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1932年日本侨民暴动:曾火烧国民党青岛市党部

2015-12-22 作者:宫岩

青岛市党部曾被日本侨民烧了搬到栖霞路后,连牌子都不敢挂

商战传奇大剧《青岛往事》以豆瓣7.8的高评分获得一片掌声,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重要加分。而这些故事其实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比如在第32集中,因《民国日报》如实报道了“韩国义士李霍索掷炸弹炸日皇”的行为遭到报复,日本人不仅放火焚烧了报社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还要求报社登报道歉,有志青年们向沈鸿烈市长请愿,他却以要视察为借口离开了青岛……

其实,这展现的是1932年发生的两次火烧事件,目标都是国民党的《民国日报》和青岛市党部。而事实也并非这么简单,当时日本人焚烧了这两个地方后,因蒋介石批示不准与日本人摩擦,国民党竟然将青岛市党部从太平路迁到了栖霞路办公,门口甚至不敢挂牌子。而这一切的根源是《民国日报》的一篇小报道。

《民国日报》是这样创办的

1932年的青岛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势力进入青岛,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成立,并创办机关报《民国日报》,作为自己的喉舌。

青岛市党部就设在太平路37号,它的主人是老青岛首富刘子山。对于这座大楼有人说,1929年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后,刘子山将这座三层大楼捐献给了青岛市党部。但这个说法被刘家后人否定了,“那是被青岛市党部霸占的,绝不是拱手相送”。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兴亚院青岛出张所,解放后曾经是中共青岛市委办公楼,后来拆建为华能大厦。

《民国日报》社址在中山路58号,日销量3500份左右。报纸内容主要是煽动反共和宣传所谓“三民主义”,“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全国抗日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它的舆论导向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不断载文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鼓动民众抗日爱国。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其实,生活在青岛的人们,包括国民党在内,每天都很紧张,因为日本人并没有彻底放手。青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青岛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陆安在《1932年,日本侨民火烧国民党青岛市党部》一文中介绍:青岛虽于1922年名义上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回归祖国的怀抱,但国力贫弱、内战频繁,导致这座美丽的城市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日本势力的侵扰。日本在青岛留下了大量侨民,在驻青领事馆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成立了组织严密、气焰嚣张的准军事组织“日本居留民团”,与时常在海上出没的日本海军舰队遥相呼应,伺机而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沆瀣一气,制造事端。

当时,青岛国民党当局态度和立场的转变,令日本在青势力极度不满,日本驻青领事馆以《民国日报》屡次刊登“不敬记事”为由,向青岛市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予以取缔。当时的青岛市政府及其市长沈鸿烈虽然允诺加以约束,但以言论自由为由拒绝查封报纸。日本人对此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在等待一个时机。终于,这个时机在1932年1月9日出现了。

一则不起眼的报道

这是个极其寻常的日子,《民国日报》像往常一样印刷发行,这天报纸的角落里有这样一条新闻:《韩国不亡,义士李霍索炸日皇未遂》,内容是:“日本天皇在结束新年阅兵礼完毕后回宫的路上,突遭一人向他乘坐的马车抛掷炸弹,但炸弹落在了马车后面,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只是马受了轻伤。目前,凶手已被逮捕,是一名朝鲜人,三十二岁,名叫李霍索……”

谁都没有意识到,这则不起眼的新闻会成为日本人闹事的“时机”。当天报纸一上市,沈鸿烈便接到了日本总领事川越茂送来的抗议书,指责《民国日报》登载了对日本天皇的不恭事件,称暗杀者为“义士”,是对日本天皇的有意侮辱,并提出追究《民国日报》责任、公开道歉等苛刻要求。

收到抗议书的沈鸿烈非常紧张,因为一周之前,他才接到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发来的加急密电,称情报显示,驻青日本人可能在近日策划暴动,须严加防范应对。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为了避免更大事端,沈鸿烈马上打电话给《民国日报》社长杨兴勤,又派参事周家彦前往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接洽,要求报社“以国难当前”、“以大局为重”,接受日方的要求,迅速刊登“道歉启事”。报社同意依照日本驻青领事馆来函要求办理,有原则地道歉。

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但很快,日本人的要求又变了“日侨感情激烈,此事不能依照原提条件解决”。

他们到底要求什么?日本人迟迟不给回话,反而增加了驻青领事馆和居留民团大小头目见面的次数,这种情形让国民党当局更加紧张。1月11日晚,日本总领事川越茂突然登门拜会沈鸿烈,提出最终商讨的要求:“市长公开道歉”、“《民国日报》永远停刊”!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人,沈鸿烈直言相驳:“《民国日报》是青岛市党部机关报,停刊之事略显过分,此事非我一任市长所能决定。待我转告市党部,商讨之后明日再予答复。”首次交涉就此告终。

