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来崂山修炼 为一红衣女子移植耐冬
2015-03-09 作者:宫岩

张三丰画像 朱棣画像
“南尊武当,北崇少林”,在中华武术中武当剑威震江湖,这个剑派的创始人在《倚天屠龙记》中长得龟形鹤骨、邋里邋遢,俗称邋遢道人张三丰。小说中的他武功高强、超凡脱俗,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有点夸张,但据史料记载,张三丰真人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处。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毅然入道,又是什么样的机遇让他创立武当、名闻天下的呢?这里面隐藏着很多传说故事。
5岁患眼疾学道法
被称为邋遢道人的张三丰可能是历史上最糊涂的人了,因为关于他的出生时间 、出生地竟然有30多种说法,曾经有些历史学家很默契地将这一历史性时刻选在了1247年(南宋末年)的辽阳懿州(今阜蒙县塔营子镇)。而今年年初央视《走遍中国》探访古镇和平后得出消息,其实张三丰是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坑池里人,生于公元1264年。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或许随着进一步考证,真相最终会被揭开。
张三丰的母亲姓林,曾经生过四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年过四十的林氏没想到再次怀孕,而且在即将临盆的那天夜里做了个梦,梦里一只仙鹤从东海飞来,落到了自家屋顶上,林氏想走近好好看看,结果一下就醒了,便叫醒身边的丈夫,丈夫听完笑着说:“仙鹤是吉兆,或许你快生了,又是个男孩呢。”话音刚落,林氏突然感到腹中一阵剧痛,大概一顿饭的工夫,孩子便出生了。接生婆一看连忙讨喜:“这孩子长得体型硕大,而且大耳垂肩,两眼圆睁,炯炯有神,颇有异人之相,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 。”送走接生婆,孩子忽然大哭起来,紧接着外面竟传来鹤鸣的声音,丈夫跑出去一看,真有一只仙鹤停在屋顶,它绕院子飞了三圈后,长鸣一声,便消失在茫茫天边。仙鹤来送子,这样的吉兆让夫妻俩对这个孩子更为看重,并给他起名君宝。
张君宝自小聪明,三岁就能看四书五经、四岁诗歌倒背如流,父亲看了高兴,在他五岁那年请来教书先生 ,希望将来能考取功名。不幸的是,先生刚来没几天,君宝便患上了眼疾,双目几乎失明,走访当地所有名医都找不到病因。忧心忡忡的林氏不再让儿子学习,带着他寻找各种偏方,后来打听到,山中隐居着一位神人叫张云庵,能治疗各种眼病。林氏二话没说带着君宝进山寻找,张云庵看后说:“要治好这眼病,除了服药外,还得修炼道法,才能事半功倍。”半年后,张君宝不仅眼疾痊愈,而且对道经也有了一定基础,张云庵将其收为徒弟,从此开始钻研道宗、儒业。
在邵武市和平镇至今流传着的碎铜茶也是因张三丰而来,那时有个孩子误将铜钱吞入肚子,张三丰从留仙峰茶叶丛中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只消一杯茶的时间,那铜钱就变成碎未排泻而出。
看破红尘入道,变身“张邋遢”
张君宝并没有就此入道,在山上跟着张云庵修炼几年道法后便回了家。此前就有学习的天分,对任何内容过目不忘,现在又有了道家思想的高度,十几岁的张君宝成了响当当的神童。13岁那年因才识出众被当地官府推荐到朝廷,1264年便被任命为中山博陵(今河北定县)令。除了处理朝廷的事,一有时间他就到当地的道观与道人探究道教真谛。进入仕途的张君宝很受重视,也遂了父亲的心愿,只是好景不长,1265年,父母染病先后去世,一向孝顺的君宝毅然辞去官职回了家乡,每日在家诵读道经为双亲戴孝守墓。难道正因如此,张君宝才正式出家了吗?这还不是主要原因,坊间传闻,他是实在受不了家中那两位夫人整日吃醋斗气,被人点化后才看破红尘出家的。
