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崔姓金末迁入平度 元代时崔澍刺杀奸相阿合马

2015-03-09 作者:

 阿合马画像

平度市店子镇昌里村南伫立着一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石碑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周围的环境也显得破败 。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前去祭奠。

这块石碑名为《元昭武大将军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崔公神道碑》,后人简称“崔公神道碑”,元朝时由崔氏后人所立,碑文记载了崔世荣及其后代的简要历史。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该碑说明了青岛地区部分崔姓的来源。

一块石碑引出一个姓氏,一个姓氏讲述一段历史。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青岛地区崔姓的故事。

崔姓金朝后期迁入平度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崔姓在六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 、全国大姓。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 、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关于崔姓的来源,后世主要归纳为四种。一种是来源于姜姓,因封地在“崔”而改为崔姓,其余几种则来源于高丽族 、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具体到青岛地区,崔姓的迁入则和战乱有关。宋宁宗、金宣宗时,北方战乱严重,一支崔姓由山东寿光迁居胶水县(今平度市),而后扎根立足。到了金、元两朝,崔姓世代以武功显,及至明朝与清朝,崔姓则以儒学起家,仕宦不绝,前后传承二十多代,成为平度的望族。

崔氏家族在青岛特别是平度地区的发展,跟一个人脱不开关系,那就是崔世荣,上文所述的“以武功显”就是他的功劳。崔世荣是胶水县人 ,金宣宗、金哀宗时,以军功任驻守莱州的定海军节度判官。入元,任登、莱二州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授昭武将军,是半岛地区的汉军最高将领。

据李树所著《平度史话》记载,不光崔世荣本人 ,他的几个儿子也相当出色。崔世荣有5个儿子,除第三子外,4人都南征北讨,立有战功。长子崔润曾随军南下攻宋,官至武略将军管军千户。次子崔澍(shu)尤为有名 ,我们将会在后面详细介绍。

正因为崔世荣及其诸子的努力,崔氏在平度地区才渐渐兴旺起来。为了感念先祖恩荫,崔世荣之孙崔良卿等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立起了一座石碑,也就是现在的“崔公神道碑”。石碑龟趺螭首,碑身高210厘米,宽80厘米,原为墓碑。碑文600余字简述了崔世荣及其五子的简要历史。据说石碑所在地原为崔世荣的陵园,周围几百平方米内散落着若干石马、石人等石雕,规模不小,可由于历史变迁,现在那些石雕的去向都无从考证了。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崔世荣后人前来祭奠先祖,回忆祖先的光荣历史。

崔澍曾参与刺杀奸相

崔世荣一家是将军世家,几个儿子都有战功,其中以二子崔澍最为有名,某种程度上说,崔澍的名气要比他父亲大得多,在《元史》中也有他的记载。

据青岛市史志办史料记载,崔澍幼年从军,久历戎马,在忽必烈的统一战争中战功赫赫。他的主要战功是平定蒙古王公的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当忽必烈派大军南下攻宋之际 ,在元朝旧都和林(今蒙古境内)发生部分蒙古王公贵族联合起来反对中央政权的严重事件。崔澍随忽必烈的大军前往征讨,在攻占军事要塞红山口和收复和林城两次关键性战役中,他都冲锋陷阵,立了大功,升任武略将军管军镇抚。至元十七年元朝统一中国,崔澍晋升为明威进军领侍卫亲军总管,成为负责警卫太子府的禁军总指挥,是受皇帝和太子信任的高级将领。

不过崔澍之所以青史留名,却并非由于战功,而是他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为民除害、击杀奸相阿合马的政治斗争,并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入主中原后,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因为南宋抵抗蒙古军队最为持久,所以统一全国后,汉人最受歧视。当时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四等人:一是蒙古人 ;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等西北各少数民族 ;三是汉人 ,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也包括战后剩余的少量契丹及屠城和投降剩余的少量女真人);四是南人 ,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 。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和南人很不信任,也很少任用他们做官,国家的重要官职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上层分子担任。

