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看上平度姑娘吃平度小豆腐

2015-03-08 作者:

那是1086年前,河南洛阳夹马营的一户人家内,随着一声啼哭,顿时红光满屋,紫气绕梁,生下的婴儿身上还有着阵阵异香,这个“香孩儿”就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宋太祖赵匡胤。不爱吟诗填词就好骑马练剑,只身行走江湖缔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主张“文官治国”,将宋朝建设成汉人统治下最繁荣的朝代。本期《发现青岛》给大家讲述一个不一样的赵匡胤。

父亲逼他从文他却好习武

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弘殷,是一名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的骁勇将军,常年征战在外。传说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弘殷的妻子杜氏临盆难产,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奇迹发生了,只听“哇”地一声,婴儿落地,顿时红光满屋,紫气绕梁,婴儿浑身闪着金光,散发出阵阵异香。杜氏曾经生育过一男一女,但都不幸夭折了,这次中年得子还天现瑞象,夫妻二人分外高兴。由于孩子出生时飘出阵阵异香,杜氏便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香孩儿”。赵弘殷则给孩子取大名为匡胤,这个名字很有寓意,“匡”为方正、扶助,“胤”是后代的意思。

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只可惜老大匡济和老五匡赞都早逝,只剩下三弟光义(原名“匡义”,赵匡胤称帝后,因避讳改“光义”)和四弟匡美。而对于这个有奇特香味的老二,赵弘殷最为看重。所以虽然出身将门,又是个战患不止的年代,父亲从不带他上战场,而是专门给他请了教书先生,希望赵匡胤能老老实实从文。只可惜儿子偏偏遗传了他的习武天分,不安心读书,就好骑马射箭、练些拳脚功夫。

有一次,邻居小孩牵来一匹烈马,向赵匡胤挑衅:“你不是说你很厉害吗,那你敢不敢骑这马?”

赵匡胤骑马水平相当一般,他知道这是人家故意激他呢。哈哈一笑拉过缰绳,接过马鞭,翻身上马。这马没人骑过,一下发起了性子,往城门飞奔而去,眼看就要撞上城门了,只见他一个空翻先从马上跌了下来,又一个翻身稳稳地骑在马背上,举起马鞭在马头上一敲,烈马竟乖乖转身回来了。看他安然无恙,前来观看的小伙伴们都大吃一惊。

见赵匡胤是块习武的材料,父亲不得不给他请来了武师,在师傅的调教下,小小年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流浪两年,遇到高僧指明路

赵匡胤从小就很狂,他总说:“练就一身好武功,将来我要南征北伐,建立功业。”他狂妄是因为自己确实有习武方面的天分,更因为他内心的雄心壮志。从小看着父亲在外打仗,他也梦想着有一天能穿上盔甲、奋战沙场。但在他出生后的十几年里,朝代更迭,赵家逐渐衰落,赵弘殷不想再让儿子走他的后路。为了打消儿子的这个念头,在他刚满18岁时便给他娶了老婆,让他老实过日子。但赵匡胤本就为战争而生,21岁时他还是辞别了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走了。

去哪呢?天下之大他竟没了方向,拿着为数不多的盘缠一路南下。赵家显赫一时他曾经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现在家族败落,他穷困潦倒,这种变化让他尝尽了白眼和冷遇。父亲曾经的同僚不待见他,把他当成乞丐轰走了,郁闷不已的赵匡胤拿着钱去赌博,又被当地的黑社会洗劫一空,他开始四处流浪,成了个名副其实的流浪汉……

走着走着,他稀里糊涂走到襄阳一家寺庙,遇到了一个和尚,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老和尚饱经风霜、阅人无数,见赵匡胤虽一副流浪汉装束却难掩英伟之气,将来必成大器,便给他指了条明路:“目前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却战乱频仍,你应该往北方走,那里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和尚还把自己的一头驴送给了他,助他北上。

遇到后汉大将郭威时,赵匡胤23岁,在郭威给他的战场上,他的才华和多年的抱负得到施展。之后,他跟着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郭威成为周太祖。郭威去世后,养子柴荣继位成为周世宗,赵匡胤一直守护在旁。随着官位步步爬升,这些年他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当上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的赵匡胤有了更大胆的梦想:他要当皇帝!这时周世宗去世,年幼的恭帝柴宗训继位,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具备,只等一场策划已久的兵变上演。

时间:显德七年(960年)春节。地点:陈桥。人物:醉意蒙眬的赵匡胤。事件:清晨醒来被众将士黄袍加身,三呼“万岁”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河南开封),史称“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其实是“腐败交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其实出自赵匡胤之口,这里的他人不仅指当时的南唐政权,还有他身边的武将们。曾经为增强自己的实力,他与石守信、李继勋、刘守忠等大将结交为“义社十兄弟”,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才能黄袍加身当上皇帝。但赵匡胤也怕,这些兄弟权力太大了,有一天也会故伎重演,他得想个办法把这些隐患去掉。在这件事情上,他不像其他皇帝那么直接那么残忍,而是上演了一出好戏。