没有入道前的张君宝长得仪表堂堂,再加上家境不错,找个好媳妇自然不在话下。千挑万选,父母给他娶了吕家的一位小姐,可这媳妇生了个女儿后肚子便没了动静。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张君宝不得不又娶了位夫人叫翠花。自此,这家中便没了安宁,张君宝整日夹在这两位夫人中间左右为难,等翠花生下了男孩,家庭矛盾反而加剧了。今天这个夫人说女儿生病骗他过去看看,明天那个夫人又说儿子想念让他去瞧瞧,天天这样累得精疲力尽,到最后他甚至哪个夫人那里都不去了,自己躺在天井旁边看星星,只有这时才能稍微松一口气。
有一天,一位道士的到来让他内心豁然开朗,与其受这红尘之苦,不如出道有所作为。没多久他便将家里的事安顿妥当,独自一人背上行囊云游天下去了。遍寻全国道家名山,当他走到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之地,便在此住下,并自号“三丰居士”。先在宝鸡金台观修炼,后又跑到武当山修炼,这两个地方都呆够了,他就在外游荡、居无定所,整个人也变得邋里邋遢。满脸的络腮胡从不修剪、头上胡乱梳个抓髻 、整日只穿一件百衲衣、手中拿一方尺四处游逛。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他有时三五天吃一次饭、有时数月不吃,一旦吃就食量惊人,史称“所唆升斗辄尽。”睡觉也是,不睡则已、一睡数月,冬天喜欢睡在雪堆里,被当时的人送了个外号,名叫“张邋遢”。
城阳小伙拜张三丰为师
就这样混了几十年,张三丰竟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用当时的话说,他已经成仙、成神了!1368年(按照时间推算他已经121岁了),他忽然回到了武当山,告知天下广招门徒,阐扬全真道教。
消息一出,武当山瞬间被武林人士挤满,谁都想拜在神人门下。不其县(今城阳区)流亭洼有个叫赵娄的小伙子也去了。赵娄天生愚笨,一副憨憨的样子,看上去根本不是练功的料。张三丰起初并不想收他,小伙子就天天在他门口等着,终于用诚意留了下来。只是张三丰交给他一项工作,每天抱着小牛去山上吃草,吃完再抱回来,把牛养好了才能教他武功。师父这样说了,赵娄只能乖乖听话,天天抱着牛跑来跑去。半年时间过去了,眼看着小牛变成了大牛,师父还是不提教他武功的事。这一天,自己正在院子里生闷气,突然听人喊:“老牛跑到院子里吃菜了!”赵娄跑出去一看,急得双手抱起老牛就把它扔到了院子外面,几位师兄弟看得目睁口呆,纷纷鼓掌:“你这是练的什么武功啊,太厉害了。”赵娄听到别人的夸奖一个劲儿地傻笑,张三丰走过来说:“好了,你已学成,可以下山了!”到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师父是通过让他日日抱牛练功夫呢。据说,当时的富商沈万三也曾去拜张三丰为师。
眼见着武当派的威望越来越高,张三丰决定带领徒弟们在这里修建属于自己的道场住所。草庐宫观建成后,他让弟子邱元靖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紫宵,而张三丰自己则“结草庐于展旗峰北居住,此处曰遇真宫。之所以选在这样一个偏殿,是因为张三丰练功时需要凝神调息,只有排除一切杂念才能成功。也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大道论》《玄机直讲》《天口扁》等诸论,成为武当泰斗。
