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二郎神为降孽龙挑来丹山 在这曾血战日本

2015-03-09 作者:黄默

 

丹山天池

1936年,青岛市曾评选出“青岛十景”,其中崂山的“登瀛梨雪”和城阳丹山的“丹邱春赏”,成为仅有的两处郊外之景,那时候的丹山周边遍布果园,每到春季,桃花杏花交替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海让人流连忘返。老舍先生在青任教时,曾在《五月的青岛》一文中写道:“人似乎随着花草都复活了,学生们特别的忙:换制服,开运动会,到崂山丹山旅行。”可见彼时的丹山与崂山一样,都是青岛人郊游的好去处。本期《发现青岛》,我们一起来回味那些关于丹山的美丽传说。

为压孽龙,二郎神挑来“丹山”

丹山位于现城阳夏庄街道,丹山岭南北走向,像一只俯卧的老虎,原名老虎山,面积0.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35米,东临丹山水库。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此立村聚户,村内有二十余姓氏,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关于丹山名字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不少传说,其中城阳区文联马立宪搜集的二郎神担山最被人们认可。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孽龙在海边上兴风作浪,淹没庄稼,祸害百姓。周边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只好纷纷出逃,流离失所,这里的田地也一天天变成了荒地。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派二郎神下凡制服这条孽龙。二郎神领旨后,却不急于动手,他先在海边仔细观察了几天,发现孽龙每天都是利用晚上兴风作浪,而太阳升起后就偷偷地溜回藏身之处睡大觉。二郎神心中暗暗有了主意,于是返回天上取来了神木扁担和神绳仙索,来到昆仑山下,捆住两座山头,用神木扁担一挑,颤悠悠地担在了肩头,大步流星地赶回海边,要抢在太阳落山、孽龙睡醒之前用两座山头压制住孽龙。

由于走得急,又见夕阳已经西下,二郎神担心一旦夜晚来临,孽龙就会醒来胡作非为,此地的老百姓又要遭殃。可越急就越出错,二郎神竟找不到孽龙的藏身之处了。他肩挑两座山在海边转起了圈圈,肩头的大山也不知该放在何处。转眼天色已暗,孽龙还没找到,心急火燎的二郎神暗自懊悔,不由自主地就往地上猛跺了一脚。没想到就是这一跺帮了他的大忙。

二郎神这一脚跺得非同小可。因为用力太猛,整个地皮都被跺动弹了,这一下惊动了睡了一整天的孽龙,它打了个哈欠醒了。正准备起身呼风唤雨,危害人间。二郎神肩上的神木扁担,“呼拉”一下子翘了起来,扁担前头的那座山头顺着扁担滑下去,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孽龙的头上;而扁担另一头落下去的那座山恰巧又压住了孽龙的尾巴,孽龙猝不及防被砸得呜哇乱叫、眼冒金花,当场就昏死过去。

二郎神定睛一看,两座山歪打正着压住了孽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感到身困膀乏。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脱下鞋来倒出了沙土,休息片刻,正准备返回天庭交差,却突然感到地皮一震,他定神一看,原来是那昏死过去的孽龙又苏醒过来,虽然头和尾巴被两座山压住,但身子却仍在拱动。二郎神知道,若不赶紧用一重物将孽龙身子压住的话,一旦孽龙翻过身来,这里的老百姓就休想再过安稳日子。于是,他赶紧将周围的百姓们召集了来,在孽龙拱动的腰身处盖上了一座庙,压住了孽龙的身子。久而久之,孽龙就这样被压死在地下了。

源头河至丹山河中间的一段河流,有不少山石溢出了河床,据说这就是孽龙苏醒后身子拱动造成的。因此,这条河便叫“石漫河”。河北岸压住龙身子的庙叫“三官庙”,再往北的一座山丘般的土岭叫“黄埠顶”,人们说黄埠顶就是二郎神鞋里面倒出来的沙土堆成的。二郎神压住孽龙的那两座山,因为是用扁担从昆仑山挑来的,大的一座就被后人叫做“担山”,又因为山上的石头是暗红色的,据说是孽龙的血染红的,后来人们又改叫“丹山”。另一座比丹山小得多,人们叫它“少山”。

