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神笔"刘耳枝大泽山练字 为救莱州撞死在朝堂

2015-03-08 作者:宫岩

平度大泽山红庙石屋,传说刘耳枝曾在这里苦读。

传说他画的小鸟能随风飞翔、画的蜡烛晚上能亮、写的字更如龙蛇飞舞……他就是明朝晚期大书法家刘重庆,人称“神笔刘耳枝”。刘重庆是掖县(今莱州)人,但他成名却与平度大泽山有着直接关系。大泽山飞来峰上有一座石头垒的房子叫红庙,刘耳枝曾经在这里日夜练字,没钱买纸就捡山上的柿子叶用,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天上的凤凰。至于为何大家会叫他刘耳枝,更得从这座红庙、这只凤凰说起了。

连写三副春联智斗地主

迄今为止,大泽山上已发现近200位文人留下的刻石、笔墨,明朝晚期大书法家刘耳枝就是其中一位。

刘耳枝,名重庆,字幼孙,莱州东南隅人。父亲是莱州府衙抄录公文的吏员,刘重庆也算出生在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尤其热爱书法,只因家中条件一般无法让他实现愿望。提到小时候的他,史料中用了“机敏过人”四个字,这还得源于一件事。

刘重庆家对面是一户有钱的地主,每到过年,地主便会差人里里外外装修一遍,看上去金碧辉煌。刘重庆并不羡慕那样气派的房子,但也在想:过年了,自己家门口光秃秃的,何不写副春联贴上?左看右看,发现地主家门口有一片翠绿挺拔的竹子,瞬间有了灵感,提笔写下:门对千竿竹绿,家藏万卷书香。邻居看了拍手叫好,地主看了很生气,叫人把竹子砍了,看你还能怎么着。刘重庆一看,只在原来的对联上各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绿短,家藏万卷书香长。众人一看纷纷竖起大拇指,“补得巧、补得妙啊!”地主这下气坏了,又命人连夜把竹子根拔掉。这下,原来门口一片翠绿的竹叶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地面,地主心里窃喜,看刘重庆怎么下台,等到第二天他看到刘重庆家门口新挂的对联时差点气吐血,上面是这样写的:门对千竿无绿竹,家藏万卷有书香。刘重庆智斗地主的事在乡里传开,大家都夸他小小年纪便机敏过人。

长到再大些,父亲已经不能再教刘重庆读书认字,便想办法把他送到大泽山的智藏寺去读书。智藏寺建于唐朝,“自秦汉以来,高人胜士多隐于此”,所以到这里来拜佛求学的人很多。刘重庆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实在受不了寺内香火缭绕、人声嘈杂,便四处走走散散心,这一走,便发现了一个好地方。

飞来峰上捡柿子叶练字

走过大泽山曲折的山路、经过一块块刻石,在大泽山深处、飞来峰半山腰,有一块偌大的石头,下方有一个红色的小房子。它全部用石头垒成 ,石屋面积很小,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里面有横斜的石板,旁边还有扇石头窗户。这里便是刘重庆找到的好地方了,因它外观为红色,又靠近智藏寺,故名红庙,后人更喜欢将这里叫做“耳枝书屋”,因为在这里,刘重庆创造了奇迹。

从周边环境看,这里确实清静幽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但记者只在屋子里待一会儿就觉得全身凉透了,难以想象曾经在这里苦读的刘重庆,是怎样熬过一个个春夏秋冬练出一手好字的。大泽山上每一块刻石背后的历史,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都清楚,“关于刘重庆,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公少贫,读书大泽山中,采柿叶学书……挥毫大泽龙蛇舞,采向空山柿叶稀。’说的是,刘重庆家里太贫困,在大泽山上读书时,没钱买纸,经过高人指点,他便在山上捡些柿子叶,放在石头上晒干了练字。”他日复一日不停地练习,勤奋刻苦,书画水平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相传他的画栩栩如生,在柿子叶上画什么就成什么,看到他的笔锋后,智藏寺里的高僧也很震惊,当即题下“挥毫大泽龙蛇舞,采向空中柿叶稀”的诗句。等他日后成名,这里便成了大家争相前来参观的地方。直到现在,红庙也是大泽山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大家爬上山找到石屋,不光是为了看这里的景色,更多的是想感受刘重庆的这种精神。

