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即墨雄崖所故城 600年城楼仅容一车通行
2014-12-09 作者:

信网12月9日讯 每当天气晴朗的午后,温和的阳光洒在古老的青石门楼上,雄崖所故城城楼下就会坐着一排老人,面朝通向村外的路安静地看“光景”,时不时说笑上两句,偶有汽车、自行车甚至小狗闯入这幅画面,老人的目光就会齐齐地被吸引,直至“闯入者”隐没在城门楼内,老人们才收回目光,又继续背靠青石谈笑……
这安静又美丽的地方就是雄崖所村,56岁老姚的老家,让老姚魂牵梦萦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他童年的记忆、年迈的老母亲,更有他如亲人般的老相亲。“现在随儿子住在城市,人和人之间都谁都不理谁,住了几年都不知道邻居叫啥,跟老家的邻里关系差远了,哪如老家人亲啊!”据了解,故城雄崖所为明初为抗击倭寇而建。清雍正时期该所被裁撤,城池因此被废弃,惟南门及南门楼保存完好。

●600年城楼仅容一辆轿车通行
开车去雄崖所故城的路上,司机张师傅远远地就看到了门楼:“到了到了,那肯定就是雄崖所村!”记者看着远处一处石门楼,跟雄崖所故城资料上的样子一模一样。一些老人在城楼脚下一字排开,靠城楼坐着晒太阳,安静地着看通向村外的这条路。
张师傅开车靠近门楼时,引起了老人们的注意,纷纷车开向石楼下的门口。记者看着又窄又暗的门洞,担心车是否能开过去,经验丰富张师傅笑着说:“路宽着呢,没问题!”说着,车进了仅容一车宽的城门楼,车辆颠簸着,接着眼前一亮,车停在了城楼内石板铺成的路面上。
记者下车转身看着这座古老的城楼,城楼内侧门洞上方刻有“迎薰”二字,记者了解到“薰”通“熏”,有“和暖的南风或东南风”的意思,温煦美好。这座保留完好的城楼为雄崖所故城的南门,关于“迎薰”也有人提出,《孔子家语·辨乐解》中“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就是所谓的“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因此南风后来往往又称薰,并且又有了太平治世的意谓,因此“迎薰”其实也包含了一种对政治理想的向往。
找地方停好车后,记者又踏着石路,顺着门洞抚摸着墙壁上的砖石走出城门。城门外,两只两米余高的石狮守卫在门口,一些村民或站或坐靠着石狮聊天,城门楼上仍能看出“奉恩”二字。旁边不少老人安静地坐在城楼脚下,时不时说笑两句,偶有汽车、自行车甚至小狗闯入这幅画面,老人的目光就会被吸引,直至“闯入者”隐没在城门楼内,老人们才收回目光,又继续背靠青石谈笑……

●村中年轻人多在外打工
几只家养的小狗自在地穿梭在老人周围,一位原本坐着的村民蹲起身招呼一黑一黄两只小狗过去嬉闹,没想到被黄毛小狗一拱,瞬间就倒了,引得周围的老人大笑。与雄崖所故城南门的车来车往相比,刚修复不久的西门倒多了一份清静。进入村内向北走了不久,眼前就横着出现了一条宽敞的石板路,顺着这条石板路一路向西爬坡,就会看到雄崖所故城的西门。这里也有不少村民聚在一起聊天,有些村民直接盘腿坐在石板路上。他们告诉记者,西门楼之前不是这个样子,本来已经损毁严重,最近才修复的。
77岁的李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就是雄崖所的人,村子多少年了都是这个样子,在石头房间长大。80多岁的黄大妈说,自己是年轻时嫁到雄崖所村的,在老房子里住了半个多世纪,现在靠种地为生。有位村民告诉记者,雄崖所村地势不平,耕地大多在山坡上,耕作时用不上机械,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的地主要靠老人耕种,辛苦且收入不高。“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离开村子到外地去,”两位老人说:“因为出去打工才能赚到钱,能让日子过得好一些,有本事的孩子都出去了。”老人称,村里很多孩子都到外地打工了,而在本地年轻人结婚后在老城外建起了新房,老房子里居住的主要是老人。
记者发现,古城内还保留着不少石头老房子,有些虽然被保留下来了,却无人居住,还有一些墙面是石头的,屋顶却换成了红色的新瓦。村民称,这是在修葺过程中,原来那种青色的“小瓦”没处找了,只能全部换成这种新的“大瓦”。村中有的地方只挂着“城隍庙旧址”的牌子,却只有一截断墙,已经看不到这个古村原来的面貌。
夕阳渐渐西下,太阳收起了光芒,没有阳光照射的城门楼凉意袭来,开始有老人慢慢起身,背着手、弯着腰,将板凳背在身后,跟旁边的老伙计打个招呼,一步步地往城楼内走去。