项羽军队曾驻扎,于是有了“霸王台”

而丹山名字的另一个来历则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展开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传说,项羽携虞姬四处征战,破齐长城攻占齐国时曾到达即墨,就驻扎在离丹山不远的地方。队伍安置停当后,项羽与虞姬出游,策马奔腾于山野之间,远远看见一座山头,周围果树繁茂,景色绝佳。纵马果林之中,正是桃花盛放之时,犹如身陷花海一般。两人被眼前美景吸引,虞姬便问项羽此为何处?项羽感慨道:“此山真乃丹山也。”

不仅是丹山,附近的“霸王台”和“财贝沟”也都留下了西楚霸王的传说。霸王台,因曾为项羽部队驻地而得名,而财贝沟出土的文物,则传说是项羽当年与韩信对战时,觉得自己要败,所以提前把随身带的财宝,都埋于此沟中。以至于后来时常有当地居民在这沟中挖出玉器、铜器等宝贝,于是才叫了这个名字。

历史上的霸王台遗址,现位于崂山山脉石门山西麓云头崮水库内。它一面着陆,三面临水,高出地面八米多。由于三面河水常年冲刷,台地逐年缩小。传说项羽与韩信交战时,西楚霸王曾以此台地为营而得名。后来,根据出土文物推断,这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而非西汉。

项羽曾在这里驻军,只是一个传说,因为目前从文献资料中查不出任何记载。但当地的居民喜欢这个名字,于是就这样叫了几百年。而临近霸王台、安乐村西的那条财贝沟早已被专家鉴定为东周时代的古墓群,那些陆续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自然也不可能是项羽所埋。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无论这些是哪个朝代的文物,都是属于咱中国人的宝贝,不能落入外人之手。据说,1914年日本人第一次侵占青岛时,也听说了这财贝沟的名号,于是打算大规模在此处挖掘财宝,当地居民深感不安。于是造谣说这财贝沟里的东西都是遗物,挖了就会遭报应,过去谁挖了谁家就会死人。听后,这些日本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才没有大规模地开掘。解放后,财贝沟曾多次出土文物,1955年出土了铜豆、铜洗、石珠(一种美玉)等;1974年发现了墓葬8个,清理出土的器物有腹饰窃曲纹铜鼎、带提梁铜壶、内饰双鱼纹铜洗、素面玛瑙环、铜豆等。

丹山天池是王母的金鱼缸

如今的丹山虽已不复当初的胜景,但许多当年的景观还是被丹山社区重修、保留了下来,文昌阁、金鱼缸等景点仍能在丹山上寻到踪迹。

据当地居民介绍,光绪十四年(1888年)前,有一看风水的先生来到丹山登高一望,发现此处是块宝地,于是便于1888年建设了文昌阁,并敬立丹山碑两座,阁中敬奉文昌神,每年二月初三有庙会。如今,山上的石碑仅剩下一块,乃光绪十四年二月所立。文昌阁的遗址早在解放前被毁,自2011年底民间发起捐款重建文昌阁,如今新文昌阁已经基本竣工,三层阁楼,分别供奉文昌(梓潼帝君)、孔子、魁星等像,并有望在今年五一后对外开放。

经过文昌阁继续向山顶走去,就会看到天池。丹山天池原为山顶石崮上天然形成的缸状坑,传说这里是王母娘娘的金鱼缸,每到月圆夜静之时,王母娘娘便会来此赏鱼观景,其以池水清莹透彻,甘甜怡人,常年水清未曾干涸,遂得名“天池”。而丹山岭东侧腰部陡峭石壁的上半部位,有一天然伸出形成半张桌大的平台石,为椅状。据说王母娘娘观景累了就会在这个石椅上稍歇,因为石椅是王母娘娘观景时多次坐过的,颇有灵气,所以当地盛传凡是来坐者:“坐一坐,筋骨活;坐时长,腰腿壮;坐喝天池水,长寿活过百。”

