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战犯冈村宁次曾两次来青岛 三光政策由他提出

2015-12-08 作者:宫岩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第一次来中国就先到了青岛

“侵华”策略是他做的,《塘沽协定》是他签订的,就连“三光”政策也是他实行的……他不用亲手杀人,但死在他屠刀下的人数都数不清。他叫冈村宁次,侵华日军总司令。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把他列为侵华日军头号战犯,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将他列入战犯名单。但他却依然可以毫发无伤地回到日本,因为他跟蒋介石之间有个秘密协议。

谁是冈村宁次?

谁是冈村宁次?上图中这个戴眼镜、眼神中感觉不到任何感情的日本高官便是。再来看他的履历:1884年5月15日出生在日本一个没落的武士家庭。不知道是不是母亲在怀孕期间一直束腰的原因 ,冈村宁次“早产”了。他的父亲冈村宁永此前有过一个儿子,夭折了,担心这个孩子也活不下来 ,给起名时,宁永取自己名字里的“宁”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就成了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家教很严,4岁开始学习汉字,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之后上小学、中学,又到东京陆军幼年学校。17岁,冈村宁次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为第16期学生。这一期学生在日本历史上非常有名。同他一起就读的还有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安藤利吉,他们后来都成了大将。

在浓厚的军国主义熏陶下,冈村宁次期盼着有一天能真正走上战场为天皇效忠,这个机会终于在他21岁时来到。通过实战让他明白什么是“纸上谈兵”,有两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提供的《洋顾问列传》(戚厚杰主编)记载:

第一件事发生在日俄战争时。冈村宁次升任小队长率领部队与俄军作战,两军在森林中相遇。为了表现自己勇敢,他站在一个树墩上进行指挥。战斗结束后,一个有作战经验的分队长对他说:“作为年轻的小队长应该勇敢,但你站在高处指挥,并不是真正的勇士。今后应把姿势放低,要充分利用地形。”

还有一件事。冈村宁次率领小队进行侦察,突然遭到俄军三面射击,他们利用地形草草撤退,造成一死两伤。事后冈村宁次对自己的惊慌失措十分羞愧。这两次实战让冈村宁次感受到一点:只要有可能他都要到前线去,如果不这样,士气是不会高的,而且一定要充分利用地形。

他曾是孙传芳的老师

不得不说,冈村宁次在军事上是有天分的,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很快出类拔萃。1907年,他被任命为大清国留学生队区队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门为清朝政府培养军事人才而设的区队),训练过三期156名清国留学生。这里面就有阎锡山、孙传芳、李烈钧、何应钦等人。其中,他跟孙传芳的关系最为复杂,是从这样一件事开始的,欧阳悟道写在《民国那些腕儿》一书中:

孙传芳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嫌军校生活太清苦。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外出大吃大喝,醉得一塌糊涂。冈村宁次气得把他的帽子打掉了,脑后的辫子抖搂出来 。冈村用手拉着他的辫子:“呛过罗(日语为猪尾巴的意思)!呛过罗!”孙传芳受到侮辱,仗着酒劲和冈村宁次扭打起来,最后把冈村顶了一个仰面朝天。谁知冈村爬起来后,伸出巴掌拍了起来:“孙君,你的胆量大大的!是一条汉子!”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

1926年秋末,北伐军兵临九江和南昌,给孙传芳以致命打击。孙传芳为挽救残局,聘日本武官为“军事顾问”,冈村宁次便是其中一个。正是这一次,冈村从孙传芳军中,弄到了一套比例为五万分之一的中国机密的军事地图。日寇侵华,之所以能在华中一带横冲直撞,正是这套地图给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提供了方便。

这就是冈村宁次,从师生关系发展成朋友关系,再到上下级关系,他利用身边一切能利用的人获取情报,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这些侵华事件都与他有关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冈村宁次到底是个什么人物,究竟做过什么事?通过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提供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人物》一书,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将冈村宁次插手历次侵华事件进行了梳理:

