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大珠山原叫“大朱山” 石门寺曾是胶州第一胜景

2016-04-21 作者:宫岩

大珠山原来叫“大朱山”它每块石头每座山峰都有故事

最近,大珠山被朋友圈刷屏了,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花看得人羡慕嫉妒、流连忘返。但这样的季节,大珠山上能看的不仅有杜鹃花开 。这座海拔只有486米的山上,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山峰,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大珠山的名气有多大?李世民、朱元璋,还有徐庶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迹。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带着您去大珠山看看。

三种传说:大珠山是怎么来的

大珠山在黄岛区大珠山镇境内,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看上去并不高,甚至,它的海拔完全比不上旁边那座725米高的小珠山。第一次见到它,很多人心里就打了个大大的叹号: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

面对这两座山,导游一定会告诉你:它们南北雄峙,古有“双珠嵌云”之说。但,大小珠山到底是怎么来的?有这样三种说法:

一说,跟仙人朱仲有关。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黄岛区的大珠山、小珠山是因为汉代有仙人朱仲居于此处而得名,先名“大朱山”,后演化为“大珠山”。

二说,跟仙女有关。传说西天瑶池的一位仙女外出游玩,不小心把自己戴的手链弄断了,珠子散落到了人间,其中的两颗落到了胶州湾畔的黄海岸边 ,变成了大小两座珠山。正所谓:“仙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三说,是二郎神杨戬抖落了鞋里的玉石,玉石落到地上衍生出了大珠山和小珠山。

这三种传说,你愿意相信哪一种呢?答案都无所谓,因为大小珠山的美已持续了两千多年,古《胶州志》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据《胶南县志》记载,约在春秋时期,大珠山地区就有了神话和传说故事存在的影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到过大珠山的人会发现,这里不仅山美,连山下的村庄名字都特别有意思,石板河、青石坎、黄石坎、龙门顶、台子沟、前峰山子、后峰山子、凤凰村……据说,因为村名,第一批移民到这里的人曾经还起过争执,都想注册商标“珠山”,后来众族长几天几夜商讨后决定,谁都不能叫“珠山”,就以各村庄的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命名。还有一些村庄是依据人口多少、劳力强弱、占地多寡或按定居先后的姓氏而定名的,如胡家大庄、胡家小庄等。了解了大珠山的名字来源,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山了,这里景点很多、传说更多。

一看杜鹃花:为啥会有南方的花

每年4月份到5月份,大珠山上杜鹃开放,如果你是为它而来,那就一定要去一个地方 ,珠山秀谷。很多旅游资料上是这样介绍它的:“在大珠山东麓,有一条山谷 ,人称‘珠山秀谷’。这条山谷有5里之长,谷内溪水淙淙,叮咚水乐不绝于耳。游人缘溪水入山谷,春风吹拂,花枝摇曳,山谷里金波涌动,雪浪起伏,犹如走进画境。”

光看这描述,内心就已激动万分。但在这花潮之中,也有人会好奇,这些野生杜鹃花的老家不是应该在江南吗?怎么会在北方的大珠山生长如此繁盛?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一个是美丽传说,一个是真实情况。真实情况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队柴草短缺,人们到处砍野杜鹃枝烧火做饭。珠山秀谷这里海拔比较高不容易被发现,有一天被一个村民无意发现,拿着镰刀来了 。可等他好不容易爬上来刚要下刀,突然从前面爬出一条大蛇,吓得他扔了镰刀赶紧跑。从那之后,人们再也不敢随便爬上来。野杜鹃才得以生存下来,逐渐蔓延。

相信大珠山当地人更愿意跟你讲下面这个传说,这个传说收录在黄岛旅游网中:很久以前,大珠山下的刘家村里,一对刘姓夫妻最爱种杜鹃花。夫妻俩五十多岁时喜得贵子,取名刘炎。8岁那年,刘炎突然得了一场罕见的大病,郎中们束手无策。一天夜里,石门寺的长老下山化缘到此,掐指一算,说:“这孩子其实是上天派来的侍花使者,五月时节,你家院子里的杜鹃花开得太繁盛,他春心一动,才下了凡间,现在老天要召他回去了。”

为了留住孩子,刘老汉夫妇照长老的说的办法,把院里最古老的那株杜鹃花的根刨出来,煮水给刘炎喝下。很快,孩子的病就好了,夫妻俩也付出了折寿的代价相继去世。有一天,刘炎在树坑旁发现一个小小的杜鹃花分枝,他欣喜若狂把它种到了大珠山上,杜鹃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开得又红又大。突然有一天,却被一位农夫连根刨起。失去了心爱的杜鹃花,刘炎痛哭起来。