日本人走后不久,住在湖北路的日本侨民就开始暗中集结。沈鸿烈知道,接下来会有更大的事情发生,当晚召集紧急会议,初步拟就了一些应急方案,如紧急通知海军陆战队及警察积极布防,严防日军军事行动;迅速与日总领事馆协商,以求和平解决,万一不成,必要时请英、美、法各国领事出面斡旋。同时,最大范围地提醒在青岛的商铺严加防范,一旦有事端发生及早关门,防止造成损失,并提醒市民减少外出,以防日本浪人寻衅滋事等。

一天内两次放火

青岛一片宁静,这份宁静让所有人感到害怕。就在这种气氛中迎来了新的一天,12日早晨8点钟,两名日本人来到了《民国日报》社,门卫以为他们是来买报纸的,没想到……陆安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二人迅速闯入报社发行处,掏出手枪,开枪恫吓,然后,分工协作:一人持枪守住房门,不准报社员工靠近,另―人则将数瓶装满易燃油料的瓶子投向煤炉,随着几声巨响 ,火苗蹿起,浓烟弥漫,地板、木窗熊熊燃烧起来。刺耳的警笛响了起来,警察闻讯赶来。这两个日本人开枪拒捕,一边放枪,一边退向不远处湖北路的日本居留民团总部。警察们投鼠忌器,逡巡不前。幸好消防队迅速前来,将火焰扑灭。”

光天化日之下,日本人把《民国日报》社烧了,这无疑给这座宁静的城市涂抹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当天下午2点钟,沈鸿烈便邀请日本总领事川越茂到市政府,希望能就这件事进一步谈判。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沈鸿烈的选择只有一个:进一步妥协退让。他们达成了四项协议:《民国日报》社社长向日本领事馆道歉;《民国日报》停刊十日;《民国日报》复刊时即公开刊登道歉启事;今后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然而,下午3点钟,形势进一步加剧。上千名日侨聚集在湖北路居留民团总部叫嚣着:“永久不许市党部在青岛挂牌办公!永久不许《民国日报》在青岛出版!”之后十多名强悍的日本侨民开着汽车向市党部冲去,他们拿着手枪、砍刀、汽油弹、燃烧瓶,先把市党部大楼乱砸一气,又赶往《民国日报》社投掷了一枚手榴弹。

事情已经超过了预期,向着失控的局势发展:傍晚6点,上千名日本侨民上街示威游行,看到人就打、看到东西就砸。晚上8点钟,他们再次来到市党部和《民国日报》社,一阵打砸抢烧后径直离去,这两个地方陷入一片火海……

为什么他们敢这样横行霸道?因为日本海军在给他们撑腰,据《旧案残影——青岛民国大案揭秘》记载,“停泊在近海的日本‘八云’号军舰悄悄靠近了小青岛,五百多名日本兵挺着上了刺刀的长枪逼进街巷,一队在日本驻青领事馆及附近路口架起机关枪警戒;另一队到湖北路日本居留民团附近设岗布防。”

这两个地方烧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钟才渐渐熄灭,几乎化为灰烬。事后,据青岛市政府的调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万元。

这下沈鸿烈动怒了、青岛动怒了、南京也动怒了。1月13日,青岛市政府向日本驻青领事馆提出强烈抗议,提出四项要求:日本领事馆向青岛市政府道歉;从速缉捕肇事凶犯,并严加惩办;所有损失如数赔偿;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过了七天,日本驻青领事馆才有了回应:“《民国日报》如不揭载如斯重大不敬记事,则本案即无由发生,是该两项事件有密切不可分离之因果关系;本案发生之当日,贵市政府方面完全未尽其维持治安之职责,其结果竟发生本案,本案系贵市政府懈怠职责所生出之结果。”这回应无耻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青岛市政府发函反驳:“该报记载事件系属一事,焚毁党部又属一事,不能混为因果;该报记事一节,当时业经贵我双方协议解决,而贵国侨民竞蔑视双方官宪,无端横行,以致酿成如斯重大案件,其为故意扰乱治安,破坏建筑物,实属毫无意义……”

反驳得有理有据,义正词严,谁知最后却收到对方的一句话:“我方之见解,迄今已反复说明在案,确信嗣后毫无推翻从来见解之余地!”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沈鸿烈只好表示“不胜遗憾”。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请示蒋介石,蒋介石批示不准与日本人摩擦。国民党不顾民族大义,竟然屈服,将青岛市党部迁到了栖霞路13号办公,门口甚至不敢挂牌子。直到抗战胜利,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才敢公开挂牌办公,《民国日报》才得以复刊出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纵火事件幕后操纵者是三浦林三他是青岛黑龙会的头子

