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孙运璿因病未能接班蒋经国 其全家曾定居青岛

2016-02-02 作者:宫岩

孙运璿曾任台湾“行政院长”被称为“台湾经济推手”

孙运璿蒋经国

孙运璿(孙运璇),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一生屡创奇迹:他曾经用五个月恢复台湾省电力,打破了日本人“台湾几年内将一片漆黑”的狂言 ;他推行“十大建设”打造经济神话,让台湾省平均“国民所得”从32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提到孙运璿 ,无人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很多资料说,如果不是中风,他很可能成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本期《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孙运璿 。

“北斗七星里的一颗星”

山东蓬莱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名人,抗倭英雄戚继光、北洋军阀吴佩孚,1913年又一位名人在这里出生了。作为家中长子,父亲孙蓉昌按照家谱给他起名,第一个是“运”,第二个字,连想了几个家中长辈都不同意,最后他从字典中随便找了个难字“璿”,指的是“北斗七星里的一颗星”,于是就有了孙运璿这个名字。

孙运璿的家境,可以通过杨艾俐的《孙运璿传》了解到:“孙运璿的祖父在北平开了一家米店,大伯二伯都在做生意。”整个家族的条件还不错,但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庇荫,因为父亲正在中国最早的法律大学——朝阳大学读书。养家主要靠大伯二伯,这样的生活可想而知,孙运璿曾经回忆:“从来没有白米饭,每天都吃玉米饼,大蒜捣碎加点酱油就是我们的菜。”

没有父亲在身边,生活上的苦他可以承受,但在学习上就难以承受了。他小时候自学打算盘,打到乘法不会了,听到隔壁大伯在教自己的儿子打,就拿着算盘过去,没想到大伯马上收起算盘拉起儿子:“运璿 ,今天太晚了,我们要睡觉,改天再教你吧。”母亲看到这一幕流下眼泪,搂着他说:“你好好学,将来一定赶上他们。”

六岁那年,孙运璿搬到蓬莱县城,进了国小,六年时光他奋力汲取书中的世界,曾经梦想着将来要做一名文学家。但有一天,在哈尔滨法院工作的父亲打消了他的这个想法,告诉他现在国家最需要两种人才:俄文人才和工程人才。

那时,孙运璿并不理解父亲的这个决定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12岁离开家乡去了哈尔滨一所专门为俄侨子弟办的学校。从最初一个俄文字母也听不懂到最后成为当届毕业生第一名。而提到这段时光,孙运璿说:“功课做得好,又连跳两级,可个子不高,又聪明过人,大家便给起了个绰号‘小孙子’,一直叫到毕业。”

一篇论文与抗日结缘

14岁,孙运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梦寐已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主修电机工程。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这时,两个声音在他耳边盘旋:留在哈尔滨,有工作 、待遇好、生活也稳定;回到关内,回到家乡。孙运璿选择了第二条路。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孙运璿穿上商人的长袍,手里拿着货物乘火车入关,火车每到一个车站,都有日本兵带着翻译盘问旅客。所幸孙运璿的山东话口音纯正,才顺利进入山海关。

回来了,他要为祖国、为家乡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不止一次参加过爱国游行,但真正与抗日结缘却因一篇论文。据《孙运璿传》记载:“1936年 ,他忽然收到一封信,信上说他写的论文《配电网新算法》得到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杂志》论文奖第一名,奖金一百大洋。”同时,他还收到一封信,来信者是当时一位在资源委员会任职的电力专家:“你这样的人才在铁路太可惜,没发展,到资源委员会来吧!”一声召唤,孙运璿到了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当时为储备抗日国力,大举兴建电厂,支援国防机械工业顺利运转。孙运璿的责任很重,他只用一年就建成了湘江四千万电厂,后因国民政府的转移,他的工作也不得不到处转移:拆迁湘江电厂到大后方、到陕西宝鸡抢运连云港电厂设备到四川、半年内建成青海西宁电厂……

五个月恢复台湾省电力

孙运璿一生中做过太多事,但提起最让他激动和欣慰的还是恢复和发展台湾省电力的事情。那是1945年,孙运璿担任台电机电处处长,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难。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里已经面目全非,电力系统全部遭到破坏,一到晚上一片漆黑。没有电,何以谈生活、谈经济发展。于是,这个最大的难题、最基础性的难题必须由他来解决。