哭声惊动了花神,花神说想要救杜鹃花必须得用人的生命交换。刘炎想都没想,拿出修剪花枝的剪刀自尽了。杜鹃花得了刘炎的血泪和花神甘露的滋润,激起了根体的生机和灵性,从此生长得更加茁壮茂盛。

二看奇石:二郎神智斗大财主

杜鹃是大珠山的一大特色,其实,石头也是这里的一景,和尚石、女儿石、鳄鱼石、龟儿石和鹰儿石,不仅因为它们形似,更因为每块石头都有故事。众多石头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只正奋力向山顶爬的石龟和那只怒目圆睁的石鹰。它们一个在南面一个在北面,但绝对是有关联的。这个故事叫《龟儿石和鹰儿石》。

还是很久很久以前,大珠山下住着一个大财主,他心狠手辣,经常欺压百姓。老百姓不敢招惹,背地里咒他死后变成大王八。

有一天,王母娘娘下凡间察看民情,路上正巧遇上这个大财主。财主见王母娘娘生得貌美,就动了坏心眼上前调戏。王母娘娘回到天庭,召来二郎神杨戬,让他下去好好惩罚惩罚这个大财主。

怎么惩罚呢?既然百姓都叫他大王八,那就遂了百姓心愿,把他变成一只大乌龟。这下老百姓高兴了,财主却气得直翻白眼,眼睛骨碌骨碌转,想起之前的一个传说:只要爬到大珠山顶,对着大海连呼三声“排山倒海”,海中的水就会涌到山上,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所有的人都会被淹死。而自己身为乌龟,正好“如鱼得水”,可以逍遥自在地生活了。

乌龟财主爬呀爬呀,眼看就要爬上山顶了,二郎神从背后抽出一支神箭,“嗖”的一下,把它钉在半山中。看二郎神走远,乌龟财主用力拔出神箭,忍着剧痛继续爬,还差一点、就一点了……可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天鹰,张开大嘴,一口啄在了乌龟头上。乌龟财主鬼哭狼嚎,连连告饶。天鹰怕乌龟财主再起恶心,飞到北面的小山顶上,继续监视着。

直到现在,天鹰还在尽着自己的天职,老龟则痛苦地卧在那里。

三看石屋子:这里曾有99座

在1984年胶南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一个地方:石窟(俗称石屋子)。这是较简单的建筑,如峡沟西山石窟,为一高大岩石凿成,门东向,高0.8米,宽0.7米,门外两侧各镌一虎,窟室内壁浮雕佛像30尊。这有什么稀奇的呢?石窟确实不是北方独有,但大珠山的石窟不一样,类似这样的曾经可有99座呢,而且它们都挂在半山腰,里面安放着一模一样的石雕神像。它们是怎么形成的?这事还得看黄岛旅游网上那篇题为《九十九座石屋子》的传说:

据说,有一老一小俩神仙来人间游玩,在大珠山小住几天。有一天,小神仙说:“不是我夸,我小的时候,能在一个米粒上凿出99朵花,普天之下,比我功夫厉害的,到现在我还真没见过!”老神仙听了不高兴了:“你如果能在一夜之间,凿出100座石屋子,每座石屋子凿出100位神像,我就永远服你。”小神仙自恃神通广大,像是怕老神仙反悔似的,说:“好,我就凿给你看,到那时,可别嘴硬。”

赌约已下。小神仙就使劲凿起来。他确实是一个能工巧匠,石屋凿得非常光滑,各位神像惟妙惟肖。老神仙看到也暗暗叹服。不过,小神仙凿得越好,老神仙就越慌,他小小年纪,我服了他,今后面子往哪里搁?心生一计,就在小神仙凿完第99座石屋子时,老神仙忽然学了一声鸡叫:“鸡已叫,天已明,你服输吧。”小神仙有点纳闷,但确实也听到了鸡叫,只好认输,却没想到是老神仙骗了他。

所以,100座石屋子只凿了99座。不过,就算是这99座,现在也只保留下来了三处:石屋子沟石窟、峡沟南山石窟和峡沟西山石窟。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胶南县志》记载,这些石窟“经鉴定为隋唐时期的石窟造像”。

