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清朝状元陆润庠 赶走赛金花晚年定居青岛

2015-03-17 作者:王学义

陆润庠光绪皇帝

青岛是个帝师频出的地方,除了《发现青岛》曾报道过的雍正帝老师王懿、咸丰帝老师匡源这两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之外,出生于苏州的陆润庠(xiang)也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是大清第101位状元,先后曾任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的老师。他虽然是苏州人,但对青岛非常有感情,晚年一直客居青岛。”岛城知名文史专家鲁勇先生对城市信报记者说。一般来说,状元作为科举的一甲头名,向来都是才高八斗的。但在民间流传的说法中,这位陆状元却被一再贬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海参阿胶粥喂大的状元郎

说起陆润庠的家世,那是相当显赫。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九》及《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中国状元大辞典》等书记载,陆润庠,字凤石,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于1915年,江苏元和县(今苏州)人氏。其远祖陆贽是唐代名相,七世祖陆肯堂是康熙二十四年状元,祖父陆方山及父亲陆懋修精通医术,都是苏州有名望的中医。

据说,陆润庠是在镇江出生的。在晚清知识分子蔡云万所著的一本《蜇存斋笔记》中记载,陆润庠的父亲陆懋修当时在镇江做教谕(相当于教育局长),陆润庠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他母亲梦见有凤凰落在石阶上。镇江古称润州,而学校古称“庠”,所以这就成了他的名字,而因为这个梦“凤石”则成了他的字。不过,关于他的字另有一种说法,鲁勇先生在他的作品《逊清遗老的青岛时光》中称,是因为学校中有一块碑题为《熙克风石图赞》。另外,在《清史稿》中并没有陆润庠出生在镇江的记载,

这是陆润庠一出生就带给世人的笔墨官司,在他一生之中,这种纠纷从未断过。

在一本名叫《柳斋医话》的资料中记载,陆润庠幼年时期身体瘦弱,肠胃功能也很差,喝了中药消化不了,还闹得肚子不舒服,家中老人都担心他养不活。好在,他爹是当世名医,改用食疗的方法,让他长期进补。他爹自创的“食疗秘方”就是把海参和阿胶放在一起煮粥,让他每天限量吃,再逐日增加。这个方子的作用还真是立竿见影,吃了半年之后,陆润庠的体质有了很大改善。看到确实见效,当地人纷纷跟着学,于是越传越广。江浙有些地方,至今还有一刮起秋风,就吃海参阿胶粥的习俗。

陆润庠从小刻苦读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借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1874年2月,会试过关。4月21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清王朝第一百零一位状元。

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出了状元,同时还会涌现与其相关的美好传说。与陆润庠相关的是状元红的故事。在传说中,陆润庠的父亲很早离世,全靠寡母做针线活度日。而陆润庠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很大的酒瘾,喜欢喝绍兴黄酒。老板知道他没有钱,但看他一表人才,满腹经纶,也心甘情愿赊给他。在他进京赶考时,老板还借给他一大笔路费。

陆润庠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大摆筵席。席间,他对那位一直支持自己的老板当众致谢,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我陆某能有今日,全凭这绍兴黄酒呀!”老板乐不可支。有人趁机拍马屁说:“状元公喝了黄酒中状元,这黄酒也红了,就叫做状元红吧。”

于是“状元红”的名字不胫而走,苏州城里的读书人喝酒都要喝状元红,图吉利,以期飞黄腾达。

为保风水,陆夫人盛装游街

让人颇为惊讶的是,和陆润庠相关的,除去好的传说之外,还有各种讥讽。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指责他没有真才实学。

清末著名小说家曾朴在《孽海花》第十一回中,写了一个专门负责复核考卷的官员陆莘如,竟然不知有《公羊春秋》这本书,更不知道《说文》的作者是谁,影射的就是陆润庠。

台湾著名历史作家高阳在他的《大故事·高阳杂文》中提到,陆润庠之中状元,“苏州人都说是他的父亲阴功积德所致”,他父亲医德过人,每每深夜到病家去探望动静。“但陆懋修的医道实在不高明,同治十三年将一富家三世单传的一个遗腹子医死了,其家大愤,将陆懋修的招牌卸了下来,劈成两半丢在茅厕中。后来听说陆润庠中了状元;那家人家赶紧将陆懋修的招牌从茅厕中捞起来,洗刷干净,包金镶补,花红鼓吹,送归陆家。这是我幼年听老辈所谈,不见于任何记载。”

高阳的母亲幼年住在苏州,所以听说了很多关于陆润庠的传说。她还曾说过陆状元夫人“免荒”的故事。因为苏州人认为地方上出一个状元,拔尽秀气,会出现荒年。破除的办法就是由状元夫人,盛装乘轿,在城上绕一周,谓之“免荒”。