上文中我们讲了1932年在青岛发生的两次纵火事件,上千名日侨难道都是自发行动的?当然不可能。整个纵火行动有组织有预谋,幕后操纵者是一个名叫三浦林三(一说三浦林藏)的年轻人,在青岛的黑龙会的头子。他们随着大批侨民定居在青岛,成为日本驻青领事馆一把“看不见的刀”。因在这件事上表现突出,三浦林三随后被提升为青岛艺伎(一说艺妓)组合的组合长,在青岛办妓院、办电影院和剧场。

黑龙会创办人叫头山满

先跟大家介绍下黑龙会,日本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黑社会组织。黑龙会的创办人叫头山满。头山满创办黑龙会确实有能力,但在他师傅眼里就是个小喽啰。他的师傅叫高扬乱,道号向阳先生。研究日本历史的人肯定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因为她真的很厉害,请看林文俏在《抗战文化战士刘文典》一文中怎么写的:

“向阳先生世代书香,她熟读中国经典古书,群经诸子以及历朝史籍无不融会贯通;她看透中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昏乱,国民无知识而自私自利,断定中华民族决无发奋图强的希望;她认为日本自觉负有并吞东亚的使命,至少也要并吞中朝,才对得起天地鬼神。她抛弃眼科医世业,在家广收徒众,传授她的思想,为侵略造舆论。其弟子都是志趣远大,不怕死、不怕苦、不爱钱、肯为国出力的人。”

是“她”?你没看错,这个“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向阳先生就是位女子,而且国学大师刘文典指出:“日本之图谋中国,最早发源于向阳先生的讲学。”

向阳先生死后,其弟子组织“向阳社”,后来改称“玄洋社”。1901年2月23日,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在此基础上成立黑龙会,目的在于谋取黑龙江流域为日本领土,其会名即从黑龙江而来。黑龙会专门以酿成祸乱,趁火打劫,吞灭人的国家为事。他们怀抱所谓“经营东亚之大志”,想吞并各国。比如:结纳朝鲜东学党人,助长朝鲜乱事,促起中日战争;在中日开火时,充当日军军事侦探;出入中朝俄等各处偷绘地图,为侵略做准备;对于建立伪满洲国,他们早就有具体计划……

黑龙会是有胆识和勇气的。我们都知道同盟会,而同盟会正是由黑龙会帮助成立的。1929年5月黑龙会首脑头山满到南京参加孙中山葬仪,还受到蒋介石欢迎。而且黑龙会无法容忍与他们观点相左的人,稍开明的日本政治家,都不知命在何时。

纵火事件幕后操纵者:三浦林三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黑龙会也跟着日本侨民来了。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虽然它是黑社会组织,臭名昭著,但驻青的日本当局很快发现,在处理许多不便官方出面的事件中,由黑龙会出面解决却易如反掌,轻松自由。所以,在青岛的黑龙会实际上成为驻青日本当局暗中支持和庇护的机构。黑龙会便设在日本青岛居留民团总部,地址在湖北路17号、5号。”

1932年,当日本人决定对《民国日报》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下手时,日本总领事川越茂先召见了黑龙会的头子三浦林三。三浦林三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在青岛开了美容店、妓院、广告社,他还是居留民团的理事,是浪人组织黑龙会的头目,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得到密令的三浦林三,马上召集黑龙会骨干分子在居留民团总部开会,面授机宜。随后,在黑龙会的带领下,千名日侨冲向《民国日报》。

据鲁海先生介绍:“三浦林三先是在幕后操纵,闹事发生后便从幕后冲到前台,亲临指挥。捣毁《民国日报》社后,他又下达了另一道命令:整理队伍,冲进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在三浦林三指挥下,日侨像一群疯狗,冲进办公大楼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工作人员像受惊的兔子,早就跑得无影无踪。暴徒们砸得不过瘾,便找来汽油,浇在楼板上点着火,这座三层大楼顷刻间变成了一团硕大的冒着浓烟的火球……”

他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纵火事件黑龙会有功,三浦林三也收到重用,任命为青岛艺伎组合的组合长。这个差事他可是喜欢得不得了,因为正是他所需要的。

鲁海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开办了许多艺伎馆和妓院,在众多妓院中,三浦林三在夏津路2号开办的‘三浦屋’最有影响。1919年,他又在市场三路原32号建了一座电气馆(电影院),这是青岛早期专业电影院,二层观众席、门厅、甬道均铺着红地毯。它位居日本人居住区中心,紧靠中心商业街的聊城路,生意很好,营利很多。三浦林三的后人称青岛电气馆为三浦家族发祥地。电气馆只放映日本电影,既不放映中国电影,也不放映英美电影,是当时日本著名的日活映画会社(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的总代理。一直到1945年,很少有中国观众到这里来看电影。1945年8月15日,国民党政府接管了电气馆,改名为重光电影院。1946年改称为神州电影院。后来,又改名为友协电影院、东风电影院。”

