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请稍候...
往事如歌·发现青岛

分享:

向左滑动
向右滑动

1

杨子荣在莱西干炊事员 擒“座山雕”没费枪弹

2015-03-08 作者:王学义

杨子荣

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

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正在岛城上映,以奇崛的视觉效果和气冲霄汉的人物形象而引人瞩目。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孤胆英雄杨子荣。可很多青岛人并不知道,杨子荣和青岛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他就是在莱西参的军。一代传奇英雄,从青岛迈出了人生的最重要一步。

本期的《发现青岛》,将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杨子荣,以及一场真实的“智取威虎山”。

参军前他闯关东十多年

1945年秋,莱西水沟头。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正在进行紧张操练。一个身材不高、瘦而结实的男人报名参军。他说,自己29岁,叫杨子荣。中队干部扫了他一眼,看他胡子拉碴,比自己的年岁还大,便让他当了炊事员。这一幕被作家谷办华写进文章,并发表在2004年2月24日的《中国国防报》上。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看似粗犷的男人,日后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剿匪英雄。杨子荣虽说有点不情愿,但既然当了兵,就要服从命令。莱西市博物馆馆长柳香奎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讲述了海军支队当时的行军路线。“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之后,经由莱阳县城,到达龙口,然后从龙口坐船,开赴东北。”这一段历史,也留在了《莱西历史文化概览》一书中。2006年6月15日的《青岛日报》也称“杨子荣在水沟头入伍”。

当杨子荣踏上东北大地的时候,他的心中一定在感慨:这片黑土地啊,我终于又回来了!

杨子荣并非东北人。《炎黄春秋》杂志曾刊载王荣卫的文章《杨子荣的真人真事》,称“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嵎峡河的小山村。”他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性格刚强的农村妇女。在杨宗贵4岁那年,父母带着一家老小闯关东,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无奈,父亲和姐姐留下,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供杨宗贵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宗贵去安东投靠父亲,这是他又一次来到东北。父亲送他去上学,但仅仅两年后,他就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挣钱补贴家用。谁知,三年学徒工刚刚期满,工厂裁员,杨宗贵被赶出工厂大门。他只好去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在鸭绿江江边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

1938年底,杨宗贵在鞍山矿区找了一份当矿工的活儿。矿工苦啊,不仅有生命危险,还时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 。有一次 ,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杨宗贵忍无可忍,怒打监工。这口气是替工友出了,但杨宗贵却待不下去,他在工友的帮助下逃离矿山,又回到了老家牟平。

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宗贵26岁。这番在东北辗转飘零14年,他遍尝人间疾苦,也熟知了东北地区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轶闻以及行帮黑话。而这一切都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张涵予扮演的杨子荣擅长讲故事、会唱“二人转”,还有很多非常接地气的本事。追溯起来,大约也是在这段时间就开始练就的。

和“少剑波”是胶东老乡

在老家,母亲宋学芝为杨宗贵张罗了一门亲事,娶了一位名叫许万亮的姑娘。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儿,然而不幸的是,仅仅半年,女儿便夭折了。一家人沉浸在痛苦中。

杨宗贵从小便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对书中的英雄很是敬佩,他心中也一直有个英雄梦。他从军也是很踊跃的,甚至来不及和家人先商量一下。有报道称,他正式参军前,只和村里一位邻居打过招呼。

“其实,杨宗贵回到老家后,便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8月,他曾参加过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柳香奎馆长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所以,当他以“杨子荣”的名字正式在水沟头参军时,已经比较成熟了。

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是后来和卫生员白茹一起坐着火车头,去和小分队会合的,而且那还是他和部队首长少剑波的初次见面。在历史上真的如此吗?一位名叫李逸清的老人曾是杨子荣生前的亲密战友,他发表在《中国政协报》上的文章对此进行了确切的描述:“参军部队的番号叫‘海军支队’,该部队当时有5个中队。我被编入3中队1班,杨子荣在3中队7班任班长。曲波任4中队指导员。海军支队是1945年胶东八路军东海独立团接管的威海刘公岛起义的一支部队,接管后从老兵团调来一些干部,并从胶东公立学校调来一些学生而成立组建的。我记得,曲波26岁左右,口才非常好,善于动员部队,会作报告,组织领导能力强。曲波、杨子荣和我都一样,是山东胶东人。”