半山腰中只有山石与青灯相伴,在这里,仿佛世界万物都是静止的。古时有看懂一部《易经》就能治天下一说,而读书人更是把看懂《易经》看成自己学问的顶峰,当然能达到这种高度的人少之又少。相传刘重庆在红庙内学习竟然能看懂半部《易经》,说明他的读书成果非常高。刘重庆究竟在这里待了多久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但大泽山确实是他成名的地方,没有大泽山的红庙经历,就不会有日后的“神笔刘耳枝”。

火中救凤凰才烧出“耳枝”

说了这么多,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还没有交代,刘重庆为什么叫刘耳枝呢?因为刘重庆的耳朵旁边有块“拴马桩”,平度人称“揽马桩”。用标准的医学术语解释,刘重庆耳后长了块息肉,这种息肉是先天性的,如果是现代,医生肯定能通过手术将这些多余的肉切除,还他原本帅气正常的样子。但当时医疗技术水平不够,只能让它这么耷拉着。刘重庆自己也想得开,反正没什么影响,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耳枝”,从此,刘耳枝的名字就叫开了。

不过,比起这个解释人们更愿意听下面这个传说故事,刘重庆为了救一只凤凰烧伤了耳朵,之后才长出这么块息肉。

飞来峰地处半山腰,这里虽人迹罕至、清静幽雅,但却和神灵靠得很近。时间一长,连神仙都感动于他的执著,给这间红庙施了灵气,不仅如此,飞来锋独有的灵气也都集中过来,全部集中在他写字的笔上。后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他在一片柿子叶上画了一只鸟,一阵风将柿叶吹起,叶子真的变成一只小鸟在屋子旁飞来飞去。没多久,屋外的鸟越来越多,每天发出优美的叫声。鸟儿的叫声将天上修炼的凤凰吸引住了,它变成仙女下凡日日陪在刘重庆旁边。

时间一长,两人日久生情,凤凰决定跟刘重庆成亲。私自下凡已经触犯天条,还敢跟凡人成亲,天庭一怒之下将其打回原形,备受煎熬的凤凰心中牵挂着刘重庆,依然想尽办法飞了回来。这次天庭下了死令,要将凤凰烧死在飞来峰,痴心的它宁做“浴火凤凰”也不离去。一把大火从天而降,刘重庆被凤凰的痴心感动,危急时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凤凰,自己却被烧伤了,尤其是耳朵后面伤得最重,时间一长伤口处竟然长出块肉,从此自号“耳枝”。而凤凰为了报恩,从自己身上拔下一根羽毛 ,让他日后遇到困难时就拿出来,这根羽毛确实帮了刘重庆一个大忙,这个我们后文再具体说。

此处刘重庆与凤凰相恋的美丽传说,还有其他版本。有人说,这里的女主角应该是一只千年狐妖,狐妖本想利用刘重庆的灵气炼丹,却爱上了他,最后弄得丹碎狐亡,但还是拼尽全力帮助心爱之人。我们且不管是凤凰还是狐妖,没有她们,就没有日后的“神笔刘耳枝”。

刘耳枝被传能写字打鬼

离开大泽山后,刘耳枝当了官 ,这画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超,民间传说,他画的鱼能游、画的马能跑,把他的画传得越来越神奇。刘耳枝有个女儿嫁到了平度一户普通人家,女婿虽然也读书却没什么大本事,更别提功名了。有个这么有本事的丈人,他没少听媳妇的唠叨,嫌弃自己没有大本事,吹嘘自己的爹有多厉害。后来女婿实在受不了了,便对媳妇说:“你爹有本事,也让他给咱家画一张看看啊。”关于赞美刘耳枝的那些话媳妇都是从外面听来的,其实她也一直没见过真有那么玄乎的事,但丈夫开口了,为了颜面也得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说还真成了。