这出好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众人都说赵匡胤这招很高明,但也有专家透过事情看本质 。在这里,我们引用作家丁守卫《 读不懂的两宋》一书中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不啻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 ”。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为庇护,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据史料记载 ,太祖的武将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例如: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王全斌“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纵兵大掠蜀中;王仁赡破蜀之日,“纳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库取金宝”。最过分的有个名叫王继勋的武将,是个食人魔王,竟然将奴婢的肉一片片割下让自己取乐,赵匡胤也只是小惩大诫而已。所以,“杯酒释兵权”不过是“以腐败换兵权”罢了,只是后来才发现这代价太大。

除了这个观点,多年之后喜欢研究宋史的人对正史提出质疑,这出“杯酒释兵权”或许是子虚乌有的!对于这个观点的论证记者就不一一论证了,对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说并存也未尝不可。

发明长翅帽防官员交头接耳

提到宋朝,平度市原文化馆副馆长、民间文学学会会长陈传瑜说:“虽然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但他却选择了‘文官治国’。宋朝时,没有杀过一个文官,文官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赵匡胤建设的宋朝也成为历史上汉人统治下最繁盛的朝代。”

用“文人治国”就得能忍受这些文人的各种想法,私底下赵匡胤怎么都能忍,但一上朝这些文人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让他心里极为不爽。比如他一脸庄重地端坐在龙椅上,认真地听大臣的奏报,可没多久,这个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没了,朝堂下几位大臣开始交头接耳说话,总不能次次都靠他发火来制止吧?于是这位粗中有细的皇帝又开始不按常规出牌了。既然不能总批评,也就让你们说不成。他给官员们发明了一种新型官帽,与之前官帽不一样的是,这帽子后面还横着一根又平又长的翅,戴着它走起路来晃晃悠悠,虽然看起来有点“画蛇添足”,样子也很搞笑,但却达到了赵匡胤的目的,有了这根长翅的阻碍,别说说话了,就连靠近都难 ,文人们只能乖乖站着,朝堂上乱说话的不良风气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帽子学名叫“展角”(平角)幞头,俗称“长翅帽”,属于赵匡胤的小发明。

话说到这,在赵匡胤的带领下,宋朝也成为历史上创新发明最多的朝代,科技成果辉煌一时。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除指南针外,其他三项都是在大宋朝出现的。

烛影斧声,死因至今是谜

这世上解不开的谜题太多了,赵匡胤从一个流浪汉黄袍加身成为宋太祖,在他的治理下,宋朝蒸蒸日上,但在生死面前谁都无可奈何。公元 976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宫中突然传出消息,宋太祖驾崩,时年50岁。他怎么死的?《宋史·太祖本纪》上只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具体死因只字未提。所有谜团都集中在那个晚上,“烛影斧声”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根据历史记载,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雪,赵匡胤召自己的兄弟赵光义入宫,在万岁殿对酌,几杯酒之后,赵光义让宫女、太监全都退下,只留下兄弟二人。守候在外面的人远远望去,烛光摇曳、人影散乱,猛然间看见赵匡胤举起了玉斧好像在斫雪,嘴里还大叫:“好做!好做!”,之后便传来了鼾声。直到五更时分,里面传出消息:赵匡胤死了!之后赵光义继承皇位。之所以将皇位传给兄弟,是因为,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曾指示,让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赵光义,史称“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在赵匡胤死后五年才被拿出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赵匡胤是死于现代人分析的高血压还是死于非命,也无从考证,这宗宋朝悬案最后只留下“烛影斧声”四个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在187年之后,赵光义的后裔宋高宗因失去生育能力,无奈将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偿还吧。

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传奇一生在他50岁时戛然而止。那他跟咱青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平度市的好几个地方,关于他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巧女庙供奉着巧女像

巧女张村的巧女庙

10个饺子怎么能吃饱?当上皇帝的赵匡胤最想吃什么?……这些都能在平度找到答案。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平度之间也有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并没有记载在正史中,却深深存在平度人的记忆里。比如,平度城西北的“巧女张”村名就是因他而来,每年的“郎屠庙会”也跟赵匡胤有关。这些故事,还是听听平度当地人是怎么说的吧。

当皇上的他想吃平度小豆腐

我们按照顺序,先从赵匡胤流浪时说起。上文提到他带着盘缠自己闯荡江湖,赌博被抢光了银子便开始四处流浪要饭。当时他流浪到了胶水县(就是现在的平度)城边的西马家沟村,天忽然下起了雨,他又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便敲开一家农户的门。一位老太太走出来看他样子可怜,就给他煮了一锅七七菜(学名“小蓟”)小豆腐。七七菜就是一种野菜,但在那时赵匡胤也觉得这野菜真好吃。临走前,老太婆赠他一句话:“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