很显然,历史和电影中并不一样。因为李逸清老人提到的曲波,正是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也是电影中剿匪小分队首长“少剑波”的人物原型,他和杨子荣非但是老战友,而且还是胶东老乡。另外,从中还可以看到,杨子荣入伍后很快就凭出众的个人能力,脱颖而出,升任班长。当然,电影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加强戏剧冲突,采用艺术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按照李逸清老人的讲述,海军支队在龙口上船后,“帆船在海上晃悠了一个周,在(辽宁)庄河县打拉腰村登陆。登陆后部队开始扩编,扩编成一个支队,辖设2个团”,“要求全体指战员每到一地都要去动员老百姓参军。新任2团团长是王敬之,团副政委是曲波(代号203),杨子荣任侦察排长,我在2团团部通信班任副班长。”此时,部队的番号也改为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南三纵队二支队。

随后,继续向北挺进。一路上,一边行军,一边打仗,先后解放了吉北哈南一带的乌拉街、朝阳、舒兰、榆树、五常等城镇,于1946年2月初到达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地区,驻扎在牡丹江市西边的海林镇。进军途中,杨子荣的个人特长开始得以发挥,每到一个地方就利用向老乡筹粮、借锅灶等机会,发动青年参军,仅他一人就动员了30多人参军,被部队评为“扩军模范”。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单枪匹马劝降400多土匪

剿匪战斗从行军途中就已经开始了。根据李逸清老人讲述:“部队越战越勇,匪徒闻风丧胆。曲波是首长,我接触少一些,而杨子荣是与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他打起仗来机智勇敢,敢打敢冲,一往无前。”

驻扎在海林之后,部队开始四处出击剿匪。东北的土匪头子谢文东原是国民党军官,在牡丹江、佳木斯附近召集了号称12万人的土匪,其中包括很多国民党残余部队。座山雕、马希山、江左撇子是他手下的“得力”旅长。“那时候,在东北参加剿匪的部队很多,经过一年多的联合围剿后,大部分土匪都消灭了,有少部分跑到了深山老林中,这里的剿匪战斗异常艰难,也就是《林海雪原》一书的故事背景。”1946年10月,李逸清被调去牡丹江军区机要处,学习翻译电报,与曲波、杨子荣等人分开。后来,“二支队组织了深山剿匪小分队,打入林海雪原。杨子荣就是在那里的智取威虎山战役中扬名,写下了一段千古传奇。”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一文中则称,杨子荣开始只是趁送饭时和战友一起战斗,后来升任尖刀班班长。在杏树底剿匪战斗中,杨子荣孤身一人,闯入敌阵,硬是把400多土匪给劝降了,堪称剿匪战斗的一个奇迹。

文中称,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那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围高大的土墙、坚固的工事,与剿匪部队对峙,负隅顽抗。杨子荣率尖刀班冲锋在前,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多次进攻均未成功。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但几炮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也隐约听到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继续炮击,虽能把土匪消灭,但村里的老百姓也会遭受更大损失。怎么办?就在炮击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

在杨子荣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土匪开始动摇。这时几个土匪头目出来,为首的分别是从青背村、北甸子逃过来的残匪许大虎、王洪宾,和家住本村的郭春富、康祥斌。许、王二人色厉内荏,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和乡亲们的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终,还是郭、康人多势众,占了上峰。杨子荣乘机做工作,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杨子荣的身边。许、王看看大势已去,也垂头丧气地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了。

