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清朝四大奇案之一 即墨人李毓昌查赈灾款遇害

2015-03-08 作者:田野

嘉庆皇帝李毓昌

时下国家大力提倡反腐倡廉,毋庸置疑,一个拥有大量廉吏的政府一定能深得民心,也一定能长盛不衰。在封建社会,廉吏因能体恤民情,深受老百姓爱戴,生前被敬重,死后也建庙立祠,香火不断。

但在青岛有这样一位廉吏,生前默默无闻 ,冤死之后却受到皇帝的表彰,亲自为其撰写长诗,题于墓碑之上供后人敬仰。他的冤案和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被列为清朝四大奇案。这个廉吏就是清嘉庆时期的李毓昌,他所涉及的冤案即是淮安奇案。

李毓昌是怎样一个人?那桩震动朝野的淮安奇案又是怎样一起案件?本期《发现青岛》就为您来讲述。

闭门苦读,乡邻难见其面

和不少士子一样,李毓昌走的也是一条科举之路。他出生于1772年,字皋言,号荣轩,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家住山东即墨阁里村。李毓昌出生之时正值“康乾盛世”,这是清朝最引以为傲的一段时间,社会繁荣,国家安定,但这一盛世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表面上平静繁荣的大帝国,内里早已积弊丛生,腐朽不堪。

李毓昌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且孝亲敬长,品行端正,因为品学兼优而闻名乡里。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他22岁时考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36岁时考中戊辰科进士。

不过说来奇怪,这样为后人敬仰的廉吏,关于其早年的经历相关资料却记载甚少,连不少专家也很难说出,这或许跟李毓昌的性格有关。李毓昌为人沉稳,早年又一心扑在读书上,因此很少外出交际,也就没有什么趣闻供后人传说。不过,关于李毓昌苦读的记载本身就是一个趣闻,按照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李毓昌 ,长而下帏诵读,人罕睹其面。”就是说李毓昌因为热衷读书,已经到了闭门谢客,很少有外人能见到他的地步,可见他的苦读确实超出了一般读书人。

这样苦读书,再走上科举之路,也造就了李毓昌特有的性格——不谙官场潜规则,嫉恶如仇。我们来看一下李毓昌青年时代的活动就能明白,李毓昌自乡试中举的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三年考中进士,期间相隔十四年,照三年一科的会试规定,他至少要经历过四次春闱,才终于在36岁时得以金榜题名。常年闭门读书,很少结交朋友,使得李毓昌对社会接触甚少 ,不谙人情世故,他也因此对衰败的官场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有些认识,也仍然跳不出书本的范畴。

所以在1808年,36岁的李毓昌首次被委任为官员执行公务时,发现贪污犯侵吞赈银,便怒火中烧,不可遏制,决心不顾自身安危,也要揭发贪官的罪恶行径,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决心查贪官,被仆人下毒谋杀

嘉庆十三年(1808年),李毓昌赴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榜下后立即录用,不得回籍,分发江苏候补知县。所谓候补知县,实际上就是坐冷板凳,只有等当地某县令到期,才可补缺。得到吏部委派后,李毓昌带上由主考官姚逵等人介绍的仆人李祥、顾祥、马连升三人离开京城,直接去江苏省会江宁(苏州)报到。

说来也巧,就在当年,一场洪灾席卷江苏,朝廷发放了大量赈灾银两(九万两),下拨到各县救助灾民。李毓昌被任命为即用知县,作为检察官员去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查访银两的发放情况。祸福相倚,谁曾想,这第一次执行公务反倒成了李毓昌死亡的导火索。

按照《清史稿》记载,清朝官场“当时吏治积弊,有南漕北赈之说”,南方的漕运银和北方的赈灾银都是不少官员眼中的肥肉,山阳县自然也不例外,时任山阳县知县的王伸汉就干了贪污赈灾银的龌龊事。当时李毓昌等查赈人员来到了山阳,王伸汉害怕侵吞赈银之事败露,即动用赈银逐个贿赂查赈人员。很可惜,银子也许在一些人眼里很重要,可李毓昌压根不吃这一套,他执意不受,并以严词相拒。为了避嫌,他甚至躲开王伸汉为其安排的“高档宾馆”,住进了城郊的善缘庵。

即墨市地方史研究专家于保业先生对李毓昌被害一案多有研究,他称李毓昌为人正直,“当面斥责王伸汉,告诉他‘为官之道贵在清廉,攫取饥民之口食,非民之父母所为’,并且写了本子,要交给皇上。”王伸汉狗急跳墙,立即与仆人包祥密商,最后他们将突破口放在了李毓昌的仆人身上。

