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霆将军是青岛人 曾击瘫英国“紫石英号”
2015-10-22 作者:田野

在解放军的发展史上,既有一大批擅长指挥战役的元帅,也有不少“术业有专攻”的将领。这些各具所长的将领,促进了解放军各兵种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比如说,我们提起装甲兵,就会想起许光达;提起空军,自然会联想到刘亚楼;如果提起炮兵,那就离不开“炮兵之父”朱瑞。其实,在炮兵发展史上,还有一位将军起了重要作用,他就是陈锐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陈锐霆还是即墨人。今天的《发现青岛》,咱们就来聊聊青岛老乡陈锐霆将军。
在张宗昌家第一次吃西餐
陈锐霆,字祥麟,1906年出生于即墨鳌山卫镇盘龙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个家庭到底有多贫苦呢?据陈锐霆自己晚年回忆,祖辈兄弟三人,一个因生活所迫去了关东 ,不知所终;他祖父去关东当矿工因塌方砸断了腿,带着残疾回了老家;另一个则到即墨县西北乡当长工,一辈子连老婆也未娶上。到了父辈,男子更少,只有他父亲一人。尽管家境贫寒,10岁那年,家里还是送陈锐霆到村里读小学。四年后,又转到鳌山卫第七高等小学读书。据说,当时之所以能有条件读书,主要是其三祖父当长工挣了点钱回来,两个家合在一起,日子稍好一点。
陈锐霆自小就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他幼年时,中国积贫积弱,列强都来瓜分,这也让他从小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即墨县志》副主编孙鹏先生在《炮兵将军陈锐霆》中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是1914年,当时的陈锐霆只有9岁,日本军队由崂山登陆,驻扎即墨各地,准备攻打德军驻守的青岛。听说山的东头来了日本兵,陈锐霆便和五六个小伙伴跑到山顶上去看从未见过的日本大炮。就在这时,日本军队发现了他们,悍然向他们开炮。炮弹大都落在山前,却有一颗炮弹落在山顶上,在离他们不远处爆炸,险些伤着他们。陈锐霆当时虽然才8岁,但却很气愤:“中国人为什么要受日本人欺负,有一天我们也有自己的大炮那该多好哇!”
陈锐霆的反抗意识除了源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还跟自身的性格不无关系。据孙鹏先生介绍,陈锐霆在第七高等小学读书时,正逢“五四运动”爆发,陈锐霆和同学们一起去鳌山卫大集宣传抵制日货。那时候鳌山卫有座孔庙,每逢农历二月和八月,都举行祭孔典礼,乡绅和学究们于庙前设祭。一次陈锐霆和几个同学商议抢了他们的供品。学校中有一个地理教员品质恶劣,同学们都憎恶他,陈锐霆借故打了他。哄抢供品、殴打教员这两件事按规定是要开除学籍的,所幸陈锐霆的学习成绩是优等,和同学们的关系又很好,最后学校只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
早年的学习生活当然也有美好的回忆。1925年,家中给陈锐霆凑了点路费让他去济南考第一师范,第一师范有个农村班,三年制,陈锐霆考了第四名,编入农村讲习科三班。在这里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学习农艺课。陈锐霆当时是校篮球队队员,常参加篮球比赛,认识的人比较多。有一次,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的母亲过生日,请了济南的各界名人,陈锐霆作为优秀运动员代表也去了,平生第一次吃了一顿西餐,还看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演的戏。在济南上学期间,他的主要爱好就是体育,这花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
他为啥投笔从戎
1927年,从济南第一师范毕业后,陈锐霆回到了家乡即墨。他先是去沧口第一小学当教员,校长姓张,是陈的老乡。张校长对陈锐霆关怀照顾,月薪35元大洋,工作条件很好,陈锐霆的母亲也很满意。可即使是这样的待遇,也没能留住陈锐霆的心,他投笔从戎了。
陈锐霆为什么放弃如此好的工作去参军?不少文章语焉不详,倒是《解放军报》所刊阎永峰、黄创新、卜金宝的文章《百岁开国将军的传奇人生》说出了其中的隐衷,这次转变源于一次被炸经历。那是1928年5月3日,日本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国的“济南惨案”。那天,陈锐霆恰巧到济南办事,住处遭到了日军的猛烈炮击。一发炮弹炸塌了陈锐霆所住房子的一角,离他也就5米远。再次遇险,陈锐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怒火。他再也坐不住了,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投笔从戎。这一年12月,陈锐霆考入了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后称黄埔军校第7期)。
