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最爱讲话点名 来青岛住在山海关路13号
2016-03-24 作者:宫岩

抗战期间因作战失败处决的最高官员是谁,你知道吗?这样问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如果问你知道韩复榘吗?想必很多人都会点点头。这位曾经统治山东七年的国民政府高官给人留下了多种形象: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专横军阀、爱点名爱训话、喜欢断案自诩为“韩青天”等。
他19岁开始戎马生涯,却在48岁人生顶峰时画上句号。纵观韩复榘这一生,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一盘棋赢来一段婚姻
这里是河北省霸州东台山村,韩复榘的出生地,时间是1890年1月25日。很多人说他没文化、大老粗,但韩复榘之孙韩宗喆在《祖父韩复榘的青少年时光》中明确告诉我们,真相不是那样的:
“韩氏家族世代书香,族人多为读书人。韩氏自第八代至第十七代(父亲为第十八代)有男性直系后裔20人,皆为学子,其中庠生9人,贡生9人。韩复榘的父亲韩世泽耕读为业,家道小康,1886年考上秀才,后在本村和邻村任塾师。”
书香之家,父亲又是老师,韩复榘自然也不会成为没文化的大老粗,相反他比其他孩子接触的更多。他“随父亲读书,通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春秋左传》等,此外还学习古文选、八股文 、唐诗绝句,尤其偏爱书法,时时临摹,颇有造诣,小楷更见清秀工整。”
17岁,韩复榘结婚了,新媳妇比他大两岁,是著名学者、教育家高步瀛的侄女高艺珍。当时,他还没有工作,也没有单独的房产。
现在有车有房工作好,都不一定能找到个好对象,韩复榘怎么就有这样的本事?据说,这个媳妇是他用一盘棋赢回来的。这事也被韩宗喆写在《祖父韩复榘的青少年时光》中:
“一天,韩世泽携韩复榘去县城东北20余里之北庄头,探望当年同窗的高步瀛。高步瀛早听说复榘小小年纪,棋却下得不错,遂与之对弈。在博弈中,复榘不时向高步瀛透露自己的攻略,恭请对方警惕。棋罢,高步瀛即向韩世泽坦率表示:‘令郎少年敦厚,将来必有所成,我愿以小女相托,盼兄勿拒。’韩世泽大喜,就此两家订婚。”
很快他们举办了婚事,时间是1908年秋。这一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驾崩。这期间,婚嫁概不准动用丝竹及锣鼓响器,衣着不准染有红紫诸色,待客更不准摆设酒宴。为什么选择此时办婚事?原因就在于这样男方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女方也可为陪嫁寒酸遮羞。
有时候,这些读书人的想法确实让人想不通。婚后,父亲韩世泽托人给韩复榘找了份工作,在县衙户房内当“帖写”,主要工作是伏案誊录文牍。
涉赌闯关东结识冯玉祥
17岁,韩复榘成家立业。可他过得不开心,每天按点到户房上班,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单调枯燥没有挑战性 、更没有激情,关键是工资还少得可怜。他很憋屈,无处发泄,后来竟染上了赌博,导致债台高筑。
这让韩复榘无颜面对父亲,更不知怎样面对妻子,无奈他做了个决定:闯关东。临行前,妻子高艺珍给他一只空心银镯子当盘缠,那是她仅有的陪嫁首饰,告诉他,“男儿应志存高远、发奋图强,到外边闯荡出一番事业来!”韩复榘在院中向父母居住的北屋磕了三个头,转身离去。
以前,日子过得再清贫,身边还有关心他的父母妻子。但离开家,他只能靠打短工过半饥半饱的日子,不幸的是,这期间又患了伤寒,病倒在一家小客店内。店主夫妇看他可怜,照顾了20多天,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
绝望中的韩复榘起了轻生的念头,他想起小时候在医书上看到的“伤寒病人喝凉水必死”的“医学理论”。于是,在一天夜里,韩复榘喝了一肚子凉水后跑到一片墓地里,等待死神把他带走。没想到,迷迷糊糊中出了一身汗睡着了,第二天睁开眼,身上竟然有劲了。韩复榘意识到,可能自己命不该绝!等身体养好后便去北洋新军报名参军去了。临走前,他给店主夫妇磕了几个头,认他们为干爹干娘。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韩复榘的福很快就来了。他去招兵处报到,负责招兵的写了“韩复”两个字后,不知道第三个应该怎么写,韩复榘拿过笔在草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个“榘”字。这一幕恰好被一位身材高大的军官看到,对他说了一句话:“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两下子,行了,你就留下吧。”
就这样 ,他成了清政府北洋新军第二十镇四十协八十标第三营的一名副兵,开始了戎马生涯。更幸运的是,他结识了管带(营长)冯玉祥,那个身材高大的军官。
