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潜伏》翠萍现实版陈少敏 13岁来青岛当童工

2015-09-08 作者:田野
抗日女将陈少敏人称“陈大脚”她13岁就来青岛当童工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代表及红卫兵代表计132人。

这次会议有一个议程,通过《关于叛徒 、内奸 、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最后要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全场131人举手表示赞成,只有一个人没有举手,这个人就是陈少敏。这一次不举手,是陈少敏留给历史的一大美谈。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革命女杰陈少敏的传奇人生。

13岁就到青岛当童工

陈少敏,原名孙肇修,1902年生于寿光县孙家集镇范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妹五人,她行三。父亲孙万庆曾于辛亥革命时从军当过连长,后解甲归乡,一边租田耕种,一边教小学。陈少敏随父读书,识了几个字。

说起早年的陈少敏,就不得不提及她的一个绰号——“陈大脚”。

作为一个女人,陈少敏虽然身材较高,但她的脚跟抗战时期年轻女子的脚也差不多,充其量只有37码或38码,并非当年民间传说的有一尺长。她之所以得了这么个并不雅致的绰号,大概是缘于她年幼时拒绝缠足,她父母爱女心切,也就放任了。这样,陈少敏就保留了一双“天足”,没有像她同龄女子那样成为三寸金莲,而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脚女”。

这双大脚在那个年代显得不合时宜。据说有人为此讽刺过她,但她理直气壮地说:“我要打柴、挑水,有一双大脚,长大了更好干活,有什么不好?”许多年以后,在鄂豫边区,当有人称她为“陈大脚”时,她抬起双脚,十分自豪地说:“这双大脚是我反抗封建旧道德的见证,没有这双大脚,我就不能到鄂豫边区来和你们一起进行抗日斗争!”

传奇女性的影子在早年陈少敏身上就有所显现。13岁时,因家境困难,陈少敏曾到青岛日本纱厂当过半年童工。19岁时,家乡遇灾荒,父兄等因病饿死,陈少敏又步行250公里再到青岛当女工,一个人独闯。

这次来青岛对陈少敏有特殊的意义,不光成就了她和青岛今后的“缘分”,也改变了她的一生。1923年,陈少敏加入了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组织的秘密工会,后因参加罢工被厂方开除。此后,她经人介绍进入潍坊美国传教士开办的文美女中读书,接触到西方的思想和一些科学知识。1927年,陈少敏秘密参加了共青团,一年之后,她就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后,陈少敏奉派返回青岛领导工人运动,这也是她第三次来青岛。此时,陈少敏只有20多岁,却因老成持重被同志们尊称为“陈大姐”。也正是这次来青,让她结识了终生难忘的一个男人。

和任国桢假扮夫妻成真

经典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和翠萍假扮夫妻,最后假戏真做的剧情让不少观众难以忘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故事早有原型。

据孟半戎所写《革命女杰陈少敏的传奇人生》一文介绍,1930年春天,陈少敏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的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作。一天,市委书记唐汝贤对她说:“山东省委遭到敌人严重破坏,中央派来任国桢同志任省委书记,着手恢复党的工作。组织研究决定,让你和任国桢同志扮成假夫妻,组成一个‘家庭’。”她听了一愣,心想,怎么还有这种特殊任务?唐汝贤见状,赶忙解释道:“任国桢同志到青岛后首先要租房子,作为省委秘密办公机关,而街上租房子都写着‘没眷属不租’,组织上知道,你还是位姑娘,但考虑到工作需要,情况特殊,不得已而为之。”

陈少敏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决定服从组织的决定,就和任国桢做起了假夫妻,在青岛租了一间屋子。在这个临时家庭里,任国桢的身份是一名人力车夫,陈少敏则是一名打蛋厂的女工。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以至于邻居们没产生丝毫的怀疑,反夸他们是一对好夫妻 。由于志同道合,经过相处磨合,他们真的产生了恋情。经组织批准,1930年6月26日,陈少敏与任国桢正式结婚,成为一对革命伴侣。

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期间的几件小事都十分感人。在《福建党史月刊》所刊载刘少才撰写的《铁骨铮铮陈少敏》一文中,就披露过这么一段往事。当时正逢青岛人力车行的工人因车行一提再提租车费,1000多工人罢工到市政府去请愿。为了深入车行了解情况,省委书记任国桢化装成人力车工人,租了一辆人力车,到车站、码头去接触人力车夫。任国桢揽客不在行,头一天拉着空车跑了一天,没拉到一个客人。晚上,任国桢便与陈少敏商量:“不拉客就无法接触人力车夫,光拉空车又会引起特务的怀疑,明天你坐车我拉车,结婚时你连轿都没坐上,这回给你补上。”第二天,任国桢真的拉着自己的妻子,东跑西跑,借机向人力车工人了解情况。任国桢因身体不好,没跑多长时间,便累得满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陈少敏坐在车上心疼,几次要下车拉任国桢,刚要下车,他便严肃地说:“这是工作,不是在家!你要像坐车的,老老实实坐在上头。”陈少敏只好坐在车上不动,心里却急得很,怕累坏了丈夫。