原来李毓昌有三个随从,分别是李祥、顾祥、马连升,包祥一番威逼利诱,说动了他们的心,三人答应除掉自己的主子李毓昌,而包祥则答应事成之后以白银五百两作为酬谢。

于是在该年十一月初六,王伸汉趁善缘庵僧人外出之机,亲往邀请李毓昌赴宴。酒席间,王伸汉对查赈之事只字不提,只是不停劝酒。三巡过后,李毓昌被灌得酩酊大醉,王伸汉遂使人将其送归寓所。至半夜,因李毓昌酒后口渴,即唤仆要茶。李祥便趁机将毒药放于茶内呈上,李毓昌接过后一饮而尽。很快,毒性发作,腹痛难忍,满床翻滚,跌落床下,眼见脸色俱变,口鼻流血,气息奄奄 。“见此情景,李祥、顾祥、马连升三仆连忙上前 ,以丝带勒其颈,李毓昌顿时气绝。三人将其尸体悬于房梁上,造成自杀假象。次日晨,李祥等到县衙报案,声称其主子几日内不知何故心神不宁,而于夜间自缢身亡。”

发现血衣,叔叔进京告御状

李毓昌的死很快就得出结论了——畏罪自杀。这个结论得出来其实也不难,于保业先生认为,“李毓昌中毒身亡,面色青紫,口鼻出血,是个人都能看出来,问题在于淮安府知府王毂收了王伸汉2000两银子。”收了钱的知府自然尽力掩盖事实真相,案子被以悬梁自尽草草结案。

十天之后的十一月十六,李毓昌家人闻听噩耗后即遣李毓昌的胞叔李泰清等赴山阳迎丧,王伸汉还赠以路费150两收买人心。李毓昌灵柩运抵家乡后,因天寒地冻,暂放在本宅堂屋中。如果这样下葬的话,那李毓昌的在天之灵恐怕无法瞑目了。但是在翌年二月,沉冤昭雪的线索终于出现了。

那日,李毓昌遗孀林氏偶尔检点亡夫遗物的时候,从箱子中翻出一件皮马褂,突然发现胸前及两袖血迹斑斑,心中大疑,立即与胞叔李泰清协商。李泰清查验血衣,也感到蹊跷,遂决定召集亲族长者一起开棺验尸。开棺后,这才发现李毓昌面部被涂上石灰,指尖、牙尖、心窝、肚脐俱为青色,口鼻间隐隐有血渍痕,以银簪入口探视,银簪即变为黑色。至此,方知李毓昌系被害而死。

亲人无故冤死,族人岂能善罢甘休?第二年五月初,李泰清来到北京都察院喊冤叫屈,左都御史特克慎召见,李泰清原原本本哭诉了案由,并将诉状及血衣、银簪等证物呈上。左都御史见此案关系官员命案且案情复杂,便将诉状搁置院中待查。恰巧几天后,李毓昌一位故交借回京述职之机到都察院询问案情,左都御史便来了个顺水推舟,将李毓昌命案和盘端给了嘉庆皇帝。

至此,李毓昌一案的盖子被慢慢揭开。

开棺验尸破大案

喜欢历史的人应该知道 ,嘉庆皇帝最恨的就是贪污犯。他即位之初就赐死了和珅 ,随后又惩办了湖北道台胡齐仑、广东巡抚百龄。嘉庆皇帝接到都察院递交的李毓昌命案诉状后,亲自批阅,并立即下了两道圣谕:一是命山东巡抚吉纶立即组织公正精干大员“提棺验尸”;二是责成两江总督铁保及江苏巡抚汪日章将原报案卷及涉案人犯火速解京候审。嘉庆皇帝朱批云:“若不细心研究,致凶手漏网,朕断不容汝辈无能之督抚!”

皇帝狠抓,大臣不敢怠慢,六月十一日,李毓昌尸棺由即墨解到了省城济南。六月十二至十四日三天,在省城南门外教场搭席棚设案开棺验尸,由于尸体早已腐烂,于是按先朝破案范例《洗冤录》中蒸骨之法进行蒸骨验尸。虽然现场仍然有人做手脚,但挡不住执法官办事严谨,蒸毕一看,骨头全黑了,李毓昌生前中毒之说无疑!