为啥投靠蒋介石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韩复榘有文化、写字漂亮、长得又斯文,半年后便当了司书生。之后,随着冯玉祥的升迁,勇敢善战的韩复榘由连长升到团长、旅长,后被冯玉祥提拔为第2集团军第6军军长,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成为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被称为“十三太保”。
照说韩复榘应该感激冯玉祥才是,但事实上不仅没有感谢,反而恩将仇报。韩复榘叛变时,冯玉祥绝望极了,作家刘秉荣在《民国官场迷信实录》一书中介绍说:
“冯玉祥听说韩复榘、石友三等投靠蒋介石,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地,经急救才缓过来,冯哭着对左右说:‘韩复榘入伍时,他的小辫是我亲手给他剃的。’冯哭着说,一抬眼看见外边的卫兵,双眼滴泪,手指那卫兵说:‘当初石友三就和这卫兵一样,常替我站岗,我看这个卫兵将来也靠不住。’此后,冯一连数天,茶饭不思,不住地念叨:‘韩复榘的小辫还是我剃的呢。’”
至于韩复榘为何背叛冯玉祥,刘秉荣在书中说了这样一件事:“韩复榘是个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样样都好。时河南民团司令何其慎投其所好,给韩吃喝嫖赌提供了种种方便,还为他物色了一个叫纪甘青的戏子为妾。冯玉祥一向治军很严,绝不准官兵嫖赌,韩的行为传到了冯的耳内,冯甚为震怒,但对韩处分又不好,只好借故把何其慎押起来,又在高级军官会上大骂嫖赌玩乐之人。冯这样指桑骂槐,弄得韩脸上一红一白的。”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则认为:“冯玉祥的家长作风很浓,又是个直性子,对部下抬手就打张口就骂,毫不留面子。对放荡不羁的韩复榘来说,挨打挨骂是家常饭。随着地位的增高,羽翼的丰满,韩复榘对冯玉祥的做法就越来越接受不了,矛盾一点点积累。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略用怀柔的手段,又是上门拜访又是给钱,就轻巧巧地把韩复榘拉了过去。其实,冯玉祥是被蒋介石挖了墙脚。”
韩复榘投靠蒋介石后 ,驻扎河南。不久,又当上了山东省主席,此后统治山东达七年之久。
韩复榘的两个爱好
关于韩复榘,坊间对他有众多传闻。说他是个大老粗,却很喜欢讲话,所到之处必要演讲一番。路卫兵在《爱演讲的韩复榘》一文中举了几个例子:
在齐鲁大学演讲,韩复榘的开场白是:“诸位、各位、在其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五分之八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继而开始大放厥词:“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韩复榘不但爱演讲,还喜欢评论时事。针对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韩复榘就有过一番高论:“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
他还特别喜欢点名,有人曾说:“韩复榘的政治,就是点名”。点名严苛到什么程度?相京的《韩复榘的治官术》中有这样一件事:
“由于韩复榘喜欢点名,因此各级公务人员不论住得远近,都要按时一律参加。那时济南没有公共汽车,小公务员连自行车也没有,因为怕迟到受罚,不少人一夜都睡不好觉。一次,民政厅的秘书黄霖,是个前清举人,长长的胡子,60多岁了,在各机关集合队伍跑步到讲台前时,跑不动,只好大步走。韩复榘看到,大发脾气说,‘你特别,别人跑你不跑,胡子长,该有多重?能压得你跑不动?老也不行,干,就得听我的,要不就别干。’黄霖无奈之下只好当场把证件交出开差了事。”
还有这样一件事:1931年1月6日上午8时整,韩复榘突然到济南市政府朝会点名,由于到的人不多,他一怒之下,竟用笔将点名册上的人名全部划掉,批曰:“解散市政府!”当天中午,市长陈维新被免职,可怜的陈维新仅仅当了3个月的济南市长。
对于点名严苛这里不多评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治官术。说他是个大老粗,在文章一开始也已经解释过了,人家生在书香家庭,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韩复榘作战勇敢,又比较有文化,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至于说他爱演讲并留下的那些段子,也只是娱乐一下罢了,其实韩复榘说过不少有意义的话。比如1935年4月,他在第三路军“军官训练班”上就战术问题讲话:“书面上的知识拿到社会上去应用,是很难恰当的”,必须“实事求是地埋头去做,才会有相当成效。不然仿佛闭门造车,最后是要失败的。”
韩复榘的人生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从19岁参军到参政之前,一段是从1930年投靠蒋介石主政山东开始。那么,他和青岛又有啥关系?