根据晚清文献学家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记载,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陆润庠的夫人的确坐轿游街,引得满城争睹。算日子的话,陆润庠中状元的捷报到苏州,也不过是端午节前后的事。之所以推迟到十月初七才游街,是为了秋收之后祈求瑞雪,希望能避免来年出现荒年。

高阳还讲述了另外一个关于陆夫人的故事。陆润庠未得功名时,只能靠给别人写状子赚点小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夫人做针线活。陆夫人非常贤惠,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他才能安心读书。有一天晚上,陆润庠回家,陆夫人开门一看,立刻又把门关上了,在屋里说:“你今天一定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我不能让你进门。”陆润庠一头雾水,想了一想说:“没有啊。”陆夫人说:“你再想想,一定有。”陆润庠仔细想了想说,有一对患难夫妻,后来丈夫发了财,嫌妻子丑,就重金聘请陆润庠写了一纸状子,预备告官休妻。陆夫人说,肯定是这件事,让陆润庠赶紧去拿回来。陆润庠唯命是从,赶到托写状子的人家,说内有俩字不合适,要改。等那人将状子拿了出来,陆润庠撕碎了,吃到肚子里,然后将酬金退还。等到再回家时,陆夫人才开门含笑让他进去。

她说:“平常你晚上回来,我总看到你后面有两盏灯笼照在那里,我知道你将来一定会大贵,所以再苦都心甘情愿。今天,你头一趟回来,我开门一看,一片漆黑;一定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连菩萨都不保佑你了。”而等他第二次回来,那灯笼才重新亮起来。在这个故事里,陆润庠中状元被归功于他的夫人贤惠。

还有一种说法,称陆润庠中状元完全因为他能写一笔好字,而且八股文显示不出水平。高阳提到,在陆润庠当了考官之后,还曾私下动手脚,让同样只是书法好的刘春霖成了“末代状元”。当然,这些只是小说家言,至于真相如何,早已成了历史悬案。

跟慈禧逃难,凭忠心获提拔

陆润庠这一科的进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后一批门生。33岁的陆润库中状元后,按照惯例进了翰林院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这一时期,大清帝国被列强觊觎,已出现边疆危机。而同治皇帝也因患病,病入膏肓。这一年的12月,同治皇帝病死,年方19岁。慈禧太后把自己的亲侄子、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扶上帝位,年号“光绪”,军国大权操纵在自己手中。

据鲁勇先生介绍,光绪皇帝即位后,陆润庠屡次被任命为乡试考官,光湖南、陕西就各典试两次,后入值南书房,侍从光绪皇帝作文绘画,提拔成为侍读。后来,他又出为山东学政,可谓顺风顺水。但就在这时,他的老父亲病死,陆润庠离职服丧。服丧完毕之后,连续升官成为国子监祭酒。后来,老母亲又患病,他只好请假回乡照顾老母。

这时,中国形势正在发生巨变。总理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兴办实业成为一时之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率先行动,派另一名状元张謇在南通设立商务局,陆润庠在苏州设立商务局。此后,陆润庠还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轰动一时,人称“状元办厂”。但和张謇不同,陆润庠的志向根本不在实业上,他真正关心的是仕途。

1898年,陆润庠再次出山,担任国子监祭酒。不久,成为内阁学士、署理工部侍郎。这时,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对列强干预她废黜光绪帝极为愤恨,想借助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人,于是对列强宣战。俄、英、法、美、日、德、意、奥等八国拼凑了一支军队,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闻讯带着光绪皇帝出德胜门仓皇而逃,奔向西安。

陆润庠也赶到西安,侍候慈禧太后和光绪身边。正所谓“时穷节乃见”,慈禧太后被陆润庠的这份忠心感动了,委任他为礼部侍郎。等到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陆润庠又出任最高监察官 —— 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书,成了当朝的一品官。

而慈禧、光绪去世之后,幼年爱新觉罗·溥仪登基为宣统皇帝,陆润庠入内阁,成为大学士、弼德院(国务顾问机关)院长,并任溥仪的老师,授太子太保官衔。

陆润庠晚年定居青岛据说赛金花是他赶出北京的

日期:2013-08-29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赛金花

陆润庠书法作品

作为当朝一品,陆润庠见证了清朝大厦倾颓之最后时光的风风雨雨。他和诸多的事件紧密相连,又与众多人物有着撕扯不开的关联,其中,老百姓所熟悉的赛金花便是其中之一。

在所有写过陆润庠的文章中,他几乎都被描写成一个守旧的典型,反对变法,忠于清廷,捍卫旧道德、老规矩。而且,用知名文史专家鲁勇先生的话来说,“他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对于老一套的修炼已经到了极深的境界。”