按照《杨子荣的真人真事》一文的说法,在杏树底剿匪战斗后,杨子荣事迹传遍部队,首长才决定让他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此后屡立战功,又升任侦察排排长。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据说“座山雕”老家在莱西杨子荣擒他没费一枪一弹

莱西水沟头(图片来自网络)

在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里应外合,剿匪小分队最后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把整个威虎山打得七零八落。真实版的“智取威虎山”绝非如此,杨子荣展现的是另外一种神奇:他没费一枪一弹,就端了土匪老窝,活捉了阴险狡诈的“座山雕”。

而且,人们很难想象,“座山雕”也和青岛缘分不浅。莱西市博物馆馆长柳香奎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座山雕”老家应该在莱西。

杨子荣率小分队生擒“座山雕”

在各个版本的《智取威虎山》中,土匪“座山雕”都被描述成凶残、多疑、阴狠毒辣的形象,而徐克版的尤为如此。而真实版的“座山雕”是什么样子的?真实版的“智取威虎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王荣卫所写的《杨子荣的真人真事》一文中称:“座山雕”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当上匪首,在匪徒中颇有声望,人称“三爷”。柳香奎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称,他曾参与相关调查,发现座山雕老家应该在莱西。

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想消灭“座山雕”,均未成功。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委任。剿匪部队进驻牡丹江后,对这股土匪多次围剿,消灭其大部分人马,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隐蔽在深山老林里,时常出来抢掠百姓,杀害干部,继续作恶。对付这种小股土匪,大部队围剿显然行不通。于是,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挺进。林海茫茫,白雪皑皑,他们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好多天,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棚里住着十几个人,貌似伐木工人。杨子荣先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无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锯、斧子、小铁锹各一把,还有一个盛着半桶玉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几句话后就走了。

杨子荣等人在工棚里一等就是两三天,仅有的一点儿玉米面也吃完了,心里暗暗着急,担心情况有变。正在此时,“孟工头”回来了,这次他把杨子荣独自领到了附近一个村子,并在村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依旧是一番黑话试探,杨子荣对答如流,二人才亮出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二人如约来到杨子荣等人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俩土匪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等到山上再说 。俩土匪觉得到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等人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的确够狡猾,一路连设三道哨卡。若是大部队清剿,无论惊动哪一道哨卡,土匪都会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每过一道哨卡,都让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起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三名战士在外看好土匪,他自己带另外两名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人,其中一名瘦小老者,白发黑脸,鹰钩鼻子,留一把山羊胡须,正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

此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就端了土匪老窝,活捉“座山雕”和土匪13人。消息传遍海林,百姓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予以报道。1947年2月,《东北日报》登载了这6位小分队队员的名字,他们是:杨子荣、孙大德、魏成友、赵宪功、孙立珍、耿宝林。电影中一些人物形象,正是以他们为原型塑造的。

随身枪失灵,土匪打中杨子荣

活捉“座山雕”13天之后,杨子荣又踏上新剿匪之路。团里决定,由副政委曲波带领30人的小分队,杨子荣随同一起进山。在电影中,剿匪小分队的人数,正是30人。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一文中称:经过数日侦察,杨子荣和几个侦察员在一处叫闹枝沟的地方,发现土匪窝点——一座冒着炊烟的“马架房子”。在确定未被土匪发现后,他和侦察员一齐向房内猛扑,大吼:“不许动,举起手来!”慌乱中,有土匪开始拿枪。杨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谁知枪没响,或许是天气太冷,枪针受冻。此时,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正好击中杨子荣。

曲波率领的小分队随后赶来,向土匪的窝棚猛烈扫射,一番激战。直到曲波命战士爬上房顶,向屋内扔手榴弹,终于把这股顽匪全部消灭。

这一天是1947年2月23日,剿匪英雄杨子荣英勇牺牲。距离他正式入伍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当年3月17日,部队在海林为杨子荣和其他几位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举行追悼会,授予杨子荣“侦察英雄”称号,将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命名为“杨子荣侦察排”。