韩复榘在军界勇猛善战,在政界虽然屡被吐槽,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有人说,韩复榘军政通吃,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生活肯定过得很奢靡吧?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真相恰恰相反 ,他在青岛山海关路13号建了自己的别墅,要求不能花太多钱,他带儿子参加青岛市长沈鸿烈的宴请,却因没见过鱼翅闹了个大红脸。
青岛山海关路13号别墅
作为山东省的一把手,韩复榘跟青岛之间的故事可以围绕山海关路13号的那座韩复榘别墅展开。
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在《青岛老别墅》一书中介绍: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青岛为中央直辖市,虽然行政上省、市并列,但青岛地处山东境内,韩复榘便常来青岛。山东省教育厅在青岛开办国立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来青岛视察,听说开发八大关别墅区,他到太平湾一带参观,觉得果然环境很好,就买下了地皮,由他的儿子来青岛操办建筑。
这座别墅1935年建成,由中国建筑师张景文设计。别墅建筑面积895.57平方米,两层,有地下室,砖混结构,挂瓦式的屋顶,红砖墙面,花岗石砌成的墙角,整个建筑庄重大方。与其他别墅主人不同,韩复榘对别墅的要求是:“既要有中国风格,又要融入八大关别墅区欧陆风格的大环境中,并要求不要花钱太多。”
作为一名军政两界通吃的老手,不止一个人说过韩复榘是个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样样都会,生活更是奢靡。但鲁海先生否认了:“他是冯玉祥带出来的,在旧中国军队将领中冯以生活俭朴著称,韩复榘受之影响,也非常俭朴。”
鲁海先生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韩复榘带儿子韩子华来青岛,青岛市长沈鸿烈盛宴招待,有道菜让韩子华大开眼界,这道菜便是“红烧鱼翅”。韩子华从未见过,便忍不住问父亲:“这一根根的是什么东西?”话音一落,大家哄然大笑,韩复榘脸都红了。
对于这一点,韩子华也曾回忆说:“父亲对吃饭十分随意。平时他在自己办公室单独用餐,每餐两菜一汤,都很平常……在父亲身边的夏天里,我们都会随父母去青岛避暑。母亲体胖,非常怕热。在青岛山海关路13号,我们有一所两层楼的欧式小房子。汪精卫、宋子文都曾在这里住过。这房子到现在还在,成了青岛的旅游景点,名字叫‘韩复榘别墅’。”
汪精卫来青岛住在这里
在青岛期间,韩复榘多住山海关路13号别墅,但次数不多,时间也不长。他的妻子高艺珍住的时间长一些。
韩复榘别墅建成不久,就迎来一位重要客人——汪精卫。
据鲁海先生介绍:“1927年汪精卫从法国回国,建立国民党改组派与蒋介石对抗。1932年蒋汪合作,汪精卫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山二虎,互相摩擦,矛盾深重。1935年夏,汪精卫离开南京到青岛,声称‘与大海为友,不问政治’。韩复榘闻听,请汪精卫住在山海关路13号自己的别墅里,并聘请了高级厨师为他做饭。汪精卫摆出一副脱离政治的姿态,漫步海滨,看书消遣,拒不接见新闻记者。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这一做法引起国内外政界广泛关注,蒋介石十分尴尬,派人进行斡旋。在国民政府文官长魏怀力劝之下,汪精卫又‘以大局为重’重回南京。汪精卫在青岛的一切生活费用都是韩复榘支付的。”
山海关路13号别墅,因在韩复榘妻子高艺珍名下,一直未受影响。1953年,中央接待委员会收购八大关一带别墅,也从高艺珍手中花了42770元买下这座别墅。1957年,这座别墅拨交青岛市交际处使用。如今,这是韩复榘在青岛曾经存在过的唯一痕迹。
他想把青岛大学改为山东大学
韩复榘来青岛时,常常去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山东大学)视察,勉励办好大学。说到青岛大学,有两个人心里很不痛快,一个是韩复榘,他一直对大学在青岛办而不在济南办心存芥蒂,掏经费不痛快,想把青岛大学改为山东大学;还有一个人,就是当时的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他几次提出辞职,不愿跟官员周旋。
《杨振声在国立青岛大学》一文称,杨振声心生辞职之意,大概从韩复榘巡视青岛大学就萌发了。一天,韩复榘在沈鸿烈的陪同下,来青岛大学巡视。杨振声在休息室召集教员和韩复榘见面。沈鸿烈先开口说:“主席,这是我们自己的学校,你不必客气,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韩复榘嘿嘿两三声之后,慢条斯理地说:“我没有什么话要说,各位老师都教得很好,很好!”随后大家就走到礼堂,由韩复榘向全体师生“训话”。杨振声对韩复榘与沈鸿烈的言行非常反感。
