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特工王戴笠不入国民党 死前最后一站就在青岛

2016-03-31 作者:田野

戴笠早年是个有脑子的小混混他一生没有加入国民党

提起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绝大多数人马上就会想起一个名字——戴笠。

他是特工王,被称为“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是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渴望一睹真容的人物。可他保密工作又做得极出色,连日本人悬赏取他的项上人头都搜罗不到照片予以公开。

现在的我们借助通讯的进步终于可以在网上浏览戴笠的这张标准照——长脸而棱角分明,浓眉如剑,双目似星,鼻梁挺拔,一脸的阴郁之气,让人看了都敬畏三分。可他本来的名字又是那么诗情画意,居然叫戴春风。

像戴笠这样的狠角色,集阴险、毒辣、暗杀、机密于一身,历来都是小说、电视大力着墨的角色。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要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戴笠。

少年往事桀骜不驯,好赌博顶撞老师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1897年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

戴笠并没有显赫的家世,相反,他是一个破落子弟 。本来,他的祖上因帮助朝廷剿杀太平军而受到封赏,置地200亩,成为地主阶级。可在他父亲戴士富一辈,这些土地都败光了 。戴士富嫖赌成性,根本支撑不起家业,终日为躲债而藏身,最后撒手人寰。戴笠的幼年是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的,受母亲的影响很深。

魏斐德在《戴笠是如何起家的》一文中,对戴母对戴笠的教育有诸多描述,内中提到:“戴笠的母亲在戴笠7岁时就替他在当地的私塾里报了名。9岁时,私塾老师指点他通读了“四书”,次年戴笠便开始了习作。到11岁时,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使他已进了当地的小学,也使他养成了忠孝之心。”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这样的教育投资显然很吃力,因此戴笠对母亲始终心存感激。后来有许多人评论说,当戴笠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一个令人惧怕的人物时,他仍然对母亲十分孝敬。他母亲活到了80多岁。

戴笠常对手下的人说要向他母亲学习,学习她管理如此繁多事务的能力。每当戴笠的劣性失控发作而把手下人当做仆人一样虐待时,他母亲便会轻声而坚定地劝说他,于是他会立刻安静下来,压住怒火。看来,只有她能完全地控制他,而他同时也是母亲的宠儿。当戴笠的飞机在1946年失事后,没人敢去告诉她儿子的死讯。相反,他们告诉她,她的儿子代表蒋介石去美国谈判了。即使她后来猜出了真相,也从来没表露出来,甚至在1948年毛人凤带领戴笠以前的助手们为她祝80岁大寿时,她也未动声色。次年她便去世了。

当然,如果母亲不在身边,戴笠桀骜的一面就会表露无遗。他在学校以敢于顶撞老师而闻名,陈达萌的《戴笠野史》记载,他在江山县唯一的高小——文溪高小就读期间,有次国文老师宣讲“三纲五常”,惹得他当时就站起来痛斥:“你讲的完全是封建落后的君臣思想,根本就不对。你还是带着你的旧脑筋滚蛋吧,别在这里污染学生的头脑!”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父亲的缺点——赌博。几乎整个16岁到20岁,戴笠的人生可以概括为赌博、出老千、被打、再赌博。

1922年,戴笠只身来到上海,想要闯出些名堂。他当时身无分文,只能寄居在表妹夫张冠夫的家里。人家睡在床上,他就打地铺,一住就是数月成年。张冠夫当年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小职员,倒也没有嫌弃他,但表妹则不免冷言讽语的,有时还会给戴笠吃闭门羹。

总的来说,在29岁之前,戴笠丝毫不像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更像一个小混混。

苦涩青春注意形象,每天洗一遍旧衣服

戴笠在上海过得并不如意,但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这个人确实有抱负。他深知“人是衣服马是鞍”的道理,每晚都洗身上唯一的那套西服,好在他睡觉时晾干,于是戴笠在人们眼里总是显得很得体。在上海过得不如意他又跑去杭州,爱洗衣服的习惯一直没变。

