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孙立人在青岛上学遭德国人殴打 后成抗日战神

2014-12-24 作者:宫岩
600×266

孙立人 1914年的总督府学校(现广西路1号),孙立人曾在这里就读

蒋介石一生中软禁过两位上将,一是张学良,还有一位叫孙立人。一提到他,很多人会记起曾经他血战淞沪击退日军 、带领军队远征缅甸创下奇迹。孙立人出身书香门第,考入清华后专攻土木工程学,为何之后会一身戎装上了战场呢?本期《发现青岛》让我们一起关注传奇将领孙立人,他曾经在青岛上过学,他投身军旅的想法就是在青岛萌生的。

11岁:就读青岛总督府学校

那是1911年,青岛已经被德国占领,在一片安静的海滩上,一位小男孩独自玩耍着,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一块五颜六色的石头。

“把那块漂亮的石头放下,那是我们的。”几个高鼻梁蓝眼睛的德国孩子走过来。小男孩把手里的石头攥得更紧了,眼神犀利看着他们。“啪!啪!”两个响亮的耳光,小男孩的手松开了,脸上火辣辣,德国孩子捡起那块石头轻蔑地笑了笑,走了。从那之后,他原本平静的心变得刚强,下定决心:“中国人为什么要做弱小国民,受人的气?就是自己不行!要是行,他们怎敢欺负我们?”

这个小男孩叫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1900年出生在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的一个书香世家。说起童年时期的孙立人,1983年清华大学教授洪同、杨觉民对他进行了专访,他们将孙立人的口述整理成《孙立人:童年生活及清华时代》一文。5岁时,孙立人的母亲就去世了,7岁时,父亲请来了私塾老师,白天读四书五经,到了晚上才能和家人见见面,而后再回书房睡觉,孙立人在回忆中坦然:“就像是坐牢一样。”之后,父亲孙熙泽被授为山东的候补知县,徐世昌创办青岛警察学堂后,孙熙泽应邀出任总监,家眷也迁住青岛,随后发生了上面提到的“抢石头”事件。根据孙立人口述的内容,青岛著名文史专家王铎分析:“那时有那种五颜六色石头的海滩并不多,一浴的沙比较软,六浴曾经有些大块的石头,当时孙立人应该是在六浴捡石头。”那一年,孙立人11岁。

关于孙立人与青岛之间的故事目前能查到的历史资料寥寥无几,无意中看到的这句话“他曾在青岛的一家德文高级学校读书”引起王铎的关注,根据这其中两个关键词“德文”和“高级”,王铎查到那个时期能称得上高级的学校,最终找到了孙立人曾经就读的学校——位于广西路1号的总督府学校。(还有专家有不同看法,总督府学校在当时不收中国学生,按照时间看应该是青岛德华学校。)“总督府学校是1899年创办的,属于德国学制,分初级部三年,高级部六年,按照当时孙立人的年龄他直接上的高级部。”现在的广西路1号为军事禁地,但从外面看去,主楼共有四层,旁边还有几座小楼与之协调,典型的德式建筑风格,可以想象曾经这所德国学校的规模。

在青岛待了大概两年时间,孙立人又跟着家人去了北京,考入清华。大学里的孙立人是位风云人物,1.8米的高个子、英俊潇洒的脸庞、永远名列前茅的成绩,更主要的是,他还是学校篮球队队长,赢得多项比赛冠军,是名副其实的篮球明星。无数女生投来爱慕的眼光,只是父亲已经为他定好了亲事。

20岁:回家完婚,一生有三个妻子

父亲为他选的这位姑娘叫龚夕涛,两家是世交。虽然媳妇温柔孝顺,但这时的孙立人受新思想影响眼光发生了变化,嫌媳妇一点知识都没有,便鼓励她去上学,遭到家人反对后一气之下回了学校,寒暑假也不再回来。龚夕涛骨子里非常传统,在她心里,只要嫁给了孙立人,不管丈夫发生什么变化她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所以当十几年后,孙立人提出离婚,要跟自己喜欢的女人张晶英结婚时,龚夕涛很坚定:“既然嫁给你就是你孙家的人,你可以再娶,我会一直在家替你照顾好家人。”孙立人无言以对。晚年的孙立人回想起这些,对龚夕涛充满了愧疚。