他很快制定了计划,紧锣密鼓进行,中途却出现变故。齐新玉在《台前“行政院长”孙运璿》一文中介绍:“当时,台电的日本技术员约3000人,很快将被遣送回国,而大陆派去的接收人员不足60人。日本人狂言:‘台湾几年内将一片漆黑。’孙运璇很不服气,说:‘日本被我们打败了,还看不起我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干。’他找了数百名专科生,夜以继日地抢修全台遭到破坏的电力设施,结果在5个月内使全省电力供应恢复了80%。自此,日本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话说得简单,但这5个月孙运璿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能在《孙运璿传》中找到答案:“他们把床搬到发电厂,没活睡觉,有事就起来做。电厂缺零件怎么办?这边缺零件就去别的机器上找,找不到就找土工厂去做,就这样东拼西凑出了各种发电设备,就连吉普车和卡车都是拼装起来的。”

每逢接受访问,谈到最值得回忆的事,孙运璿最先浮上眼前的总是五个月内恢复电力。

他与著名的“十大建设”

五个月恢复80%的电力,孙运璿创造了奇迹,也让国民党当局看到了他的能力。1967年,他被任命为“交通部长”。但这个消息却让孙运璿全家人一阵惊慌,因为他们知道,官场复杂,而孙运璿个性单纯不易从政。最终,孙运璿还是接受了安排,他说:“上面摆在哪里,就是哪里,我没有自由,也没有选择。”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包括六项交通运输建设,三项重工业建设,一项能源项目建设,这就是著名的“十大建设”。其中,六项交通运输建设就是孙运璿筹划并负责的。基础建设的完成,为台湾经济起飞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曾经任“交通部长”已经让大家震惊,没想到两年后后,他又被调为“经济部长”,让当时很多人意想不到。但实际上当时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前任“经济部长”曾说:“我背着一大堆玻璃瓶,深恐一不小心就会撞破,现在这袋玻璃瓶就交给你了。”

玻璃瓶在一个性格急躁的人手中,可能容易摔碎,但在一个单纯的、沉稳的人手中则不会有这种担忧。“经济部”业务牵一发而动全身,孙运璿很明白这个道理,他在日记里写道:“各界对我保守作风,很表失望,但予深知‘经济部’业务复杂,不比‘交通部’。而且我一向喜欢平时的作风、言谈。如果故作惊人之语,就四不像,也不像我了。”仅仅用三年时间,他就赢得了大众的认可。

升任“行政院长”

从上学时,孙运璿就擅于研究思考问题,他在深度了解当时中国台湾的情况后,做了个决定:经济升级必须摆脱劳力密集,非得提升科技才行,就得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制造积体电路。提到积体电路,一位旅美华人曾经这样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只有美国才能做,那就是电脑、汽车和积体电路。”所以,当孙运璿打算投资研制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各种反对声中,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孙运璿欣喜的称之为自己的第六个孩子:“我自己有四个孩子,第五个孩子是台电(台湾电力公司),第六个就是工研院。”之后,他提升科技的步伐没有停止,他派曾繁城和曹兴诚到美国无线电公司学习。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还不清楚什么是半导体。如今,台积电和联电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公司。这份成功,离不开孙运璿的决定和坚持。这件事后,人们又赋予他一个称号“台湾科技产业的主要奠基者”。

1978年,孙运璿出任“行政院长”,受到岛内的高度肯定。齐新玉在文章《台前“行政院长”孙运璿》中说:“前‘立委’康宁祥回忆,孙运璿是国民党内能够坦诚回答问题的少数官员之一,‘如果他懂的问题,他会直接告诉你;不懂的,他会说‘我回去问清楚,马上告诉你’。过不了多久,你真的会接到孙运璿的答复’。当时在民间,随便询问一位老百姓,只要提起孙运璿 ,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对台湾的贡献。有关数据显示,孙运璿接任‘经济部长’时,台湾省平均‘国民所得’是320美元;他卸任‘行政院长’时,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000美元。”孙运璿被称为“台湾经济推手”。

孙运璿全家长期居住在青岛他的父亲葬于浮山

孙运璿掌控着中国台湾的整个经济命脉,来拜见他的人不计其数,可他立下“不应酬 、不题字、不剪彩”三原则 ,并告诉子女不得从商。他为台湾经济腾飞立下汗马功劳,一辈子却没买过一套房子。

孙运璿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是他这辈子最在乎的人,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但父亲孙蓉昌从台湾回到大陆后,再也没能回去,一直在青岛生活。父亲去世后,为了感谢青岛市台办对他的照顾,孙运璿坚持将父亲遗物全部交给台办。2000年6月,孙运璿回到了大陆,回到了他和父母曾经生活过的青岛。

