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蒋介石曾四次来青岛 青岛饭店的大厨给他做饭

2015-03-11 作者:宫岩

毛福梅(蒋的原配夫人)、王采玉(蒋的母亲)、蒋介石和儿时蒋经国合影

青年蒋介石

浙江奉化,一个叫溪口的千年古镇上,1887年10月31日午后,随着一声啼哭声,一个小男孩降生了,家人给他取名蒋瑞元,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默默无闻的溪口镇因他而闻名全国。后来,在东渡日本前他给自己改了名字—— 蒋介石,成为“四大家族”的领军人物。四大家族,指的是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20世纪上半叶他们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其实,这四大家族,跟青岛也有着丝丝联系。即日起,《发现青岛》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四大家族》,抛开政治,还原真实的他们。

今天,我们先讲讲蒋介石的事,他的故乡、他顽劣的童年、他一生挚爱的母亲以及他生命中的4个女人。

他出生于盐商之家,父母都是再婚

溪口镇,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千年古镇。东晋王羲之曾隐居于此,东晋元帝连续六次下诏让他回京,他都不舍离去,大诗人李白、杜甫游览至此,也忍不住留下笔墨,赞叹这美丽景色。只是,这份幽静,在1887年10月31日午后被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声音来自当地盐商蒋肇聪的玉泰盐铺,里面传来一阵阵欢呼声:“生了!男的!”蒋家人给他取名蒋瑞元,族名周泰。

蒋家算是溪口镇上数得上的大户,老太爷叫蒋斯千,字玉表。他出生在清朝晚期那个混乱的年代,到了晚年才在溪口镇上开了玉泰盐铺,专门酿酒卖盐,算是为家族奠定了基业。对于自己的祖父,蒋介石评价很高,说他“性慈善,待人以恕,而教子孙则严。衣布茹素,耽好内典(佛经)。”

蒋斯千年老,生意交给次子蒋肇聪打理。蒋肇聪,字肃庵,小名明火。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蒋肇聪在经商方面颇有天分,盐铺的生意越做越大,在镇上连开了三间店面,光雇的经理、账房、伙计、学徒以及长工就几十人。他做生意很灵活,别人休想在他这里占到半点便宜,因此得到个绰号“埠头黄鳝”。

只是这个活跃分子在家事上一直不顺畅,先娶了徐氏,没几年去世了,又找了孙氏,又去世了,留下一对儿女无人照料。蒋肇聪郁闷不已的同时,与之不远的葛竹村,一位叫王采玉的年轻媳妇也刚失去丈夫,她擅女工还读过书,只是守寡后对红尘事万念俱寂,竟然带发修行去了。她的堂兄是蒋肇聪店铺里的伙计,想促成这段姻缘,于是几次来做她的思想工作,最终,王采玉返俗嫁到了蒋家,成为玉泰盐铺的第三任老板娘。没多久,她便有了身孕,生下蒋瑞元。之后,蒋瑞元自己改名为中正,字介石。“中正”和“介石”都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蒋介石童年调皮,人称“瑞元无赖”

“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则又放搏跳跃,凡水火刀格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及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而先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这句话出自蒋介石自撰的《先王太夫人事略》,对于童年的自己,他的回答还是很坦诚的。究竟有多顽劣?在李敖的《蒋介石评传》和王俯民的《蒋介石详传》两书中,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蒋介石4岁那年除夕夜,他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筷子,脑中忽然想到个问题:“如果把筷子伸进嘴巴里,得有多长呢?”于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他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便是小脸憋得通红,话也说不出,请来医生才把筷子拔了出来。等到第二天,他又恢复了活泼劲,冲着爷爷大喊:“我能说话,没有哑。”一家人才松了口气。

7岁那年,他喜欢上了舞枪弄棒,经常把小朋友打伤。有一次他又闯了祸,母亲把他关在房间里想好好教训一顿,机灵的蒋介石躲到了床底下。这时刚好家里来了客人,他趁机逃了出去,母亲追了半天追不上,气得哭了起来。蒋介石回头一看,乖乖地回来了,他可以很顽劣,但最怕母亲掉眼泪。