签订《塘沽协定》。1932年,冈村宁次调任关东军参谋副长,亲自指挥占领热河的战役,并签订《塘沽协定》。冈村代表日本所签订的这个协定,其实质在于强迫中国方面承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这等于认可华北平津地区是第二个“满洲国”。

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5年,冈村宁次调任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部长,在他的策动下,关东军在大陆进行了所谓的“华北工作”。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借“自治”的名义达到吞并华北的目的。

如果这些还不够,或者对这些不熟悉的话,还有件事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从1939年秋开始,日寇对抗日根据地推行残忍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这个残忍的政策让多少地区成了“无人区”。而对于这个“政策”,贾晓明在《“三光”政策是冈村宁次“剽窃”来的》一文中解释说:“抗战全面爆发前,冈村宁次曾以‘观战武官’的身份参加过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当时,纳粹德国派来的军事顾问曾对蒋介石献了一条毒计:先以大军包围苏区,然后把各村庄里支援红军的民众逮捕、屠杀,再把粮食和房屋烧光,并切断对红军的补给线,继而以军队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冈村听到这条毒计后如获至宝。在华北任职期间,他把这条毒计搬出来,冠以‘烬灭战术’的名称,让日军对华北抗战军民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而华北抗日军民则给冈村的这条毒计起了个更为恰当的名字——‘三光’政策。”

日本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第十一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和侵华日军的最高长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他的履历几乎是一部日本侵华编年史。在日本所有的将领中,具有如此经历的仅他一人。

他曾经两次来青岛

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 ,跟青岛有什么关系呢?他曾两次来过青岛。来干什么呢?根据朱晓艳和班惠英在《“战争天才”冈村宁次》中的介绍:

1914年,日本撵走德国占领青岛。1915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由此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但冈村赴青岛不久,便被时任黎元洪大总统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调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这样,冈村宁次在北京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4年多。

1928年,日军制造了济南惨案。为扩大战事,日军参谋本部于5月9日下达命令,调第三师团赴华参战。冈村宁次对联队官兵训话:“让我等官兵在军旗之下驰征中国山东,去保护我日本侨民吧!”他率第六联队随师团主力开赴山东,可惜,等他们在青岛上岸时,济南城已被第三十六旅团等部队占领,“立功”的机会没有了,冈村率第六联队只得暂驻青岛。7月25日,冈村接到了参谋本部的正式调令,回任参谋本部国内战史课课长。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冈村宁次与青岛的两次之缘:一次来收集情报、一次暂驻。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他这两次都只是暂驻,不是常驻。”

头号战犯,却被蒋介石放过了

以这样恶贯满盈的事迹、这样的身份,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将其列为侵华日军头号战犯,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将他列入战犯名单。他的老同学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偏偏他,竟安然无恙回到日本。为什么?因为他跟蒋介石之间有个“约定”。

“准其以其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何为劳绩?“必须完整无缺地向国民政府移交占领地盘、武器弹药、军需物品及各种设施,凡不法扰乱治安者,不视为蒋委员长的部队,应断然采取武力自卫,毋庸踌躇。”就因为这个,蒋介石还亲自召见了他,冈村宁次将这次见面详细地写在日记里:

蒋:“您身体健康吗?生活上如有不便,请勿客气向我或向何总司令(何应钦)提出,尽量给与便利。”冈村:“深感厚情,生活满好。”蒋:“从何总司令处得悉接收顺利进展的情况,殊堪同庆。日本侨民有何困难,也请提出。”冈村:“目前没有。如发生困难,当即奉告。”蒋:“中日两国应根据我国孙文先生之遗志,加强协作实为至要。”冈村:“完全同感。”

冈村宁次说,蒋委员长始终面带微笑,和蔼近人 。他特意安排了这次会见,以好言相慰,深感敬佩。

这不像是一个战胜国元首与一个敌国败军之将之间的会见,倒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的重逢。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链接 佐佐木到一