陆润庠逼赛金花离开北京

陆润庠的女儿名叫陆玉珍,嫁给了洪钧的儿子洪洛。这个洪钧也是苏州人,同样是同治年间的状元,比陆润庠早了整整八年。两位状元结亲家,算得上是一件美事。

洪状元是风流倜傥的新派人。在洪钧回乡为母亲守孝的时候,在苏州的花船上认识了一个雏妓,名叫赵彩云。赵彩云本是徽州人,因太平天国事件逃难到苏州。在洪钧50岁那年,娶了15岁的赵彩云,虽然是偏房,用的却是明媒正娶的行头。

洪钧守孝期满,回到北京官场上时,正值光绪亲政,重用洋务派的时候。清政府要派一位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的外交大臣,而洪钧对历史、地理素有研究。于是,一道圣旨传下,洪钧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中过状元的外交官。

出洋是要带夫人的,但洪钧的原配体弱多病,于是就带了赵彩云出去。没有人能够想象,就是这样一番出洋的历练,将洪钧这位小妾造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赛金花。

民国著名学者刘半农、商鸿逵著有一本《赛金花本事》,是在约赛金花本人多次会晤以后动笔写的,完全根据了她的谈话,纪实性强,可信程度较高。其中详细记载了赛金花和洪钧的生活经历。

赛金花颇有语言天赋,很快就学会了外国语言。在她的打理下,洪钧在国外赢得不少赞誉。但一场变故突然降临。洪钧在出使欧洲四国时,因为酷爱元史,曾依据市场上买到的一张俄文地图绘制了一幅中俄边界图。洪钧不懂外文,就请人翻译地图上的地名,谁知道竟然出了大错,将我国帕米尔地区的一些卡哨画到了国境之外。俄国人将这张地图收藏起来,关键时候作为“证据”端出,证明那些地方属于俄国,这一来洪钧无形中有了卖国的嫌疑。慈禧太后大怒,洪钧连气带吓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

其实,洪钧娶赛金花这件事,陆润庠就非常不满。洪钧临终也留给赛金花一笔生活费,却被同族中人骗走了。赛金花也想回洪家,但洪家只要走了她4岁的小女儿,把她拒之门外。这样做,一方面是觉得赛金花是妓女出身,有辱洪家声名,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洪钧的儿子洪洛也刚刚去世,陆润庠的女儿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赛金花要回去,就成了一门两代寡妇,很难相处。

赛金花很有个性,在娘家小住了几个月之后,就到上海重张艳帜,迅速成为名妓。陆润庠的脸挂不住了,每次听到上海方面关于赛金花的传闻,就好像被人打了几个耳光。根据晚清著名作家曾朴所讲述,“苏州士绅,因赛失苏州人的面子,陆润庠及其他士绅迫之离沪。于是赛乃北走天津”。在天津,赛金花结识不少显贵人物,由此进了北京城,受到公子王孙的追捧。

八国联军进京时,赛金花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打得火热,一时北京城家喻户晓。外国人走后,赛金花继续做生意。

后来,她弟弟病死,回苏州奔丧,卷入一场莫须有的“虐妓至死”事件。赛金花被刑部收监,她赶紧送银子打点,最终只罚了一点银子,但重的却是要押回江南原籍。《赛金花本事》中称:“我知道这是陆润庠同孙家鼐(时任刑部尚书)商量好了的,要撵我走。”此后,赛金花因年老色衰,一蹶不振。

陆润庠在青岛受遗老尊重

1912年,清帝退位,这个早已老朽的朝代终于落下帷幕。不过,朝代没有了,人还活着。

作为清朝遗老的陆润庠郁郁不乐,来到了青岛定居。据鲁勇先生介绍,陆润庠在青岛的遗老当中备受尊重,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他是状元。当时,清朝的官员上上下下很频繁,当过高官的人很多,但唯独状元是经过乡试、会试、殿试,3年才出一个。第二,陆润庠当过两位皇帝的帝师,即便民间有风言风语,但不能否认他很有学问。第三,陆润庠是个著名的清官,贪污受贿从来与他无关。所以,在青岛,只要陆润庠和别人见面,或者出席聚会,只要他一进门,其他人都会起身,尊称“相国”。不过陆润庠大多目不斜视,沉默寡言。

在青岛传教的德国人卫礼贤对儒家文化非常倾慕,见了陆润庠之后说了很多仰慕的话。但陆润庠却半句自谦都没有,只对他说:“卫君欲为圣人之徒,学圣人之道,要去曲阜拜谒至圣先师。”于是,卫礼贤听了他的话,专程去了一趟曲阜祭拜孔子。后来,卫礼贤还在他《青岛的故人们》一书中写了陆润庠,说到陆去游览崂山。在青岛的诸遗老中,陆润庠贵为一品,但衣着如寒士,他性格内向,即使生气,也抑郁于内心,从不外露。