还有一次,族人穿着新衣服在祠堂拜祭祖先,祭拜之后排队领芝麻糖饼吃。他为了能多拿几块,竟然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别人看他脏兮兮的样子避犹不及,他赶紧跑到前面抓起一把糖饼,惹得众人又气又无奈。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当地称那些耍赖撒泼的人叫无赖,于是,童年时期的蒋介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瑞元无赖”。

但这个无赖也有展现男子汉气概的时候,比如他看见男同学欺负女同学,就打抱不平;比如他明明做了好事,却被人冤枉,也不加解释……曾经有位相面先生见到蒋瑞元惊叹:“这个小孩真奇特!”瑞元确实是个奇特的孩子,别看他玩的时候很过火,真正认真起来谁也挡不住。他从小苦读《大学》《中庸》《论语》《春秋左传》《诗经》等,13岁时即以竹作诗:“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

通过这些记载能清楚感受到,蒋介石的童年是任性又快乐的,有爷爷的宠爱、有爸妈的疼爱,在他6岁之前妈妈又相继给他添了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夭折)和一个弟弟,但这快乐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先是1894年爷爷去世,后来1895年爸爸去世,再后来仅四岁的弟弟瑞青也去世了。

梦见大雪,担心母亲身体不好

母亲,在蒋介石一生中是最关键的!蒋斯千和蒋肇聪去世后,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责任全都落到瘦弱的王采玉身上。可辛苦了四年,等到蒋家分家时,她却只分得了自己居住的那栋小楼“丰镐房”,丰和镐取自西周时期的国都丰邑和镐京,带有一定的帝王色彩,蒋介石一直很喜欢这个房名。在他日后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后,更是觉得得到了某种应验,于是将丰镐房扩建成个大宅院,内有大小房屋49间。当然,这是后话了。

对于这时的王采玉来说,受尽了委屈无处诉说,她只能隐忍着,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不管生活多难都保证儿子受到最好的教育。蒋介石在《报国与思亲》一文中曾回忆道:“母亲深深地爱抚着我,一直就像看待婴孩一样,而其督教,却比老师还严厉。当我出门或回家,必定要查看我所携带的东西;出外旅行或寄宿必定查问我去哪里;放学归来,必定考验我的课业。母亲迟睡早起,无时无刻不在倾注她的全力,期望我这个失去父亲的孤子长大成人。”

王采玉面对生活的坚韧不拔,成为蒋介石最好的教本。而他真正的蜕变源于这样一件事:那时已经没落的清朝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剥削,收赋税的人看他们是孀妇孤儿也变本加厉,王采玉据理力争,差役竟然把蒋介石关押起来,什么时候交纳了银两什么时候才释放。这件事让蒋介石彻底看清了晚清朝廷,也明白了以后自己的方向。于是,他剪去辫子,去日本学习军事知识,又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单亲家庭长大的蒋介石,对母亲有一份不寻常的景仰和怀念。1921年5月的一个晚上,身在广州的蒋介石做了个梦,梦里只有“雪满山原,一白无际”,被惊醒后,他心绪不宁,想到前几日母亲生病,难道这个梦预示着母亲病重?于是,第二天他竟从广东长途跋涉返归故里。当时孙中山的北伐之师正困在桂林,各路革命军正前去救援,他却因一个梦而私自离开。也幸亏这份冲动,让他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

1922年6月14日,王采玉因心脏病去世,终年58岁。弥留之际,她给蒋介石留下三个心愿:为她择地另葬,不与其父同穴;办一所学校,培育乡里子弟;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之所以不与蒋父合葬,在朱小平和吴金良所写的《蒋氏家族全传》一书中这样解释:“因为王采玉不想屈居下位,更不愿自己的儿子日后被人议论为第二房所生。”直到最后一刻,这位母亲还在为儿子的名声清除障碍。

蒋介石一生中的四个女人

送走母亲没多久,蒋介石就召开了一次全家会议,决定跟妻子毛福梅解除婚姻关系,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爱上了别的女人……蒋介石的情史颇为丰富,他既是个痴情男又是个负心汉,一生中共有4个女人。