佐佐木到一(1886~1955年),日本陆军中将,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据戚厚杰主编的《洋顾问列传》记载,1918年,佐佐木到一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被授入上尉军衔,分配到青岛守备军司令部任部附,后任兵要地志班主任,担任地形及资源的调查工作,专门整理从德国人手中没收来的各种报告书,将其中有关中国的兵要地理、地形及作战资源的参考资料进行集中整理,报给军参谋长,再转送参谋本部第六课地志班,作为对中国作战的参考资料。这是佐佐木到一收集中国情报工作的开始。

1921年,由于佐佐木到一在青岛间谍工作中战绩显著,被晋升为少佐,被参谋本部第五课课长推荐,调到参谋本部第六课中国班。日后,佐佐木到一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战犯。

日本陆军次长大岛健一曾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日本陆军次长大岛健一曾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为巩固对青岛的军事占领,1914年11月26日,日本陆军部发布第八号军令,宣布设立青岛守备军。在日本占领青岛的八年间,共派了五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其中一位叫大岛健一。虽然,他在青岛呆了不到一年,但早在上任之前就来青岛考察过 ,并对“交还青岛”进行了详细解读。

五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确切地说,青岛正式进入日本军政府占领统治时代是1914年11月26日,那一天日本陆军部发布了个第八号军令,宣布在青岛设立守备军司令部,任命独立第18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神尾光臣为守备军司令官,对青岛的军政、民政事务进行全权管理。

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直属日本天皇,统辖守备军各部(8个步兵大队、1个重炮兵大队,以及骑兵中队、工兵大队、铁道联队、通信兵中队、兵工厂和守备军医院等),负责占领地区的守备,并对青岛地区的民政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青岛守备军不仅对青岛乃至胶济铁路沿线实行军事占领,还对占领地经济社会实行高度一体化的军事管理。

从这一天开始,八年期间,共有5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有的任期还不到一年。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官邸设在位于信号山麓的原德国总督官邸,青岛人都知道这是个美丽、浪漫又显示权威的地方,但曾经有段时间,日本国内却将其称为“凶宅”,据说是因为有日本将军在此病死或被暗杀。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五任守备军司令官都死在日本国内。”从神尾光臣开始,先后有大谷喜久藏、本乡房太郎、大岛健一、由比光卫等五名日本军官担任守备军司令官一职。与德国总督相同的是,历任日本守备军司令官均为职业军人,但他们中将或者大将的军衔,却远高于德国时期的上校总督(相当于日军的大佐)。其中,大岛健一不像其他司令官是首次来青,他可是专门来研究过青岛局势的。

大岛健一来青岛考察过

据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家宫武外骨考证,大岛一家是出身于日本的秽多(部落贱民),不知怎么在乱世中改换了门庭。大岛健一,1858年出生,1881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890年赴德国学习,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1907年任少将,1913年晋升中将。

其实,1915年1月,时任日本陆军次长大岛健一就曾来过青岛,当时他先去了朝鲜,再到中国东北,最后来到了青岛。针对当时青岛及山东问题,他提出了一整套处置意见,可以归结到这样几点:

“就帝国的地位来看,青岛在军事 、经济两方面具有长久且重大的价值,二者均不可或缺。其意义的实现,取决于保有山东铁道。”“趁此形势,一旦我得此码头要地和专管居留地,且占有山东铁道及其附属设施 ,与重要的运输通商之类相较,使不经济的城市管理经营由支那民国负担,使有益的铁道、矿山为帝国谋利。”“我国在山东铁道及其关联的青岛,得到一专管居留地,可以将变成残骸的青岛归还支那。”

综上得出结论:“依据上述所见,帝国在山东可将铁道(包括附属设施)及专管居留地之外的其他东西交还支那,作为报酬,以促进满蒙之利权。”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对他“交还青岛”的意见进行了解读:“说到底,大岛健一的计划就是二条:一是趁日本军事占领之机,牢牢控制山东命脉;二是以退还青岛之名,在华攫取更大利益。大岛健一认为,交还青岛是由山东的地理特点决定的:山东地少人多,不适宜大量移居日本侨民 ;而山东乃用兵之地,北上可以与东北日军形成钳击之势,掌控华北;南可横扫长江流域。但即使交还青岛,日军亦可随时重返山东,对用兵并无实质影响。”

