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武将崔琳在军营种桃树 现在为莱西桃花寨子村

2015-03-09 作者:

忽必烈

崔子范

大约和崔世荣同一时期,另有一支崔姓人自栖霞迁入了莱西。虽然这支崔姓人没有留下什么碑文记载 ,却留下了一个村庄,至今都人丁兴旺,这就是桃花寨子村。和崔世荣不同,这支崔姓人定居在莱西市店埠镇,其领头人叫做崔琳。靠着他们早年的努力,桃花寨子村变成了一个秀美的村庄,崔氏家族也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望族。本篇,我们就来介绍位于莱西的桃花寨子村以及与此相关的崔氏名人。

元代军事要塞,因遍植桃花而得名

桃花寨子村在今莱西市的西南部,跨大沽河两岸,地处牛溪埠、武备以南,孙受、绕岭 、姜山以西,南隔五沽河与即墨相望。虽然现在村子不大,但是历史上,桃花寨子这个地方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早在元朝的时候,统治者就在莱西设置了桃花寨这座军事要塞,总制胶东一带的政治军事,军事战略地位可见一斑。桃花寨子在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明清以来各类地方志书中均有记载。

根据史料记载,在元朝的时候,统治者在莱阳设行中书省,当时就在莱西设军事要塞桃花寨子,总制“东方”的政治军事。当时的“东方”指的就是如今胶东一带 。而设置了这个军事要塞之后,莱西地区在胶东的军事战略上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

至于桃花寨子的名字则跟第一位巡检有关,他就是崔琳。崔姓在店埠镇是个大姓,店埠、桃花寨子等村庄都以崔姓居多。据考证,崔氏一族原籍栖霞,自崔琳开始世代居住于莱西。

这崔琳虽为武将,却颇解风雅。据《莱西历史文化概览》一书记载,他命人在军寨内外遍植桃树,每逢桃花盛开时节,这里春意盎然,也正因此,崔琳的军寨被人称为桃花寨子。

桃花寨子不光在元代受到重视,到了明代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明中期之后,倭寇犯边,沿海地区成为边防前哨,桃花寨子作为胶东内陆要塞依然受到重视。明代这里成为“桃花乡”下辖面积有所扩大,清代政府曾在此地设置绿营镇守。

到现在,因年代久远,桃花寨子中军寨的具体模样已无从考证。现在只能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军寨被毁前的场景,对当时的桃花寨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据介绍,桃花寨子军寨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整个军寨由城门、将军府、兵营房、跑马道等部分组成,城墙用夯土筑起,高约3米,宽6米。被毁前的城墙四角装有4门大炮和4门子母炮,城墙上还架有32支土枪。据村里人介绍,当时的大炮重500多斤,足可见其装备威武气派。位于军寨西侧近千米的跑马道轮廓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崔琳墓位于桃花寨子村南

崔琳不光构建了桃花寨子村,还在当地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据《莱西历史文化概览》记载,崔琳治军严格,不许士兵私入民宅,扰乱百姓;平日率寨兵操练骑马、射箭、搏斗、燃炮等,皆以钟声为令,不得迟缓;若遇缉捕盗贼时,他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他任职期间,桃花寨子一带盗贼匿迹,人心安定。

后来,崔琳年迈,他的儿子崔称嗣承袭父亲职位,继任桃花寨子巡检。其孙崔功、崔导也曾任桃花寨子酒税都司。崔氏子孙恪尽职守,声誉极佳。除了崔琳之外,还有一位马亮元帅也十分有名。他是土生土长的桃花寨子村人,于元代至正年间中武进士,官至管军总把都督元帅。据说,有一次临战,他因举炊太晚,但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无奈只得把铜柝挂在马后,提刀上马,策马前进。马受烫,直接冲入敌阵,敌将惊慌失措。他大喝一声,敌军心胆俱裂,遂斩其主将首级而还。到现在在莱西西南还流传着有关马亮元帅的故事。

崔琳去世后,被埋葬在崔氏墓地。该墓地位于桃花寨子村西南500余米处,占地20余亩。崔琳墓前有青石质龟形碑趺,这种形状在唐代至元明非常流行,是主人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当时造墓的规模之大和档次之高。

崔琳之后的近千年,崔氏已繁衍成名门望族,著名的花鸟国画大师崔子范、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崔惟琳都是他的后裔。