其实,国立青岛大学的成立离不开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何是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努力,更离不开韩复榘对他的支持。韩复榘刚到济南上任时,省府班子基本上都是他从河南带来的原班人马,只有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是蒋介石点名安排过来的。但韩复榘主政山东七年,从未拖欠教育经费,也没有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亲信,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韩青天”与胶州石姓后人
主政山东期间,韩复榘还有个名字在济南、青岛两地叫得响亮——“韩青天”。因为韩复榘喜欢审案断案,所以自称“韩青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二十三日的《青岛晚报》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济南郊外驻军抓到两个小偷,一个偷牛的、一个偷鸡的。而韩复榘审判的结果是将偷牛的无罪释放,偷鸡的被判处死刑。为什么呢?因为“韩青天”说了,牛是又蠢又笨的东西,从牛棚里偷出来,并不要什么本领,这是牛主人自己的疏忽。而鸡呢是能飞的,偷鸡贼一定要有飞檐走壁的本领才行,要是山东有这么十几个能飞檐走壁的人,那我韩复榘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胶州百家姓》中也记载了一件事:石姓家族的后人石德昌和石宝林为争18亩老茔地,把官司打到胶县衙门,县里没法断案,两人又把官司打到了济南。韩复榘亲自审理案件。双方陈述完后,韩复榘让他们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才是石姓家族的人,石宝林拿不出,石德昌却从包袱里拿出石姓历代先祖的神主牌位。根据这个牌位,韩复榘判案了,茔地归石德昌所有。石德昌打赢了官司,回到旅馆后把这牌位摆在房间的大梁上,因为高兴多喝了几杯酒,第二天走的时候又忘带了。
“韩青天”的名号实在太响,甚至还成为相声大师刘宝瑞的经典相声:为了迎接韩主席来演讲,一个小兵早上六点就开始站岗,可谁知中午11点了还没有到,也没人换岗,又困又饿,小兵扛着枪倚着墙打起盹来。可就在这时,韩主席的车来了,他下车上去就是一个大耳光,开骂:“他妈的,让你在这儿站岗,你怎么睡了,真他妈的玉不琢不成器!”一说这句话,那当兵的就跪下了:“我永远记住韩主席这句话!”韩复榘一听来气了,说道:“你记住这句话干什么?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小兵说:“我在这里睡觉,你要是遇不着 ,不就不生气了吗?”韩复榘一听乐了:“好小伙子,没想到你能耍枪杆子,还能耍笔杆子,看来你有点学问,来人,给他弄个连长当当!”
沈鸿烈与韩复榘
看到这里,见识了韩复榘的多面性,大家是不是也很疑惑,他到底是个什么人?不光我们看不懂,就连当时与他关系不错的沈鸿烈也没看透,沈鸿烈曾经说:“韩先生这个人真奇怪。你说他好赌吧,他只打打麻将,而且打上四圈就让给别人;你说他好嫖吧,他常常睡干铺。”因为看不懂,所以更难以理解他对很多事情的选择和决定。
1938年1月24日,日本人侵入山东后,韩复榘不战而逃,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决了韩复榘。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因作战失败被枪决的最高官员。
为什么偏偏是韩复榘?原因太明显了: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除“共”不力,又在青岛接待过汪精卫,于是替罪羊只能是他。
韩复榘被枪决后,山东省政府主席空缺,蒋介石有意让张学良的部下于学忠接任,于学忠考虑到韩复榘逃跑后,山东省政已乱,情形极为复杂,自己不熟悉山东情况,对韩复榘的旧部亦难以指挥,于是便向蒋介石推荐了沈鸿烈。沈鸿烈虽也是东北军旧人,但他1931年任青岛市长后,一直在青岛及山东活动,情况较为熟悉。就这样,蒋介石选择了沈鸿烈。1938年1月底,沈鸿烈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韩复榘的突然离去也改变了五个孩子的命运。韩复榘共育有四子一女:儿子韩嗣燮、韩嗣烺 、韩嗣辉、韩嗣煌,女儿韩嗣虑。韩嗣燮在北京精神病院去世。韩嗣烺(韩子华)参加了解放军,后任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秘书长。韩嗣辉在成都读了黄埔军校最后一期(当时已称中央军校),解放后先后在西安运输公司及黄埔同学会工作。韩嗣煌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电力学院研究生部(现华北电力大学)当教师。韩嗣虑毕业于北京电力专科学校,是一名高级工程师。韩嗣虑是韩复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