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青岛抗日名将柴世荣:八女投江出自他的部队

2015-09-01 作者:宫岩
抗日名将柴世荣是胶州人他曾任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

短短13年,他把一支3000人的自发抗日武装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最强部队;短短13年,他从一位普通警察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还是这短短13年,他的名字让日寇闻风丧胆,想尽办法要将他解决掉。

他叫柴世荣,胶州市洋河镇魏家庄人。可能大家对他并不熟悉,但在东北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提到他,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竖起大拇指:“咱青岛的抗日将领中,柴世荣的军衔应该是最高的,这是咱青岛人的骄傲啊。”本期《发现青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传奇军长的一生。

只身打死豹子

四方大脸,留着浓浓的络腮胡,白色衬衣搭配黑色领带,表情似笑非笑,让人捉摸不透。照片中的人物便是柴世荣,原名柴兆升,1893年出生于胶州洋河镇魏家庄。

5岁时跟着父母闯关东,来到吉林省延边和龙县,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为了糊口,柴世荣的父亲教他打猎。他适应性极强,枪法也很准,百米内的猎物几乎不用费劲瞄准,只听“啪”一声,猎物就倒地了。12岁的柴世荣正式开始了打猎生活。这样的职业,让全家人的日子稍有改善。

但,打猎只是他小时候掌握的一门本事而已。柴世荣的父亲虽然是地道的胶州农民,思想却很进步,不管家里多困难让柴世荣读到中学,后来又经人介绍在和龙县龙井村当上了一名普通警察,算是有了份正式工作。

柴世荣骨子里既有山东大汉的热情仗义,又有东北爷们的豪爽,当警察的时候经常为群众办好事,威信很高。尤其是只身打死豹子的事,让他迅速成为当地的传奇人物。据说,有一天,一只豹子突然出现在了龙井村,吓得大家全都四处逃窜,不敢回家。作为负责当地治安的警察,柴世荣挺身而出,竟然独自一人打死了豹子,为民除了一害。这事跟武松打虎很像,不过武松当时还连喝18碗酒壮了壮胆,柴世荣则单枪匹马硬上,这样的人物怎能不成为传奇呢?勇敢、负责、有学问,有这三样,柴世荣很快当上了和龙县警察局副局长,走上仕途了。

结了婚生了子,工作也越来越好,而立之年的柴世荣本可以安稳地就此过一生。偏偏,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偏偏有7名共产党员被捕就关在柴世荣负责的监狱。柴世荣得知情况下,做了个不要命的决定,把这7名共产党员私自放走了!

这下闯大祸了!柴世荣私放共产党,他肯定也是共产党,必须马上抓捕!国内无法立足,他只好流亡日本。有资料说,他去了朝鲜做苦工,后来胶州文史专家石业华去拜访柴世荣妻子胡真一时得到确认,当时他是去了日本。

他是天生的军人

柴世荣在日本待了两年,自他走后,国内形势瞬息万变,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抗战风潮风起云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柴世荣从日本回来了。做什么呢?

他凭着一腔热血,联络旧部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周边群众听闻纷纷加入,没多久,这支队伍就发展到了3000多人。他的老朋友王德林(山东沂水人)是驻守延吉县明月沟的原东北军第二十七旅第七团三营的老营长,此前就一直给柴世荣写信让他回国一起抗日。现在兄弟俩一拍即合,共同组成抗日救国军,柴世荣任第四旅旅长。

据《胶州文史资料》记载:“柴世荣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他手持双枪,英勇善战,冲锋在前。”他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战斗:1932年,抗日救国军初期,第一仗攻打吉林敦化县城,柴世荣担任督战司令,亲自率部队攻占敦化东门。接着,他又与其他将领一起带领部队攻打额穆和蛟河县,其他同仁,连克三城。1936年2月,柴世荣带着300多人在宁安县卧龙屯一带活动。有一天,途经许家大屯时 ,发现伪森林警察队40余人正往山下去。他判断,这应该是敌人的运粮队,于是决定在这里打伏击。果然,第二天,这支马队回来了,载着满满的粮食。柴世荣一声“打”,只打了一排枪,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就发起了冲锋。敌人被迫往附近的小树林退,这下又中了柴世荣的圈套,小树林里早就埋伏好了部队。这下两面夹击,不仅缴获了敌人运粮队的全部粮食和马匹,还生擒了伪警察队队长。