日本人宗方小太郎也曾拜见陆润庠,询问治理国家之道。陆润庠却详细说了自己对清王朝灭亡的看法,认为都是实行新政造成的。

当时,在青岛的遗老有不少人。逊清学部副大臣劳乃宣来青岛时已经70多岁,他专门组织了一个“十老会”,包括吕海寰、周馥、赵尔巽、张人骏、刘云樵、李惺园、童次山、陆润痒、王石坞等十人。鲁勇先生说:“当时,周馥住在蒙阴路路口,周宅青岛解放后为民居,我原来有一位同学住在原周宅前楼的楼上。十老经常饮宴于周馥宅中,还合拍了一张照片,称‘十老图’。”另外,劳乃宣还为十老会写了题记,石印出版。

在这十个人中,陆润庠年龄不是最大的,但劳乃宣等还是推举陆润庠为首。十老会经常举行一些活动,陆润庠在聚会时很少说话,而且一说就和其他人意见不合。“十老中大多数人是同情袁世凯的,并且认为清代气数已尽,即使不改朝换代,也应君主立宪。陆润庠听后虽然不直接反驳,但脸色铁青,使别人不知所措。不久十老会就名存实亡了,偶尔有机会,也不邀请陆润庠参加。”鲁勇先生对城市信报记者说。

1913年2月,隆裕太后在北京逝世。陆润庠因为年老多病,没能前去吊唁,也没有参加遗老们在青岛办的“公祭”,而是选择在青岛的宅中布置灵堂,身着孝服,摆下香案,一连三天向北跪祭,遥遥祭奠,并几天不吃肉食,也不看戏娱乐。

不叫好不鼓掌的古怪戏迷

因为陆润庠刻板而慎言的性格,从身上寻找趣事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不过,唯一有趣的就是他看戏的场面,而这种有趣正来自于他的刻板。

鲁勇先生说:“来青岛的遗老好京剧,陆润庠也好京剧,但他从来不自己提出去看戏。别人喜欢叫好,捧角,而他正襟危坐,纹丝不动,不叫好,不鼓掌,有时还闭着眼睛,类似老僧入定。戏园子里的服务员见他一身布衣,认为他是高官的仆人,但又看到他坐在池座中央,都很奇怪,一问才知道是位‘相爷’。其实,陆润庠那是在倾心听戏,暗中击节,心中随唱呢。”这种情形,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对城市信报记者讲了另一件陆润庠看戏的趣事。1913年,当时著名的女伶刘喜奎来青岛演出,期间,戏班中人拜见陆润庠。陆润庠仍秉持老一套观点,反对女人唱戏。但当戏开演的时候,他还是去听了,而且一听就是六天。同样不叫好,不鼓掌,别人问他,他还表示反对。

真是一个孤独而矛盾的老人,让人感受到浓浓的道学和腐朽的气息。

陆润庠的书法写得好,那是有口皆碑的,他擅长行楷,风格近欧阳询、虞世南。鲁勇先生说:“他来青岛后,来求书的不少,并有人带来重礼,但他以年老为托,只有个别人得到过他的墨宝,不过,他并不收润笔费。”这或许是他晚年来青岛后,看淡金钱,更重气节的原因。

事实上,陆润庠的字当时在全国也享盛名。据说他为上海豫园“童涵春”中药店的题匾三字,润笔费高达白银100两。过去,崂山白云洞曾有陆润庠所书的《白云洞观海市记》四幅,二战间,日本侵略军血洗白云洞时被毁于战火。在他的老家苏州,陆润庠留下墨迹较多。比如,他为拙政园写了“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大字。在寒山寺,陆润庠题联一首:“近郭古招堤,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此联是继唐代诗人张继之后,关于寒山寺不可多得的遗墨之一。

岛城知名收藏家、书画鉴定专家高振洪先生说,陆润庠一幅对联在市面上的价格大概10万元左右。而据雅昌艺术网资料显示,在8月23日,刚刚成交的一幅陆润庠的行书七言对联片,成交价格为103500元人民币。

陆润庠留给今人的并不是只有书法,《永乐大典》能够存世还多亏了他。《永乐大典》是世界上编纂最早、篇幅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成祖朱棣命人费时五年编成。到了清朝,原书正本藏于乾清官,副本藏于翰林院,1797年乾清宫失火,正本被付之一炬。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遭兵火,副本遭焚毁、抢掠,最后仅剩残存的64册。当时,在翰林院供职的陆润庠深知这批国宝的价值,就悄悄地将其运回府中保存。1912年,民国教育部获悉后,派人将残卷运回,就这样,这批国宝才得以保全下来。

1915年,已经74岁的陆润庠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日不言,不吃不喝,数日而死。由他手把手教过写字的清朝废帝溥仪听说之后,追赠他为太子太傅,赐谥号为“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