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法海寺是青岛最古老寺院 面积大僧人骑马关门

2015-03-22 作者:宫岩

法海寺正门 寺内一雌一雄两株白果树

千年古刹,玉兰花开,明净得没有一丝尘埃。当很多人漫步海边或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时,有人来到这儿,点一炷香 ,向佛祖默默祈祷 。这里是城阳区夏庄街道源头村法海寺,青岛市最古老的寺院,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始建于北魏,兴盛时僧人要骑着马去关寺院的门。如今历经千年蹉跎,它依然高傲地矗立着,等着即将到来的又一次涅槃。

1700年古刹,首任方丈叫法海

111路公交车在源头站停下的时候,好几个人从车上下来,他们身上都背着相机包,手里还拿着三脚架。询问得知,他们是去少山拍杏花的。少山,就是一抬头便看到的那座山头,找到了少山,法海寺应该就在眼前了吧。

于是,我们成了短暂的驴友,在不到10分钟的路程中,他们告诉记者:“法海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每当有活动或者特殊的日子,那里才热闹呢,曾经我们拍过一些照片,那种传统的感觉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在一个十字路口处,三个驴友向左去了少山,记者按照他们的指引向右继续走,路旁的商店刚开门,店主正忙着往外搬东西,一切都很安静。这份安静不仅源于远离城市喧嚣,还在于他们正对面隐藏着的千年古刹法海寺。顺着一堵古色古味的墙一直往前走,大概百米后,往左一看,一棵玉兰正开得旺盛,花朵缀满枝头,树枝越过墙壁蔓延到外面。花枝下,一位老人带着俩孙女晒太阳,好一个佛门境地。

法海寺,从外观来看,好像一个正方形,以大门为中心点,两侧各有一个偏门,极为对称。正式进入里面探访前,得先解决记者心中的第一个疑问,这里的法海难道就是《新白娘子传奇》中那位拆散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法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法海寺是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至于它究竟建于何时,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说创建于北魏太武帝年间(公元424~452年),一说是东汉桓帝年间(公元155~270年)。

据法海寺内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所立《重修法海寺碑》记载:法海寺为“魏武皇帝创造,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寺僧重修。”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重修碑载:“本寺住持信公、玉公至此,请淮涉寺寿公住持法海(寺),于是重修。师本县人也,出家淮涉寺,训名宝寿……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赐佛日圆通之号。”

根据这些记载,法海寺无假大师告诉记者:“法海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宋嘉佑二年(1057年)、元延佑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都被重修过。”

先有白果树,后有即墨城

虽然已经找不到最初法海寺的样子,但根据《城阳区志》上的记载:元代重修时“首创法堂五间,前后六楹七柱,即塑禅迦五士,兼饰观音一堂。另创建云堂、耳室、僧僚四十间,为当代之宏观”。清初重修后建八蜡殿,塑三皇五帝,娘娘殿塑三肖女,后殿塑释迦牟尼……足以想象当时的那份宏伟壮观。

说起曾经的法海寺,无假大师用了四个字——骑马关门。“想当初,法海寺非常辉煌,面积大,寺院多,每天僧人都要骑着马去关门。进来时,你发现的那两个偏门,是普通老百姓的通道,而正门只有皇帝才能走。”

只可惜,岁月蹉跎。现在的法海寺占地只有12亩,只是曾经的一小部分。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法海寺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城阳区拨专款多次维修,才保留下了它的样子。

法海寺内分为前后两院,这里面的一切也是对称分布的。在两个偏门的位置是两栋二层小楼,左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无假大师说:“每当一些重要节日,我们才会敲钟或打鼓。”登上两级台阶,两个赑屃(bìxì,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矗立在一左一右,赑屃上面各有一块碑记,《元泰定三年重修法海寺碑》和《修复法海寺碑记》。第一次来到法海寺的人通过上面的记载,了解法海寺的千年历史,摸摸眼前的赑屃,希望这座千年古刹能把好运带给自己。

与法海寺同龄的还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摆放在玻璃柜中的老赑屃,从雕刻手法和色彩来看,比那两个年长很多。上面写着个数字:1600年历史。老赑屃成了寺院的吉祥物,到这里的人认为,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寺院创造了上千年的奇迹,所以人们把钱币投到里面,祈祷吉祥如意。