曾经百家拳术聚少林,始成少林一派,张三丰是个有脑子的人,他练功不是硬练,还讲究心法,这种创新精神让他最终找到武术与道教的契合点,创造出了辉煌灿烂数百年的内家拳。这内家拳的灵感,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鹊蛇斗的故事。说是张三丰在武当山练功时 ,看见一只喜鹊与一条蛇打架,喜鹊在高空上下左右飞击,蛇则停在原处蜿蜒身躯,轻松闪避,相持一段时间后,喜鹊已经飞得精疲力尽,蛇却抓住机会一招击中。这个“动物世界”给了张三丰启发,悟出了内家拳真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于是历史上各种模拟动物的高深功夫便出现了,猴拳、蛇拳、螳螂拳等。如今,全世界有将近5亿人练习太极拳,它被称为强身健体的最好武术门类。
200多年,明朝皇帝一直找他
张三丰为什么在历史上这么出名?不仅仅因为他拿到了武当派、太极拳的专利,更因为他是个神人,神到什么程度呢?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十六位皇帝找了他200多年,却都没有见到他的踪影。
明太祖朱元璋是道教的忠实粉丝,他也犯了历代皇帝的抑郁症,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的王朝怎么办呢?他把目光投向了知名的武当派,派人去找张三丰 ,希望能得到神人帮助。也不知是张三丰提前得到了消息还是自己预测到,忽然消失了,朱元璋派人连找了两年都没找到。之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坐上皇位,也没有得到张三丰音讯。到了明成祖朱棣,他从侄子手中抢了皇位,又遇到一大堆烦心事,有大臣建议,何不请张三丰前来讲道论经,既可解圣上不悦之情又能稳定民心?这正是朱棣最需要的。于是,打着替父亲完成未了心愿的旗号,朱棣连续六次派人全国各地寻找,每一次他都亲笔写下“邀请函”,表达自己对张三丰的仰慕之情,但次次等来的都是失望。最后朱棣气坏了,对属下下了死命令:“要么找到张三丰,要么去死!”
为了这么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丢了命可不值当,去找的人只能撒谎:“属下已经找到张仙人,只是在来的路上他又被太上老君请去吃饭了,过段时间就来。”这种弥天大谎,朱棣竟然也相信了。甚至为了讨好张三丰,派三十余万人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费以百万计”,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净乐、遇真、玉虞、紫霄 、南岩、朝天、太和等九宫九观、七十二岩庙、三十六座庵堂,总建筑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米。武当山的宫观庙庵建成后,朱棣还特赐名“太和太岳山”,并“设官铸印以守”。对于武当来说,一个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礼遇莫过于此了。但费尽周折,朱棣也没能见上张三丰一面,却加快了武当派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
那张三丰究竟去哪了呢?原来他跑到崂山隐居起来了。
张三丰爱上一个红衣女子为了她,把耐冬移植到崂山

网友在崂山找到的邋遢石

张三丰移植到崂山的耐冬

张三丰修炼的三丰洞
跑到崂山的张三丰干什么来了?他可忙了。看着长门岩岛(位于黄海深处,也称耐冬之岛)的耐冬好,就把它移植到了崂山,又看上那里的樱桃长得旺,便将其栽到了惜福镇。后来听说崂山上闹虎豹 ,他又主动请缨上山去抓。在崂山隐居的日子 ,他简直成了“活雷锋”,哪里需要便去哪里,只是永远不变的是他那股邋遢劲。
三次来崂山留下多处遗迹
崂山,自古就是道家的青睐之地,在这么多到这修炼的道士当中,都对“3”这个数字颇为喜欢 ,前不久我们介绍了丘处机,他曾经三次登上崂山,而这次的主人公张三丰也是三次来到崂山,这三次时间跨越了南宋、元和明三个朝代。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他来崂山干什么呢?