关于杨子荣牺牲的那场战斗,一位叫李玉江的老人另有说法。李玉江称,他是杨子荣生前的战友,一直和他并肩战斗。他说,当部队得知黑牛背屯地区有土匪活动,2月22日晚上,杨子荣带侦察队出发,在距黑牛背屯40公里的一处山林停下,展开搜索。这时,突然从不远处一棵空洞古树旁钻出一人正要小便,杨子荣断定此人为是土匪。土匪们肯定藏在树下地窨子里,几十丈高的空洞树干便是出烟口,而树旁出口则是地窨子出口。

在李玉江老人的讲述中,杨子荣也是因天太冷,枪没打响,却惊动了小便的土匪。一声呼号钻入树洞。杨子荣追上前去,本打算用肩膀撞开门,向地窨子里扔颗手榴弹,谁知土匪的子弹穿门而出,他被打中了。

是谁害死了杨子荣呢?据吕瑛所写《看苍茫林海,壮美雪原》记载,当时其中开枪的一名匪徒名叫孟同春 ,他慌乱中操起步枪,开了一枪,正好击中杨子荣,然后逃跑了。小分队为抢救杨子荣,没顾上追击。孟同春跑到后山的小舅子家,没有和任何人说山上发生的事情,一直隐瞒了十几年。1966年,随着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演出,杨子荣事迹广为流传。正在海林农村务农的孟同春,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向当地政府交代了当年闹枝沟剿匪的详情,被认定为杀害杨子荣的凶手,判刑八年。

当时,杨子荣身中三枪牺牲,但孟同春只打了一枪,究竟谁打的另外两枪,因当时其他土匪便已被炸死,也就无从考证。

村里人以为他是土匪

杨子荣因忙于剿匪,一直没给家里写信。家里只知道他参了军,却不知去了哪里,更不知牺牲之事。而且,因他经常假扮土匪侦察,还给家里带来麻烦。

同村有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子荣,一身土匪打扮,八成当了土匪。村里为此取消了杨子荣家的军属待遇。他母亲宋学芝听说后,怎么都不信。她背上干粮,到区县、地区去找,终于等来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1958年11月,政府又给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不白之冤得以洗刷。但直到1966年宋学芝去世,老人都不知道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早在1952年秋,杨子荣在老家的媳妇许万亮就忧思成疾,含恨而终。

而在海林和杨子荣所属部队,寻找英雄杨子荣家乡的工作一直都在做。直到1969年,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确认牟平县失踪军人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未经城市信报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链接“座山雕”是莱西的?

2009年,莱西市文化局调查组两次到莱西后埠村调查,支部书记崔永健肯定地说:“《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原型就是我们村的崔延佐,他排行老三,他家的老住宅至今还在。当年看了《林海雪原》电影后,村里的老人都说,那个座山雕就是崔延佐,但村里出了这样一个大土匪,脸上感到无光,对外都不愿提起。”

崔书记还带我们去看了崔延佐家的老房子,这处老宅共有三间房屋,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多年风雨侵蚀,濒临坍塌,崔氏后人刚刚做了修缮,这所房子几十年无人居住了。

据了解,崔延佐生于1888年,自小就争勇好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几名弟兄闯关东去了吉林,在东北的深山老林,搜罗了一帮土匪地痞,当起了土匪头子。后来,其本家叔叔崔以敢到东北投奔他,因其胆小,遇到打仗就胆战心惊,连马背都坐不住。崔延佐见他如此胆小,气得破口大骂要枪毙他,后经老乡讲情,才给了点路费,让他返回了老家。

另据了解,电影《林海雪原》中,有1947年座山雕庆祝60(虚岁)大寿的情节,这与崔延佐的出生时间相吻合。崔延佐的老婆任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崔恒松当了国民党兵,后死于解放青岛的战役,老二崔恒竹早年外出不知下落。 程灿谟 芦丽丹 柳香奎 曲永春 (本文有删节)