在那段时间,戴笠混得实在不咋的。白玉磊在《“特工之王”戴笠注定是死亡主角》一文中,这样写道:夏天时,他只有一身由灰军装改成的便服,每穿一两天便汗臭难闻,为了使人摸不清老底,每隔一两天,他就躲在灵隐寺附近的湖里假装游泳,抢时间将脱下的衣服洗干净,摊在草皮上晾晒。等到衣服干了,才出水穿上东游西逛。结果有一次他在湖里游泳洗衣时,一队小学生来游览,有学生无意中发现了草地上晾晒的衣服,还用小石子压着,他们不明白压上小石子的用处,顺手将石子拿走。戴笠在水里可急了,生怕一阵风把衣裤吹跑了,不得不大声叫喊。这时走来一位带队的老师,将石子追还。这个老师非是旁人,正是发迹前的胡宗南。两人后来成为生死之交。

就是在上海、杭州,经同乡戴季陶介绍,他结识了蒋介石。当时蒋介石正同包括戴季陶、陈果夫在内的一帮朋友在上海交易所做股票投机生意,为孙中山集资。戴笠居然认识了所有这些人,并一度为他们当跑腿伙计。因为戴笠办事尽心,给蒋介石留下较深的印象。不过这并未促成戴笠的人生转折。

戴笠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他的小学同学毛人凤的提醒。1925年,在外混了许久的戴笠返回老家江山,见到了当时正在黄埔军校当学员的毛人凤。毛人凤向戴笠描述了自己的军校生活,引起了戴笠的极大兴趣,他认准这是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立即决定赴广州。

此后,他给自己改名戴笠。“戴笠”二字引自《太平御览》卷406《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虽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说的是“苟富贵,勿相忘”的意思。后以“戴笠”指贫贱的故人,称不以贵贱而异的深厚友谊为“车笠交”。而戴春风改名戴笠,尚有一层以《风土记》作者周处自谕的意思。周处是西晋人,相传少年时横行乡里,父老把他和蛟 、虎合称“三害”,周处后斩蛟射虎,发愤改过,做官做到太守、御史中丞。戴春风比照周处,亦有从此发愤图强,建功立业的念头。

1926年9月,戴笠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此为戴一生之转折点,这年他29岁。

位低权重一生追随蒋介石,却没有加入国民党

戴笠虽然是黄埔军校六期学生,资历浅,但他能够进入黄埔,本身就是一个机遇。因为蒋介石最看重的两个背景,一个是江浙系的老乡,一个就是黄埔系的学生。

在黄埔学习期间,戴笠很快地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情报方面的才能。他能快速地搜集到相关情报,而且质量不低。戴笠从1927年开始从事情报工作,一开始没有任何军职,每天只是主动去搜集情报,以晚生身份向当时负责情报工作的侍从室高参递送消息,被戏称为“编外情报员”。据纪彭撰写的《戴笠:中国最神秘的特工》一文介绍,戴笠为了将重要情报送到蒋介石的手中,“常常守候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或中央军校官邸门口,当蒋的汽车到达时,戴先远远立正,敬一个军礼,然后快步上前,双手把材料递过去。蒋介石是久历江湖之人,深知下属的心理。起初他认为,戴笠这种人不经过常规传递手续,唐突地越级上送,无非是沽名钓誉之徒,企图一步登天罢了。久而久之,蒋介石慢慢觉得,戴笠这种精神着实可嘉,并且他发现戴的情报大都出于第一手资料,比较真实,也就逐渐重视起来。”

作为“情报个体户”的戴笠,工作是很辛苦的。起早贪黑,忍饥挨冻。戴笠在南京做特务工作时,每天清早出去,直到半夜三更回家,又得连夜把当天搜集到的情报资料整理出来。戴笠请曾在上海一起流浪的黄埔六期同学徐亮用正楷誊写出来,再自己校阅后定稿,然后草草睡一会儿,天不亮再起床上中山陵园官邸送情报。如果手头宽裕,戴笠便花上一两块大洋租车去官邸,如果囊中空空,则徒步前往。风雪冰霜,天天如此。有的时候,为了研究情报,他能熬得三天三夜夜以继日地干,有时吃烧饼油条、喝白开水,一天两顿,就可过一天。