蒸骨验尸情况呈达朝廷后,李毓昌被人毒杀一案已经成立。嘉庆皇帝闻奏,立即命军机大臣仪亲王坐镇督查该案,并由刑部、吏部、礼部、都察院一起负责查处、办理有关涉案事宜,严防舞弊,更不得延误,于是,一个四部、三省联手破案的庞大“专案班子”形成了。

在案件调查期间,王伸汉如坐针毡,收了他钱的几个大员也是寝食难安。先是仆人马连升做贼心虚,主动至刑部投案自首。接着,涉案人犯淮安知府王毂、山阳知县王伸汉及其仆人包祥等都先后落网。

自七月初三日开始,全部人犯陆续解到京师,交付刑部,分别收监候审。开始,各案犯在审讯供词中多有抵赖。后经分别过堂审讯和当堂对质,他们才不得不吐露实情低头认罪。特别是谋害李毓昌的元凶王伸汉,经过多次对质 ,见内情彻底败露,再无半根救命稻草,便原原本本地供出了吞赈、行贿及害命的整个案情。

至此,李毓昌被害始末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嘉庆皇帝面前。嘉庆皇帝彻底动怒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苦心维持的庞大帝国居然能发生这等贪污赈灾银两,谋杀地方官员的丑行。为此,他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算账,所有跟本案有联系的官员,从上到下,一个也不放过;第二件事,就是告慰,李毓昌几乎受到了旷古未有的死后祭奠。

李毓昌案的蜡像

两江总督铁保被革职

李毓昌之墓

淮安奇案之所以被列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案件涉及到的范围相当之广,上至朝廷的封疆大吏,下至街巷的贩夫走卒;二是因为案件涉及的话题之敏感,不光是普通的贪污受贿案件,而是涉及到政府的赈灾银两,并且包含了谋杀诬告 、进京告御状等多种戏剧因素。

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感到好奇了 ,这样一个大案,大清朝野究竟是如何处置的?这李毓昌是一个小小的知县,究竟能拉多少官员下水?又受到了怎样的恩典?本篇我们就为您详细解说,淮安奇案后来的故事。

主案犯凌迟处死李毓昌墓前

李毓昌一案之所以能够震动朝野,一方面是由于嘉庆帝本身对贪污腐化深恶痛绝 ,另一方面也源于该案处决之严厉。案件审理到最后,前前后后一共揪出来二十个“典型”,这些人上至两江总督,下至奴仆家人,部分审理结局如下:

两江总督铁保(他还是清朝著名书法家):着革职,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江苏巡抚汪日章:着革职回籍;江宁布政使杨护:着降留河工效力;江宁按察使胡克家:着革职,留河工效力以观后效。

另外,王伸汉侵吞之赈银二万三千两,除抄没其家产外,无从追回者,均由失察于该案的上述四人名下分别按数摊赔。说来也合理,这四人级别都不低,分摊这样巨额的款项也算合理,别的小官也未必拿得出来。另有一名淮扬道台叶观潮,处理得比较宽松:着从宽革职留任。以上五员之处分均系嘉庆皇帝亲谕定论。

接下来的几名主要案犯就不光是革职这样轻松了。第一个是淮安知府王毂:他收受王伸汉贿银2000两,明知王犯冒赈而不管不问;更有甚者,对本管知县谋命重案知情含混,致使凶犯蒙混过关,情节严重,故依“盗仓库钱粮一千两以上”之律例,拟判该犯“斩监候”。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清朝的定罪量刑有死刑核准制度,所谓“斩监候”,即是定了死刑暂且收监,待秋后会审最后确定是否执行,有点死刑缓期执行的意味。我们不知道王毂究竟是送了钱还是按照大清律确实不当处死,但皇帝明显对这个判决不满,嘉庆皇帝看了对他的处罚后批复道:“ 何必稽延时日,着改为‘绞立决’,即派刑部侍郎秦瀛监视行刑,于九月初四日复旨。”直接不啰嗦,杀掉。

第二个是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他冒领赈银二万三千两,其入己之数达一万三千两之多,已属法无可贷,且因此谋毒李毓昌毙命,实属贪黩残忍,莫此为甚,着立即处斩,抄没全部家产。这样还不解恨,王伸汉的长子也被收监(时14岁),待岁满后流放乌鲁木齐。

第三个人是王伸汉之管门家人包祥,当时的案宗中说:“身为长随(仆人),胆敢为主子设计毒害忠良而酿成巨案,按‘谋杀加功’律例,判以刑挟一次,再行斩首。”死前也要折磨一次!

第四拨人是直接行凶的李祥、顾祥、马连升,这三人身为长随,随主查赈,“胆敢贪利肆逆谋害其主,实属罪盈恶极,均按‘雇工人谋杀家长、照子孙谋杀祖父母者,皆凌迟处死’律例,将顾祥、马连升各重责四十板再行凌迟处死。”凌迟大家应该知道,就是活剐,这在古代算作极刑,死前所受的痛苦估计无法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亲手杀死李毓昌的李祥,嘉庆皇帝派刑部司官一员将其押赴山东即墨,于李毓昌墓前凌迟处死,并挖出心肝祭奠英魂。