尽管从进入寺院起,记者内心一直刻意控制自己,一定要最后去看那两棵银杏树,因为在当地有个说法“先有白果树,后有即墨城”,白果树指的就是法海寺的两棵银杏树。但它的雄伟实在让人无法忽视,一棵在左,一棵在右,右边那棵非常粗壮,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将其环抱过来,枝头向四面八方伸展着。而相对而言,左边那棵只是它的缩小版,枝头也没有那么茂盛。

无假大师解释:“它们是一雄一雌,都有1600多年历史了。左边的银杏树是雌性的,每年会结很多果实,有一年打了200多斤白果,正因为这样,才把它压得一直长不大。白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又有治病功效,我们都分给了信徒们。”通过无假大师的描述,再看这两棵携手1600多年的银杏树,它们的故事早已感动了千千万万对情侣,代表爱情的红色丝带系满枝头。

而至于那句“先有白果树,后有即墨城”的传说,虽然没有具体史料证明。但城阳区档案局的孙国旗介绍:“现在的即墨市老城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法海寺始建于南北朝曹魏时期,白果树若与法海寺同龄或小些,这个传说也不无道理。”

狗妖危害人间被除掉

当初的法海寺闻名天下、香火不断,很多人都争着想成为这里的弟子,当然也包括一只狗妖。具体还是看《城阳民间故事集》中的记载吧。

那是唐太宗元年,法海寺正是兴盛期,老百姓远道而来烧香祈福,小和尚出出进进忙得不亦乐乎。有人问 ,这里总共有多少和尚?不多不少,九十九个。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数字,不能凑够一百呢?不是不能是不敢,因为多一个就会被狗妖吃掉。

狗妖,当时祸乱民间的最大威胁,它们见谁家有钱就去抢,抢来抢去竟然盯上了法海寺,有个胆大的狗妖甚至想了个好主意:如果我能进去当和尚,杀了方丈,到时整个法海寺不就是我的了?畅想着美好的未来,这狗妖说干就干,化身成个瘦和尚到了法海寺,没想到监寺和尚不让进门,打闹声引来了老方丈,老方丈定眼一看,吓得默念“阿弥陀佛”,镇定后告诉狗妖:“佛门都讲个九十九,我寺内已经收足了九十九个和尚,如果多一个就会遭大难,与长老也不利,还是三思啊。”

说来说去不管用,狗妖灵机一动,笑了一声便走了 。三天后寺庙里就传来消息,有个值更的和尚不见了……

老方丈大吃一惊,马上想到了原因。刚做好了安排,狗妖就到了:“那日说过,寺庙只能收九十九个和尚,如今少了一个,正好让我进来吧。”

老方丈让所有和尚进来,当着狗妖的面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九十九个。这下换狗妖纳闷了,但它依然没有多话,留下个阴险的眼神又离开了。结果又过了三天,狗妖再次来到法海寺,老方丈又气又急,看来又一个和尚被它害死了。方丈一方面故伎重演,另一方面想好了办法,要好好会会这个狗妖才行。

正当他打扮成小和尚的样子准备出门吸引狗妖时,一个叫郭全的年轻人到了寺庙。跪下就说:“俺爹被狗妖害死了,俺娘也被狗妖害死了 ,这些年跟着石门老人练了一身功夫,现在俺已经长大了,想去找狗妖报仇。临走前,石门老人让俺去讨了九十九家的白面,做成个大饽饽,又去九十九家要了块布,做了件衣裳,还去九十九家收集了铁,炼了把宝剑带在身上。”

听着郭全的话,再看他身上的三件宝物,老方丈笑了。这天夜里,郭全变成了位小和尚站在河边哭泣,“我是法海寺的和尚,上山打柴摔断了腿,这下可怎么回去啊?”