陈晓在《柴世荣:将星在黎明前陨落》一文中还讲了这样一件事:1937年2月下旬,据群众情报组织报告,驻扎在后刁翎地区的日本守备队和伪军拟向林口县转移,柴世荣经过分析,断定敌人在运输军用物资。于是,他把部队埋伏在敌军必经之路,形成一个口袋,诱使日伪军的爬犁队全部钻入他的伏击圈。经过激战,全歼了敌人,打死350余名,生擒28人,缴获了全部武器辎重。之后,柴世荣又决定乘胜出击,消灭盘踞在前刁翎的敌伪军。前刁翎是个交通要冲,一个营的伪军分驻三处。柴世荣与同志们一起研究制定了一个周密的歼敌计划:先攻占营部首脑机关和另一个较弱的据点,然后合围较有战斗力的第三个据点。对各个据点的进攻,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这一仗,以伤亡十几人的代价,共消灭日军20余人,俘虏伪军44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经过无数次战斗,柴世荣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这个当初只身打死恶豹的山东好汉,现在又抗日了,打鬼子打得杠杠的!

柴世荣是天生的军人。

提着酒壶去打仗

选择,是一直摆在柴世荣面前的一道难题。

曾经他是旧时代警察局副局长,在个人仕途和民族大义面前,他选择了爱国,私自放走7名共产党人;他本可以一直躲在日本,但在安稳的生活和民族大义面前,他仍然选择了民族大义,回国举起抗日旗帜。

现在,抗日救国军代理司令吴义成提出要“放弃抗日,撤往国外”的主张,救国军内的部分领导人也在不断动摇军心。柴世荣这次还是一样的答案:参加周保中等人创建的反日同盟军,继续抗日。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不久,柴世荣升任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抗联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

1936年,柴世荣有了个光荣的身份:共产党员 。

1937年,日寇对东北三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东北抗日联军遭受重大损失。危难之际,为了最大可能保存实力,柴世荣决定把大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不去跟敌人硬碰硬,而是执行军事侦察、宣传联系群众、骚扰敌人,这就是后来的“游击战”。游击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柴世荣在战斗中曾7次负伤,每次负伤后,他总是风趣地说:“又让野猪耙了一下,没啥!”

柴世荣的风趣给大家心里增添了一丝色彩。周保中曾多次称赞:“论打游击战,数着柴世荣。”

打仗时的柴世荣勇猛机智,不过只要上战场有个东西绝对不能忘——酒壶。柴世荣爱喝酒,这可能跟他年少时的打猎生活有关。

柴世荣之子柴国华在《怀念父亲柴世荣》一文中也说到了这点:“他爱喝酒,那时候我们家有五六个军用水壶,都装满酒挂在墙上,一旦要执行任务就让警卫员背上酒壶一起出发。打仗时,父亲在后方指挥,要是杀红了眼,他一壶酒喝下去 ,光着膀子抓起一挺机枪就往上冲,边扫射边指挥,所以他经常受伤。除了爱枪爱酒,父亲也特别爱骑马,敌人一看骑马的肯定是个官,就集中火力打,是很危险的。所以母亲总劝他少骑马、少喝酒,怕他负伤。”

战士眼中的“柴妈妈”

爱国的柴军长、勇猛机智的柴军长、爱喝酒的柴军长、风趣的柴军长,战士们敬佩柴世荣不仅仅因为这些,还因为他对人很细心,是大家心中的“柴妈妈”。

听到这个称呼,我们怎么也无法将他和照片中那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联系在一起,但柴世荣就是这么个细心人。有一次,一位小战士腿部受了伤,柴世荣知道后,把自己的皮裤筒子脱下来给小战士穿上。小战士怎么都不要 ,柴世荣亲切地说:“抗战还没有胜利,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青年人,你保住了腿,就等于我柴世荣年轻了20岁。”正值天寒地冻,柴世荣就这么硬扛着。