戴笠还特别善于揣摩蒋介石和周围人的意图,做事谨慎。蒋介石个性暴烈粗野,对下属动辄训斥,甚至动手打人。但是,蒋介石打人有两条原则,其一,不是亲信心腹之人不打;其二 ,挨打之人,必有重用。蒋打戴笠,常常是痛骂之后罚跪,罚跪之时,再拳脚交加,完全是一种毫无顾忌的鞭挞。可见,蒋对戴信任之深,戴亦知蒋的心理,每每挨打之后,不但毫无怨言,反以能体念领袖苦心为荣。

正因为这些原因,蒋介石才将军统这一重要部门置于戴笠控制之下。杨一民在《戴笠为何坚决不入国民党》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38年3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中央委员会临时全体大会时,蒋介石欲圈定戴笠为中央委员。戴笠得知此事后,连忙向蒋介石报告:“我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又怎能当中央委员呢?”蒋听了非常惊奇,忙问:“你既是黄埔学生、复兴社社员,又在我身边干了这么多年,为何还不是党员?”戴笠说:“我以往一心追随校长(指蒋介石),不怕衣食有缺、前途无望,入党不入党,绝不是学生要注意的事。高官厚禄,非我所求。”蒋介石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立刻写了一张条子。戴笠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蒋中正介绍戴笠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几个字,他连忙推辞,坚决表示终生只做蒋的“无名学生”,不当中央委员,“只要校长信任,就感到莫大的光荣了。”1945年,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六大”时,蒋介石又要圈定戴笠为中央委员候选人,戴笠仍然坚持不接受 ,并再三向蒋表示,“唯校长信任是图,‘党、官’二字是无所谓的。”蒋介石从此对戴笠更加垂青。

戴笠瞒着蒋介石来青岛见美国上将离开前专机被放上炸弹

诚如上篇所言,由于在情报方面的天分,加上个人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赏识,戴笠在特工领域干得风生水起,最后成为中国的“特工王”。

不管对戴笠的评价如何,可以肯定的是 ,到抗战结束,戴笠手下已经拥有了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特务网。这个网无所不包,令蒋介石芒刺在背。因为戴笠的队伍人数已达到数十万之众,还掌握了太多蒋介石的秘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神秘地死掉了。

戴笠的死,是近现代史上的一桩谜案。而他死之前的最后落脚点,就是青岛!那么,戴笠来青岛干什么呢?

意外之举不听蒋介石命令,来青岛见柯克上将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老百姓是一个绝好的消息,对戴笠和他的特务组织却是一个坏消息。这年8月,国共双方通过共同协商,签订了一个“和平建国”的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取消国民党特务机关。这就意味着戴笠和他统率下的军统局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成为在政治上被革除的对象。

杀人如麻的戴笠此刻心中也不禁恐惧万分,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筹划一下自己的后路。1946年3月,借解决军统特务组织的问题,蒋介石亲自发电,催促在全国各地视察接收工作的戴笠速回重庆。

一定不能回重庆。走投无路的戴笠决定铤而走险,进行最后一搏。3月16日,戴笠从北平乘专机出发,不过,目的地并不是重庆,而是青岛。

戴笠为什么不顾蒋介石的命令,先来了青岛呢?据张宏、张晨怡所著《民国十五疑案》介绍,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戴笠深知蒋介石迟早要打内战,内战需要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帮助来完成运兵、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的军事任务,要是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做成这件事,戴笠觉得蒋介石肯定会改变主意,对他重新重用。其次,要是戴笠真的干不成特务头子了,他当时考虑想当中国的海军司令。当时,美国海军是戴笠在国外的主要支持者。美国海军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希望将戴笠提升为中国海军总司令。1946年3月,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在北平受到戴笠问候时含蓄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而戴笠也在柯克的身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为了加强与美国海军及柯克的联系,戴笠下令成立军统局青岛站,派善于交际的军统大特务梁若节任站长。他甚至交代,梁若节在青岛的唯一任务,就是如何联络好美国海军人员特别是柯克。