前面提到的张晶英是孙立人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他们在一场舞会上相识,一见钟情。为了她,孙立人不惜离开结发妻子;为了他,张晶英也和家人闹翻。最终,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张晶英不能生育,所以婚后多年都没有孩子。对于这一点,孙立人表现出了男人难有的气度,就算没有孩子心中也一直爱着张晶英。这样的爱情让张晶英感动也让她背上沉重的负担,不能让孙家绝后啊!这位伟大的女人也做了个寻常女人根本无法做到的决定——给丈夫再娶个媳妇。

几次尝试后,最终她将目标定到了管家张梅英身上,撮合他们结婚,成为孙立人的第三任妻子。张梅英为他生下两男两女后,年过半百的孙立人才过上儿女绕膝的生活。张梅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非常尊重张晶英,让四个孩子叫张晶英“妈妈”,自己则成为孙立人身后默默付出的女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孙立人是幸运的,他庆幸自己这辈子遇上这三位甘愿为他付出的夫人。

26岁: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好了,我们继续回到孙立人的“时间隧道”中,年仅20岁的他回老家完婚后,回到清华完成学业。这里有个信息补充一下,父亲为了打消他上前线报国的这个念头,逼着他选择了比较稳妥的土木工程专业。从小没有母亲的疼爱,孙立人对父亲一直很尊重,他顺利完成学业,还拿到了公费到美国留学的机会,取得学士学位后,便在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

但在1926年,孙立人做了个最重要的决定,弃文习武,考入有“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弗吉尼亚军校。这里是马歇尔、巴顿将军的母校,是所有军人的梦想之地。能进入这里是本事,能在这里熬出头更得需要一种强于别人的毅力,因为这里的生活完全是一种变相磨难,没有自来水 、没有暖气、没有可以洗澡的地方、每天都得啃像石头一般硬的面包。这还不要紧,孙立人这样的新兵要忍受老兵的百般刁难,这是学校的一大陋习,也可以称之为一大特色。

新兵们每天早上都要饱受老兵的拳打脚踢,有一次孙立人甚至被打晕了,等醒来后继续挨打。给老兵洗袜子洗衣服,给他们打饭洗碗,这些是孙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果不够幸运,刚好遇上老兵心情不好,他还会往你的身上烫烟头。在这种非人类的环境下,有些士兵熬不住离开了,孙立人坚持到了最后。一年后,当他走出弗吉尼亚军校,已从一位勤奋、听话的文学青年脱胎换骨成坚韧刚毅的军人。

37岁:血战淞沪让人记住他

1928年,学成归来的孙立人即将开始他的职业军人生涯。父亲为了让他避开战场,想通过冯玉祥为他安排职位,但孙立人坚持自己从底层做起。他做过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长、新军工兵营排长、宪警教导总队大队长等职,在这些职位上一直都不能一展抱负。直到1932年,加入财政部税警总团,他的军旅生涯才算是真正开始。

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职责主要是打击走私,军队装备精良,武器直接从德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很快,孙立人就被宋子文提拔成了第4团团长。他在训练上注重士兵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枪打得准,还得有爱心。有一天,他在训练场上看到一只大狗正在追赶一只小狗,小狗拼命地跑想保住命,大狗追了半天明显已经体力不支,速度越来越慢,可这时有人还在一旁吆喝让它继续追赶。大狗追小狗是以强欺弱,这人竟然还一起帮着欺负小狗,孙立人一下便认出那是九连的排长,对他进行了训话,还罚他三个月不准晋级。