柴世荣对每一位战士的家庭情况都很清楚,行军途中,如果经过战士的家,他就会去探望,甚至还会给家属留下一些生活必需品。

还有一件事。有一次部队到一个小村子时已经深夜,要在老百姓家里过夜。一位老大爷得知他就是柴世荣军长,坚持要把热炕给他睡。柴世荣盛情难却便答应了,但他没去,而是把热炕留给了受伤的战士。他自己还是和大家睡在地铺上。

就是一件件小事,温暖着战士们的心,怪不得在当时的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和柴军长一起打仗不会吃亏。”战士们心中的柴世荣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那在妻子胡真一眼里呢?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抗战时家喻户晓的“八女投江”讲的是柴世荣所部妇女团的故事
抗战时家喻户晓的“八女投江”讲的是柴世荣所部妇女团的故事

柴世荣的妻子叫胡真一,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女英雄。俩人的缘分发生在1938年,真正成全这段姻缘的不是别人,而是柴世荣的胡子。原来,为了躲避日寇的追捕,柴世荣一直留着胡子。遇到胡真一时,为了爱情他竟然要把胡子刮了,这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是美丽的爱情总是以浪漫开始 ,以悲剧收尾 ,1943年,柴世荣出去后再也没回来……那一年,胡真一23岁。为了六年的爱情,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直到她最后一刻!

不一样的胡真一

胡真一,沈阳人,1920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凤凰城。7岁,胡真一跟着父母和两个哥,到牡丹江的刁翎投奔舅父。随后,年少的胡真一,眼看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自己的家乡,心中充满仇恨。

她自小胆子大、有主见,做事雷厉风行,很快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识字班,并被接纳做秘密通信工作。小小年纪,独自一人一走就是几十里,传送信息,胡真一竟没有感到累和害怕,反而充满了激情。

1937年,年仅17岁的她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在教导团、妇女团、机械班工作。光看这些,胡真一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我们就改变顺序,先给大家讲两则小故事:

第一件事是在她16岁时。故乡沦陷,日本兵满大街找姑娘,找到了就往军队驻地里拉,先奸后杀,有的连尸体都找不到。胡真一的表妹就被鬼子抓了去,被强奸后,自己喝卤水自杀了。胡真一很害怕,不光担心自己还有她的妹妹,后来机智的她想了个办法,和妹妹剃光了头,女扮男装,就这样小心谨慎地走在街上,躲过了鬼子的眼睛,保住小命。

第二件事是1938年,这一年发生了件整个东北人人皆知的事件——八女投江。当年10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在与敌人几番激战之后,弹药已经打光了,面前是蝗虫般的日伪军,背后是奔腾的乌斯浑河水。八位女战士手拉着手一步步走入了冰冷的河里,“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敌人的炮弹还在追击,八位正值芳龄的女孩子已被淹没在乌斯浑河的滚滚波涛中。后来,柴世荣下令部队沿乌斯浑河两岸向下游寻找八女遗体。找到后,柴世荣决定在河边挖坑把八女埋葬了。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但是大家不知道,胡真一差点成为第九个。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提供的《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还原了整个事件:“那是一场大转移,军部的一部分战士被派往金日成任师长的那一师,胡真一也接到了命令。正当她和冷云等后来牺牲的八名女战士准备出发之际,总部临时改变命令,让胡真一随军部行动。谁知和冷云一分手就成了永别,八名女战士遭遇日本鬼子,在英勇作战、弹尽粮绝后壮烈牺牲。”也就是说,命令再晚一步,“八女投江”就变成“九女投江”了。

胡子成全的爱情

认识了胡真一,我们再看看她和柴世荣是怎么相遇的吧。那是1938年,胡真一在机械班工作,还是个小战士,柴世荣则已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有一天,他到这里来检查工作,也不知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恰好让他看到胡真一大胆泼辣的一面,顿时对她颇有好感。

后来组织上找到胡真一,一听这事,她当时就回绝了,理由有两个:一是柴世荣年龄大(45岁),二是他的官位太高了,自己根本攀不上。

胡真一以为这事就结束了,没想到柴世荣亲自找过来问她:“你是不是不愿意我留胡子呀,我就把胡子剃了。”就是这句话,把胡真一打动了。柴世荣留的不是普通的胡子,而是他的“保护膜”。