没过几天,夫妻俩兴高采烈地回了娘家,高高兴兴跟刘耳枝打了个招呼就开始等着。第一天从早上等到吃晚饭,没什么变化,第二天又是这样,俩人都憋不住了但都不敢多问。到了第三天,刘耳枝叫女婿进书房,这下他激动得连路都不会走了,踮着脚进了书房。“磨墨!”丈人吩咐完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女婿磨了半个时辰,偷偷看了眼刘耳枝,“接着磨!”又过了三个时辰,女婿累了开始打盹,“不准睡,磨墨!”从傍晚一直磨到了天亮,刘耳枝才从椅子上站起来,在纸上点了一点,又画了一竖,而后说:“拿回去吧。”一点一竖,夫妻俩怎么都看不懂这画是什么意思。刘耳枝的做法虽然也让女儿有点生气,但她还是听从临走前爹嘱咐的话,回家一定得把画挂上。

谁知天一黑,这画就开始亮了,天越黑画就越亮,夫妻俩瞪着眼睛看了半天还是没看懂什么意思。别人家到了晚上都不舍得点太多蜡烛,他们家却亮得刺眼,女婿看了一晚上,直到天亮画才不亮了,这下他如梦初醒,“原来爹是给咱画了根蜡烛啊,真是神了!”

这些故事在大家去红庙参观时都能听到,而关于刘耳枝在平度的传说,高瑞吾还听过这样一则,写字打鬼!说的是他在大泽山上读书时,掖县东部有个地方有很多妖怪,没有人敢去,刘耳枝听说后自告奋勇。过去一看,那里有一间破旧的房子,上面摆着纸和笔。白天不要紧,到了晚上四周就开始鬼哭狼嚎、阴森吓人,这时窗户忽然开了,从外面伸出一只手来,刘耳枝早就等候多时了,抓住这只手就往手心写了个“山”字,顿时外面妖魔鬼怪哭成一片,它们全部被这“山”压住了,怎么都逃不了,纷纷求饶,以后再也不敢来了。刘耳枝又对它们教训了一番后,在山字上面又写了个山,山上加山变成“出”,小鬼们一溜烟赶紧跑了。

刘耳枝为让皇帝出兵救莱州一头撞死在朝堂上

上文我们主要介绍了成名前的刘耳枝,勤奋刻苦、坚韧执着。给故宫太和殿写匾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飞笔填点”的传说,被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称为“神笔”。仕途上的刘耳枝官至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因不想依附魏忠贤而被罢官。四年后被重新起用又遇上孔有德兵变围困莱州,刘耳枝五次上书请求朝廷派兵,最终郁结而死。

刘耳枝“飞笔填点”成神笔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31岁的刘耳枝进京赶考,考中进士,先任献县令,后奉诏进京,升为御史,官至户部右侍郎。但刘耳枝在京城被人传颂并不是因为他官做得多好,而是源于他的字,尤其是太和殿“飞笔填点”的传说,给他的书法艺术披上层神秘的面纱。

那是1628年,明朝到了思宗皇帝朱由检手中 。有一天,他抬头一看太和殿正中央的匾额怎么不太清楚。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自永乐以来,朝廷的重大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所以这里的匾额犹如眼目,容不得丝毫含糊,思宗下令工部尚书要尽快找人重新刻写。明朝的文人墨客不少,要在平时每个人都能写上一点,但要写得让皇帝满意就不容易了,谁能担当大任呢?工部的人想来想去好几天,手上有一堆名单却都不合心意。一日上朝,皇上又问及此事,有人便推荐了刘耳枝,说他的字如龙蛇舞,在民间很有名气。刘耳枝这个名字思宗也听过,便把这事交给了他。写“太和殿”三个字不难,问题是怎么写好,刘耳枝在书房里静思,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在大泽山上用柿叶练字时的岁月,随即提笔,一挥而就。当见识到这三个字时,大臣们惊呆了,气势磅礴,沉稳雄健,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啊。大臣们决定在正式刻匾以前,先将其挂在殿前,让皇上和百官看看。

这一天,太和殿上特别热闹,就连平时不经常上朝的人也来了,大小官员都想一睹风采。“好!写得好啊!字体浑厚又有皇家风范,太和殿就应该有这样气势磅礴的匾额才行,刘爱卿果真名不虚传。”刘耳枝一听,刚要跪下谢恩,忽然思宗又说了一句:“不对啊,这‘太’字怎么少了一点,变成‘大和殿’了。爱卿,古时说‘太’和‘大’可以通用,你这是故意而为之吗?”