他没钱买住房

孙运璿的官职越来越大,可他的生活并没有直线上升,还是那么穷,他还是那么“小气”。孙运璿的表妹刘冰琦说他“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因为这样一件事:

孙运璿担任台湾“经济部长”时,她们几个姐妹起哄要他请吃饭:“你从来没有请过我们吃东西,我们今天就去吃好吃的。”孙运璿说:“家里有东西吃,干吗出去花钱?”好不容易答应了,孙运璿竟然提议去吃卖烧饼油条的路边摊,气得妹妹们直骂他小气。出门时,他舍不得叫两部计程车(出租车),决定妹妹们搭车,他自己从宿舍走过去。一到小吃摊,孙运璿第一句话就问:“老板,什么最便宜?”老板说:“烧饼油条最便宜。”妹妹们这回可是铁了心要整整这位大哥,抢着问老板:“什么最贵?”老板回答:“咸豆浆最贵!”妹妹们抢着答:“那就每个人来一碗咸豆浆外加一个蛋!”他的脸色真的变了,赶快看看口袋钱够不够。

《海峡都市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孙运璿清贫没钱买住房》,其中说:“孙运璿母亲长年重病,一半的薪水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剩下的薪水还要养活一大家人,生活确实很紧。在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为孙运璿做的纪录片中,孙夫人透露,结婚时孙运璿就很穷,直到当‘部长’,还是很穷;薪水不够用,她只好把从娘家带来的东西一件件拿到委托行卖。孙运璿即使当上‘部长’,口袋还是空空。有次参加研讨会,遇到募款,他急着找救兵借钱,一看没人可借钱,只好赶快躲到厕所去。”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带领台湾创造经济奇迹,一生却没有钱置任何房产。这使每年帮他填写财产申报表的表妹刘冰琦感到轻松。她说,那么多栏目,她只需写“以下空白”就完成了。

孙家收下一个鸡蛋

孙运璿是个办事非常谨慎的人,他在当台湾“经济部长”期间,给自己立下了三不原则:不应酬、不题字、不剪彩。了解他的台电(台湾电力公司)老员工都知道他还有个原则:不收礼。有件事在台电流传着,有一次台电部属们送了两只母鸡作为孙运璿夫妻添女儿的贺礼,孙运璿正巧不在家,他的母亲及夫人都不敢收,跟员工拉拉扯扯之间,一只母鸡竟下了一个蛋。最后采取折中的方案:孙家收下那个蛋。

不仅如此,他也给家人立下规矩,比如“绝对不能从商”、“不过问经济政策”等……其实不需要多说,孙家的子女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孙运璿清贫没钱买住房》中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看到孙运璿的原则:孙运璿曾经召集家人齐聚一堂,以在家鲜少出现的严肃表情告知家人:“你们以后绝对不准从商。”孙运璿解释,,因为从商,多少会跟他所管的业务有关,就算再公正,也多少会让人说闲话,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连碰都不碰。时至今日,孙家四名子女,三名在外地工作,大女儿孙璐西是台大食品科学所教授,女婿黄镇台也在大学担任教职,现为董氏基金会董事长,投身公益行动。

次子孙一鸿曾在孙运璿八十大寿的纪念专辑中提到,在能源危机时,孙运璿担任“经济部长”,当时大家都在猜油、电价调高的时间跟幅度,但孙运璿只是跟孩子借计算器,和相关人员在家密商。会商后,他们很好奇地问爸爸结果,孙运璿跟家人说:“明天看报就知道了。”孙一鸿表示,孙运璿要求他的家人,要和一般百姓有相同的待遇。