四看名人:徐庶李世民朱元璋

大珠山从不缺名人造访,三国的徐庶曾隐居在帽子峰,晋朝陈仲举、元朝的张清源、明朝的赵麻衣都曾在山上的麻衣庵修炼,清代名画家法若真青年时在磨铁庵刻苦读书,习诗作画。另外,清朝末年的刘翼明、李澄中、王无竟等都在山上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除了他们,还有些人也曾经为大珠山“代言”,宋朝哲宗年间的高太后、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明太祖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少年时在这当放牛娃,曾经将大财主的牛烤了吃了,在大珠山山神的相助下瞒过了大财主。还有个人也来了,不仅自己来,身上还带着个聚宝盆。

胶南作家刘圣文在《朱朝洞的传说》中介绍:“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进攻北京之前,皇帝的一个儿孙带着一个聚宝盆连夜化装成百姓逃出京城。他一路向南逃命,当逃到大珠山时,实在走不动了,于是就上山躲了起来。等到后来发现没有追兵追来时,就在山上开凿了山洞,就地取材制成石碾、石臼等,从此在山上住了下来。据说,这个姓朱的人在他临死之前将聚宝盆埋在大珠山一个较隐蔽的地方……”

这位朱氏后人居住过的山洞叫朱朝洞,在大珠山东麓。朱朝洞并不像一般山洞那样深,那样两头透,或者有竖井。它只是在半山腰凿出的一个石洞,有几间屋那么大小。在山洞的前面有一片较平展的空地,依稀能辩认出有一个石碾,还有一个石臼。听老人们说当年洞内还有石炕、锅台等。那么,李世民和高太后又跟大珠山有什么关系呢?他们都跟同一个地方有关:石门寺。

石门寺是明清时胶州第一胜景这有个“唐王重修”的传说

有山就有庙,但大珠山的寺庙非同一般:别的寺庙坐北向南,它山门向东而建;别的寺庙佛道分开,它则佛道共栖。更奇怪的是,它没有真正的门,而是两块巨石兀立门侧,构成天然之门。所以,得名石门寺。

这样的选址构造,预示着非同寻常的命运。据说石门寺的僧人曾经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李世民登基后拨了银子重修寺庙,留下了皇家与佛家的一段佳话。

石门寺并没有门

石门寺位于大珠山主峰大砦顶北侧的一道山涧里,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0余亩,是明清时胶州最大的寺院,被《胶州志》载为“州中第一胜景”。走进石门寺,你会看到:“这里清一色的鱼鳞瓦片盖顶,飞檐斗拱,神兽饰物,布局十分精巧别致。前院古木参天,青石铺路,直通‘天王殿’。殿内供奉着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神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穿过前殿,进入后院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四周是十八罗汉的塑像,个个面目狰狞,形态各异。在佛祖金身坐像的背面是倒坐的观音菩萨像,塑像背南面北,庙门上有一副‘问观音为何倒坐,因此生永不回头’的对联。靠东墙则是一面大鼓,殿外有一口大钟,殿檐四角悬挂着风铃,晨钟暮鼓,风铃叮当,声闻数里之外。”

跟随着这段描述,完全可以想象石门寺内部的样子,与其他寺庙并无特殊之处。但石门寺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不经意间。

首先,为什么叫石门寺?因为寺门是由两块天然的巨石构成。山门朝东,在国内寺院中是少有的一座庙门朝东的寺庙。为何朝东?有人分析三个原因:一是因地制宜,因以石为门;二是风水好,风水讲究的是“藏风聚气”,石门寺背面有高山为靠,前面远处有低伏小山,右侧有护山环抱,山门前地势宽敞,且溪水流畅,具备了“藏风聚气”所有的条件;三是五行学说,水能克火。石门寺香火旺盛,最怕引起火灾,山门正对溪水,为的是水能克火。

青岛作家叶帆在《珠山秀色掩古刹》中总结的恰到好处:“石门寺有两个与其他寺庙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山门向东而建,一反坐北向南的寺庙格局。第二个特征,它是佛、道共栖的寺院,这在全国可说是凤毛麟角。”

天下第一树有多大

石门寺的特殊并不只这些,再看它周边环境你会发现,这里佛意更浓。在它前面的山峰上,你会发现一个特殊石像:菩萨献睡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据说,在久远的年代,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到大珠山,为了表达对大珠山的喜爱,就将自己优美的睡姿化为一道山岭,永远留在了这里。文殊菩萨的睡姿清净、舒展、和谐,给大珠山增添了佛光灵气。

随后,东海龙王的幼子同好友“鳌”也一起来到大珠山朝拜。龙王的幼子就留在此山狮子峰一侧,成为名曰“螭”的奇石。他的好友“鳌”则留在西山,化作名曰“鳌”的奇石,与一位老僧为伴。所以,石门寺胜境就出现了“东山有螭,西山有鳌”的景观。