两次险被炮弹炸伤的经历改变了陈锐霆的生活轨迹,也让他对炮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学员报到时,陈锐霆坚决要求分到炮兵队。1930年,陈锐霆从河北军政学校炮兵队毕业,分配到阎锡山部炮兵第二十八团补充队任副连长,1935年再考入南京炮校第二期学习炮兵技术。在南京炮校学习的这段岁月里,陈锐霆接受德国炮兵顾问的教授,军事素养有很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军官,了解了一些红军的情况,对东北失守和蒋介石的政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年暑假陈锐霆到了天津,找到了老同学王兴纲,他是中共党员,公开职务是国民党第三十二军军部秘书,实际是中共在三十二军的负责人。王兴纲向陈锐霆讲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同时送给他一些进步书刊,使陈锐霆第一次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炮校毕业后,陈锐霆仍回部队当连长,他联络河北军政学校的同学成立了一个同学会,作为王兴纲的外围组织,进行秘密活动。这期间,陈锐霆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于是便正式提出了入党要求,1937年3月正式入党。
加入中共的陈锐霆一开始并没有暴露身份,仍然以国民党军官的名义指挥了不少战斗。对这些战斗,陈锐霆日后多有点评。据吴东峰所撰《开国将军轶事》记载,至少有两次战役给陈锐霆留下深刻印象。其一是1937年10月,时任炮兵连长的陈锐霆奉命到河北元氏县配属步兵打日军。因通信落后,未联络上,后由于日军进攻猖狂,不得不撤退。陈锐霆说:“虽然一个人也没有少,一门炮也没有丢,但抗日准备多年,未能向敌发一炮,真是懊丧之极!”另一次是1938年秋,陈锐霆率炮兵营参加了赣北万家岭大捷作战。一天,日军宫琦联队(相当于团)偷袭江西德安县白水镇麒麟峰得手,陈锐霆奉命率所部以3600米距离直接瞄准敌占山头炮击,几乎发发命中。国民党步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全歼日军宫琦联队。战后,陈锐霆上麒麟峰检查敌人尸体,百分之八九十是炮打死的。陈锐霆感慨地说:“与日军交战数次,唯独这一仗打得痛快!”
他差点被哗变士兵杀害
在对日作战的过程中,国民党经常搞摩擦。1941年1月,这种摩擦来了一个总爆发,这即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使新四军的实力受到极大损失,身为秘密共产党员的陈锐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皖南事变”发生后,汤恩伯调集了9个师共12万大军,想用7倍的兵力,一举歼灭刚由彭雪枫部队改编而来的新四军四师。陈锐霆此时已是国民党军四二五团团长,被迫率部渡过颖河,与新四军作战。在这紧要关头,陈锐霆毅然决定起义。他通过南方局与彭雪枫取得联系,并向党中央请求:率部起义!
4月17日下午,毛主席、朱总司令来电:同意起义。陈锐霆召集营以上军官慷慨陈词: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而今大敌当前,上面却让我们放着日本鬼子不打,去进攻刚刚打完“百团大战”的共产党,如何对得起全国的父老乡亲。希望大家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八路军、新四军携手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军人……
第二天,陈锐霆率部起义。可是,由于团领导中只有他一人是共产党员,再加上此时的国民党军无论从实力、装备还是从待遇上都优于我军,一营 、三营临阵动摇,他仅带出1000余人。更让陈锐霆终生遗憾的是,因为起义后未能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和保卫工作,部队发生了哗变。其实,这次哗变早有人提醒,据说张爱萍代表新四军在新四军九旅驻地举行欢迎大会,宣布四二五团改组为新四军独立旅时,曾再三叮嘱旅长陈锐霆说:“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来认为可靠的人,可能变为不可靠,一定要特别注意考察,以防发生意外。”
关于这次哗变,《百岁开国将军的传奇人生》中是这样介绍的:4月30日午夜时分,陈锐霆躺下不久,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枪声。他刚出房门,两把闪着寒光的刺刀迎面刺来。他本能地用手拨开,左前方又刺来一刀,他再次敏捷地拨开。突然,白光一闪,两把刺刀同时从正面刺进了身体。陈锐霆挣扎着急速回房,刚一转身,背部又被刺一刀。进房以后,陈锐霆勉强支撑掩上门。他的腹、背和两手受伤的部位都在流血,再也站不稳,倒在地上。但此时的陈锐霆头脑异常清醒:对方肯定还要回来!于是,陈锐霆用双手沾上腹部的血,抹得满脸都是血,并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果然进来四五个人,手持电筒在陈锐霆身上乱照一通。其中一个人说:“他已经死了,赶快走吧!”临走,有人又朝陈锐霆补了一枪,所幸子弹擦衣而过。在此之前,暴徒已经杀害了二营营长王国纯、政治部主任屠凤林和一个副团长。
暴徒走后,陈锐霆不顾伤痛,立即组织人员控制部队,将返回准备砍他人头去邀功的十几个反动分子抓获。特约撰稿 田野

在“皖南事变”的紧要关头,陈锐霆率部起义,亮明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从此,他正式成为新四军和后来解放军的将领。当然,指挥炮兵是他的老本行,隆隆炮声中 ,他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
从解放泰安到济南战役,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陈锐霆几乎参加了所有华东野战军涉及的重大战斗。他指挥下的炮兵让敌人望而生畏 ,也让新中国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板。