孙立人修养好,交往的大多是文化好友,他亦爱好文艺,支持军中唱歌提升士气。但是孙立人情绪激动时也经常骂人,口头禅是带“他妈的”三字,这是长期在一线作战养成的习惯。他的英文秘书黄文美曾责怪他这个习惯不好,孙说:“我们当兵的,‘他妈的’三个字就代表了一切喜怒哀乐。”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并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作为国军精锐的税警总团立刻投入到上海前线,孙立人率税警4团奉命坚守苏州河。这里是日军进攻上海的重要突破口,两军正面厮杀两周时间,日军靠着精锐的武器连续七次进攻,都被孙立人击退,双方损失惨重。因战绩最佳,孙立人因此被提升为第二支队少将,管辖三个团。孙立人每天不敢休息,生怕日军再出什么新花样,果然,趁着涨潮和大雾,日军竟然用橡皮舟搭起桥偷渡过来,当时发现时已有40多余人偷渡成功藏在了储煤洞里。孙立人一看,马上派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橡皮桥,同时将偷渡过来的日军烧死在洞里。

孙立人就像日军的噩梦,怎么都冲不过来。最后把他们逼急了,派出王牌“常胜军”——“久留米师团”强行渡河,孙立人也立即组织了“敢死队”与他们抗衡,又是一片血雨腥风,双方激战程度前所未有。在这场战争中,孙立人为了炸掉日军要地,被榴炮弹击中,全身中13处弹片,肺部被打穿,被士兵从前线救回后便转移到医院手术,之后被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接到香港治疗。

这次抗战让税警总团元气大伤,余下的兵力也被胡宗南收编。得到这个消息后,孙立人赶紧找到老领导宋子文,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决定成立财政部缉私总队,一切仿效税警总团体制。为了远离政治斗争的困扰,孙立人将缉私总队设在贵州,但他还是躲不过。缉私总队成立短短4年时间,1942年传来个荒唐的消息,孙立人率领的缉私总队无纪律,训练不切实际,交缉私署严加整顿,孙立人再一次面临报国无门的境遇!

但这些都是短暂的,历史不允许这样的抗日将领就这样终其一生,随着日军侵略缅甸的脚步越来越近,他的人生最高潮马上就要到来了。

他生来就是要拿起刀枪驰骋战场的,所以才敢以800多人的兵力对抗10倍于己方的日军,创下了中国远征军的奇迹,成为战场上的“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短短几年的远征军抗战生涯 ,他率军出生入死 ,成为杀敌最多的一支军队,在国际上名声大震。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些荣誉会成为他日后的灾难,他一辈子都在躲避政治 ,却终究逃不出政治的牢笼。1955年,传奇人物孙立人被蒋介石以“兵变”的理由软禁。

孙立人缅甸一战成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军队大溃败,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政府向蒋介石求援,希望能支援守卫缅甸。1942年,蒋介石派出了自己的三支王牌部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共10万人组成远征军前往缅甸。孙立人带领的新38师(由原税警总团的三个团合并而成)隶属第66军。

得到中国军队正在前往缅甸的消息后,英国军队开始消极抗战,还想撤退保平安。没想到,他们刚撤退到仁安羌时遭遇日军,7000名英军被日军围困,其中还有传教士、记者约500人。1942年4月19日,中国远征军得到求援消息后,当即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带113团前去救援。113团兵力本就不足,这次前去恐怕凶多吉少,再加上齐学启是孙立人的同学,两人感情深厚,在齐学启走后没多久,不顾上级的反对,孙立人只带着一个团连夜支援。13个小时后,孙立人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师长变成国际上的“战神”,他以出其不意的招数,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10倍于己军的敌人,救出英国战俘和记者们。这是中国远征军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这次战役被誉为是一个奇迹。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颁给他丰功勋章一枚,英王乔治六世颁给他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一枚。

因为这次战斗,孙立人引起了当时中缅印战区参谋长、美国著名将领史迪威的关注,认为他与一些满脑子封建思想、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国民党将领不同,便将其留在了西线。但有趣的是,这位精通英语的中国将军,与史迪威相处,大多时候却是在吵架。有一次麦里尔准将疑惑地问孙立人:“你和史迪威哪里有这样多的架要吵?”孙立人回答:“如果我不和他讲,他永远不会明白中国人怎样想。”史迪威虽然脾气坏,但他知道孙立人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为人正派,所以很钦佩孙立人的率直。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老部下称他为“小兵之父”