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发生了汉人军阀李璮的叛乱,叛乱虽然平定,但忽必烈对汉人官员的戒心更深了。恰在此时,阿合马进入了他的视线。阿合马青年时代依附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父亲,得以成为皇后斡耳朵下属侍臣。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年),阿合马开始得到重用,“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转运使”,掌管财赋之务。

梅毅在《帝国如风》一书中写道,阿合马这个人 ,有些小聪明,对于敛财收赋特别有一套,因此渐渐受到忽必烈的青睐。史书记载,他“兴煽铁冶,岁输铁一百三万七千斤,就铸农器二十万事,易粟输官者凡四万石。”看他这么能干,忽必烈干脆把全国的财政工作都交给他来做。可他的狼子野心也渐渐暴露,当时朝廷上谁跟他政见不一致,他就变本加厉地迫害,谁对他阿谀奉迎,他就尽心笼络,这种结党营私的做法,很快就被其他官员发现。

对于他的财政手段,当时的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首先,他滥发交钞,表面上看增加了购买力,实际上大量纸币的发行势必造成“物重钞轻”,最终使得“公私俱弊”,使元朝经济产生了混乱。其次,他大搞官卖垄断。垄断自然会给政府带来丰厚的利润,但长远来看未必如此,当时连日常农具也被政府垄断,使得农器品质相当粗劣又价格昂贵。

当时,有不少官员向忽必烈弹劾阿合马,但忽必烈认定阿合马是个人才,对别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据《平度史话》记载,在这样的情势下,以侍卫亲军管军千户益都人王著为首,联合了包括指挥使崔澍在内的80余名志士,以誓杀国贼为己任,暗中策划,伺机待发。1282年3月,元世祖偕太子真金,北巡上都开平,阿合马留守大都。王著、崔澍等作了周密部署,先派人通知中书省,说太子要回大都做佛事,令阿合马准备接驾;再由崔澍以侍卫亲军总管身份矫传太子令旨,命枢密副使张易调一批精兵夜间到宫门外听候调遣。当天夜里,王著等簇拥着一个假扮的太子来到中书省门外,等到阿合马走上前来迎接太子时,王著当即抽出一把早已备好的大铜锤,一锤砸下,阿合马猝不及防,脑浆迸流,当场毙命,正当人们惊愕之际,兵部尚书张九思识破了假太子的破绽,立即指挥禁军反击,王著、崔澍等自知寡不敌众,且杀贼报国之志已酬,慨然“挺身就缚”。

崔澍先被处死后被平反

崔澍被缚之后,叛乱的消息很快传到忽必烈的耳朵里。当时忽必烈正驻跸于察察脑儿,距上都不远。听闻自己手下“财神”宠臣阿合马被杀,“闻之震怒”,即日回到上都宫城,下令枢密副使孛罗等人率兵飞奔大都,“讨为乱者”。

可怜崔澍等人一心为国,但最后没能落个好下场,反被忽必烈下令处死。据梅毅介绍,直到若干天后,崔澍才得以平反昭雪。原来阿合马死后,忽必烈曾询问案件详情,主审官借机把阿合马多年来的所为“实话实说”,这才让忽必烈幡然醒悟。

对阿合马的抄家随后进行,金山银山不说,阿合马家里有小妻五十人 ,侍妾四百多人 ,日御一人 ,一年也轮不过来。这些倒还不要紧,关键是阿合马居然有些政治野心,据说有个算卦人王台判为了巴结阿合马,妄引图谶,称其有九五吉相,忽必烈听了能不生气吗?

发怒了的忽必烈命人把阿合马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在通玄门外戮尸,然后纵放皇家猎狗群扑而上,把阿合马的尸身吃得一块不剩。“百官士庶,聚观称快。”同时,忽必烈也为自己的错误命令而道歉,他下诏,认为“阿合马死有余辜”、“王著等杀之是也”,阿合马集团被清除,王著、崔澍等人平反昭雪并受到天下人的钦敬,著名文士王恽做长诗《义侠行》歌颂他们:“谈笑馘取奸臣头,一洗六合妖氛收。丈夫百年等一死,至今冠古无与俦!”

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被记录在1312年所立的“元昭武大将军汉军都元帅左都监军崔公神道碑”中,引得后人广为传颂。

特约撰稿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