说起雄崖所,也得说说司机张师傅,在去往雄崖所村的路上,记者将目的地的情况就告诉了司机张师傅,张师傅显得很有兴趣。在到达雄崖所村时,也是张师傅第一个发现了城门楼。
进了城门,记者刚下车,找好角度举起相机,就发现镜头里“闯”进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师傅举起手机正对着城楼拍照。记者乐了,就这样按下了快门,留下了张师傅“伟岸”的身影。随后记者拍照,张师傅也没闲着,在南城门楼附近转着圈游览。
这个静谧的小乡村里到底藏着多少人文财富,600年沉淀下的雄崖所究竟能给像我们这样一个外来者带来怎样的心灵感受,估计只有来过这里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还是在老家村里住着舒坦”
老姚名叫姚显恩,今年56岁,也是地道的雄崖所村人。他的母亲就住在离雄崖所故城西门不远的一条小巷里,老姚说,这里曾被人叫做姚家街,这条路边房子里住的人都姓姚。他指着对面的一所破旧的石房子说,这里曾是一座“家庙”,后来在建国初期被村里收去,分给了一个有功劳的军人,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
“其实村里曾有好几座家庙,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全家人去家庙里面拜祖宗、给老祖宗点香磕头都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老姚回忆说:“现在村里的家庙全部没有了,现在还保留有宗谱,有祭拜祖宗的习俗人家,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将宗谱请出来在家里拜一拜了,平时只能收起来。”
老姚说,他现在跟儿子一起在西海岸新区居住。“儿子在黄岛买了楼房,自从有了孙子,我和老伴就离开了雄崖所,搬到黄岛跟孩子一起住了。这两天家里有事,我临时回来到村里,过两天我还要回黄岛。”
“这几年在黄岛生活,会不会想念老家?”“想啊!”提到“想家”老姚说话的音量和语气大了一些。“离开雄崖所村后,留下老母亲自己在老家生活,让我特别挂念,经常想母亲,而我老母亲也经常跟我打电话说想我,问啥时候有空回来看看她。这不,我有空就回来看看她。”老姚说,其实自己在城市生活,特别是刚去的时候也有些不习惯。
“我觉得城里人的生活跟农村就是不一样!”老姚说:“城市有好的地方,比如说卫生习惯就不一样,城市在外面太讲究卫生,生活环境也好,而农村就没那么多规矩,有些事情不太讲究,卫生也不太注意,也没人在意。但是,我觉得城市给我最不习惯的地方就是,城里人防备心太大,没有老家乡亲之间亲。”
老姚说:“在这里,一出门满大街人都相互认识,邻里之间没事就相互串个门,去邻居家推门就进去了,相互也没太多防备,人和人之间也没那么多复杂想法。在城里就不一样了,我在黄岛住了不久就发现,在城里的小区,有些人作为邻居住了好多年,都互相不认识。”老姚说,自己刚去儿子那里住了没几天,儿子就惊讶于老姚已经跟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的人全认识了。
“还有,在城里,别管多好的亲戚朋友,一起吃饭必然要去饭馆,上次儿子叫着我和他个朋友去吃饭,花了1500块,没吃着怎么好,光花钱买个名堂了!这要是在村里啊,叫着伙计来家里吃饭喝酒,既亲切,又放松,多好!”老姚说,儿子嘱咐他,出门不要随便听人搭讪,也别告诉别人自己家的地址,更不能领着外面的人来家里做客,这让老姚十分不适应。“就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这一点,还是在老家住着舒坦啊!”老姚笑着说。

●故城雄崖所的历史和未来
据丰城镇宣传部主任张世岩介绍,古城的城墙曾经修葺过,但所用材料大部分仍是明朝初建时的石砖。南门经过多次修葺,门洞和城楼仍巍然屹立。记者看到,通往门楼的楼梯铁门被上了锁,得知通往门楼的钥匙由专人看管,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门楼的安全。门楼正房3间,两侧配以耳房,短檐收厦,不饰雕琢,显示的是一种威武雄壮、坚不可摧的军阵风格。西门门楼虽圮,门廓犹存,是我国东部沿海唯一可以窥见的古建筑所城。