嘉庆皇帝亲自作诗悼念

奖善惩恶是处理案件的一贯套路,在相关的责任人被一一处罚之后,李毓昌死后终于受到了来自朝廷的恩典。

这里先说一下,有清以来,能够在死后得到皇帝亲自嘉奖的官员并不多,至于知县一级的七品芝麻官更是少之又少,而李毓昌却因其清廉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记者通过查阅《即墨县志》见到其中的记载,文中称李毓昌所受的待遇乃是“ 旷古未有的恩典”——“十四年,以故江苏知县李毓昌冤雪,御制《悯忠诗》三十韵,加知府衔致祭,并命山东巡抚刊碑,树立其处。圣主褒忠殊荣异数,真旷典也。”

上文所说的“御制《悯忠诗》三十韵”就是嘉庆皇帝亲自为李毓昌创作的五律三十韵,内中称李毓昌“除残警邪慝,示准作臣纲”,即是说李毓昌这样的廉吏可以作为全国官员的表率。这首长诗写成后,嘉庆皇帝又请乾嘉时期北方著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叔父成亲王代笔书写,镌刻于石碑土,立于李毓昌墓前,并捐资一千两修《悯忠诗》碑楼一座,以褒忠节。可惜的是 ,这些石碑在文革时期被破坏,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拓本了。

除作诗嘉奖之外,李毓昌的丧事和他的家属也统统得到了优待。首先,李毓昌本人被追封加赏为知府衔,照知府例赐恤;其次,李毓昌的葬礼按照四品官例给予全葬银二百两,一次致祭银十二两;第三,帮助李毓昌平反昭雪的李毓昌之叔李泰清加赏为武举人;李毓昌本人无子,为了继承其香火,恩准将其侄李希佐继承为嗣 ,并加恩赏为举人;最后,各级地方官员共出资一千余两,供李毓昌夫人林氏作为生活所需和嗣子学业和女儿日后嫁资所用。

这样高规格的处理一位地方官的后事,在清朝实在是不多见的。

墓地流传“神龟显灵”的传说

除了上述的种种表彰之外,政府还为李毓昌修建了庄严的墓地。据记载,李毓昌之墓建成于嘉庆十四年秋,位于即墨城西北十二里的蓝埠岭上,一座高大宽厚的大理石龙头石碑十分引人注目,碑的正面是“哀哉李毓昌”五个阴文大字,长阔各在一尺二寸以上,深有一寸多深,非常苍劲有力,碑阴便是《悯忠诗》,一座四角挑檐的黄琉璃瓦亭子把这座跌驮双龙戏珠的高大碑体遮护其内。

即墨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年的碑亭和石碑用料极其讲究,“据说都是从外地特意运来的。”一位叫张如海的村民回忆,墓址被破坏始于上世纪40年代,“亭子跟围墙先没的,可能是日本军队拆去修筑防御工事了,只留下一座大石龟驮着碑”,“到后来,石碑也被造反派给破坏了,到现在影子都没有了。”

时至今日,李毓昌墓地已经没有当年的样子,新墓地位于李家营村(又称李家茔村),据学者考证,这个村名和李毓昌之墓大有干系,“正是当初李家守墓人的后人逐渐繁衍而形成的一个村落。”新墓为即墨市文物主管部门于1995年修缮,新墓碑上刻有“李毓昌之墓”五个大字,碑前是一个石质大香炉,李毓昌墓现在已经成为青岛市重点文物。

李毓昌的古墓虽然遭到破坏,但新墓建成,也算是告慰了英灵。采访过程中,记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了一则传说,这传说一方面可以展现出当年古墓的风貌,一方面也可表现当地民众对廉吏李毓昌的爱戴,可以作为本文的结尾——

—据说当年为李毓昌修筑的墓碑名叫“悯忠碑”,悯忠碑的底座,是一只很大的石龟。当年,为了立这座石碑,人们费尽了心。石碑做好了,就是找不到一块中意的底座。登州府知府也亲自插手,四下派人寻找能做底座的石头,但是过了好多天也没找到,人们都很着急。有一天,有人发现戈庄庙里有一只石龟,正好做石碑的底座。众人马上动手,拿来绳子,套上往外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动。人们便又加上几根绳子,加上几个人,还是拉不动。后来,套在石龟身上的绳子都拧成了麻花,那拉绳子的人都挤得走不开,也没把石龟拉起来。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登州府知府,知府立马坐轿子赶了过来,一看,二话没说,拿起马鞭,照着石龟身上连抽了三鞭子,边抽嘴里边叨念着:“粘缠(方言,缠人的意思),粘缠,你实在粘缠,让你去做好事,你还不动弹。”这一打一念不要紧,那石龟一下子被拉了起来,众人都非常惊奇,忙把石龟抬走了。后来,立碑的时候,这只石龟就成了悯忠碑的底座,它托起了一代廉吏李毓昌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