第一个女人叫毛福梅,是蒋介石在14岁时奉母亲之命所娶,毛福梅比他大5岁,是个本本分分的传统女性,溪口有句老话:妻子比丈夫大,日子才幸福!但这句话显然不适合这对夫妻。从1905年蒋介石东渡日本求学起,他对毛福梅的感情就开始变淡了,以后虽然有了儿子蒋经国,但也没有任何缓解。在蒋经国3岁那年,蒋介石忽然带回了另一个女人姚冶诚。姚冶诚是江苏吴县人,在上海主要为高级妓女梳头、管理首饰,但蒋介石当时却爱上了这个风月场所的女子,并将其纳为妾,日后又将从外面领养的儿子蒋纬国交给她抚养。但姚冶诚抽大烟、嗜赌成性,让蒋介石很不满。

到了1919年,蒋介石又认识了位年轻姑娘陈洁如,那年蒋介石32岁,陈洁如只有13岁。陈洁如原籍苏州,出身于殷实的商人之家,当时在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蒋介石通过一封封的求爱信终于抱得美人归。但这份甜蜜也没有维持多久,婚后第二年他便偶遇了宋美龄,被其容貌、修养和风度倾倒,虽然遭到宋家反对,但后面的几年他一直没有放松对宋美龄的追求。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宋家在当时的政治地位也是蒋介石迫切需要的。直到1927年,蒋介石因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被开除党籍,后又在和汪精卫“东征讨蒋”的战争中大败而归,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只能将最后的救命稻草放在宋美龄身上,一封情深意切的求爱信,最终让他成为了宋家女婿。婚后40天,蒋介石宣告复出,宋美龄成为“第一夫人”,也成为蒋介石的最后一位夫人。

这便是蒋介石一生中的四个女人,毛福梅57岁死于日军的轰炸中,姚冶诚79岁在中国台湾病逝,陈洁如为了成全蒋介石只身去了美国,65岁因中风去世。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她们爱上当时中国最显赫的男子,也注定要用一辈子承受这份寂寞和孤独。

蒋介石曾四次来青岛青岛饭店的大厨去给他做饭

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一家

1947年10月16日,蒋介石从南京飞抵青岛

正阳关路36号海军青岛示范幼儿园内,时不时传出孩子们的嬉笑声,这个漂亮的地方在青岛人心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蒋介石楼。曾经,蒋介石四次来到青岛,其中一次在这里住了5天,有人看见他独自一人在海边散步,心情很不好。他究竟来青岛干什么?为了弄清真相,两位中共“特工”化装成有钱阔少,去舞厅接近蒋介石的侍从,一步步揭开真相……

蒋介石曾经四次来青岛

史料记载,蒋介石曾经四次来到青岛,而且每一次都是有大事发生时。第一次来青,是1928年。那一年日本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经过多次谈判,日本退兵,国民政府接管了济南和青岛。“他从青岛返回南京的途中,顺道去了趟兖州,因为当时曲阜正发生一件大事——《子见南子》案,当时蒋介石要去安抚孔家人心。”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当年话剧《子见南子》轰动一时,说的是孔子见到美貌的南子夫人,也被迷得神魂颠倒,话剧本意是反封建,被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进步学生演绎得锋芒毕露。这件事引起曲阜孔家的强烈不满,在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张继的建议下上控教育部,又转到了蒋介石手中。

第二次来青岛,则是在1947年10月9日,他和宋美龄及随行人员20多人,从北平乘飞机到青岛,直接指挥山东战局,这一次只停留了一天就走了。

但没过多久,1947年10月16日,他第三次来到青岛,就住在正阳关路36号的义聚合别墅内。为什么10月份他两次来到青岛(有的也说是三次),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得知:蒋介石的“胶东兵团”向胶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日本和美国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国民党的策略,但这些都没用,10月2日到10日,“胶河战役”让蒋介石遭受到沉重打击。不仅如此,从10月中旬开始,受战争影响,青岛一度陷入混乱中,人心惶惶,物价一路狂涨,粮食、煤炭等日用品紧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蒋介石来了。