不只调高油、电价家人无从事先得知,连他接任“行政院长”,也是直到报上正式发表人事新闻之后,他才召集家人,告知这项决定和接受的原因,寻求家人的支持。

把父亲遗物送给台办

大家都知道,孙运璿是出了名的孝子,当初选媳妇时他唯一的原则就是,要跟母亲合得来!而到中国台湾后,他马上把母亲和妹妹都接了过去。比起母亲,父亲孙蓉昌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始终记得父亲曾经问他的那句话:“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其实,孙蓉昌从台湾回来后一直在青岛生活。民革青岛市委秘书长王夕源在《台湾“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孙运璿》一文中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孙运璿接受了恢复和发展台湾电力的任务。临行前,他在青岛把父亲孙蓉昌托付给自己的同事与好友——时任青岛电厂厂长徐一贯。青岛解放时,徐一贯为保护电厂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徐一贯曾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是民革青岛地方组织成立的召集人和创始人,也是孙运璿父亲加入民革的介绍人。孙运璿养母李蔼如1980年加入民革,1990年9月病逝。他们一直居住在大学路30号。”据市南区档案馆考证,大学路30号曾是孙运璿的住宅。大学路30号,这是一栋二层的小楼,小楼正面中间凸起的飘窗,让楼体设计显得非常别致。小楼前的院子不大,却种满了各种植物。椭圆形的花坛里,几株古树蜿蜒着将身姿扭向一方,宛如飞天的舞女。

提到孙运璿与青岛之间的关系,原青岛市台办主任王广尧更有发言权,他将这些写进《拥抱太阳》一书中:

孙先生的父亲长期居住在青岛,一直是我们台办照顾和联系的重点对象。老人去世后,墓地也是由台办代为选址(葬于浮山)和管理的。为了感谢青岛市台办对其父亲生前的照顾,在老人去世之后,孙先生特地嘱咐来青岛办理后事的亲属,把老人的遗物全部交给台办。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台使用多年的日产十八英寸彩色电视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放在我的办公室使用。每逢台湾客人来访,我给他们介绍电视机的来历,了解了孙先生的这份情义,大家都十分感动。

2000年6月,孙运璿终于来到青岛,来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当我们迎上前去紧握着他的双手时,我分明看到了孙先生的双眼噙满了泪花。”他在青岛四天,我们陪他给父亲了扫墓、游览了青岛市容。当看到高科园旅游度假区附近的海滨雕塑园时,他眼睛一亮,惊呼:“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一样!”而当他置身其中,细细品味,又感慨地说:“比黄金海岸还要漂亮。”

他是蒋经国选好的接班人

2006年2月15日,孙运璿病逝,享年93岁。对于他的去世,各界唏嘘不已。如果不是突然中风,他应该是蒋经国选好的接班人。齐新玉在《台前“行政院长”孙运璿》一文中介绍:

正当岛内各界期待孙运璿在政治上再上一层楼时,1984年4月24日,他早上起床刮胡子时,突发脑溢血中风,政治生命就此画上句号。蒋家第三代回忆说,孙运璿如果不是病痛缠身,将是蒋经国接班人的唯一人选。据了解,蒋经国当时对孙运璿非常信任。他曾对康宁祥表示:“我如果有财经大事,总是找有关人员讨论。孙运璿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会跟我辩论,但是一旦形成决策,他就会全力执行,绝对不会推说这是别的部会或上级的指示,他自己不同意。”前“行政院长”郝柏村也曾透露,蒋经国晚年曾亲口对他表示,接班人选应该是孙运璿 ,“虽然当时经国先生提名李登辉为副手,但并没有把权力全部交给李的意思。他坚持让孙运璿做‘行政院长’,是预计任期届满时,让孙运璿做接班人,但后来孙运璿中风了,连‘行政院长’也不能做了”。

只是这世上没有如果,从政几十年,他不仅赢得了台湾民众的支持,更赢得了很多重要人士的信赖和尊重。

陈文念在《蓬莱小面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说,相传孙运璿病重期间,不思饮食,唯想念家乡的蓬莱小面,周总理听说后,特请胶东厨师在北京做好之后,派专机绕道香港送至医院,孙先生收到后泪流满面,和泪吞下了面条,对周总理的恩情感激不尽,一碗蓬莱小面勾起了离乡游子的多少眷恋之情!

杨素在《孙运璇与台湾最好的时光》一文中介绍,孙运璿办事稳健,蒋介石和蒋经国把到处惹事的蒋孝文交给他看管,要蒋孝文到台电磨练。蒋孝文上班第一天,孙运璿就把他叫去训话:“台电是有制度的,我们准时上班,一点都没有特权,你办得到吗?办不到你不要来好了。”蒋孝文说:“我办得到。”就这样,蒋孝文成了台电人。蒋孝文初到台电,积极承办业务,甚至直接到被视为禁区的军方查电表,要各单位把电费与罚款补缴上来,成绩相当出色,两蒋也很高兴。可惜好景不长,蒋孝文因为好酒,又有尿毒症等病,在办公室突然发作,虽然紧急救治,身体却再也难以负担工作,但蒋经国并未因此责怪孙运璿 ,反而对他更加重用。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