尽管坚持“日本风”,但三浦林三在青岛的生意还是越做越大。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三浦林三又于1939年买下了李村路的地皮,兴建了另一家电影院:映画剧场。此时已经财大气粗的三浦林三请人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内分三层,座位1051个,不仅可以播放电影,还可以演出歌舞剧。整个剧场的音效很好,演员在舞台上的台词,下面的每一个观众都能听得清楚,日后很多话剧团都爱在此演出。再加上装修的华丽,这里一度获得华北最佳影院的美名。青岛解放后,这里改名为青岛影剧院。

1940年初,三浦林三又买下位于小鲍岛锦州路上的永乐戏院,改建为东洋剧场也就是日后的胜利电影院。至此三浦林三已在青岛先后开办了三家电影院,并始终定位在“以日本顾客为主”。

作为黑龙会头子,居留民团理事,现在又成了艺伎组合的组合长,三浦林三黑的本领确实不小。而这些娱乐场所也在驻青日本当局的认可下,在黑龙会的保护下,大肆搜刮钱财,传播反动、淫秽的文化,荼毒青岛人。

打不过王子平就把人家赶出青岛

作为黑龙会头子,三浦林三1914年来青岛后一直在寻找“帮手”,希望能为自己所用。比如,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王子平曾经来青岛表演武术,一下就被三浦林三看上了,他动起了心思,请看鲁海先生在《青岛民国往事》一书中的介绍:

通过朋友介绍,三浦林三见到了王子平。一阵寒暄之后,三浦林三提出要派几名日本人前来学艺,他还向王子平深深地鞠了三躬,说自己也想拜师。说到这里,便端上一堆礼品。王子平始终平静如水,不动声色。见王子平没有反应,三浦林三稍一犹豫,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月薪,八百,八百大头。”王子平的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声音很低,却语气坚定地说:“依我看,三浦先生还是另请高明吧,我嘛,实在是无能为力!”“你……”“三浦先生还有公务,也就请便吧。我也有件私事需要去处理。”王子平说完,拿起自己的礼帽站了起来。

被拒绝还被下逐客令,三浦林三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之后马上向国内求援。几天后,日本国内著名的柔道家宫本出现在岛城齐燕会馆,他要与王子平公开对擂。王子平来了,还是十分冷静、心平气和地站在宫本面前:“于贵国柔道,我是略知一二。如有不周,请指教。”说罢,两人开始搏斗。王子平稳扎稳打,沉着应战,机敏攻击,一口气连续三次将宫本摔倒在地。就在全场欢呼声中,宫本和三浦林三一伙灰溜溜离开了。从此,三浦林三和王子平结了仇,多次暗算他,但王子平都转危为安。三浦林三实在没办法,竟然要求青岛当局把王子平赶出青岛。

当时,统治青岛的是软弱的北洋政府,怎敢拒绝黑龙会的要求。北洋政府马上发出“勒令”(不管对方愿意与否,强令从事),让王子平限时离开。此后,黑龙会更加嚣张。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链接 青岛日侨

日侨最早进入青岛活动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日本人田原天南在其所著《胶州湾》中曾记载,“人数仅为五六十名,而卖春妇居其多数。”

据日本青岛守备军编著资料记载,1902年,青岛有日侨79人,1907年161人,1914年2384人,1916年12386人。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日侨一度急剧减少,但又迅速上涨,大批日侨返回青岛,把控青岛的经济命脉。据1935年的《外交月报》统计,青岛日侨10979人,约占华北日侨人数的50%。他们都是充当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急先锋。

据青岛档案馆史料显示,青岛日侨的遣返从1945年11月份开始,1946年12月结束,共遣返日侨7万余人。到1946年,青岛地区仅剩下日侨172人。

日本青岛居留民团

日本青岛居留民团原名青岛日本市民会,为青岛最大的外侨组织。建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会址在湖北路17号、5号。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日本市民会改组为日本青岛居留民团。

居留民团内有青岛商业会议所,下设商业部、工业部、贸易部、运输部、财政部等。该居留民团不同于一般侨民组织,不仅受日本领事馆委托,代办日侨卫生费、催缴房地产租费,而且在日本殖民当局和领事馆庇护下,拘捕、扣押华人,走私贩毒,制造事端,网罗侨民参与旨在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其他活动。

日本居留民团实际上还参与青岛市政管理。日本投降后,该民团亦随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