狗妖听着哭声果然来了,一听他是法海寺的小和尚,更是心里窃喜,主动将他背到了自己家中,要好好给他疗伤。没想到,刚到家里便将他扔到了石崮洞,那里还压着被狗妖害死的其他小和尚。

郭全此前吃过用九十九家面粉做成的大饽饽,力大无比,从地窖中逃了出来,狗妖扑咬过来,却半天没听见衣服被撕破的声音,原来,郭全身上穿着用九十九家布料做成的护身衣。等它折腾完,郭全掏出宝剑,砍掉了狗妖的脑袋,一下踢到了山顶上,又把狗妖的身子剁碎扔进了西海。从那之后,才有了狗头涧、浆沟(狗)和如今的“和尚崮子”。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法海寺后院

有人问,曾经的法海寺宏伟壮观,要骑马关门,为何到现在只占地12亩,这1700多年间,是否发生过什么大事件?了解佛教文化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四次“毁佛事件”,法海寺也是受害者。只是,它比其他寺庙幸运,熬到了现在。更幸运的是,法海寺即将启动扩建工作,扩建之后寺庙占地将达到50亩。

高傲的法海寺

上文跟大家介绍了三样隐藏在城阳区上千年历史的文物,法海寺、赑屃和银杏树。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现在的法海寺,虽然很小,却十分精致,虽然隐藏在深处,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祈福。

法海寺内的构造极为简单,前后两院,前院中间为大雄宝殿,东边为菩萨,西边是地藏王。后院的正中间是三圣殿,东边殿堂内祀关帝,西边殿堂送子观音。在送子观音殿的旁边还有一尊观音菩萨,法海寺无假大师告诉记者:“那是去年一位信徒从河北请来的。”

城阳区档案局孙国旗在《佛教古刹法海寺》一文中还介绍:“法海寺西侧是寺僧涅槃墓地,凡修建法海寺有功的和尚,死后筑塔葬之,名寿塔,以为纪念。墓地原有三座塔墓矗立,一是元泰定年间(公元1243~1328年)为圆通和尚筑的寿塔,另外两座是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为广进和尚筑的寿塔和为玉柱和尚筑的寿塔。但文革期间,寿塔和塔铭已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这就是法海寺内的格局,简单、大方、条理。虽然没有往日的宏伟壮观,但1700多年的历史让它依然高傲地矗立着,吸引全国各地的信徒。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和四月初八法海寺庙会的时候,香火极盛。

2009年5月11日,无假大师等人正式入驻法海寺,“刚来的时候,寺庙很多地方都破烂不堪,我们找人用了三年时间,慢慢将其修缮,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之后,将寺院改成了免费开放。”

大师的创新

据《城阳区志》介绍,法海寺属佛教“临济派”,寺庙“坐禅”、“挂单”、收徒,是传戒受戒的“丛林”庙。寺僧早晚诵经,有木鱼、磬、小钹、碰钟、吊钟伴诵。乡民的红白喜事,有人送来香火钱,寺僧不去乡民家,只在庙内替乡民诵经祈祷,逢天旱或久雨不晴时,乡民多来庙内烧香焚纸,祈雨祈晴。

法海寺的早晚课在早上5点和晚上8点钟进行。这是一天中两个非常重要的一刻,早上5点,人们在这钟鼓声中醒来,听着梵音,安静的心开始了美好的一天。傍晚8点,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又在寺院钟鼓声的伴随下,忘却一整天的疲惫慢慢睡去。

法海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社会也影响着法海寺。现在的寺庙早已不是最初闭门念经的样子,而是关心大家所关心的、关注大家所关注的,比如他们募捐帮助了10位贫困学子、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举行法会等。

除了这些,他们还发扬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法海寺的宣传栏里摆放着几张照片,上面无假大师正在给大家演练灭火的一个新发明。每到重要节日,大家都来寺庙烧纸祈福,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无假大师亲自设计了一个蓄水池,里面可以存12吨水,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马上就能得到救援。他还在旁边设计了抽水泵,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信息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千年古刹。更值得人欣喜的是,目前法海寺的扩建工作已经得到批准,扩建后的法海寺占地面积将达到50亩。历经千年蹉跎,它终于等来重生。

遭受毁佛惨痛

在法海寺的历史中,有一段谁都不愿揭开的过往。住在这附近的人都还记得1980年7月份发生的事情,当时源头粮站在修筑门前桥,在1.5米深处发现了一批残缺不全的石造像,里面有肢体、像头和石像底座等百余件。根据当时的记录:石造像大者残高2米,小者仅20厘米。面孔表情各不相同,有的庄重肃穆,有的面带笑容,也有的闭目深思,还有的和蔼可亲。发型更是别致多样,有高肉髻、螺髻之分,也有头戴花冠、宝缯束发之别。这些石造像足以看出当时的雕刻水平。