而至于第四次,也是他最后一次来青岛,就到1949年5月3日了,这次的地点是黄海路18号。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下野,他还来青岛做什么呢?为了见一个人。鲁海说:“他见的这个人是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目的只有一个,请求美军不要从青岛撤离。但那时他已经失去了美国的信任,美军不想跟中国共产党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不得已,蒋介石只能退而求其次,请求美军将撤离时间延长5天。别小看这短短的5天,给了蒋介石充足的时间,把他想转移的物资顺利运出。”

中共特工舞厅寻找情报

我们要重点说说蒋介石第三次来青。来青岛的前几天,蒋介石一般都在义聚合别墅里呆着,有时会到海边散散步,但他心情并不是很好,总是皱着眉头,脾气烦躁,还经常骂人。他每天都看青岛当地的报纸,有一次看到报上刊登美军在青岛强奸妇女、酗酒闹事的新闻,把青岛市长李先良叫来说:“美军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你一定要‘善待盟友’,新闻不要过多报道这些负面消息。”因为那时他急需美国的支持。

蒋介石来青岛的保密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曾经的义聚合钱庄的经理王德合找到青岛咖啡饭店(1965年改称青岛饭店)经理鲁寿山,要找一位擅长鲁菜的厨师到别墅伺候几天,具体是谁他没有透露。直到蒋介石走后,厨师回了饭店,大家才知道他去伺候大人物了。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中共青岛市委情报站的注意,蒋介石此次来青究竟有什么目的?鲁海说:“为了弄清真相,两名中共特工前去调查,他们是中共青岛市委情报站站长侯健民和他的哥哥侯仁民。当时正好有位电影演员白光来青岛避暑,他们就借着陪他练琴为由,一起住进了太平角二路14号,每天晚上陪着白光到舞厅跳舞。当然不是去休闲娱乐,而是去偶遇!侯仁民曾在蒋的侍从室干过,知道侍从室的这些人并不富裕,每到一处就喜欢结交当地的有钱人,不花钱白吃白住。”连续几天,兄弟俩都以一副有钱人的打扮,终于引起这些人的关注。侍从室的人一看,这不就是以前的同事嘛,现在已经飞黄腾达了!一来二去,不免多说几句,泄露了机密。“蒋介石这次主要还是为了进攻山东而来,他亲自坐镇指挥战事,但当时战争局势已定,最终也无可奈何。”鲁海说。蒋介石就这样一直在青岛住到第五天,傍晚在外面散步时被青岛市民认出,谨慎的他第二天就返回了南京。

关于蒋介石与青岛之间的事,除了上面这些,鲁海还提到一点:“沈鸿烈、李先良,青岛的这两届市长都是他亲自任命的。任命沈鸿烈是张学良推荐的,而任命李先良则是沈鸿烈推荐的,这对青岛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啊。”

蒋介石偷算过李宗仁的八字

在最后一次来青岛之前,蒋介石回了趟溪口老家,以进宗谱为名开祠堂门祭告祖宗,当然,他还有个目的:算命!很多人都知道蒋介石是个迷信之人,但究竟有多迷信,在作家刘秉荣所写的《民国官场迷信实录》一书中记录了这样几件事。

1925年,蒋介石带领的黄埔军经受战争第一次洗礼,想到第二天的激战,蒋介石独自走出军营,遥望北斗,暗暗祈祷:“希望孙中山先生在天有灵,保佑我黄埔军获胜!”果真,黄埔军旗开得胜,蒋介石暗喜,是夜拜北斗星带来的好运。

还有一次是在南昌战役时,蒋介石率领两个军顺利占领了一个车站。傍晚过后,他和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散步,见前面有座小庙,两人进去叩拜。蒋介石求了个签,想问问战事的成败。和尚看完签后说:“这一卦是‘二人争路’,若问战事,要提防劫寨偷营。”蒋介石听完,让侍从给了老和尚200元钱。回到军营,他马上让白崇禧调两个团保护司令部。说来也巧了,夜里还真抓着个俘虏,从他口中问出了重要情报,帮助他早一步拿下南昌。这件事之后,蒋介石便派人给老和尚送去一笔款,重修庙宇。

