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杨度忽悠袁世凯称帝 周恩来介绍他加入共产党

2015-03-09 作者:田野

杨度王闿运

中国近代史出过无数名人,这些人中,只有一人后世无法确切评价,说他是民国第一奇人都不为过,他叫杨度。杨度早年参加过晚清科举,之后入了袁世凯的内阁;既发起筹安会拥戴袁世凯称帝 ,又变卖家产营救过李大钊 ;一直坚持君主立宪的理想,将近晚年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位奇人,其身上有着怎样的有趣故事,又跟青岛有着如何的联系?本期《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讲讲杨度。

拜王闿运为师,习帝王之术

杨度是湖南湘潭人,身边的名人真不少,他跟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一度是袁世凯的第一幕僚,后来还当过杜月笙的师爷。可在杨度的生命当中,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他的老师王闿运。

王闿运是一代国学大师,博通经史,尤其精通帝王之学。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之后,大有“功高震主、天下归心”之势,王闿运曾历数古代帝王诛杀功臣的故事,劝其当机立断,反戈一击,取清朝之天下。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言不发,以茶水作笔墨,在书案上连连写下“妄、妄”。

1895年,当时的杨度刚满21岁,才气却早已名闻乡里,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从此之后的半个世纪,杨度与恩师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两件事可以看出王闿运对杨度的喜爱,第一则是实事。据说杨度可以随便跟老师王闿运开玩笑,而王闿运在他的《湘绮楼日记》中则常称杨度为“杨贤子”。后来其妹杨庄也投师王闿运门下,再后来杨庄成为王闿运第四子的媳妇。(据说,杨庄与丈夫发生矛盾,写信告诉杨度,杨度回信:“夫妇之道,同于君臣,合则留,不合则去。”于是杨庄涕泣求去,把王闿运急得搓手顿足地说:“看在老夫面上,你不做我的儿媳,就做我的女弟子如何?”)

另一则是传言,杨度初入王门之时,恩师提点了他三种学问,任他自选,分别是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而杨度选择了帝王之学,这可是王闿运最热衷的一门学问,大有菩提祖师传授孙大圣七十二般变化的意味。

所谓帝王之学,就是古代策士们的纵横捭阖之术,企图“凭三寸不烂之舌,以布衣轻取卿相”。说白了,这门学问的特点就是要做帝王师,要辅佐王者起,要去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非要找几个帝王师的例子,那么西汉的张良、萧何,蜀汉的诸葛亮,大明的张居正大概就是这一类的人物。

杨度在王闿运门下醉心于帝王之术长达三年,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王闿运教导他:“皙子(杨度字皙子),以你之才,日后是大有可为的,要好自为之!”于是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找自己命中的“真龙天子”,立志要去辅佐帝王成就旷世大业。当初他的老师王闿运曾暗示曾国藩自立,被曾婉言回绝,现在杨度能否完成老师未竟的心愿呢?答案很快就揭晓了,他遇见了袁世凯。

成立筹安会,拥戴袁世凯复辟

1902年,杨度不顾老师王闿运的反对,自费留学日本。1903年,杨度被保荐参加清廷“经济特科”的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不料有人向慈禧进言,称杨度与革命党人来往甚密,结果不光丢了官位,还被除名通缉,只好跑到日本去了。1905年,他甚至为清政府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出洋考察写了考察报告。说来可笑,杨度从未去过欧美,可是他捉刀代笔,写出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他也因此被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合保荐。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成为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权威人士,也成为后来袁世凯的重要谋臣。

1908年,袁世凯被清政府免职回籍,当时前往车站送行者寥寥无几,其中就有杨度,杨度还奔走于北京与袁世凯隐居的彰德洹上村之间,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有人说,这是“烧冷灶”,其实,这不是一般的人情世故,而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目标的人所特有的坚定的政治诉求。杨度甚至认为,袁世凯就是可以助他实现政治理想的“天赐之人”。袁世凯出山之后斡旋南北议和,杨度利用他在日本留学、与革命党人关系密切的身份,帮助袁世凯分化南方革命党阵营,最终促成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也对杨度十分敬佩,曾命人送匾额一块,上书“旷代逸才”四个大字,真是极其场面了。

事情发展到最后,就到了袁世凯称帝这一幕了。我们现在无法判断,究竟是杨度一手促成了袁世凯的复辟,还是袁世凯先有此心后杨度又添了一把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袁世凯跟杨度在中国应该有皇帝这一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1915年4月,杨度撰写了他那篇著名的《君宪救国论》(据说,袁克定想请梁启超写这篇文章,结果梁不干)一文,文中他大讲中国民众素质低下,不宜于民主共和,只适合君主立宪。他强调只有帝制才能救中国,正合袁世凯的心思。这篇洋洋万言的文章,袁阅后极为欣赏,连声称赞杨度:“真乃旷代逸才也!”他不仅将此文当成改行帝制的理论纲领,交给徐世昌、梁士诒等人传阅,还把它寄给湖北将军段芝贵,令他秘密付印。