据介绍,雄崖所村处地东瞰大海,西扼群峰,是兵家必争之地。丰城镇的工作人员张世岩告诉记者,雄崖所是著名历史遗址九卫十八所至今保护较完好的,是明、清两代抵抗倭寇的海防城堡。由于当地村民对文物保护意识强,古城遗址一直保护完好。直到最近几年,这座古城在经历了长期的风吹雨打后,才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近年,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雄崖所村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年3月,丰城中心社区的雄崖所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首批古村落。
据了解,雄崖所故城位于即墨市丰城镇北约7公里,以其东北隅白马岛上的一座雄伟断崖而得名,蕴藏着600多年的历史。故城雄崖所为明初,主要为防倭寇侵扰而建,自建制那天起就真正起到了保卫海防、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要作用,袭掠崂山沿海及鳌山湾的倭寇自此不敢犯境,丰城镇工作人员介绍,据《明史》及工作人员清同治《即墨县志》载,随着包括雄崖所在内的山东半岛巡检、卫、所海防体系的建置完备,再加上明朝时国家对海防训练的重视,这些以防为攻的城池对倭寇起到了震慑作用,并使其不敢轻易来犯;也正因如此,“无用武之地”的雄崖所在清雍正年间被裁撤。早已于明末崇祯年间停袭的千户、副千户、百户及其后人,裁撤之后的军户及其后人,次第放下武器,专事农桑。数百年前从安徽、河南、云南、江苏等地逶迤而来的屯垦戍边的大明子民,终于又一次回归本原做回了农民。城池因此被废弃,大部分被毁弃,惟南门及南门楼保存完好。
雄崖所原是一正方形的城池,每边长500米,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内以“十”字大街贯通四城门。雄崖所设正千户2员(正五品)副千户2员(从五品),百户5员(正六品),按编制1120人,其中京操军春戍250人,秋戍319人,守城军51人,屯田军77人。如今雄崖所共有19姓氏,其中李、王、陈、韩、陆是当时军户的后裔。
记者从即墨市政府网站了解到,丰城中心社区结合青岛凤凰雄崖生态休闲区建设工程,聘请青岛理工大学规划设计院对雄崖所编制保护性规划,并对189处明清老房屋逐宗调查摸底拍照,予以重点保护;投资450万元,对中心十字大街铺设了青石板,全部采用老旧青石,修旧如旧,安装仿古路灯,所有管网下地,方便群众出行,并对孙家巷、陈家巷、九曲陆家巷等6条具有特色的小巷进行恢复性建设;投资30万元,设计安装旅游标识牌50个,与青石板路同步铺设,充分挖掘展示雄崖古所悠久的历史文化。计划对10栋老房屋回收置换,打造年代主题展馆。
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雄崖所海防历史文化博物馆内展示了守城官兵所用拴马石桩和马槽,武将练武的石礅,还有古建筑上雕刻精美的瓦当,一件件文物无不诉说着海疆卫所六百年沧桑岁月。博物馆整体设计参考明清建筑风格,馆内主要陈列雄崖所地区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的出土文物,明代海防历史、人物事件用品,明代、清代海防的设施、战车、武器,以及雄崖所民众的民俗、生产、生活等物品,成为人们认识了解海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
信息中还提到,3月份,青岛凤凰雄崖生态休闲区建设启动,作为休闲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崖所将连同金口镇的凤凰古村和丁字湾湿地以“一核两翼”的崭新姿态呈现在市民面前。青岛凤凰雄崖生态休闲区将以立足胶东半岛、融入大青岛,建设青岛本土特色生态休闲精品项目为总体目标,通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软硬环境的建设、配套,为青岛国际化城市和蓝色硅谷打造一个初具形态、颇具影响,充满自然魅力和海岸乡村风情的集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户外休闲、健身运动、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滨海生态休闲区。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