作为一名陆军中将,大岛健一除了曾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这个职位外,其他的军事履历看上去平平,直到最后也没能升为大将。但是,据说他本人汉学修养深厚,雅号苏谷,留下了许多汉文诗词。

儿子大岛浩是希特勒心腹

相比之下,他的儿子大岛浩比他更有“名气”。先来看这段话:“希特勒曾经有个神秘的日本心腹,美国著名记者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将他描述为‘比纳粹还要纳粹的人’,这个神秘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了纳粹德国政策的制定。然而这个铁杆纳粹分子却糊里糊涂地成为了盟国的‘间谍’,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向盟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以至于美国的马歇尔将军曾戏称他为‘我们在欧洲最好的信息通报者’,他就是二战时期日本驻纳粹德国大使大岛浩。”

这段话看下来,让人哭笑不得,用比较直白的词形容大岛浩:“傻!”明明很努力,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且还不知道。这一点,被很多人写进了关于大岛浩的文章中。比如美国《华盛顿邮报》上有一篇文章《二战揭秘:日本驻德国大使无意中成为“间谍”》,其中就有详细描述:

事实上由大岛浩传递的情报几乎都被盟军截获,数量多达数百件。在1942年1月19日解码的一份情报中,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同意每日向大岛浩提供最新情报,以便后者向东京报告。里宾特洛甫特别警告说,“任何由于我们的失误导致的情报泄露均会造成致命后果,所以对这些情报的处置必须极其机密”。尽管德国方面经常向大岛浩抱怨日本密码的不可靠,但大岛浩还是信誓旦旦地对其安全性做出了保证。他的疏忽大意日后被证明对日本的情报活动造成了致命的损害。

例如,在1943年11月,当时大岛浩刚刚对德国在法国海岸的大西洋防御工事进行了四天的考察。回到柏林之后,他根据这次考察撰写了20页的详细报告,详列了德国各个师的所在位置、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为盟军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与之相关的是盟军所策划的“坚韧”行动(为分散德军兵力而进行的假部署)。在诺曼底登陆前的一周,希特勒向大岛浩透露,虽然盟军在挪威、布列塔尼和诺曼底进行佯攻,但他们“还是会全力在多佛尔海峡区域开辟第二战场”。大岛浩将这一信息也尽忠职守地传回东京,从而使盟军得知“坚韧”行动确实起到了效果。大岛浩的情报对盟军的轰炸也具有重要价值。大岛浩在报告中详述了盟军空袭给德国目标造成的损失,这为盟军提供了比较准确的空袭评估报告。

到死都不知道机密泄露

虽然无意泄密成为“间谍”,是大岛浩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点。但从另一个层面看,也不得不佩服他,作为驻德大使他尽职尽责,在德国四处打探消息。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想知道什么知道什么。究其根源,还得感谢他的父亲大岛健一对他的教育。

据了解,大岛健一曾经留学德国,对德国的训练教育感受很深。后来又多次访问过德国,吸收了德军的许多经验。他对德国教育的痴迷全部用在儿子大岛浩身上:每天必须记住10个德语单词,晚饭前背诵。每逢星期日和冬夏两个假期,大岛浩还总是被送到德国驻日使馆人员的家里,在思维、游戏、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德式化熏陶。

这样的教育下,大岛浩把自己完全德国化了 。他的军服要在德国军官常去的服装店制作,喜欢喝德国造的樱桃酒,喜欢吃腊肠,因为“威士忌是英国货”所以他从不喝。总之,除他的个头矮小之外,简直跟德国军官一模一样。

大岛浩长了张日本人的面孔,却有颗纯德国的人。有这样的心,作为驻德大使才可以在德国上流社会中游刃有余,甚至成为希特勒都信任的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著名二战历史学家唐纳德·卡梅伦·瓦特说:“盟军在德国的所有间谍都不如大岛浩重要,德国人对他毫无戒心。”

1946年,国际军事法庭以“参与抵制和平”的罪名判处大岛浩终身监禁。1975年6月6日,他在孤独中死去。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盟军曾截获和破译过他的情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