除了撰写理论文章之外,杨度还组织了著名的筹安会来鼓吹帝制,加上他自己总共六人,这其中还包括严复。筹安会因为大力宣扬帝制遭到了老百姓的反感,但杨度等人似乎并不以此为意。有一次,筹安会成立后,杨度与胡瑛等人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聚会,胡瑛率先说:“外间皆呼我等为走狗,究竟是不是走狗?”杨度道:“怕人骂者是乡愿,岂能任天下事哉。我等倡助帝制,实行救国,自问之不愆 ,何恤乎人言。即以‘走狗’二字论,我狗也不狗,走也不走的。”孙毓筠则说:“我不然,意志既定,生死以之,我狗也要狗,走也要走的。”严复说:“我折衷其说,狗也不狗 ,走也要走的。”这就是著名的“走狗言志”的典故,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杨度拥立袁世凯称帝似乎更多地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即君主立宪制。他也知道外界风评对他不利,但他一意任之,恐怕是个性使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一片假借民意的筹安、请愿声中,接受了推戴书,走上了帝王宝座。而为袁世凯称帝出了大力的杨度,则坚信自己将是“中华帝国”的首任宰相,相传杨度曾派人到法国巴黎订制了一套华贵的宰相礼服,他的帝王之术看样子似乎已经实现了。

袁死后,杨度遭通缉

不过今非昔比,古代帝王术受人追捧,可在中国近代史上,帝王术的命运就如同饭店的过期食品一样,永远是不会有什么好销路的,即便是有人买了,尝了,只怕也是无福消受。

杨度恐怕不会想到,他面临着跟自己的恩师王闿运一样的结局,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结局比王闿运更悲惨,王闿运当年游说曾国藩自立,无非被曾婉言谢绝而已,杨度如今拥立袁世凯称帝,自以为实现了帝王之术,却遭到了全国的口诛笔伐,甚至连袁世凯都在临终之际对他心怀不满。袁世凯吃了帝王术这一剂药之后,自己“中毒”身死,杨度便也成了“庸医”。

称帝不久,袁世凯就迎来了孙中山的革命,此后又是南方数省的反叛,被迫取消帝制不说,军事上的连连受挫,举国上下的痛骂之声让他寝食难安,最终一命呜呼。据说,袁世凯临咽气时,曾大呼“杨度误我”,又有一说是“他误了我”。这个“他”究竟是谁,有人认为是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也有人认为就是杨度。后人据此推论,袁世凯其实并无称帝之心,是受了杨度和袁克定、古德诺(美国人,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等人的蛊惑,此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尽管袁世凯认为杨度用帝王术害了自己,杨度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好像认定了帝王就是条真理。袁世凯宣布退位之时,杨度身为筹安会长发表了通电,表示“君宪有罪,罪在度身”,如果杀他有补于国事,他万死不辞,甚至到了这个时候,杨度还反对“元首退位”。袁世凯身死之后,“耽误”他的杨度挥笔为袁世凯写就一副挽联,挂在袁大总统出丧灵棚中,明是吊唁,实则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的意思大致是:到底是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还是中国的共和制不叫共和,过上千年大家再来评价这一公案吧;到底是君主立宪害得您万夫所指,还是您把君主立宪改得面目全非 ,您在九泉之下要细细思量。他的这一论断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黎元洪就任民国大总统之后,杨度成了替罪羊。1916年7月14日,黎元洪发布通缉令,全国缉拿拥袁复辟者,杨度名列榜首。这出搞笑的通缉闹剧反映了当时的一贯特色,本来名单上列了很多人,可人情世故大家都避不开,到后来,名单上的通缉者越来越少,后来干脆没几个人了。至于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那些手握重兵支持袁世凯复辟的军阀,通缉令上一个字也没有。

这样一份通缉令出现之后,杨度的反应可想而知。据说,他在天津看到报上登载的通缉令名单时,一度悲愤交加,要上北京投案自首并与政府理论,在好友夏寿田的劝解下才作罢。杨度之女杨云慧后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父亲得知段祺瑞成立了新政府之后,好几次要北上投案自首。”不过冷静下来的杨度并没有去北京,而是来到了青岛避难,也正是在青岛,杨度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嫌袁世凯给的官小杨度赌气隐居青岛

