、李佩兰、赵锡九、王虎蹈、王汝仁为军事行动教师,这些人当中有不少在日后都变成了国民党的骨干和元老。

震旦公学除设文化课外,还开设了军事学和军事技术训练。由于学堂在德国租借地内,师生们一律留短发、穿军装。他们还买了军械炸药,旨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学校变成了一个地下的武装部,教员和学生们准备随时发动革命。

因触及殖民者利益被强制关闭

震旦公学开办之后,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让清廷十分恐惧,学堂开办的时候,山东巡抚即向德国胶澳总督提出取缔震旦公学的“照会”,一开始,胶澳当局未予理睬,学堂依然在青岛伫立不倒。

但是由于革命党人也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纲领,由陈干领导的震旦公学的革命活动也渐渐触及到了德国殖民者的利益,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安,震旦公学也自然而然地上了德国殖民者的“黑名单”。

为了防止震旦公学的革命党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德国殖民者也派密探监视学校师生的举动,并准备伺机破坏。

曲海波在《陈干将军在青岛的历史背影》一文中写道 ,当时,德国正无理要挟清政府,索要茅山、潍县、诸城、沂水 、沂州等5处的矿山开采权,而清政府竟默认了德国这一掠夺要求。消息传出后,陈干怒不可遏,联络绅商学界爱国人士,与在济南的于洪起、周树标等人一起组织了“山东矿产保存会”(即“保矿会”),领导了声势颇大的保矿爱国斗争。

这严重损害了德国殖民者在山东的利益,于是德国殖民者就对震旦公学下手了。1908年12月的一天,德国胶澳总督传约陈干到总督府,责令他一个月内离开青岛,并要关闭震旦公学。陈干驳斥道 ,保矿是正当行为,且震旦公学也没有触犯德国的法律,不应该被关闭。

德国殖民当局见无法使陈干等革命党人就范,就派巡捕包围了学校,将震旦公学强行封闭。震旦公学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它在宣传革命 、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09年,胶澳当局下令查封了震旦公学,学校只办了近一年时间,陈干只好又去了日本,等待机会准备再次革命。

与康有为主张不同却私交甚好

早在1905年,陈干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时,就结识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康有为。

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 ,康有为是主张君主立宪的保皇派领袖,而陈干则是主张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度的同盟会会员,两人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派别不同却没有影响两个人的私人情谊。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文学部教授北村稔先生介绍说,很多专门研究辛亥革命的专家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而在陈干的外孙女佟立容所著的《陈明侯将军》一书中,也对两人的私人情谊进行了解释:“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虽然与明侯公(陈干)彻底革命的主张大相径庭,但是明侯公非常崇拜其学识,所以以老师相待。”而康有为晚年来到青岛之后,也得到了陈干如恩师一般的待遇。

1923年,康有为来到青岛之后,陈干当时担任青岛接收第一部委员,对康有为多有照顾,两家人交往也十分频繁,并且一起前往泰山游历,游泰山的时候康有为曾经为陈干题词:“岩岩巨石,矗矗高峰,潺潺间流,落落长松。”

1927年6月,陈干率领北伐军要进攻山东,当时山东在军阀张宗昌的控制之下,陈干的家属为了躲避迫害,躲往康有为上海愚园路寓所,当时康有为虽然已经在同一年的二月过世了,但是康有为的遗孀依然为陈干的家属提供了保护。1927年8月18日,陈干在南京遇害。陈干之妻俞梅生在康夫人和保镖王子春夫人的鼎力关照下,保全了陈干子女。通过此事,可见两家人情谊之深。

城市信报记者 潘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