崂山上清宫有个明霞洞,明霞洞往下走一个不太起眼的洞,洞内面积很小,只能容一个人的身躯,里面还摆放着一个圆形的石墩,那里叫三丰洞,曾经张三丰就是在这里修炼了10多年。那是1277年,张三丰30岁,按照这个时间来看,当时他正式入道并不久。作为道家的新人,他自知自己功力浅薄,又听前辈们说崂山人杰地灵最适宜修炼,便到这里修炼。取得一定成果后他又到别处游荡,1334年第二次来到崂山,这时道教发展比较稳当,武当派也逐渐进入正轨,他选择这个时候再登崂山,主要是来传播道义,这一次他主要在玄真洞(位于明霞洞北)和驱虎庵(位于太清宫西南)两处修行,具体待了多久没有记载。
而至于第三次来崂山,已经到了1404年,张三丰157岁了,这次史料记载的更少,人们分析,可能是来寻找仙山的,也可能是来隐居的,或者这第三次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几百年来大家的想象罢了。
三次崂山之旅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痕迹,除了三丰洞、驱虎庵外,还有两处不得不提。一处是邋遢石,据传张三丰曾经在这块石头上练功,日复一日,石头顶面被磨得平整光滑。邋遢石埋没在书院水库东岸的荒草树丛中,有细心的驴友找到时发现,整个山坡石头都是浅黄色,唯独这块邋遢石呈黑色。
另外,在崂山头覆盂峰北侧东坡上的张仙塔也成为文史爱好者迫切想去探秘的地方,相传这是张三丰入崂山修行后,羽化而去的衣冠冢,而且是他自己亲手用碎石堆砌的,这说法让人有些不明白,既然是衣冠冢又怎能自己堆砌呢?但张仙塔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自峰北东下有石塔在崦,直探海中,人不能至,舟行自下视之,是所谓张仙塔也 。”曾经这塔旁边还种着两棵耐冬,一棵红的一棵白的 ,但耐冬早已死去,张仙塔也已倒塌,人们只能望着那触不可及的悬崖峭壁兴叹。
崂山的耐冬是他移植来的
去过崂山的人们会发现,里面隐藏着很多百年古树,在这其中,很多人都会被一种绿色红花的树所吸引,越是寒冷的季节它就盛开得越孤傲冷艳,成为崂山的一大特色。外地人可能不清楚,但青岛人对它最为熟悉,它叫耐冬,也叫山茶花,青岛市市花。它便是张三丰从黄海深处的长门岩岛移植过来的 ,这里还有段美丽的传说。说张三丰曾经在年轻时到过崂山,与一位红衣女子相恋,多年后再回来寻找,女子已经去了千里岩岛,张三丰又去岛上寻找,见到满岛的耐冬开得煞是好看,岛上的人告知,其实红衣女子是“花神”所变,张三丰便将耐冬带回了他们相恋的地方——崂山。
随着天气转暖,城阳惜福镇超然社区的居民正在忙活着给樱桃树剪枝施肥,因为再过十多天樱桃就要开花了,等到五月份成熟的季节,又红又大又甜的樱桃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超然社区孙副书记告诉记者:“超然社区共266户居民,家家户户都种樱桃,等旅游季节一到,每到周末能迎接上万名游客。”只是很多居民不知道,种樱桃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的樱桃树是从哪来的呢?孙书记介绍,超然社区有个樱桃谷,里面种植了2000多棵樱桃。据说这樱桃谷的樱桃便是张三丰移植过来的。
那时,张三丰正在崂山修炼,他来到超然村,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便在大尖顶一马姓山民的草庵子里住了下来,又见这里沟壑纵横,很适宜栽植樱桃,便将千里岩岛的樱桃也移植过来,以感谢这位山民对他的关心。之后,他每次去千里岩岛采药回来时 ,就会带着一捆樱桃枝。没几年,这个繁茂的樱桃谷就形成了。靠种樱桃改变困境的山民,搬出了草庵子,住上了石头房。
张三丰崂山驱虎豹
在崂山隐居的张三丰,不仅当起了植物学家、干起来了果农,他还肩负着保护崂山的重任。那时崂山忽然出现满山的毒虫虎豹,吓得人们不敢上山。为了驱走它们 ,当地一个叫“高二黑子”的恶绅竟然将崂山的道士们抓来,每天赶着他们上山猎虎。有一年冬天,一场大雪将崂山盖得严严实实,高二黑子刚要出门去赶道士干活,一开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躺在门口睡大觉,正要将其叫醒,道士打了个哈欠自己醒来了:“好大一场雪啊!”