那是柴世荣在安宁县时,听说日寇要通过火车运送弹药到牡丹江 。柴世荣得到消息后 ,决定提前把这段铁路扒开。等火车一到,整个火车翻了,鬼子兵乱作一团时,柴世荣带着部队上前杀了鬼子夺了军火,打了个漂亮仗。这下,柴世荣在日寇那里挂上号了,他们想尽办法,甚至悬赏6万大洋缉拿柴世荣的人头。为了躲避日寇抓捕,柴世荣便把胡子留了起来,再也没剃过。

对于这些,胡真一当然知晓。柴世荣竟然为了爱情可以把胡子剃掉,怎能让她不感动呢?再加上当时周保中的极力撮合。1938年5月,经过组织的批准,18岁的胡真一和45岁的柴世荣结婚了。

晚年忆起这段往事,胡真一不止一次说过:“老柴虽然比我大很多,但他这个人爱国意识浓厚,机智勇敢,关心部下,嫁给他,我至今也不后悔,我觉得值。”

峥嵘岁月里的他们,每天除了战斗就是翻山越岭转移,连坐在一起吃顿饭都难,更别说生活在一起了。这样的生活让柴世荣对胡真一深感愧疚。有一次在战斗间隙,他忽然抓住胡真一的手说:“小胡,你就像一只小鸟,关起来怕伤害了你,可拿在手里又怕伤到。”

胡真一说,尽管她和柴世荣只在一起生活了不到6年的时间,但她无法忘记他高高大大的样子,以及生活中他点点滴滴的温柔。

就这样离别

1939年,日寇再次加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打击,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此时柴世荣的部队也到了极限。东北抗联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转过年刚刚开春,苏联方面讨论决定,同意东北抗联转移。1940年10月,柴世荣申请领兵进入苏联,1941年,经党中央与苏联协商,东北抗日联军的主力撤到苏联境内,并在苏联伯力组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营、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大队。周保中任旅长,柴世荣任四营营长。之后,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来到并检阅部队后正式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

柴世荣和他的部队都在苏联做什么?柴世荣的儿子王辽宁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任一陆采访时说:“除了养伤,他们每天还要做跳伞、射击、汽车驾驶、无线电通信、滑雪等特种训练。听母亲说,训练任务非常重,每天训练的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

当时柴世荣忙着训练,胡真一也没闲着,她们在营地里又办了个被服厂,不仅自给自足还给苏联人民做棉被棉衣。虽为军长夫人,但在苏联的日子,胡真一也同所有军人家属一起,参加劳动。胡真一还起了个苏联名字“热尼亚”,意思是“勇敢”。

日子看起来如此平淡,他们耐心等待着回祖国的日子。但这份宁静在1943年秋天的一天被打破,远东军防谍部突然到了柴世荣家,将他带走。柴国华在《怀念父亲柴世荣》中回忆:“他们怀疑我家一个亲戚是日本间谍,就把我父亲找去谈话。第一次谈话很快就让他回来了,但第二次把他带走之后就再没回来。”

这一天,柴世荣50岁,胡真一23岁,儿子柴国华4岁,小儿子来到这世上仅8天。自此,胡真一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

永远的悬念

柴世荣究竟被带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将他带走?在那里他发生了什么事?胡真一打听到了很多说法:有的说柴世荣遭到迫害了 ;有的说拘捕后他抑郁病死;还有的说他是战死沙场了。

解放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重视东北抗联的情况,抗联的领导为了寻找柴世荣做出很多努力,但这个事还是成了一桩悬案。1953年3月6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为柴世荣签发了烈士证书。证书上写道:“柴世荣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2005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纪念章颁发给了30个抗联战士,其中就有当年尚在人世的胡真一。

2008年初,胡真一写信给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信件中写道:“我晚年就一个心愿,能够在有生之年,把亲人的遗骨找回来,这样我就是死也能瞑目了!我两眼望穿,殷切地期盼着亲人魂归故里的那一天。如果找到将军遗骨,我将不惜抱病弱之躯,前去迎奉。”

只是她没有等到这一天。这一年的9月13日,胡真一病逝,享年88岁。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