1929年,杨度迁居上海薛华立路杜月笙的私宅杨度(前排右一)与友人合影,左一是其长子杨公庶

杨度一生去过不少地方,但在青岛居住的那段时间对他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他分别在1912年前后和1916年数次来到青岛,特别是1916年那次来青,正值袁世凯去世,全国通缉他之时,他内心的疲惫可想而知。之所以说杨度此次来青对他意义重大,在于这次在青岛待的一年时间里,他沉浸于书海之中,思想发生了不小变化。此后,他从一个帝制拥护者转而成为民主进步人士,变化之大之快,在近代史上都是少有的。无怪乎青岛的著名学者鲁海先生要说,在杨度一生当中,“居住在青岛的这一年时间堪称特殊,可以说是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嫌官小,杨度赌气来到青岛

上篇我们讲到为了躲避全国的通缉,杨度于1916年来到了青岛,其实在此之前,杨度已经造访青岛数次,特别是在1912年前后 ,他曾多次来青岛。杨度那时候来青岛难免被人认作是逊清遗老,因为当时清政府倒台,大批的逊清官员都来青岛避难,杨度既随他们而来,也难免被戴上这样的帽子。鲁海先生称,杨度第一次来青岛时“居住在中山路与湖南路路口一家由德国人经营的名叫胶州的旅馆里”,这次来青时间不长,因为随后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杨度旋即北上。

杨度此后几次来青就颇有意思了 。青岛学者王桂云曾撰文记述称,杨度在袁就任总统后也来过青岛,这次来青很有小孩子赌气的意味儿,袁世凯“于1914年3月将寄寓在青岛的徐世昌任命为国务卿,并授为上卿;梁士诒、杨士琦、熊希龄等是中卿;杨度却被赏了一个少卿的头衔。人比人,气死人。杨度一怒之下,跑到了青岛”。

杨度此次来青在肥城路购宅居住,整日四处游逛、问佛访道、游山玩水,大有不回北京之意。王桂云称杨“经常出现在前海沿的栈桥上”,散散步,呼吸着清新略带鱼腥味的海风;有时又去爬爬崂山,喝点矿泉水,和上清宫道士谈论世外仙踪。这次来青终结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催促,杨度这才返回了北京。

杨度此后还有两次来青,一次是奉袁世凯之命来青岛办德语进修班,最重要的一次自然是1916年为躲避通缉而来青岛进行的政治避难了。

成为帝制祸首,再次来青避难

1916年7月,黎元洪发布了“惩办帝制祸首令”,上文说过,第一个就是杨度。杨度自然心怀不满,可是在朋友的劝告下,他还是来到了青岛。

此时的青岛已经此一时彼一时了 。首先,青岛被日本人占领,政治气氛十分压抑;其次 ,杨度因为名列祸首令的榜首,因此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住在中山路西侧,警察署的后面,虽然和不少先前旧识比邻,但十分孤立。按照鲁海老先生的话说,逊清派觉得杨度是忠于袁世凯的人,自然不会向着大清国,因而不搭理他 ;实业救国派如周馥之流又觉得杨度是个全国通缉之人,跟他接触没什么好处。最后 ,杨度只得跟诗文交起了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学部副大臣劳乃宣对杨度依然赏识有加,他是饱学之士,爱才心切,故而常常和杨度交流,正因为如此,杨度在此期间渐渐地远离政治,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开始作诗、翻译书籍,潜心研究学问,在此期间,他的恩师王闿运逝世,杨度的凄凉感又加了一层。

除了各种人际交往的不顺之外,杨度还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鲁勇先生在其《逊清遗老的青岛时光》一书中曾描述过一件事,有一天,杨度在街上看到一个日本军人殴打中国洋车夫,遂上前理论,日本军人对他破口大骂,这时旁边一个日本人对这位军人说,这是日本人的朋友杨度先生,你不得无理 。杨度这才知道自己在青岛是受日本人监视的,这让他的苦恼又增加了一层。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书籍给他带来的乐趣,鲁海老先生称,这期间杨度读了大量的书,进步书刊“只要能找到的他都读了 ”。也许正是这段时间,目睹了民国政治复杂的争斗,经历了宦海沉浮,听闻了传授帝王术恩师王闿运去世噩耗的杨度 ,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帝制拥护者转而成为民主进步人士,变化之大之快,在近代史上都是少有的。1918年,民国政府赦免杨度,获得自由的杨度不久后就离开青岛,南下广东去见孙中山了 。