高二黑子见过很多道士,眼前这位虽然穿得破破烂烂又邋里邋遢,但眉眼中透出丝丝霸气,自然不敢小视,便问他是哪个道观的?张三丰回答:“我曾是驱虎庵门下,愿意代替所有崂山道友上山抓虎豹。”这样的口气不免让高二黑子冷笑,但此人说自己是驱虎庵之人,倒让他刮目相看,因为驱虎庵就是以除尽崂山毒蛇猛兽为己任的 ,只是多年前已经在江湖上消失。没再多想,既然有人主动请缨,他一口答应,回到屋子里喝酒睡大觉去了。这大雪又下了三天三夜 ,三天后他想出门溜达溜达,一开门又看着那道士躺在雪地里睡觉,身后还躺着四只黄斑死虎和几十匹灰狼,堆成了一座小山!
高二黑子愣住了,这人神通广大可得罪不起,赶紧将其让进屋内,摆上十几道菜好生伺候,吃饱了饭,张三丰一抹嘴:“贫道已经完成任务了,请将崂山的道士们放了吧。”高二黑子早已将崂山的道观、土地占据,就这么轻易送回去自己肯定舍不得,他又给张三丰出了个难题:“这崂山上还有数不尽的毒虫,烦请道长一起灭了,到时我一定归还土地和道士。”大冬天的,又连下了几天的大雪,毒虫怎么能出来呢?任凭你再大的本事也不能自己到洞里去找,高二黑子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张三丰笑了笑走了,又过了三天,一个深夜里,大家听到几声雷鸣声,纷纷爬起来往外看,这大冬天怎么还打春雷呢。第二天一看,满山上的毒虫尸体。原来,那几声春雷是张三丰放的,他将炸药放在山中引爆,毒虫们误以为春天到了纷纷爬出洞外,没想到这竟是个骗局。虎豹抓住了,毒虫也都杀死了!这时的高二黑子再也不敢轻易造次,老老实实归还了山林和道士,自己则带着家人回了老家。
211岁时在玉蕊楼飞升成仙
晚年的张三丰主要住在玉蕊楼(原址在崂山西北铁骑山南 ,离惜福镇书院村1公里,现已消失)。1458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他和往常一样走上玉蕊楼,过了两个时辰还没见他下来,众人觉得奇怪,上去一看,里面只剩下一双氓鞋和一件布衲,人却不见了,这时大家纷纷意识到:张三丰是在玉蕊楼飞升成仙!
按照这个时间计算的话,张三丰出生于1247年,羽化于1458年,享年211岁。可他真的能活到这么久吗?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选择了相信,因为张三丰会“尸解”。传说这是一种神功,明明确认他已经死了,打开棺木却不见人影,就因为这事历史上有数位钦差被以“欺君之罪”砍头。在明朝永乐年间,一位钦差去庙里请张三丰,进去一看正在给他举行丧事,钦差这次长了个心眼,等到晚上偷偷掘开坟墓一看,棺材内只剩下一件衲衣 ,一双氓鞋,张三丰又玩“尸解”消失了。回京后他向皇帝汇报情况并请求遍掘张三丰在全国各地的坟墓。这下大家全傻眼了,十几处坟墓打开都是一个样子,只有一履一衲。
正因如此,更多人坚信,会“尸解”的张三丰一直活着。这种想法甚至延续到了现在。有位老者告诉记者,曾经他听人讲起,就在三年前还有人见过张三丰,他还住在崂山,每天都有个10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去给他送水喝……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张三丰这个人,姓名、籍贯不一,出生记载不一,就连名字号也多达20余个,君宝、山峰、三峰、铉一、三丰、昆阳子、玄玄子,谁也分不清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但这几百年间,人们仍然不断地去探索他的传说故事,因为他是邋遢道人,因为他身上上演的不老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