之后,赵匡胤当上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换着样吃也吃腻了,他忽然想起那锅七七菜小豆腐,便派人去胶水县找到当年的老太婆。只可惜,今非昔比,菜还是那个菜、人还是那个人、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但环境不一样了。赵匡胤只吃一口就被刺扎得叫唤起来,“来人啊!这是什么饭菜,简直难以下咽。是不是想存心害我啊。”即刻下令处决做饭的老太婆。

老太婆被绑了起来,抓住最后的机会冲到金殿上对着赵匡胤破口大骂,“你还记得当初我给你说的那句话吗?‘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当初你四处乞讨我给你顿饱饭吃,现在竟然忘恩负义……”

一阵叫骂把赵匡胤骂醒了,第二天,亲自上门给老太婆赔礼道歉。此后,也没有再为难做饭的厨师们。

赵匡胤打郎屠众人拍手叫好

平度市原文化馆副馆长、民间文学学会会长陈传瑜还讲了一件赵匡胤勇打郎屠、惩治贪官的传说,在平度一带也广为流传。这件事发生时赵匡胤已经升任后周殿前都点检,在武官当中列居首位。一日,他率队来到了胶水地界……

那时的胶水地界 ,商贾云集,特别是“郎土庙子村”,还出现了许多屠狗杀猪的宰房,一切都很平静。直到一天镇上忽然来了位姓郎的屠户,他三十来岁,身长九尺,一对大眼,膀阔腰圆,颇有些蛮力,一头两百斤的肥猪不用别人 ,自己很轻松地就搬到杀床上,最骇人的是这人习得一套通臂拳法,凡与其交手者,无不鼻青脸肿、浑身带血,一瘸一拐地狼狈而逃。

虽然初来乍到,但这郎屠仗着自己有力气横行霸道,不仅抢了周边屠户们的生意,还把他们打成重伤。受伤的屠户把他告到县衙,没想到县太爷却收了他的好处,根本不管事。既然县太爷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郎屠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郎土庙子东临有一个禚家村,村里有一孙姓农户,妻子早逝,女儿娇娇长得美若天仙。一日,郎屠在集市上见到娇娇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上门就去抢,孙老汉拦不住反被他踹倒在地一命呜呼,可怜的娇娇就这样被虏到郎屠家。来到胶水县的赵匡胤换了一身便装就四处溜达,在一处酒馆内巧遇娇娇……被惊艳的赵匡胤向酒馆老板打听,这才知道了郎屠的事,赵匡胤自小就爱打抱不平,听了这么多郎屠的事,他更不能袖手旁观,去找县太爷不管用,他便自己找郎屠理论。虽然赵匡胤的功夫不差,但与这郎屠比起来还是相对弱一些,连续几局都被打倒在地。后来,娇娇偷偷告诉了赵匡胤郎屠的命门。第二天,赵匡胤打败了郎屠,拉他去了县衙,众将士一句“大帅!”让县令和郎屠都瘫在地上——原来他是大帅啊!

为感谢这位英雄,地方上专门建了庙宇,但苦于不知这位英雄的名字,便用郎屠的名字为庙宇命名,故名郎屠庙子。庙里的香火一直兴盛到清朝末年,每年阴历三月廿七日还举办郎屠庙会。

看上个平度姑娘叫“巧女”

这样看来,赵匡胤还真是颇有女人缘,不过要说真正的缘分当属平度西北方向的巧女张村,因为这个村名就是因赵匡胤才有的。从平度市区驱车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巧女张村,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68岁的董希兴老人,听他讲讲这巧女张的传说。

以前这个村叫张家庄,村里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开了个饭店,夫妻俩加上自己的女儿一起经营。而在村里曾经有一条大道,一直通向莱州府,所以这里也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相传赵匡胤带兵从这经过到饭店歇脚,店老板问他想吃什么,赵匡胤就说,准备点水饺吧。老张的闺女聪明又手巧,她先包了菱角大小的四十个小饺子,又擀了十张小饼,每张小饼包进四个小饺子,总共十个。当把饺子端上来时,赵匡胤一看饺子那么大,怎么吃啊,这时,只见筷子在碗里搅了几下,十个大饺子随即变成了四十个小饺子。赵匡胤一看,饺子包的小巧玲珑,询问才知是饭店老板的女儿所包,当即感叹:“真是个巧女啊!等我将来当了皇帝,一定封她坐正宫。”

之后,赵匡胤登上宝座,要来兑现承诺了。谁曾想,巧女的嫂子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 ,没见过什么世面,慌慌张张地对小姑说:“不好了,官兵来抓你来了!快逃吧。”巧女一听,吓得悬梁自尽了。事后,村名便改成了“巧女张”。