沧口机场生前的最后一站,嘴角露着笑

十分不巧的是,戴笠在青岛要见的柯克上将已于当日飞往上海,戴笠扑了一个空。得知此消息后,戴笠沉默了好久,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最后,戴笠决定在青岛休息一夜。

据时任青岛市警察局局长王志超回忆,“戴笠于3月16日当天到达青岛,住在龙口路26号临时行馆,随行人员住在旅馆里”。到了晚上,戴笠列了张名单给了随行的英文秘书,要其通知名单中这些在青岛的美国幕僚们参加第二天的早餐会。这临时的起因,戴笠是为了填补当时的内心失落还是有其他的缘故,也就不得而知了。

作家薛萌在《戴笠死亡之谜》一书中称,17日一早,戴笠按照往常的习惯六点钟准时起床,而后不停地批阅紧要公文,直到八点钟随从进来报告说美国客人已在餐厅等候。戴笠走进餐厅后,原本坐着的几位美军高级幕僚都站了起来,戴笠高兴地用生硬的英语说了句问候的话。在早餐会上,戴笠面对美国人仍然是谈笑自如和笑容可掬,看不出内心里有何心事。

早餐会是上午九点结束的。戴笠送走美国人后,马上要身边的人和机场联系,了解上海和南京的天气。很快机场回话了,说上海和南京上午阴天,下午可能有雨。本来在青岛已无要事,完全可以即刻去机场登机,可戴笠把飞机起飞的时间定在了11时。他说,他要到海边去走走。很快,戴笠乘坐别克轿车来到汇泉湾海边,这里不见游人,只有军统局青岛站派出的便衣警卫在附近走动着。

戴笠下车后,就在一张事先准备的长椅上坐了下来。他面对着大海,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回到住地后,戴笠立即要人发了两份电报:一份是给重庆军统局本部毛人凤的,要毛人凤向蒋介石报告他的行止;一份是发给军统上海办事处的,要他们下午二点钟到上海龙华机场接机。

戴笠下一个目的地是上海,仍然不是重庆。如果说戴笠去上海确实要与柯克最后深谈的话,那么还有件事始终牵着他的心,那就是情人、影星胡蝶等他到上海后要与丈夫潘有声办理离婚。

10时40分,戴笠来到候机楼。候机楼内已聚集了青岛地方上的一些官员,更多的是军统系统的人。有人对戴笠说,天气不好不要急着走。戴笠嘴角露着笑意,自信地说,他坐的专机安全性能是世界第一流的。当有人再次劝留时,戴笠语气坚决地说:“我通过局本部已向校长(指蒋介石)报告,18日一定赶回重庆,所以我今天必须赶到上海。”没有人再劝说戴笠了,余下的全是预祝路途顺利的吉话。也许戴笠被这些好话说动了心,他说道:“这是最后一次送我了,我谢谢大家了。”戴笠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双脚踏在土地上。 疑问之一戴笠专机在青岛加了多少油

中午11点45分,戴笠的专机滑向跑道起飞了。飞机在青岛上空绕了个圈,而后转向上海方向。

不久,飞机钻进了浓雾中,机身也随着气流开始颠动了,而且越来越剧烈了。以往戴笠都会系好安全带,然后闭目养神。但此时他怎么也稳不住自己的心绪,双手紧紧地握着座椅的扶把不放。后来,戴笠叫来了飞机师,问:“飞机加了多少油?”飞机师答:“起飞前加了800加仑。”听说有这么多的油量戴笠放心了,他想,万一上海和南京都不能降落还能飞回重庆。这飞机的性能戴笠是绝不会怀疑的,这是架由美国C—47型运输机改装的客机,是国民党航空委员会调拨给戴笠用的专机,编号222号。由于该机型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艾森豪威尔将军称为,“是美国赢得这场战争的三个主要工具之一”。此时,尽管飞机仍然在厚厚的浓雾里挣扎着,他相信它准能飞向上海。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戴笠的专机终于挣脱了浓雾并进入了上海的空域。据《戴笠死亡之谜》作者薛萌介绍,专机与上海龙华机场联系了多次才通上话,对方告诉说机场上空大雨如注,天气极其恶劣,飞机根本不能降落。飞机师把此消息立刻告知了戴笠,他沉思片刻后要飞机转向南京。其实,此刻南京也正值大雨,云层压得很低,能见度极差。见此情况,飞机师建议专机重返青岛或者直飞重庆。戴笠却说:“还是飞济南吧。”可就在专机改变航向时,油量警告灯亮了。快没油了,专机必须要飞南京。