虽然中英盟军四处防御,还是被日军找到了突破口,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盟军在之后的战争中连连退败。远征军内部开始混乱,谁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到底该往哪撤呢?当时摆在中国远征军面前有两条路,杜聿明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冒险过野人山回云南,而孙立人分析,野人山是当地让人毛骨悚然的原始森林,环境非常恶劣,一旦进去恐怕有去无回。孙立人跟杜聿明沟通后无果,只得看着他带着数万将士走进野人山。10万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1万牺牲在了战场,5万都葬送在了野人山。孙立人带着新38师往印度方向撤退,虽然这一路上也是千辛万苦,但总算保全了士兵的性命,安全到达。之后他又命令部队搜寻野人山中幸存的士兵,在印度休养生息准备反攻。

有人说,印度才是孙立人真正扬名的开始。在这里,新38师和新22师统一改为中国驻印军,在完成武器装备和集中训练后,1943年开始了对日军的大反攻。经过休整的新38师力量更强大,接连拿下于邦、太白加,并将有“丛林作战之王”之称的日军第18师团击退。之后,孙立人任新一军军长,又进行了第二次大反攻,1945年终于将滇缅公路打通。

孙立人在印度的日子留在了很多士兵的记忆里,那里天气闷热、蚊虫也多,每天晚上在士兵睡下后孙立人就会挨个查看,发现谁的腿脚在外面就轻轻推进蚊帐里。为了缓解士兵的紧张情绪,他还经常跟士兵开玩笑,他见到九连连长王学义坐在地上吃饭,幽默地喊:“报告连长!”连长一见是将军,顿时紧张起来,孙立人笑笑说:“你是连长,我是一等兵啊。”后来,有老部下为孙立人写书,名字就叫《小兵之父》。

而孙立人曾经为了拿下一个叫孟关的驻地发誓,拿不下来就不剃胡子。士兵们都知道孙立人平时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着装也很板正,这下为了打仗竟然自毁形象了,不过恰恰是这种形象救了他的命。原来日本人痛恨孙立人,跟狙击手描述了孙立人的形象,多次派出狙击手要杀死他,却几次都打错了人。也难怪,这样的形象他们怎么会看得出来呢。

保护滇缅公路的任务完成后,孙立人成了国际上的红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给他授勋,还邀请他去考察,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些荣誉是对他的肯定,但也给他带来了灾难。

蒋介石说孙立人不懂政治

满载荣誉回国的孙立人成了众人的眼中钉。曾经得罪了杜聿明,杜聿明不再重视他,蒋介石也心生妒火。孙立人战功卓著,广受瞩目,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孙虽是良将,但并非“黄埔系”,甚至连国民党员都不是,因而始终都不为蒋介石完全信任。二战胜利后,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蒋介石竟然质问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由此可见蒋对孙的不满和猜疑。

据说,蒋经国都对他有所顾忌。有一个小故事,一次宴席上,蒋经国大概喝高了,开起黄腔,众人大笑。但说到一半,蒋经国忽然停下了。同桌请他继续,蒋经国却说:“有人不高兴,不好意思讲了呀。”大家这才看到孙立人表情严肃,一脸不快。后来,孙立人对抱怨他不给蒋经国面子的夫人说:“经国先生,应该为民表率,怎可粗鄙?”后来,甚至连蒋经国向他拜年,他都不见。

到中国台湾后,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当时国民党军中,蒋介石比较看重海军,连士兵的待遇也定得高,孙立人有意见了,追着蒋介石要求改善,“我们可以比啊,数理化、开枪、跑步,想比什么都行!”哭笑不得的蒋介石道:“孙立人不懂政治。”孙立人确实不懂政治,也不擅为官之道。他曾说:“我是对政治没有兴趣的人,只想替国家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使外国人不敢再欺辱我们。”