然而,这美好的爱情却并没持续多久。1931年10月9日,任国桢以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到山西工作,21日,因叛徒出卖,于山西特委秘书处(太原市典膳所8号)被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和叛徒的无耻指证下,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于11月13日被阎锡山杀害,年仅33岁。任国桢牺牲时,陈少敏已经怀了他的女儿,后来她曾对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介绍过这个孩子,“我生了一个小孩叫小梅。不久,我爱人在太原被捕牺牲。在白色恐怖的险恶中,我不能把小孩带在身边,只好送回寿光老家。在一个傍晚,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孩让我娘抱着,看着我从菜园地里走了。后来,我听说小孩老是闹着要大人抱到菜园地里去,手指着我去的方向,要找妈妈。1932年1月1日,家里来信,说小梅染上痢疾,死去了。”

任国桢的牺牲和小梅的死,是陈少敏一生的遗憾。她后来对小孩子十分喜爱,“一见到孩子,就把他们当小梅来疼爱。”而对于任国桢,她是到去世都无法忘怀的,直到晚年,她还把爱人的照片挂在卧室内,同别人说起任国桢来,很动感情:“他呀,任国桢,任国桢!鲁迅的爱雏!他写的《苏俄文艺论战》一书,就是鲁迅先生给写的序!”

双手神枪“陈大姐”

家庭的变故没有摧垮陈少敏的意志,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路征战,成为一名女中豪杰。

在这些光荣的事迹当中,最为出众的应当是陈少敏在鄂豫边区征战的故事。在后来中共中央批准的悼词中,曾这样评价她在鄂豫边区的功绩:“她为恢复和建立豫鄂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斗争,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是我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

陈少敏在当时有着怎样的地位呢?她长期和李先念一同主持工作,先后任中共鄂中区委书记兼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书记兼新四军第五师副政治委员。当时,鄂豫边区曾专门生产“女将军”牌香烟,红色烟盒上印着一位举枪的女将,这名女将的原型就是陈少敏。“鄂豫边区的鬼子和伪军都知道,新四军里有一位姓陈的大脚女将军,她走路一阵风,手使双枪,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谁要是碰到她准倒霉。”寿光市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守祥这样介绍。

“双枪女将”的故事原貌就是陈少敏“智闯孝感城”。卢昱在《“陈大姐”快马双枪驰骋中原》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孝感城驻守的日军气焰十分嚣张,不少新四军和抗日群众在城内的家属都遭到屠杀,陈少敏决定教训一下敌人。可新四军毕竟人数有限,因此很多人都建议陈少敏三思而行。陈少敏笑着说:“不要担心,出其不意,定可马到成功。再说 ,我们在孝感城里有很多关系,打个招呼,叫他们对城里的一些伪军头目和开明士绅做好工作,到时候配合一下,一定不会出事。”这天一大早,陈少敏仅率领一支骑兵小分队就冲进了孝感城,一路挥舞双枪。跟随的战士边冲边喊:“陈大姐的队伍来了!哪个还敢跟我们新四军的家属作对,我们就杀他个片甲不留!”早就听说“陈大姐”名字的群众和一些暗中相助的伪军也紧跟大喊:“陈大姐来了!新四军来了!”一时间全城震动。正聚在一起大吃大喝的日本兵顿时大乱,待他们惊慌失措地拿起枪冲到街上时,陈少敏早已带着小分队撤出了孝感城。自此,孝感城里敌人的气焰果然收敛了许多,再不敢轻易下乡残害新四军家属和抗日群众了。

这次奇袭奠定了陈少敏“双枪女将”的美名,从此日军和伪军都对陈少敏有所顾忌。直到抗战胜利20年后,当年日本侵华军人访华团来新中国访问,其中有一名叫山本太郎的前日军联队长专门提出要求拜访一下当年在鄂豫边区赫赫有名的女将陈少敏。结果,那个日本人一见陈少敏,大吃一惊,没料到她原来竟是一位普通的中国老太太,连说:“真了不起,了不起!敬佩敬佩!”

特约撰稿 田野

1949年陈少敏来青岛督办城市接管她下令废除对工人的“搜身制”
1949年陈少敏来青岛督办城市接管她下令废除对工人的“搜身制”

陈少敏在抗战中战功卓著,在党内外和群众中树立了很高威望。1945年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她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七届七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当时,在全国女党员中,只有著名的女革命家蔡畅一人当选为中央委员,陈少敏和邓颖超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而像黄克诚、粟裕这些著名的战将当时也不过才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可她又居功不傲。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全国面临解放,各地 、各部门大量需要领导干部,陈少敏却写信给党中央,自荐“去做工人或农民工作”。

周恩来将陈少敏的信批转给负责组织工作的安子文,并在与刘少奇商量后 ,决定派她去全国总工会。她也就由此开启了和青岛的新篇章。

她促成“劳保条例”颁布

1949年6月,陈少敏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当时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全面工作的李立三,安排她负责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的筹建。1950年7月,她当选为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她发现和培养了郝建秀等女工典型,我们将会在下文详细描述。