南京机场接到专机要紧急降落的通报后,只好打开战时跑道。说是战时跑道其实极为简单,就是在跑道的两侧设上油槽,倒进油后将其点燃。燃起火的机场到处是油烟的味道,可是空中的专机怎么也找不到目标,只好一再地降低飞行高度。每降低一次高度,戴笠的心就揪紧一次。他清楚有人已在专机上做了手脚,要不然这油绝对不会不够……

戴笠和他的专机失踪了。

死亡原因专机从青岛起飞前被放上炸弹

一天后,戴笠专机的残骸在南京岱山被发现,戴笠坠机身亡了!戴笠尸体落入一条叫“困雨沟”的小水沟中。

戴笠的死影响实在太大,人们不禁要问:戴笠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戴笠死后一年多以后,对戴笠死因始终心存怀疑的军统少将特务沈醉,再一次来到岱山飞机坠毁现场。这一次,沈醉得到了新的线索,他从当地老百姓那里得到了一把鞘柄烧毁,但剑体依然寒光闪闪的宝剑。这把宝剑有一个复杂的故事在里面。

1948年,也就是戴笠死后两年,国民党保密局在一份呈送蒋介石的绝密文件中,指控戴笠是被北平军统站站长马汉山所谋杀。那么,马汉山为什么要谋杀戴笠呢?廖小东在《民国十大奇案揭秘》一书中说,这和著名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有关。1946年3月10日左右,戴笠到北平提审川岛芳子时,得知马汉山从她家中搜走了乾隆皇帝生前最喜爱的一把宝剑——九龙宝剑。原来这把宝剑就是沈醉在坠机现场找到的那把,它本来是军阀孙殿英盗窃慈禧墓时得到的宝物,后来却落在了川岛芳子手里。抗战胜利后,马汉山便逮捕了川岛芳子,并从她家中搜出了宝剑。

戴笠由此对马汉山进行了秘密调查,这一查,还查出了他贪污的劣迹。闻风的马汉山颇识时务,痛快地交出了宝剑。而戴笠为了稳住马汉山,也设一计,故意把自己留给马汉山上司的一封信,托马汉山转交,以此表示对他的信任。但是,聪明的马汉山知道,戴笠此举是为了稳住他,而接下来就是要收拾他。于是,马汉山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戴笠。

戴笠也想到了仅凭一封信是很难稳住马汉山的,于是他又下了一步棋:将自己去青岛的消息透露给马汉山。但是,戴笠没想到,正是因为自己对马汉山的信任,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马汉山深知戴笠的弱点就是风流成性。据此,马汉山找到了漂亮年轻的机要秘书刘玉珠,并把她安排在戴笠身边,照料戴笠的生活起居。戴笠一看刘玉珠又年轻又漂亮,自然好感倍加。更何况她也是军统的人,戴笠自认为比较可靠,于是也就带着她从北平到天津、到青岛。而戴笠不知,一个巨大的阴谋正走近他。戴笠启程当天,刘玉珠一大早就悄悄来到青岛沧口机场,以军统华北督导员的身份作掩护,以检查“安全”为借口,登上了戴笠的专机。趁人不备,刘玉珠迅速将一颗高爆力定时炸弹放在专机上,于是一切就按着马汉山设计好的方向发展了。

据军统局青岛站站长梁若节交代,刘玉珠曾与他一起研究过爆炸的时间,梁若节曾是马汉三的部下,得了好处,也参与了这件事。在多方证据压力之下,马汉三不得不承认了暗杀戴笠的行为。1948年9月,马汉三、刘玉珠在北平被军统局扣押,随即以“贪污”罪名秘密枪毙。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