除了在战事上蒋介石很迷信外,在自己的前途问题上,他也一样信命,不仅如此,他还去算别人的生辰八字,看会不会影响到自己。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每次回到老家溪口,必定会去雪窦寺,这次法师告诉他:“从你的八字来看,是天河水命,又运交西北,北方壬癸水。恭喜总司令,从此逢凶化吉了。”几句话让蒋介石听得心花怒放。之后,他又交给法师两个八字,一个是男性、一个女性的。法师闭着眼睛掐指算了一段时间说:“此人地位,不在总司令之下,非常人可比。虽不能称帝,亦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蒋介石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这两个人正是李宗仁夫妇啊。

蒋介石晚年好养狗养鱼养花

正因为蒋介石迷信,所以当1949年,他最后一次来溪口镇求了那最后一签,便绝望地去了中国台湾,签上写了16个字:“出师不利,求官不得,丧妻失偶,早寻退路。”

蒋介石到台湾后。忽然闲了下来,还是坚持早上6点起床、晚10点睡觉,睡觉以前一定要先写日记,饮食清淡,以豆腐、咸菜、稀饭为主。蒋介石晚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作家李松林写过一本书《晚年蒋介石》,从中发现,晚年时他爱上了三件事:养狗、养花和养鱼。他有一条白色的大狗,每天中午的狗粮都由他亲自调制,当时有位牧师觉得好奇,便问这狗是什么品种,肯定很名贵。猜来猜去,牧师都没有猜中,最后还是宋美龄笑着揭晓答案:“其实就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土狗。”

在养花的兴趣上,蒋介石也是选择台湾当地的花来养,他不只一次对花匠说:“西洋兰太过艳丽,倒不如我们土产的蝴蝶兰,清艳芬芳。”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蒋介石喂鱼了,他给每条鱼都起了个名字,有时还会跟它们说会话,就像检阅部队点名一样。

看到这里,大家不要以为蒋介石彻底隐退了,他的影响力可是一直都在。当时他有两件事,颇受台湾舆论的关注:一件事是黄孝先案。黄孝先是原国民党军第7兵团中将司令黄百韬之子,1948年国共徐蚌会战中,黄百韬举枪自尽,获颁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当时国民党军职中的“最高荣誉”。没想到黄孝先竟然跟一位同学发生同性恋,害怕影响到名声便将其杀死,此事本应该判死刑。蒋介石出来了,下令特赦改为无期。事后,坊间传说是青天白日勋章换了黄孝先一死。还有一件事跟毛泽东有关。蒋介石用人很谨慎,重要人选他都要亲自面试,当时宪兵团长空缺,蒋介石看好了一个人选,各方面了解下来都不错,最后问了一句,家乡是哪里的?对方回答:湖南湘潭。就再没有下文了。可见,他对毛泽东的仇恨有多大。

早就令法师为自己选墓地

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国父”孙中山的陵寑中山陵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之间,有一座特殊的建筑 —— 正气亭。当地人说,这里便是蒋介石选中的墓地。生性迷信的蒋介石很相信风水,所以对墓地选择也格外谨慎。曾经他将母亲之墓建在好风水处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派人去察看,不准别人随意踏入,就算长出杂草也不让人拔,生怕破坏了风水。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年他还派人去过湖南韶山,企图破坏毛家的风水。所以在自己的墓地选择上,他更为上心了。

墓地是1946年选好的,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蒋介石自己选的。证据在孙科所撰写的《正气亭记》中,1946年春,民国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后,蒋介石扶杖登山,率幕僚祭中山陵时觅得的一块风水宝地。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蒋介石密令雪窦寺长老太虚法师所寻。当时法师把紫金山前前后后看了个遍,才寻得这个好地方。据说,当法师将这个地点说与蒋介石后,蒋介石非常满意,但法师马上又劝告:“如今说破天机,龙穴已动,建议在中山陵、孝陵间盖一座亭将龙镇住。”于是,才有了这座重檐飞角、金碧辉煌的“正气亭”。只是,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千辛万苦选好的墓地变成了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