丹山烧火,即墨马山冒烟

过去,在丹山东坡下有个狓猢子洞,当地人通俗地喊为狓猢子窝。传说狓猢子形像狐狸,后腿站立时似人高,而且还会模仿人走路,它爱戏弄小孩,常将小孩子骗入洞中。它的骗术是趁着下雨阴天,头戴草帽身披蓑衣,拄着拐棍,装作老人姿态,引诱幼儿跟他入洞调戏玩耍。

据丹山村村民陈克超讲,他爷爷的爷爷在五岁时,被骗进洞里呆了两天。后因多次有孩子被引诱进洞,众怒难忍,便在洞内放进柴草点燃,想要用烟呛走狓猢子。烧了一上午,结果下午有人发现,远隔四十里外白沙河以北的即墨地带冒起了烟,试了几次都是如此。人们发现,即墨地带冒烟处是马山。这个传说显示丹山烧火,马山冒烟,两山紧相连。人们说,这是神通显灵。

这一烧,狓猢子再也没有在丹山出现过,传说那山洞后来住进了一位狐仙,这狐仙不害人,反而经常显灵帮人。早年,村民耕地的牛走失,被狐仙找回拴在洞口,还有人在山上遇到了两只凶猛的饿狼,最后也是被狐仙救下。

相传,有一外乡瓜农,挑着又香又甜的瓜到丹山村赶早集。当走到丹山岭南山口子时,突然看到两只凶猛的狼蹲在路中央挡住去路,瓜农心里非常害怕,顿时全身冒出冷汗。两只凶残的狼瞪着眼睛,如饿虎扑食般地向这瓜农扑来。危急时刻,突然有一位白胡须的老者,站在土崖边高喊:“畜生,又在此害人,还不快滚!”两只狼顿时停住,回头看了一眼,倒退着,灰溜溜地走了。瓜农擦了一把汗,连忙跪下向老者道谢并请教老者尊姓大名,老者微笑着说:“不必谢了,本人姓胡,我就住在丹山,你赶快起来赶集去吧。”瓜农连连磕头谢恩,起身时老者已不见了身影。后来瓜农曾数次来丹山寻找老者,村里人一听,判断他可能是遇到了狐仙,便指引他去狐仙洞拜谢,从此丹山周边就流传着狐仙救人的故事。

城阳丹山曾是青岛老十景之一西哈努克亲王来这里吃过苹果

现在的丹山

清末诗人杨云史有《游丹山诗》:“樱花落尽逐香尘,此际丹山浩荡春。万顷胭脂千岭雪,艳阳烘醉白头人。”其实曾经的丹山不仅是青岛的旅游胜地,丹山岭在军事上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战争中,就是重要的外围防线。解放战争时期,丹山是国民党军队守备青岛的重要军事防线。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青即战役,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海军的支持下,布置了三道防线守青岛,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前哨据点就是丹山。也许有很多青岛人都不知道,解放青岛前的最后一场“血战”是在丹山打响的。

丹山曾是旅游胜地

1936年,青岛第一次评选出可以代表青岛风光最高水准的十个景观,称为“青岛十景”:“飞阁回澜、琴屿飘灯、汇滨垂钓、会崎松月、燕岛秋潮、东园花海、登瀛梨雪、丹邱春赏(指丹山)、湛山清梵、穹台窥象”。此后的数十年间,青岛(老)十景一直被赋予着青岛景色,乃至青岛文化排头兵的角色,青岛老十景也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作为老青岛的十大美景,旧时的丹山,每年二月初三举办“桃花会”,八月十三逢“山会”。届时四村八疃扶老携幼前来赏花、赶山会、祈山神,热闹非凡。每逢春暖花开,丹山岭上岭下及周边一片桃红梨白,姹紫嫣红,万千樱花、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怒放枝头。诗人杨云史曾有《游丹山诗》:樱花落尽逐香尘,此际丹山浩荡春。万顷胭脂千岭雪,艳阳烘醉白头人。