从“光杆司令”到华野特纵司令员
陈锐霆康复后,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对他说过一番话:“大部队正规作战,没有炮兵是不行的,目前我们主要是打游击战争,只有些小炮,大炮暂时还没有,不过将来会有的,你的炮兵知识和经验有用得着的时候。”
在新四军,陈锐霆被任命为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兼炮兵司令员,可这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创业之初,陈锐霆手里什么也没有:没有大炮、没有炮弹、没有部队。面对步兵部队选拔来的学员,陈锐霆鼓励他们:“没有枪没有炮,但我们有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随着战争的发展,他会将最新式的美式大炮送给我们。”这话听起来有些不着边际,但真的灵验了。
1947年1月2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发起了鲁南战役。此役出其不意,敌人被袭时还沉浸在元旦的喜庆中,加上当时鲁南地区雨雪交加,敌人的汽车、坦克陷进泥里动弹不得,机械化的装备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历时18天的鲁南战役,不仅歼敌5.3万余人,还缴获了坦克24辆,榴弹炮 、野炮 、山炮104门,汽车474辆,轻重迫击炮113门,轻重机枪1025支,长短枪7000多支。这下子组建炮兵部队的条件真的成熟了。
文史学者何立波在《从国民党团长到华野特纵司令员的陈锐霆》一文中称,鲁南战役胜利后,华东全军遵照中央军委命令,进行了统一整编,正式组成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和华野前委。野战军整编为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特种兵纵队司令员。这个特种兵纵队把除步兵以外的骑兵、炮兵、装甲兵、工兵统一管起来,陈锐霆真正得以指挥炮兵作战了。
1947年3月18日,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在鲁南沂南县苍子坡正式宣告成立。摩托化的美式榴弹炮团,成为炮兵建设的重点。为此,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专门从各纵队每个连队抽调一名班长来当炮手。1个月后,华野特纵队初试牛刀,在解放泰安的战役中大显身手。陈锐霆带领所组建的两个美式榴弹炮连、1个工兵连投入战争。陈锐霆亲自指挥我炮兵成功地压制了敌人炮兵火力,并击毁敌人美式榴弹炮1门。当正在泰山脚下岱庙附近集结的敌步兵妄图突围逃跑时,华野的炮弹从天而降,在敌群中开花。指挥此次战役的司令员宋时轮十分满意,连连赞赏,并把此次战斗缴获的大炮和汽车全部奖给了陈锐霆的特纵。
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陈锐霆率领特纵在歼灭国民党军整编七十四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8年4月,在攻打山东潍县的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有893门炮参战,归陈锐霆指挥。在粟裕指挥的开封战役中,华野特纵炮兵再显神威。
随着山东解放区对敌作战的节节胜利,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也日渐明朗,大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淮海战役大显身手
1948年8月初,陈锐霆接到通知,要他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汇报华野炮兵的情况。在这里,他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何立波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在倾听汇报时,毛泽东神情专注。突然,他问陈锐霆:“徐州到济南有多远?我军攻济南,徐州敌人增援需要多长时间?”陈锐霆一一作了回答。陈锐霆后来回忆说:“可见这时毛主席已在考虑济南战役的具体部署了。”在陈锐霆回答之后,毛泽东很兴奋地讲解了当前解放战争的形势。他伸出左手攥成拳头,拳心向下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右手比划着拳头说:“解放战争就好比爬山,最吃力的上坡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到了山顶,我们就要下山了。这就是当前解放战争总的形势。”这一席话,把决战前夕的形势一下讲透了。
随后,毛泽东又说:“你在黄埔学校学过炮兵,现在干的又是炮兵,炮兵很重要啊!一定要把炮兵搞好。今后还要大大发展,建设一支强大的炮兵。”
这次谈话后不到一个月,济南战役打响了。陈锐霆指挥10个炮兵团500余门火炮参加济南战役,开创了我军“利用强大炮火辅以爆破、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受到中共中央致电褒奖。毛泽东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大胜利,是两年解放战争对敌人最严重的打击之一。”中央军委迅速向各野战军发出了济南解放的捷报,从此,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战略序幕。