杨度卖了青岛的房子帮助共产党人

用凤凰涅槃来形容杨度在青岛出山后的表现一点儿也不为过。他先是和孙中山交流,继而参与北伐战争,还有传言称他北伐期间见到毛泽东后曾预言,得天下者,此人也。

不光是和国民党人展开了很好的合作,杨度在此期间也跟共产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为公众所不知的是,杨度参与了营救李大钊的行动,也参与了不少营救共产党革命家属的行动。杨度之女杨云慧女士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某日黄昏,读中学的杨云慧放学回家,意外地见到了从北京回来的父亲,正关着屋门与母亲(杨度侧夫人徐粲楞)说事儿呢——

—“一会儿,我走近房门口,听听父亲在说些什么。只听父亲说:‘为了救济这些被难的家属,我们要筹集一笔钱。我已经把手里所有的钱都捐助了,但是还不够,还要想办法。我想,现在家里只有在青岛的一栋房子可以变卖了拿去救急。我明天就要回北京去,你可以让云慧陪你去青岛,协助你办理此事。’我生母说:‘这栋房子已经破旧了 ,值不了多少钱,我可以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了捐给这些被难的家属,好不好?’父亲高兴地连声说:‘好,好!’”

此后 ,杨度在青岛的房子被卖,杨云慧后来问母亲,此钱作何用处,她母亲回答:“这些人都是革命家的家属。这些革命家为了挽救国家,被军阀杀死了 ,留下的家属们生活很艰难。你爹爹要收集一笔钱去救济他们。”

从上面一则回忆可以看出,杨度参与了不少解救共产党员及其家属的行动,他甚至亲身前往北京,疏通关系,营救李大钊,可惜没有成功,为一憾事。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通过跟中国共产党的接触 ,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几年之后 ,他还为此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曾希望蒋介石当皇帝

中国人讲究死后有个盖棺论定,那么杨度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是帝制拥护者?还是民主爱国人士?我们来看看杨度晚年都干了什么。

杨度晚年住在上海,在那里他认识了青红帮老大杜月笙,杜对杨很敬重,杨度当时在法租界里住的小洋房就是杜月笙的。当时上海小报说他是杜月笙的徒弟,杨度不以为然,说:“我一没递过帖子,二没点过香烛,我称他杜先生,他叫我皙子兄,老实说,我不是青帮,只是清客而已。”尽管杨度如此回应 ,但他是个重感情的人,并非白吃白喝的清客。杜月笙请杨度担任落成典礼文书处主任,杨度感恩知遇,在人来客往的办事处朝夕忙碌,事必躬亲,很为朋友尽责;杜月笙也很关心杨度 ,知他鸦片瘾奇大,特嘱人预备一副烟具,一张烟榻,好让其忙中过瘾,直到杨度1931年去世。

杨度去世前不久,有一次和章太炎等人在湖南军阀赵炎午上海的家里吃饭,在座的还有历史学家左舜生、他的儿子杨公恕,酒酣耳热之际,杨度又谈起了他的君主立宪论,说:“很可惜,蒋介石就是不肯做皇帝,以他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他没有想到左舜生把这一番话记了下来。

1945年,左舜生有过一次延安之行,和他同行的有章伯钧、黄炎培、傅斯年等人。他清楚地记得那年7月4日的午后两点,在延园(又名枣园)的一棵枣树下,毛泽东对他和章伯钧说:“蒋介石,他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当时站在旁边的还有朱德和周恩来。

去世47年后才知他是共产党员

杨度去世时,按照国家大佬的规格下葬,此后的数十年,杨度的形象一直很不好,“筹安会六君子”的帽子一直戴着,拥戴袁世凯的恶名一直洗不掉,世人似乎觉得杨度就是个反面角色,直到他去世47年后的1978年。

1978年7月30日,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做秘密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回忆前年谢世的周恩来,文中有这样一段:

敬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有一天,派秘书来告诉我: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周总理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总理说,请你告诉上海的《辞海》编辑部,《 辞海》上若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我听了以后,一面告诉上海《辞海》编辑部,一面向许多人打听。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听说过杨度加入共产党。

这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数十年来,杨度一直是个反面角色,直到现在大家才知道,杨度的真实身份居然是共产党员。从此之后 ,杨度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故事才被逐渐披露出来,他如何仗义疏财营救受难的党员家属,如何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自然是他如何加入的共产党。原来,杨度去世前两年移居上海,在此同陈赓交往日深,一天,他问陈赓:“你大概是共产党派来的吧?”陈赓先是微微一惊,旋即镇定地说:“不错,我的确是一名共产党员!”杨度对陈赓的率直已在意料之中,加上他日渐赞同共产党的主张,于是他也表露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同年,在上海,经周恩来的批准,杨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秘密党员。当时正值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杨度选择在此时加入,可见其进步信仰是十分坚定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杨度是这样,我们身边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城市信报记者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