地势低洼经常被淹,经改造成良田

尽管桃花寨子在军事上地位重要,但有一个难题直到现在才被克服,那就是水患。

在过去,桃花寨子地处低洼地带,加上大沽河经常泛滥成灾,当地居民深受其害。明代人张梦鲤所著《莱阳修沽河碑记》中记载:“其地四周高阜,中独洼下,若盂底状,即雨泽称平,田园荒芜,里舍丘墟。萧条之状,见者惨目。”桃花寨子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有女不嫁张官寨,送饭送到钓鱼台。饭担去了草担来,手里拿着半页鞋。”这是从前桃花寨子人的生活写照。

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桃花寨子在后来也遇到不少人祸。清代,这里是捻军起义的地区之一,兵匪横行,后来这里又成了抗日的战场。直到现在,桃花寨子村的居民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规划乡村。现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水坝、塘渠,“路按经纬分,地划万亩方,平原建田园,洼地修台田,丘陵整梯田”,终于改变了当年“田园荒芜,里舍丘墟”的面貌。

在此之前,画家崔子范有一首《故乡颂》,他说:“故乡古称桃花乡,沽河两岸好风光。人民群众性刚直,不怕严寒和风霜。”这或许是几百年来桃花寨子村民的真实写照。

特约撰稿 田野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链接

胶东崔姓的来源

崔姓从西汉初年开始分为两支,一支时居清河,另一支居博陵。从汉代到唐代,“山东士大夫以五姓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五姓,即中古北方五大家族:崔、卢、李、郑、王 ;崔氏家族位居山东士族之首。凭借着士族特权和良好的儒学礼法传统,崔氏成员联翩出仕,子弟遍布朝野。王朝鼎革之际,很多家族遭遇政治风云变化或重大的经济变迁,盛衰起伏不定。唐末五代之际,由于战乱频繁,影响中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士族制度结束。许多崔氏家族的成员为躲避战乱等原因,纷纷离开原来家族成员的居住地,向四周各个方向迁徙。

最早记录崔氏在胶东地区居住的是清代的《胶州乡土志》氏族篇,文中简单地描写崔氏是东汉时由博陵迁居到胶州居住,千年老松便是由博陵迁徙到胶州时带来栽种的。

再往后考证,有崔氏成员到胶东定居的史料证据就是民国王丕煦《莱阳县志·金石篇》中的《大宋莱阳县趣果寺新修大圣殿记》庙碑后面的捐修者崔泽,北宋庆历年间掖县人(今莱州)。仅凭这几个字当然不知道崔泽家族是由何时何地迁徙到莱州定居的,但是能够证明崔泽是已知胶东地区最早的有具体名字的崔氏家族成员。现在莱州崔姓居住的几个比较大的村庄有:三山岛街道大崔家、文昌路街道饮马池村、虎头崖街道西崔家村、文峰路街道南崔家村、沙河镇杨柳崔家村。已知杨柳崔家是由平度昌里迁来的,南崔家崔氏是由清初由莱阳万第崔格庄迁来的,其余的村庄不知起源于何地,有待考证。三山岛街道的大崔家现有崔姓成员二千余人,历史较久。

今胶东地区崔氏主要的三个来源还是:平度昌里、莱西店埠桃花寨子、莱阳万第崔格庄。

平度昌里崔氏。据《平度州志》、《寿光县志》记载,昌里崔氏始祖崔世荣是金末元初的定海军节度判官,定海军即今莱州,金代设定海军。志中载崔世荣迁自寿光,是崔氏十房中的乌水房。崔世荣的5个儿子,除第三子外,都南征北讨,立有战功,次子崔澍尤为有名。

莱西店埠桃花寨子崔氏。这支崔氏在胶东地区应该是人数最多的。莱西古为莱阳地,解放后把莱阳析为莱阳和莱西二县。该支崔氏尊金末元初莱阳桃花寨子巡检崔琳为始祖,子崔称嗣 、孙崔芳先后袭桃花寨子巡检。崔琳的子孙围绕桃花寨子一代向四周繁衍。有资料说崔琳是从栖霞蛇窝泊泥都村迁来,栖霞在古代大部分面积也属于莱阳管辖。“莱阳多旧族”,在战乱纷纷的古代,由于莱阳地处山东半岛腹地,有许多古老的家族保存得比较完好。当然莱西崔氏的来源无确切证据,崔琳家族是何时何地迁来的,还有待于考证。

莱阳万第崔格庄崔氏。民国《莱阳县志》氏族篇说,金元时期莱州知州博陵人崔执中占籍崔格庄,其子孙围绕崔格庄一带繁衍。崔执中墓在民国时尚存,位于莱阳东南四十里处。

崔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