站在丹山岭的巅峰,周围石门山、法海寺、霸王台等景观尽收眼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市区来趟丹山并不容易,要先乘火车到沧口火车站,然后步行18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遥远的路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赏花的兴致,每到春季总有游人络绎不绝地从市区赶来。有老人回忆当年的观赏路线:先到山脚下的法海寺,再到西小水赏杏花,然后上丹山赏桃花,最后在源头河的河滩上休息。每年两次,春观花秋吃果。

这般美景还引来了电影剧组来此取景,1952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后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国内著名导演王家乙拍摄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葡萄熟了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当时剧组的大本营驻扎在位于城阳夏庄源头村外的法海寺内,剧中有当时国内的知名演员于洋、李百万、欧阳儒秋等,在为期半年多的拍摄时间内,导演和演员们的足迹遍及城阳的沙沟、丹山、源头河滩等地,当地的不少村民还在其中充当了临时演员。

解放青岛前的丹山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还没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就爆发了。经过几年艰苦的“拉锯战”,胶东各地得到解放,解放大军直逼青岛外围防线。当时,青岛守敌为掩护其主力部队撤退,在今城阳区一带设置了两道防线。1949年5月26日,人民解放军击破了国民党青岛北部防线。同日,国民党青岛警备四旅攻占了惜福镇据点。5月27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94师奉命直逼驯虎山高地。

5月29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将守敌全部歼灭,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随后,人民解放军乘胜收复城阳火车站、女姑口火车站等地,直逼丹山要地。

丹山是青岛市区的北大门,因为当时的青即公路从山脚下经过。打下丹山,解放大军就可以经李村进入青岛市区。在这里,敌人以两个营的兵力进行防守。当94师追击逃敌至丹山地域后,立即部署由二八一团三营担任主攻,向丹山守敌发起进攻,同时,一直摩拳擦掌的随军支前民兵也直接参加攻山战斗。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终于于6月1日全歼守敌,将红旗插上丹山岭顶峰。至此,城阳一带全部解放。当日晚8时,李村解放。6月2日,青岛解放。

为了纪念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丹山顶上竖起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西哈努克亲王曾来丹山吃苹果

据《青岛市志·外事志》,1972年8月13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莫尼克王后及英萨利特使一行29人由济南乘专列抵青访问、休假。亲王一行在青期间不仅游览了市区风景点,还曾到过丹山,并对丹山出产的苹果赞不绝口。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山上遍种果树,丹山还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得知西哈努克来青的行程里有丹山生产大队,当地的居民们都兴奋不已。为了能让亲王尝到丹山最好的苹果,丹山生产大队提前二十天就开始精心挑选苹果,在上面做好标记,等贵宾来的当天再摘下来,以保证新鲜,并还在每一个用于接待的苹果上弄上了“中柬人民友谊万岁”的字样。丹山人用心做的这一切,后来都得到了西哈努克亲王的赞赏。

可以说,是西哈努克亲王的这次访问,让丹山苹果走向了世界,此后开始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与西哈努克的宣传是分不开的。据说,当时很多地方的苹果都不好卖,但只要贴上“丹山”的牌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可惜的是,现在的丹山已经不再种植苹果。