“巧姑住在朝阳殿……巧姑你要回娘家,一年四季保平安。”这是巧女张村流传的一段民谣,人们已经把巧女当成了力量的化身,所以村里不仅有“巧女婆婆”专门给人看病消灾。还专门建了一座巧女庙,里面有一座穿着凤冠霞帔的巧女人像,旁边还有一对童子童女专门伺候着。64岁的王阿姨是巧女庙的负责人之一,她说:“每年赶山时村里人都会来这里给巧姑烧香叩拜,让巧女保佑平平安安。”

这三个景点也跟赵匡胤有关

除了这些传说,陈传瑜还说,还有几个景点也跟赵匡胤有关。比如大泽山东麓有一座城子山,赵匡胤与辽兵作战时曾被困在这个地方,辽军势力大,几次都无法突围,赵匡胤只得命人修筑了城墙。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等到粮草用尽就得全军覆没了。安顿好将士后,赵匡胤一个人骑上战马想去调兵。一出城子山就遭遇辽军的乱箭,他虽然躲过一劫,战马却中了利箭,伤口血流不止,越跑越慢,到清水瓮一头栽倒。但说也奇怪,战马这一落水血流就立即止住了,赵匡胤一看这是“神水”啊,拉过战马把伤口都洗了一遍,瞬间伤愈,战马立时精神百倍。后来人们就说,其实那是南海观音玉净瓶里的甘露,算到赵匡胤要遭此一劫来救难的。根据这则《赵匡胤洗伤马》的野史,人们便把赵匡胤弓腰避箭的山涧叫做“罗锅涧”。

等到赵匡胤成为大宋皇帝后,再次来到平度的白埠,传说白埠大殿是一只凤凰幻化而成,善男信女烧香叩拜,来来往往。赵匡胤往这一站,没有被大殿吸引,反而看到大殿旁边的两个大湾,大湾附近还有个凉亭。走到那凉亭,吹着凉爽的风,赵匡胤顿时感到身心疲惫想睡一觉。可谁知没多久,旁边大湾传来呱呱呱的蛤蟆声,手下人怎么驱赶都不管用。天色已晚,蚊子也开始出现了,手下人又得忙着给他驱蚊子,蚊子太多怎么也赶不净。束手无策的大家都害怕扰了皇帝的美梦。这时只听赵匡胤大吼一声:“小小蚊子,大胆蛤蟆,大宋皇帝在此,胆敢扰了朕的美梦,还不快快退去!”说也奇怪,这一吼,蛤蟆不叫了,蚊子也不来了。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无蚊亭”和“蛤蟆湾”的传说。

对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平度人情有独钟,每到一个地方,凡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讲出几个来。陈传瑜告诉记者:“赵匡胤是个平民,平民当了皇帝,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好,所以就对他有了特殊感情。尽管这些传说都没有史料记载,但许多年来在平度却一直口口相传,因为这些传说都是美好的,人们愿意记住这个好皇帝。”

◎链接在百家姓中赵姓为啥排第一

在百家大姓中,“赵”并不是人数最多的姓氏,但为什么会排在第一个呢?这《百家姓》的编排也跟赵匡胤有关,编排时始终不满意还杀了好几个人呢。听崂山古岛村村民赵仕品说说这事——

—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后,其他事情都处理好了,唯独觉得天下的姓氏太多太杂乱 ,不好记,便让翰林院专门编一本记载姓氏的书。翰林院中一位姓李的官员一直对姓氏小有研究,接到任务后整整用了三年时间,跑遍全国各地,将所有的姓氏全部整理成书。结果,赵匡胤只是看了一眼就下令将他杀头了,理由是:时间太长。之后,翰林院又推荐了一位姓齐的官员,有了上次李官员的事,这次齐官员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就编完了,可赵匡胤还是只看了一眼也将他砍头,理由是:太快了!

不是太快就是太慢,谁都把握不准皇帝理想的时间是多少,所以翰林院十几位翰林都莫名其妙被砍头。编写《百家姓》就像个炸弹,翰林院无人敢接。这一天,赵匡胤亲自到了翰林院,指定一位姓钱的人来做。这位姓钱的官员倒是没有乱方寸,他把前面的人编的书拿来好好研究了一番,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一个月时间过去了,钱官员终于将这本书编成,并起名《百家姓》呈给赵匡胤。这次,赵匡胤终于看进去了,连看了几页后,问:“你为什么要把赵姓排在第一个?”

钱官员回答:“圣上乃当今天子,当属万人之上,就应该将您的姓氏排在第一位。而小人托万岁爷的鸿福,有幸编写这本书,借万岁爷洪恩,便把我的姓氏编在第二位了。”赵匡胤听后连声称赞,将《百家姓》印了上万份,分发到了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