刘耳枝抬头看去,奇怪,明明写的“太”,怎么变成“大”了呢,之前看过字的大臣们也觉得纳闷,那一点去哪了?皇上还等着答复呢,刘耳枝只能老实回答:“并不是故意写成大,这……”“那你岂不是诚心写错?”思宗发火了,在场官员也安静下来,故意写错太和殿这可是要杀头的呀。皇上正要下令处分刘耳枝,他赶紧叩头:“皇上且慢,等微臣补笔后再处分也不迟。”

字挂在太和殿的上方,这怎么补笔?只见刘耳枝长呼一口气,从袖子里掏出凤凰曾经赠给他的那根羽毛,心里祈祷:“这次就全靠你了!”随后,他撩袍挽袖,饱蘸墨汁,运足气力,手腕一甩,大笔脱手而出,不偏不倚,正给“大”字加上一点。百官看得晕头转向,思宗也看愣了,一会儿龙颜大悦、掌声响起:“爱卿真乃神笔也!”自此,“神笔刘耳枝”的名号便被叫开了。

神奇的一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还得感谢上文提到的凤凰,故意挡住了那一点,给刘耳枝表现的机会。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那只报恩的狐狸,她接住了刘耳枝的笔在“大”下轻轻一按,才让恩人在御前展风采,真是用心良苦啊。

他家的房子跟皇宫一样?

刘耳枝成了皇上面前的红人后,就想回老家重新盖所房子,一来光宗耀祖,二来也不能一直在以前的老房子里住吧,于是他向皇上请假后便回老家莱州去了。地主家、有钱人家的房子想怎么盖都行,现在刘耳枝生活也不错,也能盖所不错的房子,但在朝为官不能太高调,不然就麻烦了。这可怎么办呢?苦思冥想一路,最后刘耳枝想了个办法,这房子得盖得大大的,小小的;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乍一听,这样的房子可怎么盖呢,莱州当地有个泥瓦匠谭师傅,听完这要求后,他只提了两个条件:一来必须得从大泽山运石料;二来,屋顶不能盖瓦,只能用麦秆草。刘耳枝欣然同意了,并嘱咐家人,盖房子的事一切听谭师傅的 ,否则必有大祸降临。

按照刘耳枝的要求,谭师傅运来了石头,只是这些石头的颜色都不一样,有新有旧。他还运来了屋草,但他用屋草蘸了桐油。没过多久,房子建好了,从远处看,果然气派,正房有五间,宽宽大大,屋墙下半截清一色的大泽山花岗岩,结实、庄重、大方,谁见了都会啧啧称羡。刘耳枝盖房的事传到朝廷,有人告状说他家的房子盖得高、大、宽,就跟皇宫一样!古时官员盖房子都是有标准的 ,不能“逾制”,否则就有杀头之罪,刘耳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先跟皇上解释半天,而后自己建议如果皇上不信可以派个钦差前去看看。

钦差真的去了,刘耳枝的儿子早已在外迎接。下了轿钦差一看,这房子建得很普通啊,屋顶是草披的,房基上的石头也五颜六色,像是积攒了很多年,从外到里挨着看了一圈,钦差确信,这确实是个草屋,刘耳枝也确实像他禀报的那样,这些年过得很节俭,并没有铺张浪费。送走了钦差,儿子穿过草屋回到宽敞的大房子里才松了一口气。钦差没说错,状告刘耳枝的官员也没说错,这都得感谢建房的谭师傅,把房子建成了两个角度,从这边看确实低、小、矮,而从那边看景观就不一样了,又宽又大又高。刘耳枝通过自己的智慧躲过一劫,也圆了光宗耀祖的心愿。