少山的传说

说完了丹山,咱们就来看看二郎神挑来的另一座山头——“少山”。其实少山原名“烧山”,传说因法海寺和尚葬于此处,常因祭祀引发山火而得名。但记者从城阳区史志办提供的资料中找到了关于“烧山”的另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崂山山脉石门山西麓的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两口子守着一个儿子,在儿子不到一岁时,这家的男人染上急病过世了。从此家里少了顶梁柱,孤儿寡母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寡妇年轻貌美,男人死后不久,上门来说媒提亲的人差点把门槛给踏平了。可她怕给孩子找个后爹亏待了儿子,铁了心谁来也不答应。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寡妇在地头、锅台之间忙活,起早贪黑,累得腰都挺不直了。寡妇老了,儿子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孩子知道娘的辛苦,所以既懂事又孝顺,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寡妇上山拾草摔断了腿,从此成了瘸腿,家里的活就都交给了儿子。

这一年秋天,人们结伙进山拾草。寡妇的儿子每次进山出山,在山门外的一间破草屋前,都能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有一次,他口渴得难受,就到老太太的草屋里讨水喝。老太太没说话,给他盛了一瓢清泉水,他一口气就喝了下去,他从来都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喝完水,他赶紧道谢,但老太太只摆了摆手没说话。他这才明白,原来老太太是个哑巴。他打量了一下这间小草屋,发现老太太家里没有柴草。他就把当天拾来的草给老人留下了一大半,打那以后,寡妇的儿子每天拾草回来,都要给老太太留下一半草。

冬天快过去了,山上的草终于被拾光了。这天,瘸腿寡妇的儿子在山上转悠了一天,才拾了一小捆草。当他来到老太太的草屋前,二话没说,把草全留给了她。正当他准备离开时,老太太突然说话了:“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啊!”他听后吃了一惊,忙问:“老妈妈,是您在说话吗?”“是的,孩子。我本是南海的观世音菩萨,是专门来观察人间善恶的,你的好心感动了我。从明天起,你再也不用进深山拾草了,我已经把你家门前的那座山上撒满了花草树种。”说完后,还递给了他半瓢水,让他带回家给他那瘸腿的娘喝。寡妇喝了水后,奇迹出现了,腿不瘸了,娘俩赶紧来到老太太的住处道谢,可小草屋和老太太不见了。第二天,满山的石头缝里都长出了松树,树下的花草一直绿到山顶。从此,人们再也不用愁没柴烧了,这座山的名字也就叫成了“烧山”。再后来大家嫌“烧”字不好听,于是改叫“少山”。

文/图 记者 黄默(感谢城阳区史志办对本文的帮助)

青岛老十景

飞阁回澜 回澜阁在前海栈桥之南端,长虹远引,杰阁翼然,近处礁石倚伏,时起波澜。

穹台窥象 观象台在观象山巅,备置仪器,以资测候。

汇滨垂钓 海滨公园(今鲁迅公园)在汇泉角偏西,沿岸岩石起伏,最宜垂钓。

琴屿飘灯 小青岛亦作琴岛,昔年之青岛口故有琴头澳之称,上设灯塔,乍明乍暗,风雾中更觉闪烁尽致。

丹邱春赏 丹山附近,广辟果园,桃杏李葡萄林立,暮春花事,适如其名,东西二亭,遥遥相对。

湛山 清梵 湛山寺建于湛山之阳,寺僧朝夕课诵,暮鼓晨钟,助人警醒。

东园花海 中山公园,群卉所萃,又不仅樱花为大观也。

燕岛秋潮 燕儿岛环浮山所口之东,半岛孤悬,作飞入海中之势,秋高潮涌,尤有可观。

会崎松月 汇泉(会前),与太平角并峙海中,形如鹿角,崎上多松,最宜眺月。

登瀛梨雪 登瀛居民以梨为业,自沙子口以东,山多植梨,花开如雪,掩映增姿。

青岛新十景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五四广场

青岛啤酒街区

东海路景观大道

小鱼山景区

青岛旅游观光塔景区

汇泉湾景区

崂山巨峰风景游览区

海军博物馆

金沙滩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