此外,虎踞山巅、天鸡鸣翠等也都是围绕石门寺形成的奇观。现在,寺内虽然也有参天大树,但它们都比不过曾经的银杏树。石门寺在金代创建的时候,就把五棵植于秦汉时代的银杏树圈进了寺院里,其中一株最大的号称天下第一树。它有多大?相传,清朝时一个好事的年轻人想丈量出它的粗细,于是,一搂一搂地围抱下去,等到第七搂的时候,他又用手指一拃一拃量下去,到了第八拃的时候,恰巧有个小媳妇在树下躲雨,于是作罢,树的周长便成了“七搂八拃一媳妇”。遗憾的是,这些古树都没有存活到现在。

李世民为报恩重修石门寺

到这里,你一定还会听到一个信息,大雄宝殿正中曾经悬挂着一块写着“唐王重修”四个大字的牌匾。这里的唐王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之所以要重修这个寺庙,是因为寺里的僧人曾经救过他一命。我们来看看刘圣文、王朝明在《李世民重修石门寺》中的介绍吧:

隋唐末年,李渊父子带兵东征西讨。一次,李世民遭到了隋兵的围剿,荒不择路,从青州府跑到了胶县境内。不知不觉间,看见一座寺庙,以石为门,石门紧闭。李世民顾不得叫门,打马朝寺院旁的一块巨石奔去,来到石上,两腿用力一夹,那马腾空而起,一跃进入寺中,跌落在寺中的小竹林中,竟再也立不起来。

隋兵追到,找来找去,李世民竟不见了踪影,连马都不见了。便撞开寺门,绑了众僧。逐一盘问。众僧不知所以然,见隋兵一个个凶神恶煞,嗫嗫嚅嚅,不敢开口乱讲。隋兵胡乱杀了几个僧人,绑了住持,随后封寺、封山。李世民在小竹林中听得真真切切,大气不敢出一声。后来,晕了过去,这一晕就是三天三夜,醒来时看见一个小和尚正为他在大佛的肚子里熬米汤。原来小和尚偷偷把他拖进大佛肚子里藏了起来。

隋兵封寺、封山半月有余,仍不见李世民的踪影,便放一把大火烧了石门寺扬长而去。李世民经此大难不死,乃立下誓言,他日事成,必重建石门寺,普渡众生。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颁旨重修石门寺,并把当初救他的小和尚找回来做了住持。石门寺的香火一时达到了极盛,直到宋末元初。

石门寺旁有一股清泉,名叫“玉泉”。传说李世民当年喝过,故又名“御泉”。玉泉清澈见底,水碧如玉,甘甜可口。寺旁还有一座依附于大珠山下的小山,水自山中流出,由此被称为“玉泉山”,曾有“玉泉山的水好喝,远水不解近渴”的说法。

苏小妹巧计退婚

石门寺的僧人救了李世民,还帮了一位女子,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这个传说名叫《苏小妹巧计退亲高太后》,收录在黄岛旅游网中。传说,宋朝哲宗年间的高太后将大珠山视作神山,凡有要事皆亲往大珠山石门寺叩佛问道。她有个外甥,整天不务正业,光知道花言巧语讨高太后开心。他看上了苏小妹,竟要求太后赐婚,太后同意了。苏东坡不敢抗旨,却又不能眼看着妹妹嫁给这样一个人,便想带着家人弃官归田。苏小妹安慰哥哥,自己自然有办法,让他不用太操心。

苏小妹弄清楚高太后、宋哲宗及朝中文武大臣的生辰八字后,几天几夜闭门不出,写成了一本书,装在一个精致的玉石匣里,用蜡封固好,派人送到了石门寺,藏在高太后专用的宝座脚踏底下。

这天,高太后又来石门寺烧香敬佛,刚要就坐,不慎将玉石匣踏翻了,一本册子掉了出来。太后一瞧,册封上写的是“天书”二字。翻开一看,上面不仅能推断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和生老病死,还记载着她的福寿很长。再查外甥的婚事,坏了!外甥同苏小妹的生辰八字不合,属命不喜,是“绝命婚”!回来后,高太后马上召见苏东坡:“令妹与吾甥属相相克,命相不配,此系婚姻大忌,从此你们两家的姻亲就一笔勾销吧!”

后来该书流落到人间,因是玉石匣中所得,故民间定名《玉匣记》。之后,一位秀才把这个传说改编成了戏曲,在大珠山一带传唱不息。

这就是传说与现实共存的石门寺,很多时候人们已经不想去分辨究竟何为真何为假,只是想在这里享受这份神奇和寂静。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