不依附魏忠贤被迫罢官回乡

明朝晚期,朝政本来就不稳定,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尤其严重,刘耳枝本不是惹事的人,这些年在官位上干得很平稳。直到一个人,彻底打破了这种平静。1621年,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明熹宗继位,他不去上朝听政,就知道整天摆弄木材,国家大事全都交到宦官魏忠贤手上。魏忠贤还有个称号“九千岁”,他设立的东厂成了无数官员的人间地狱,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刘耳枝也被他盯上了。

那时魏忠贤不仅把持朝政,还四处给自己修建生祠,生怕死后别人会忘了他。刘耳枝的书法一绝,魏忠贤想请他为自己的生祠牌匾题字。魏忠贤是什么人?刘耳枝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下麻烦大了,得罪九千岁,非死即残!魏忠贤想尽办法要陷害刘耳枝,终于找到了机会。有一天他发现“乾清门”的门匾旧了,奏请皇上让刘耳枝再写一块,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但里面大有文章。

那时京城中有个规矩,当今皇上认为自己是天子,龙是水中之物,就怕钩,所以当时京城内宫每个门的牌匾都不带钩,这可是个大忌讳。那时刘耳枝被调入京城做官没多久,还不知道这里面的事,一笔一划把这三个字写完了,尤其是“门”字的最后一钩,锐利无比。交给木匠雕刻时,木匠一看,坏了,魏忠贤是要置刘耳枝于死地呢!他赶紧拿起纸样跑到刘耳枝家,将情况说明后,带回了一个不带钩的“门”。

第二天,魏忠贤一看交上来的牌匾,上面的门怎么没有钩呢,木匠小心回答:“后半夜突然一声鸡叫,一道红光闪了进来,而后这道钩就消失了。您可以看看纸样,上面确实是有钩的。”木匠知道魏忠贤最迷信鬼神,为了救刘耳枝他专门做了两手准备,又编出了这个故事,魏忠贤听完果然吓得头上冒汗,这事也就罢了。后来,刘耳枝怕魏忠贤报复,便寻了个借口回乡了。

相传为让朝廷派兵他撞死朝堂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继位,他大力清除阉党,结束了宦官专权,魏忠贤上吊自尽。之后曾经在魏忠贤时期被迫罢官的官员逐渐回朝,已经将近50岁的刘耳枝也官复原职,后升任户部右侍郎。1631年冬天,登州将领孔有德率兵在河北吴桥兵变,连续拿下六座县城 ,直逼莱州。一旦莱州失守,更无法阻止孔有德叛军,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莱州军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血肉之躯奋力抵抗,与叛军僵持了七个月时间,被称为“铁打的莱州”。莱州军民浴血奋战拖延时间,身为莱州人的刘耳枝更是着急万分。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说:“他五次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支援莱州,而且请旨自己做监军亲自上阵,要与莱州同生死共存亡。但当时对于这件事朝廷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兵部熊明遇为主,主张招抚,不能硬碰硬,另一派则以刘耳枝等人为主,主张一定得全部剿灭,否则后患无穷。这两派分析各有利弊,思宗皇帝几次犹豫不决。眼看着莱州城就要失守,思宗皇帝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派了一支能力一般的军队过去,军队走了没多久便遇到了叛军,糊里糊涂打了几下便称对方力量太强大回去了。”

五次恳切上书竟换来如此救援,面对仍然坚守的莱州军民、朝廷的冷漠、城墙下叛军的嚣张气焰,刘耳枝既心怀怨恨又无可奈何,最终郁结而亡,年53岁。对于刘耳枝的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当他多次上书朝廷无用后,眼见着莱州城就要被攻破,情急之下一头撞死在朝堂的柱子上,希望以这种死谏换取皇帝出兵援莱。在他死后一年,莱州军民继续坚守着,屹立不倒,朝廷终于派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援军,孔有德被迫放弃莱州退往登州。莱州城守住了,泉下有知的刘耳枝也终于可以安心了。

这就是“神笔刘耳枝”的故事。智藏寺曾经重修,寺内的字就是他亲自写的,如今只剩下些残缺不全的字体。残石上的“上乘不空内”,楹柱上的“浮世何曾一念无”(见上图),均为草书,虽已残缺但也足见他的书法功力。高瑞吾这样形容他的字:“结字沉着,豪放苍劲,挥笔从容,笔断意连,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