三大战役中,陈锐霆率特纵参加了淮海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陈锐霆带领的炮兵无论是在华东野战军编制内作战(歼灭黄百韬兵团),还是配合中原野战军作战(歼灭黄维兵团),都成为强大的战场杀伤力量,对加速战役进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其中的新年炮击最为著名,当时战役进行到后期,杜聿明部被围困在陈官庄,解放军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军心。为配合对敌进行政治攻势,华野前委首长决定从1948年12月29日17时起,全线炮兵对被围之敌进行一次新年前的突然炮击;规定每门火炮发射5发,同时开火。一声令下,全线大小火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整个包围圈内顿时笼罩在浓烟火海之中。这次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炮火袭击,毙伤敌人3000多,给敌人士气以极大打击。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国共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迅速扫荡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全中国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的大炮轰瘫了‘紫石英号’”
在解放战争的最后时期,曾经发生过一件引起国际瞩目的大事件,那就是“紫石英号”事件。这次事件,在三野(即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整编而成)的统一指挥下,陈锐霆具体指挥炮兵部队与英国军舰展开炮战。
1949年4月20日早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江面上一片帆影也没有。忽然,英国的驱逐舰‘紫石英号’从上海方向开来,进入东路解放军即将横渡的江面,并朝南京方向开去。“部队就要渡江,英国军舰开来做什么?”陈锐霆后来回忆说:“要是它横在江面不走,或者突然向渡江部队攻击,就麻烦了。我们打了两发炮弹,警告它不要再向前。‘紫石英号’置若罔闻,发炮还击。一番激战,我的炮三团就把它打趴下了。‘紫石英号’不得不挂出白旗。后来我军才听说,英国水兵挂的白旗,其实是两条白色的大床单,可见当时他们多么慌张。我军于是停止了炮击。”一看我军的大炮停了,“紫石英号”掉头就跑,后来在浅水区搁浅。
“紫石英号”军舰和解放军的炮战又引来了三艘英舰。据丁英杰撰《陈锐霆:我的大炮轰瘫了“紫石英号”》一文披露 ,当天下午1点多,停泊在南京港的英国“伴侣号”驱逐舰,闻讯后前来救“紫石英号”。尽管来的方向出乎预料,但一到江面就被我军的大炮瞄上,指挥塔被炸毁了,舰长又负伤,“伴侣号”狼狈地逃到了江阴。当时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正好在上海,得知两艘军舰在长江上被解放军给打伤,第二天亲率6000多吨的巡洋舰“伦敦号”,还有一艘“黑天鹅号”护卫舰,想来找回面子。这一天,正是我东路军大举渡江的时间,中路军4月20日晚上已在芜湖渡过长江。梅登选在这个时候气势汹汹地来,就是挑衅。“伦敦号”是远东舰队的旗舰,火力远远强于“紫石英号”和“伴侣号”,有恃无恐,一到出事江面,就向渡江部队的北岸后方连续开炮 。陈锐霆记得很清楚,后方正好有个团在开会,“伦敦号”的炮弹恰恰打到这个点上爆炸,团长当场就牺牲了。
“本来就欺负人,这下子更加激怒了我们。”陈锐霆后来回忆说,特纵的炮六团和友军炮兵一起开炮,火力比前一天强多了,火力网一下子覆盖了这两艘军舰。“伦敦号”被好几发炮弹击中,其中一发打中了它的指挥台,打掉了它的烟囱,把它的舰长卡扎勒上校炸伤;梅登也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在地,海军制服被飞溅的弹片撕裂。打到这个时候,“伦敦号”舰内通讯中断。“梅登见我军的炮火这么厉害,知道救不出‘紫石英号’了,就下令放弃救援,返回上海。”
这件事当时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反对党领袖丘吉尔叫嚣着要派航空母舰来,也就是说说,到后来也没影了。陈锐霆曾说:“自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军舰在中国横行无忌,炮击南京,炮击万县,中国只能受欺负。这次,我们终于打掉了它在中国的‘内河航运权’,100多年来总算扬眉吐气了。”
解放后,陈锐霆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兼南京炮校校长。1952年后,陈锐霆任军委炮兵参谋长,到朝鲜战场见习。1955年9月,陈锐霆被授予少将军衔。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陈锐霆在福建前线参与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1959年,陈锐霆调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负责领导二炮工作。1975年,陈锐霆任军委炮兵顾问。2010年6月13日,陈锐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