更让众人吃惊的是,随之出土的还有一件底座为长方形的端坐残佛像。座前题铭:“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五月丁未朔七日癸丑……”为石造像的产生提供了确切可靠的年代。据了解,大齐武平是南北朝北齐后主(高纬)的年号,武平二年即公元571年。根据石像的造型、服饰以及雕刻技法等多方面考证,此应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造像,距今已有1430多年的历史。

发现石造像的地点距离法海寺只有20米,他们为什么会被大批埋入地下?佛学专家们想到了历史上那四次“毁佛事件”。

在石湾山庄的博客中有一篇文章《崂山佛教文化历史》,其中详细介绍了法海寺与“毁佛事件”的关系:

中国佛教史上有4次大规模的毁佛事件,发动者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

第一次毁佛事件,发生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平真君五年~七年(公元444~446年),那时崂山地区隶属南北朝时南朝宋国的长广郡不其县,不属北魏之版图,故未受其影响。

第二次毁佛事件,发生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那时崂山地区隶属北齐之光州长广县,亦非北周之版图,故又未受其影响。

躲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到了唐代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第三次毁佛事件时,法海寺成了受难者。盛唐时期,寺庙由政府赐田,并给以免税、免役等特权,佛教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那时社会上很多人都信奉佛教,甚至有人宁可不当官也出家当和尚。据史料记载,寺院和地主财富,几乎占天下财富的十之七八,面对这种情况,唐武宗束手无策,这时反佛的人开始大肆宣扬,最终让唐武宗下了毁佛的指令:拆毁全国寺庙4600座和私立僧居四万多所,命令僧尼全部还俗回家。佛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这次事件被称为“会昌法难”。

根据石造像的时间,以及井然有序的摆列特点,专家得出了结论:就是在这次“会昌法难”中,法海寺的石造佛像被毁而埋入地下,等待时机再取出修复。没想到,这一等就过了千年。

法海和尚选方丈

这就是1700多年法海寺身上的故事,有喜悦有悲痛,不管怎样,我们庆幸它依然存在,并将一直存在下去。最后,以陈象桩搜集整理的《法海和尚选方丈》的传说作为结尾,希望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大家了解法海寺。

法海,法海寺的创建者,一位德高望重、勤俭治寺的老方丈。这法海方丈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自知年事已高,接下来有件最重要的事一定得做好了,选方丈。

什么人才能担当方丈这个重任?法海不仅要看修行,还要看佛性和佛缘。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个办法:命令法海寺上上下下僧人全都下地干活去!接到这通知,众僧人不解,寺院内各司其职,有专门劳作的,有专门做饭的,还有专门负责寺庙安全的,忽然都被派到了农地了,不知老方丈想干什么?

等干到傍晚回到寺中,法海方丈已经等候在那了,面带笑容问:“你们今天干活,有没有见到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个个摇头说没有。见这情况,法海有点生气了,加重语气又问了一遍,这次刚问完,一个20多岁的小和尚站了出来,他是寺中的膳食僧,名叫善吉。“天近中午,我望天观日时,看见从日头里飞出来一个东西,仔细一看,是一对家雀用嘴抬着一口大瓮,飞进咱寺院里。我想,这瓮与师父有缘(和尚死前,是坐在瓮里咽气的),故而不敢明讲,望师父恕罪。”

善吉刚说完,就惹来众师兄的责怪,不该自己独看。善吉赶紧解释:“弟子一人观望,已经耽误了干活,实在不敢再惊动各位师兄,不然得耽误多少时间啊。”众人听他解释不领情,反倒是法海方丈笑着将善吉扶起来,口中说道:“善吉!善吉!我佛洪福齐天也!”

这就是法海方丈的考题,看究竟谁更有佛缘,能担此大任。现在继承人已经选出,他也可以安心离开了。事后不久,法海圆寂,将方丈之位传给了善吉。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感谢城阳区档案局、城阳区法海寺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