他是这样觉得的,但别人却不这样想。因他之前的作为,再加上蒋介石在内战中的表现让美国不甚满意,美国将目光投向了孙立人身上,希望扶持他取代蒋介石。孙立人将这些全部转述给了蒋介石,一来表明自己的衷心,二来希望蒋介石能放心。孰不知老蒋本身是有帝王心术的,帝王心术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忠臣,当皇帝必须要依靠某个大臣的忠心时,这个大臣就是很大的危险了——因为忠心这个东西是无法控制的。在一番精巧的计划后,历史上的千古奇冤开始上演了。

1955年5月25日,有人指出孙立人手下的郭廷亮是“匪谍”,迫使孙立人也背上了这个黑锅,说他还有“亲美”的嫌疑,下令由陈诚等9人组成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此事。多少次孙立人被叫去问话,他的答案始终只有两个字:“没有!”而调查小组也确实没有发现相关证据,便提交了材料希望能改变对孙立人的无端指控。但这些都是徒劳的,这只是蒋介石的手段而已,在孙立人的问题上,他实行了“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将孙立人软禁在台中。当时,蒋介石对孙立人看管极严,由6名军人日夜监视,连孙立人的厨子身上都藏着刀,只要有人想救孙立人,立马干掉。

幽居的日子里,家人成了孙立人最大的安慰。孙立人与张梅英前后生育四个孩子,他以“中国安定,天下太平”为儿女命名。在他的悉心调教下,长女孙中平和次女孙太平考取清华大学,长子孙安平考取中原理工学院,次子孙天平考取辅仁大学。

蒋介石一生中软禁过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就是孙立人,只是孙立人事件受到牵连的人更多、影响更大。当时,凡是跟他有关系的人不是被杀就是成为平民。曾经他组建了幼年军,都是些社会上15岁以下的孩子,还认了其中6个人为义子,并送他们每人一张自己的照片。这张照片也为这些人带去了灾难,有的只是收缴了照片,有的却被株连。

孙立人晚年靠种玫瑰为生

孙立人廉洁,一生没干过贪污军饷喝兵血的事情,亦不动用公费,薪饷常用来接济阵亡将士家属。被软禁后,当时政府停止了孙立人的薪饷,家中更是清贫,无以为生,他和三夫人张梅英开始种玫瑰,因孙立人之前有过种吊兰的经验,玫瑰种起来也得心应手。张梅英将玫瑰拿出去卖掉,便够两个人过日子了。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这玫瑰是孙立人亲手所种,还取了个名字叫“将军玫瑰”。其实,就算在没有软禁以前,他的生活也是极其普通的,吃的菜都要限制,如果有客人来要再加几道菜的话,只有咸蛋、皮蛋或炒蛋,他们私下笑称“三蛋轰炸”。

种花、养鸡、看书,这个战场上的抗日英雄最后不得不屈服于这样的日子,闲暇时间他开始写回忆录,出版后得到200万元新台币,这对当时的孙家可是一笔巨款,但他却一点没留,全部捐给了台湾清华大学做奖学金和助学金。

只是每逢到了元宵节,孙立人的心情就变得沉重,他买来很多纸钱,一个个写下曾经跟随他为国阵亡的将士的名字,焚烧祭拜。他有个心愿,待他死后将他葬入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他要跟自己的战士们在一起。

1988年,中国台湾“监察院”公布调查案,被软禁了33年的孙立人将军终于获得自由。2011年3月,历史终于还孙立人一个清白:台湾“监察院”公布了孙立人调查小组报告,原件显示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

2011年,作家萨苏在一篇关于孙立人将军的文章中写道:孙立人恢复自由后,民进党多次找他联络,让他出来揭露蒋介石的残暴,都被他拒绝。以将军而言,他并非不在意自己的遭遇,只因为蒋是长官,他不肯言长官之过。实际上他对此耿耿于怀 。1990年孙立人去世时,最后一句话有三个版本,医生记录的是:“我对得起国家。”亲属记录的是:“还我清白。”部下记录的是:“我是冤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