据陈瑞曾在《陈少敏同志与纺织女工》中记述,陈少敏作为工会领导,工作是相当务实的。她非常关心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每次深入车间,除了对细纱断头率、温湿度等生产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外,更多的是从关心职工生活和加强劳动保护方面发现问题、提出要求。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也是她每次下厂调查必到的地方。有一次,陈少敏发现厂区外墙上张贴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巨幅标语,当场批评陪同的厂领导说:“这是把提高生产效率和关心职工生活对立起来看问题的产物,决不能让这种错误的思想方法继续蔓延。”

她在调查研究时,发现工人们劳动条件差,待遇低,对政府迟迟不公布劳动保险条例很不满意,就给毛泽东、刘少奇写信说:“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断地捐献,义务劳动、劳军、救灾,政府也应该照顾工人的生活,使工人从切身生活中感到政府是自己的。但我们的政府则爱把粉擦在屁股上,费了一年工夫,起草一个劳动保险条例,人民眼巴巴等中央人民政府公布,至今不见公布。”

正是由于陈大姐的上书直言,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由政务院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

督办接管青岛各大纱厂

在主抓工会工作这段时间,陈少敏和青岛再一次结缘。

居庸关路11号是姚协甫别墅,建于1940年,是由福生与尤力甫设计的西班牙田园风格别墅。这里也曾住过许多领导人,其中就包括陈少敏。

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中央派陈少敏到青岛督办城市接管工作。李坚时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部秘书,目睹了陈少敏在青岛的工作。据李坚回忆,陈少敏到青岛后,随即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她发现青岛8个纺织厂和印染厂、针织厂仍在执行“搜身制”。陈少敏对此极为气愤,她严肃地指出:“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搜身制’必须废除。”她亲临生产部找部长下令废除,并命李坚立即起草训令,让生产部长立即签发,一天也不要等。从此,屈辱的“搜身制”被废除,工人下班不用再经过“搜身门”。

陈少敏在青岛所做的最有影响的一件事就是发现并培养了郝建秀。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17岁的郝建秀创造出了一套高产、优质、低耗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被纺织工业部在全国纺织行业推而广之。这个工作法的推广,带动了全国纺织业80多个工作法的陆续产生,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管理、劳动组织调整和操作技术的规范产生了巨大作用,对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郝建秀也因此成为青岛人的骄傲。

郝建秀正是陈少敏发现的。当时,陈少敏经常到各纺织厂蹲点。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青岛中纺六厂(后来的国棉六厂)下车间时 ,发现细纱车间女工郝建秀值车的机前,不仅出现的断头和白花比别人少,而且在巡回操作上有条不紊。于是,她专门召集部分技术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对郝建秀值车过程进行跟踪观察、逐项测定和分析总结。几天后,研究小组将“三勤三快”(即眼勤、手勤、腿勤,眼快、手快、腿快)的总结送陈大姐审阅。陈大姐看后说:“三勤三快势必要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总结郝建秀机台断头率低、白花少不能单纯从提高产量出发,还要兼顾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郝建秀在值车过程中并没有付出过多的劳动。你们的总结没能抓住要害,缺乏科学的分析,必须推倒重来。”听了陈大姐的一席话,研究小组开始新一轮的调查总结。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全国纺织行业第一个细纱工作法诞生了,陈大姐将此工作法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工作法对全国的纺织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为此颁发奖金5万元,作为纺织工人福利基金。陈少敏提议用此基金在青岛建设一座纺织工人疗养院,让全国作出贡献的纺织工人轮流来休养。后来,她还把出国访问时带回的两株玉兰树亲手栽到疗养院的花坛里。

唯一一个不举手的人

陈少敏最终被大多数人所铭记的,不是她“双枪女将”的飒爽英姿,不是她能下基层的任劳任怨,而是她在晚年的一个壮举,我们姑且把它表述为人性的光辉吧。

时间到了1968年10月,此时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代表及红卫兵代表计132人。会议有一个议程,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最后要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没有计票器,表决方式是举手。当代表们的手臂举起来表示通过时,只有陈少敏,趴在桌上,没有举手,而是用庄严的右手捂住左胸,用这种特定的方式,表示自己鲜明的态度。

当时 ,陈少敏是带着病拄着拐棍参加会议。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肾脏严重下垂,腿脚已经很不利落。那年她才66岁。

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气氛 ,是不容许人们有不同意见的。据说,康生事后找到陈少敏,阴沉着脸责问:“你为什么不举手?”康生当时虽然“位高权大”,但陈少敏并不怕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权利!”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决定彻底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说到“文革”中刘少奇冤案,胡耀邦曾不止一次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大家都犯过错误,都举了手;就是陈大姐没有举手,没有犯错误……”

可惜,陈少敏没能等到这一天。1977年12月14日,陈少敏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5岁。

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